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住過的民宿(自由時報副刊專欄)
王丹
太久沒有回台灣了,太多的思念鬱結在一起,或許只有回憶才能多少紓解一下。就讓我說說我在台灣生活的那些年,住過的一些民宿吧。為了避免讀者說我是業配文,姑且隱去那些民宿的名字;其實這樣也好,因為能被記住的從來都是內容而不是頭銜。
記憶最深處的,是台東的一家民宿。其實很普通:三層樓,制式化的裝潢,周圍也沒有什麼生活設施,房間內更談不上奢華,連早餐都沒有。但我幾乎每次去台東都住在那裡,為的僅僅是它的陽台。這家民宿面海的房間,有一個大大的陽台,簡簡單單地擺放兩個椅子。我最享受的時光就是在夜色逐漸濃重之後,拿兩瓶金牌台啤,在椅子上坐下來,慢慢喝酒,慢慢看黑黢黢的海。其實除了黑,什麼也看不到,但你知道海就在眼前,那種氣勢讓你幾乎感受得到一定的重量。隨著海浪的聲音,腦海會逐漸空下來,沒有思維,只有感覺。面海的飯店我住過很多,但喜歡這家是因為它的普通。因為普通可以更為放鬆,以放鬆的姿態坐到深夜。這樣的美好不可言喻。
喜歡的另一家在屏東,離墾丁開車半個小時。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這家,因為它很偏僻,在繞來繞去的小巷子裡。進入大門,豁然開朗,左邊是一排單棟的小樓,右邊是一座三層的樓房。說起來這也是一家很普通的民宿,我喜歡的是房間,很大的房間。我住過很多民宿和飯店,就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雙人房:臥室是一排半落地窗戶,外面是大片的綠色的田野和遠山,幾乎與室內融合在一起;洗手間和浴室加在一起大得嚇人,比兩張床的臥室還大,空間如此之大,簡直不知道為什麼。但是讓人覺得非常舒適。說起來這純粹是個人偏好,因為我旅行在外的住宿,最怕的就是衛生間的狹小,那種逼仄對陳陳代謝影響不好。這家的足夠大,大到讓我心滿意足。這家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有開車不遠的地方有一家面海的歐式餐廳,好像叫“迷路小章魚”,他們的海鮮和牛排的味道,極為鮮美。
還有一家在九份,離熱鬧的街道有點遠,半山腰上一棟精緻的小樓。房間不多,但佈置精細。我住的房間竟有點五十年代的懷舊的感覺,從床頭櫃到檯燈到老式圈椅,都帶著時間的味道,洗手間的地面是花色繽紛的磁磚。最喜歡臥室的格局,書桌僅靠著窗。我那次去是為了完成一部書稿,結果那天下了一夜的雨,昏暗的檯燈下我滴滴答滴地打字,聽窗外雨聲,也是滴滴答答,有一種“巴山夜雨”的恍惚,以及滿滿的在旅途中的感覺。那晚沒怎麼睡,奇怪倒也不會太累,可能是因為室內的氣氛太舒服吧。第二天起來,到戶外散步,通往公路的小徑兩側開滿各色花草,霧氣濕潤,陽光隱約閃現。雖然看不見九份最吸引人的海景,但那一種遠離塵囂的環境,不就是我們出來住民宿要追求的嗎?
出門在外,當然也住過大飯店。花蓮的遠雄,台中的The One,高雄的85大樓,台南的成大會館,都是我住過不止一次的地方,當然高級舒適,各有千秋。但真正能夠融入記憶甚至成為懷舊對象的,還是那些各有特色的民宿。它們更適合鑲嵌在時間中,標誌出人生和歲月的人與事,把這些斑斑點點錯綜交織在一起,就像陽光從教堂的彩色玻璃上映照進來,明亮而溫暖。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