《英國金融時報》好文選讀
「書評:歐洲新強人歐爾班」
〜〜巴伯:倫德沃伊寫的關於匈牙利領導人歐爾班的傳記,透徹地解釋了近些年來匈牙利民主自由大倒退背後的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歐洲版主編 托尼•巴伯
在歐盟(EU)內,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像匈牙利的主人歐爾班•維克托(Viktor Orban)那樣在國內掌握至高權力。1998年至2002年擔任總理時嚐到權力之後,歐爾班於2010年通過一次壓倒性的選舉勝利重掌了權力。過去7年裡,他對歐盟表現出輕蔑態度,並系統性地破壞了1989年匈牙利共產主義終結之後被置入其政治制度中的制衡機制。
很難想像54歲的歐爾班將輸掉明年的議會選舉。反對派處於分裂且士氣低落的狀態。無論如何,歐爾班於2012年修訂了選舉法,此番修訂明目張膽地對他所在的執政黨青民黨(Fidesz party)有利。這確保了青民黨在2014年選舉中獲得壓倒性的多數席位,並注定將在2018年產生同樣的結果。
有人稱之為“法西斯變種”。另有人稱之為一場“新集體主義、新共產主義實驗”。這些標籤看來過於誇張,或者離題太遠。
可以說,兩位有匈牙利政府工作經驗的人士的表述更為準確。前教育部長毛焦爾•巴林特(Balint Magyar)表示,歐爾班政權是“私有化形式的寄生政府、教父家族利用政治與公共權力工具經營的一項經濟事業。”毛焦爾因發明了“匈牙利黑手黨政府”一詞而聞名。
前文化部長博佐基•安德拉什(Andras Bozoki)表示,歐爾班領導的是一個“威權制度特色重於民主特色的混合式政權”。
跟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治下的俄羅斯不同的是,歐爾班的反對者沒有被幹掉。批評者在布達佩斯舉行示威遊行。他們佔領了媒體中的一些位置。然而,從2010年以來,真正的權力似乎不大可能易手。
現年88歲的倫德沃伊出生於匈牙利,是作家和記者,在1956年的反共產主義暴動之後,他離開祖國,前往奧地利。近些年來,他一直是歐爾班陣營的眼中釘,以及青民黨媒體抹黑宣傳的目標之一。在他看來,歐爾班“對匈牙利社會的災難性的政治、道德、經濟和文化兩極分化所起的作用,大於1989年以來的任何其他匈牙利政客”。
倫德沃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他透徹地解釋了,1989年之後的匈牙利制度何以在歐爾班的攻擊面前如此不堪一擊。
四條因素很突出。第一條是歐爾班的黑暗天賦。“在歐爾班的政治犬儒主義、演說家才能和陰謀天賦方面,布達佩斯或布魯塞爾沒有哪個政客能與他媲美,”倫德沃伊寫道。
第二條因素是匈牙利左派,倫德沃伊厭惡地把他們描述為“一個噁心的蛇坑,裡面是老式共產主義者和把自己裝扮為社會民主主義者的左翼野心家”。倫德沃伊表示,政治左派在當權時的道德破產和經濟無能,為歐爾班在2010年選舉中獲勝、以及迅速創建“一個被巧妙掩飾的威權制度”鋪平了道路。
第三,匈牙利在1989年之後從共產主義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轉變,令許多匈牙利人感到失望。對卡達爾•亞諾什(Janos Kadar)時代的懷舊情緒有所上升。卡達爾是1956年至1988年期間匈牙利相對克制的共產主義統治者。
最後一條、但也很重要的因素,是《特裡亞農條約》:匈牙利無法不對這份1920年的苛刻條約耿耿於懷。該條約導致數百萬匈牙利人至今未能回到這個一戰之後的國家。大多數匈牙利政客都想要利用一種民族損失感。歐爾班在這件事上做得最好。
由於波蘭更大,所以歐盟傾向於認為,在華沙執政的保守民族主義者,相比歐爾班對歐盟未來構成的威脅更為嚴重。但是,如果說匈牙利現代歷史的兩個主題是民族觀念的實現和對於自由政治秩序的渴望,那麼歐爾班選擇了哪個主題,已是確定無疑了。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972#adchannelID=1200
畫面來源:Hungary English New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