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來」的鄉愁──關於〈雪盲〉│ ⠀ 〈雪盲〉是八〇年代,郭松棻再次向台灣文壇投石問路時發表的力作。 ⠀... ... <看更多>
郭松棻雪盲 在 20190327 書香不滅!已故文學家郭松棻伉儷萬書贈台大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文學小說家 郭松棻 ,與同樣是小說家的夫人李渝,兩人過世後數年,日前由家屬將兩人生前近萬冊藏書,以及 郭松棻 手稿,捐贈給台大圖書館典藏, ... ... <看更多>
Search
「重來」的鄉愁──關於〈雪盲〉│ ⠀ 〈雪盲〉是八〇年代,郭松棻再次向台灣文壇投石問路時發表的力作。 ⠀... ... <看更多>
台灣文學小說家 郭松棻 ,與同樣是小說家的夫人李渝,兩人過世後數年,日前由家屬將兩人生前近萬冊藏書,以及 郭松棻 手稿,捐贈給台大圖書館典藏, ... ... <看更多>
#1. 朱宥勳– Medium
這是台灣小說家郭松棻,於1985年發表的〈雪盲〉這篇小說當中,一位日本教授的對白。〈雪盲〉描述了一位台灣人赴美留學之後,滯留而不得歸鄉。小說沒有明講,但對照背景, ...
#2. 淺論當付海外小說中的國族想像: 以郭松棻〈雪盲〉與白先勇
本文欲以〈謫仙記〉與〈雪盲〉為例,爬梳兩者的創作. 背景與象徵意義,比較兩人的文化意識與國族認同,並更進一步探究當代台灣文. 學中離散經驗之不同。 關鍵字:郭松棻、 ...
郭松棻 著手於描寫日據時代懷揣理想主義到戰後受中國文化教育影響的市鎮小知識分子,在澀郁頓挫的現實與理想、過去與現在的敘述之間刻畫人性。第二人稱的 ...
1980年代,郭松棻的中、短篇小說創作成果豐碩,〈雪盲〉為其中代表之作。在〈雪盲〉中,他採取迂迴嘲諷策略,針砭台灣「癱瘓/麻痺」(“paralysis ”)的問題。
#5. 郭松棻集
《郭松棻集》 小說集。郭松棻著。1993年12月臺北前衛出版社初版。 ... 往往在自我追尋的過程中傾向癲狂,或陷入不能開解的寂寞,如〈草〉、〈雪盲〉、〈論寫作〉等。
標題: 歷史不在場的憂鬱:從與魯迅之互文性論郭松棻〈雪盲〉. 作者: 張文薰 · WEN-HSUN CHANG. 公開日期: 2012. 出版社: 日本. 來源出版物: 東亞文學中魯迅「阿Q」形象 ...
郭松棻 (1938年8月27日-2005年7月9日),臺灣小說家。父親郭雪湖、母親林阿琴皆為畫家,配偶李渝為小說家、藝術史家。郭氏創作始於1950年代,受西方現代主義、存在 ...
#8. 雪盲關鍵字探討 - 支末齋
反覆讀了幾遍,發覺到在雪盲這篇小說出現5次”T形的結合”、4次”允諾”,這在力求文字之美的作家而言, ... 《郭松棻集》
因為政治的牽連,郭松棻曾經長時間不得回到家鄉台灣,這一羈留漂泊的形象,在〈雪盲〉中亦貫串全文。小說從阿幸仔到小學校長家拜訪寫起,錯綜寫校長與瘋女米娘的情愫,寫 ...
#10. 詩,歷史病體與母性
以致形同流亡,郭松棻顯然對(作為社會象徵行為的文學有所不滿;. 21 歲的少作(王懷的女人〉和33歲的少 ... 這方面,〈月印〉、〈雪盲>、<奔跑的母親都是代表性的作.
#11. 郭松棻(1938~2005.7.9) - 台灣文學辭典資料庫
郭松棻 已出版之小說作品約有十餘篇,包括〈奔跑的母親〉、〈機場即景〉、〈向陽〉、〈月嗥〉、〈雪盲〉、〈草〉、〈秋雨〉、〈成名〉、〈姑媽〉、〈第一課〉、〈那噠噠 ...
#12. 老校長的身影- 藝文副刊 - 中時新聞網
〈雪盲〉是我最喜歡的郭松棻小說。米娘的金扣紅鞋,總督府發行魯迅小說散發的海砂氣,大稻埕紅磚亭仔腳下金鉤蝦江瑤柱麻油香。〈雪盲〉所描述的世界有 ...
#13. 博客來-奔跑的母親
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 〈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細膩刻劃女主角文惠賢淑 ...
#14. 生命裡的暫時停格:小說家郭松棻、李渝訪談錄 - 聯合文學
李:比較少,《雪盲》裡面有寫到一點。我想每一個作家都有一個核心的經驗,假如跟著旅遊的腳步的話,有的時候就不容易寫了。 廖 ...
#15. 鐵屋的住民們:魯迅與台灣小說
這是台灣小說家郭松棻,於1985年發表的〈雪盲〉這篇小說當中,一位日本教授的對白。〈雪盲〉描述了一位台灣人赴美留學之後,滯留而不得歸鄉。
#16.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8 - 趨勢教育基金會
主題:左翼抒情(II): 陳映真,劉大任,郭松棻,李渝 本講次所討論的是台灣左翼作家的論題。 ... 郭松棻:〈雪盲〉 李渝:〈江行初雪〉 劉大任:〈且林市果〉
#17. 但場地有限
「重來」的鄉愁──關於〈雪盲〉│ ⠀ 〈雪盲〉是八〇年代,郭松棻再次向台灣文壇投石問路時發表的力作。 ⠀...
#18. 愛與「癱瘓/麻痺」:論郭松棻〈雪盲〉中的喬伊斯幽靈
欄位, 名稱. 題名: 愛與「癱瘓/麻痺」:論郭松棻〈雪盲〉中的喬伊斯幽靈. 其他題名: Love and Paralysis: Joycean Apparition in Songfen Guo's “Snow Blind”.
#19. 老校長的身影 - Yahoo奇摩新聞
〈雪盲〉是我最喜歡的郭松棻小說。米娘的金扣紅鞋,總督府發行魯迅小說散發的海砂氣,大稻埕紅磚亭仔腳下金鉤蝦江瑤柱麻油香。〈雪盲〉所描述的世界有 ...
#20. 孔乙己》と郭松棻《雪盲》〉,收入《越境する中国文学》編集 ...
〈台湾文学における魯迅:《孔乙己》と郭松棻《雪盲》〉,收入《越境する中国文学》編集委員会編,《越境する中国文学:新たな冒険を求めて》,東京:東方書店,2018,頁 ...
#21. 母親‧地方‧歷史記憶:郭松棻文藝美學Mother, Place, Historical ...
王德威〈冷酷異境裏的火種〉一文評郭松棻〈月印〉、〈雪盲〉等作品「構思. 繁複,寄託深遠,但修辭上的寡談骨感卻一如電影劇本的分場鏡頭。」48王德威對. 〈月印〉等小說 ...
#22. 郭松棻
│〈雪盲〉的作者──郭松棻│. ⠀. 1938年誕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大稻埕,父親為著名畫家郭雪湖。. 郭松棻的文業開啟於在台大就讀的六〇年代,行文的 ...
#23. 無題
(14)12/19 僑教、僑生與香港、馬來西亞華語文學的匯入:葉維廉、李永平 (15)12/26 回歸:施叔青「牛鈴聲響」、「琉璃瓦」。郭松棻〈雪盲〉 (16)1/2 田野考察
#24. Running Mother And Other Stories | 誠品線上
Running Mother And Other Stories: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他的文字從記憶中的台灣創生, ...
#25. 異鄉與夢土- 郭松棻思想與文學研究
小短篇〉、〈母與子〉80、〈月印〉、〈月皞〉、〈雪盲〉、〈那噠噠的腳步〉、〈草〉、〈今夜. 星光燦爛〉諸篇,其中部分經過作家改寫,於1993 年後,分別收入《郭松棻 ...
#26. 【二二八68週年】事變以後 - 想想論壇
郭松棻《驚婚》 我在埔里有一個親戚,家就在愛蘭國小附近。 ... 封凍,無進無退,沒有死但也不像是活,就像郭松棻〈雪盲〉裡那個總是有些尷尬的校長。
#27. 奔跑的母親
〈奔跑的母親〉是郭松棻寫於1984年的作品,講述的是由於父親自幼失蹤,因而由母親獨力扶養的主角,因為成長中的種種事件, ... 期中论文写的《雪盲》.
#28. 崇高- 鏡文學Mirror Fiction
聽覺美學或意象,雪盲,很長,可以區分十幾種聽覺的意象,郭松棻寫的,一九七九年文化大革命以前,姑媽叫他快走,教育下的膠彩畫家,日據作家都生一堆小孩,原鄉人,鍾 ...
#29. 《魯迅小說全集》朱宥勳導讀:如果世界真是一個鐵屋
這是台灣小說家郭松棻,於一九八五年發表的〈雪盲〉這篇小說當中,一位日本教授的對白。〈雪盲〉描述了一位台灣人赴美留學之後,滯留而不得歸鄉。
#30. 黃晳暎, 《오래된 정원》과 郭松棻, <雪盲> 비교
동아시아의 문학적 통로로서의 루쉰 — 黃晳暎, 《오래된 정원》과 郭松棻, <雪盲> ... 본고에서는 黃晳暎의 《오래된 정원》과 郭松棻의 <雪盲>의 비교를 통해 한국과 ...
#31. 成功大學電子學位論文服務
而基於上述三大部分的探討,本論文在結論中針對郭松棻作品在文學史上的成就做出三個定位: ... n 郭松棻,〈雪盲〉,美國《知識分子》1:2,1985年1月
#32. 台灣國Dolphin 說...小說家郭松棻的(雪盲) - 健康跟著走
郭松棻雪盲 - 小說家郭松棻的(雪盲),就寫出了這樣的傷痛。故事有一段講戒嚴中的台北,一個校長想過街買豆腐給病重的母親吃。憲兵攔下巡...
#33. 一位永遠望鄉的理想主義台灣作家懷念郭松棻 林衡哲+ 未竟的 ...
雖然作品不多,但質量精純,郭松棻無疑是台灣文學現代主義世代的巨匠之一,〈月印〉、〈月嗥〉、〈雪盲〉、〈奔跑的母親〉、〈今夜星光燦爛〉諸篇(註 ...
#34. 奔跑的流亡者—初讀郭松棻@蒼蠅情書 - 個人新聞台
郭松棻 早年在台大時深受現代文學與存在主義的薰陶,也嚮往過三O年代中國作家的作品 ... 「雪盲」的校長為現實生活驅迫和妻子所監視,以破戒嚼檳榔並日漸傾頹的姿態宣告 ...
#35. 雪盲- Tag - 作家生活誌
顧正萍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2012/11/01. 郭松棻受沙特存在主義的影響──介入境遇,將人生的精華歲月投入於保釣運動與統運。「中國」烏托邦理想幻滅後,仍繼續鑽研 ...
#36. 奔跑的母親by 郭松棻 - Goodreads
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 〈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 ...
#37. 教師研究能量 - 世新大學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
著有〈跨文化溝通:衍譯的再現──《魯拜集》翻譯在台灣〉、〈班雅民的翻譯理論研究在台灣〉、〈大眾文化的全球性與解疆域化〉、〈愛與「癱瘓/麻痺」:論郭松棻〈雪盲〉中 ...
#38. 下载排行
日期 题名 作者 2002 論王力先生上古日母不歸泥問題 張慧美 2003 論王力先生在上古音的兩點貢獻 張慧美 2007‑12 賦學詮釋學 游志誠
#39. 東亞文學導讀
郭松棻 〈雪盲〉. 李渝〈江行初雪〉. 劉大任〈且林市果〉. 三島由紀夫〈仲夏之死〉〈憂國〉. Week 13 (12/4). 黎紫書〈山瘟〉. 賀淑芳〈別再提起〉.
#40. 華文網網路書店:郭松棻集.社會‧人文‧史地/人物傳記 知.識 ...
郭松棻 是一個重視小說的藝術性及美學結構的作家,尤其對思想深沈、為世俗人罕於 ... 目錄卷一奔跑的母親機場即景向陽月槔卷二雪盲草卷三秋雨成名姑媽第一課卷四那噠噠 ...
#41. 臺灣成長小說選(增訂版) /楊佳嫻/ 編誠品eslite | 蝦皮購物
楊佳嫻序論楊逵種地瓜葉石濤玉皇大帝的生日郭松棻雪盲王文興命運的跡線李渝菩提樹夏烈白門再見李昂花季吳錦發春秋茶室朱天文小畢的故事郭箏彈子王袁哲生西北雨駱以軍 ...
#42. 中央嶺步道-擎天崗 - Steinhof Nein
郭松棻雪盲. 也穿堂. 白河廟會. 基礎程式邏輯訓練. 大魯閣棒壘球打擊場汐止館. 子路問政. 廚房歐式. 河內法國餐廳. ユニバキャラクターモッピー. 大茶飯澳門.
#43. Class 17/2 - NCNU Moodle 3.11
w12,5/5郭松棻 ...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 · 期中作業:小說創作 · 七等生〈某夜在鹿鎮〉 · 雷驤〈死別〉 · 七等生〈隱遁的小角色〉 · 郭松棻〈雪盲〉 · 郭松棻〈草〉 ...
#44. 離散者的逃避與追尋 《芝加哥之死》與《雪盲》 - 萃書堂
如果文學是時代巨輪下芸芸眾生的縮影,白先勇《芝加哥之死》與郭松棻《雪盲》必然就是其中最晦澀卻也具價值的部分。那些肩負智識與時代負荷的離散者 ...
#45. 奔跑的母親- TAAZE 讀冊生活
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 〈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細膩刻劃女主角文惠賢淑 ...
#46. 奔跑的母親-郭松棻-中国当代小说
《奔跑的母親》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細膩刻劃女 ...
#47. 現代主義、民族想像: 論郭松棻、李渝早期寫作及所處歷史脈絡
文字與現代主義的書寫技巧等相結合,勾織抒情風格,養成郭松棻、李渝小說中. 的美學成分,郭松棻〈談談臺灣的 ... 另一方面,由郭松棻〈月印〉及〈雪盲〉.
#48. 從「介入境遇」到「自我解放」:郭松棻再探
書籍內容 · 第一節郭松棻小說的詩化藝術 · 第二節敘述人稱的藝術效果 · 第三節〈月印〉的時間與敘事藝術 · 第四節〈那噠噠的腳步〉聽覺意象與聽覺語言 · 第五節〈雪盲〉走向意識 ...
#49. 附錄三:政治小說文本出處一覽表 - PCCU
郭松棻. 〈奔跑的母. 親〉. 《七十年代》. 第172 期. 《奔跑的母. 親》. 二二八事件 ... 郭松棻〈月印〉. 《中國時報》. 7.21-30 ... 郭松棻〈雪盲〉. 美國《知識份.
#50. 愛與「癱瘓/ 麻痺」:論郭松棻作品〈論寫作〉與〈雪盲〉中的 ...
郭松棻 (1938-2005)的作品,屬「境外生產的台灣文學」,數量雖不多,但質量精純。作為一個台灣文學作家,郭…
#51. (絕版)奔跑的母親郭松棻著麥田出版二手書難免泛黃詳細書況如 ...
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 〈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細膩刻劃女主角文惠 ...
#52. 桃園湯圓餐廳
郭松棻雪盲. 一天不睡觉. 沖繩溫泉酒店. 西藏度亡经. 三員縱走客家大院. 阿航跑車. Costco 薯條餅乾. 台湾日月潭景点. 俄羅斯簽證台灣. 橄欖日文. Kkday 85折.
#53. 教學計劃表Syllabus
郭松棻 〈雪盲〉(主閱讀). (輔助閱讀郭松棻〈奔跑的母親〉、〈月印〉). 3.李喬〈小說〉、〈告密者〉(主閱讀). 4.吳錦發〈叛國〉(主閱讀).
#54. 跨越,窒息年代的游擊戰 -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郭松棻 〈雪盲〉. 那郁老道士猛一聲吆喝,拔出了嵌在肚臍裡的七星劍,一標血噴濺出來,紅潑潑灑到了身前兩個轎夫汗潸潸的肩膊上。只見他那枯老的小身子抖簌簌,起了陣陣 ...
#55. 革命、犧牲與知識份子的社會實踐--郭松棻與魯迅文本的互文性
如若採取比較論的方法,也容易忽略後來作家與魯迅文本的對話性,共構而成的豐富的文化寓意與精神資源。 首先引我注目的是郭松棻〈雪盲〉這篇小說中流亡的 ...
#56. 革命、牺牲与知识份子的社会实践--郭松棻与鲁迅文本的互文
首先引我注目的是郭松棻〈雪盲〉这篇小说中流亡的知识份子形象如何安顿自我,其实与分裂国家下的台湾在冷战结构下的处境息息相关。
#57. 樂好油喔
郭松棻雪盲 阿基師的茶碗蒸Aspartic acid glutamic acid 中文. 中山北路燒烤; 火火水台南夜市星期三梯石. 懷孕便秘穴道; 台北市統計山豬動物醫院 ...
#58. 從「介入境遇」到「自我解放」--郭松棻再探: 郭松棻再探
郭松棻再探 顧正萍. 亡兄。好讓他把痛苦分享給你。 ... 這裡首先暗示著幸鑾所處的時代狀況, 40 郭松棻,〈雪盲〉,《奔跑的母親》,頁214。 41 郭松棻,〈雪盲〉,《奔跑的 ...
#59. 一些資料- 精華區ntufic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關於郭松棻「有一段時間,我們倆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的手裡。 ... 裡隨著死亡而浮現的婚外情, 〈月印〉的戰亂、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雪盲〉與〈草〉用 ...
#60. 郭松棻月 - Elitecraft
探索內心世界──郭松棻集序〉,收錄郭松棻〈奔跑的母親〉、〈機場即景〉、〈向陽〉、〈月皞〉、〈雪盲〉、〈草〉、〈秋雨〉、〈秋雨〉、〈成名月印 ...
#61. 勝利夜市大里 - tatis.nu
龍井茶產地台灣肉眼牛排Htc desire 12 金色pro. 郭松棻雪盲; 早上擤鼻涕有血吸氣吐氣方法訂房信用卡回饋. 韓國麵包作法; 麻六甲海峽蘋果食譜carol 东方 ...
#62. 奔跑的母親- 郭松棻 - Readmoo分享書
《奔跑的母親》 - 郭松棻- 小說家郭松棻,早年因積極投入海外保釣運動, ... 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 ...
#63. 簡義明/《讓過去成為此刻》:噤聲年代,文學如何記住白色 ...
四卷選本裡,以卷一郭松棻的〈月印〉起始,卷四賴香吟的〈暮色將至〉壓 ... 之外,更會讓我想起〈草〉、〈雪盲〉、〈奔跑的母親〉,以及郭松棻因黑 ...
#64. 評《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 在卷一的導讀所提及的〈驚婚〉之外,更會讓我想起〈草〉、〈雪盲〉、〈奔跑的母親〉,以及郭松棻因黑名單的身份背負著的憂鬱的精神史與種種書寫。
#65. 郭松棻
宜蘭下午茶; 作者/ 黃啟峰; 李渝是前辈画家郭雪湖长媳、作家郭松棻之妻。 ... 為「自由主義大師竟有了魯迅憤世者的身影」;小說〈雪盲〉更數次引用 ...
#66. 郭松棻奔跑的母親
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 〈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王德威在《奔跑的母親》開頭的 ...
#67. 文學概論 - 第 189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郭松棻 〈雪盲〉中有合乎理性的傳統敘述和描寫的部分,但越來越大量的運用非合乎因果關係與邏輯聯貫性的事件並置,有如蒙太奇式畫面接合,以及越來越少量的現實客觀陳述, ...
#68. 臺灣五0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 - 第 5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再如郭松棻〈雪盲〉(2002)以及伊格言〈鬼甕〉(2004)則是採用一種流動多元的敘述方式,讀者不容易解讀出作品所企圖表達的成長寓意,更遑論在文本中揭示出正面教育的成長 ...
#69. 阿忠肉圓新竹
郭松棻雪盲 記帳雞line pay 起家雞千千. 波斯優格希臘優格; 起家雞千千班伯里捷克首都.
#70. 20190327 書香不滅!已故文學家郭松棻伉儷萬書贈台大
台灣文學小說家 郭松棻 ,與同樣是小說家的夫人李渝,兩人過世後數年,日前由家屬將兩人生前近萬冊藏書,以及 郭松棻 手稿,捐贈給台大圖書館典藏, ...
#71. 為什麼在雪地裡沒戴墨鏡會「雪盲症」?醫:等於直視太陽
雪盲 症是眼睛受到強光刺激而引起「暫時性失明」的病症,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電焊工人」在工作時都必須帶著一個防護面具, ...
郭松棻雪盲 在 一些資料- 精華區ntufic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郭松棻
「有一段時間,我們倆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的手裡。」我反覆的唸著這段
椎心之痛的文字,沈陷入文學家的悲傷深處,在遙遠的紐約,風雪冬日的窗前,
神色茫惑的小說家,靜靜的在想些什麼?童年時代的大稻埕?台大外文系時候的
才情縱橫?保釣年代的風起雲湧?在聯合國工作的流放歲月? 我在信中
告訴小說家,千萬不要回信,想見他奮力以不擅的左手,微顫的用力刻字,
心中不忍可想而知。他曾經沮喪到不想出書,我一再的苦勸他,
這本以《月印》和《月嗥》合集的《雙月記》一定要在台灣出版,
至少讓關心他的故鄉朋友們知道郭松棻還勇健、不屈的存活在這不美的
人世間。 最重要的是,郭松棻小說是台灣文學重要的資產,
也是向故鄉台灣重新問候的開始。 (林文義)
作者簡介︰
郭松棻,1938年生於台北市,父親為畫家郭雪湖。1958年發表第一篇
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大《大學時代》。1961年台大外文系畢業。
1963和1965年在台大外文系代授《英詩選讀》。1965年參加電影《原》的演出。
1966年赴美進加大柏克萊大學修讀比較文學。1969年獲比較文學碩士。
1971年放棄博士學位,投入保釣運動。1983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
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接著《機場即景》、《奔跑的母親》、
《月印》、《月嗥》發表於港台報章。現居紐約。
林文義試寫郭松棻
我的信箱裡,有一封遠方捎來的航空信。
如果捎信的時間是在秋季,我會多少錯覺信中或許夾著一片紅橙相間
的五葉楓;如果是冬天,想到的是小說家丘陵上冰雪覆蓋的家居,
窗裡的暖色光暈映輝,沈默的小說家,沈默的寫作。
在一九九五年冬天以前,郭松棻對我是個遙不可及的傳說。大約的簡淺
資料是:七○年初的海外保釣健將,在聯合國工作,父親是畫家郭雪湖,
有位小說家妻子李渝;長久以來,是國民黨政府不受歡迎的黑名單人物……
翻開手記冊,時間是: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終於在聯合國二十三樓見到郭松棻兄。像《台灣作家全集》卷前的相片,
將前衛林文欽交待的版稅及邀書信函遞上。窗外果然是東河,河上的小島上
一棵被冰雪凍成像水晶的孤樹。在一樓餐廳,松棻兄請自助餐,喝了
半瓶迷你紅酒。」
小說家的話不多,也因此與之對坐,會有種初見時短暫的尷尬,
他靜靜的看著你,眼裡有抹在這人世間少有的誠摰、澄明,讓你覺得,
這小說家他願意傾聽。 「最近,你又寫了什麼新作?」我不免靦腆。
「其實……一直都在寫。」小說家微笑的回答。
然後,我們談到了那篇令人驚嘆的《月印》(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至三十日中時人間副刊)。小說家淡淡的答說,這篇小說他打算改寫,
而另外一篇《月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中時人間副刊),
董維良先生在評析《郭松棻集》(前衛版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中指說:
「是一篇女性小說。」董先生寫道:
「與其說《月嗥》的作者將人性中較高的品質都賦與女性,倒不如
說他在女性身上發現了比較令人嚮往的人格……在另一篇女性小說
《月印》中,作者給予女主角文惠幾乎是人間所有的美慧和品德,
卻讓她擁有了一個人性的弱點。」
那是一次極為難忘的初見,在紐約的風雪飄飛之中,短暫交換了
一點文學的意見。然後在翌年春天,在「中外文學」讀到了小說家
以陳儀為主角的《今夜星光燦爛》,更證實了我對這位卓越的小說家
更深的期待。無論是以「李寬木」寫評論或以「羅安達」發表小說,
郭松棻終於在一九八四年夏天相繼以《月印》及《月嗥》向他的
台灣故鄉正式問安。可惜的是政治的壓迫與禁制,還是讓這位卓越的小說家無以歸來。 ꨶ괊
從紐約旅行回來,我和小說家開始不定期的書信往來,他的溫厚
與細心彷如兄長,有一次他提及:
「多麼盼望,有一天回台灣,在童年熟悉的大稻埕街巷走走,
和你在中山北路三段的咖啡店坐下來,喝俄式紅茶,好好的將在
紐約未加深談的話接續下去……」 這段來信的文字,
是我憑記憶寫下來的。這封信他分三個時間書寫,清楚的從信箋上
看見他用了三枝不一樣的筆色,似乎語氣隱約透溢出某種精神上的倦意,
這封在第三頁還留著茶漬的信不知道放到哪個書桌抽屜去?保留下來
的來信反而是他中風之後以他的左手微顫的「刻字」,那份
感心令我動容。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凌晨一時,小說家從床翻倒在地上,這致命的一刻,
恐怕是他所始料未及。紐約的畫家朋友急促、驚慌的來了午夜越洋電話,
告知小說家病危的惡訊,在相隔萬里的台北,我滯怔,不敢相信。
同樣是秀異小說家的李渝,在她的書序裡有這樣刻骨銘心的一段文字:
「松棻突然中風,從床翻倒在地上,救護車送入醫院,以後數度危急,
進出加護病房,十個月以來,他努力作復健,以喚醒右邊不聽話的手和腳,
努力重回生活。我從初始的強行支持應付,落入不可名狀的驚恐和燥狂,
以致精神崩潰,經歷了種種地獄般的所謂治療而再回人間……有一段時間,
我們倆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的手裡。」(李渝小說集《應答的鄉岸》
洪範版,1999年)
「有一段時間,我們倆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的手裡。」......
我的信箱裡,有一封遠方捎來的航空信。就不知道,小說家何時歸來?
2000年12月19日台北大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郭松棻的小說創作與美學世界
小說中所反覆提及的美學經驗與風格要求,則適切的反映出郭松棻
對於創作理念的堅持,小說應要有廣大的想像空間、嚴謹的結構與
文字的講究,於抒情中透視本質,於精準中理解美麗。
文◎楊美紅 圖◎山人形
你牢牢記住了那句名言:只要能夠生活的地方,就可以好好活下去。
──郭松棻〈草〉
郭松棻的小說創作儘管作品不多,然而每篇小說的敘述母題與文字風格
卻相當一致,文字技法有別於一般小說的敘事美學,反倒接近於繪畫裡的
留白,說與不說,寫與不寫之間,有相當大的曖昧空間,而這樣的曖昧
不明也深入到故事結構當中,省略的細節與樸素的故事之中,往往擁有
更大的想像空間與動人力量。本文試圖從其作品的簡潔與「壓抑」敘事中,
尋找出作品內在的結構,試圖釐清作者如何在內容與形式之間達成平衡,
進一步彰顯出創作境界的美學追求。
寫作,是什麼?
郭松棻的中篇小說〈論寫作〉不妨視為探尋創作奧妙的代表作,
一方面這篇文章的標題,看似十分嚴肅,近似於議論文章的標題,
另一方面也表露出創作過程的諸多轉折與創作
理想的追求,頗有藉由虛構指涉真實困境之意。
小說透過年輕的畫師,因為畫觀音而不得,便轉而寫作,他來來
回回寫著窗口裡的婦人,卻一無所成,歷經一番折騰,他始終無法
追求到理想的語言,終至患了「失語症」,住進精神病院。作者經
由這篇小說的「創作」而解析創作的艱辛,小說裡這樣描述創作的
過程:
剔除白膩的脂肪,讓文章的筋骨峋立起來。
他把這個原則當作道德來崇拜,以至於肺葉一天天萎弱下去。
在裱畫的時候,師父在身邊經常指出,某些觀音的臉,由於畫師的筆鈍,
在風堂、垂珠、金甲或海角的部位都畫出贅肉來。
一個標點符號放對了位置,就會令人不寒而慄。
從這一小段的表述中,不難掌握到創作者的美學世界--凌厲精準的必要。
小說主人翁日以繼夜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創作觀,
從繪畫的形體切入,去除多餘的雜質贅肉讓筋骨峋立起來,講究的是精神
氣韻的捕捉,正如中國水墨畫,於濃淡留白之際開創難以言喻的精神世界,
而這除了天賦的審美眼光外,更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琢磨。
書寫所能捕捉的神韻,顯然較具體的形貌更加難以捉摸。文字本是抽象
的符號系統,無法藉由感官的直覺直接領受,反而需要更多文字意義的串連、
捕捉與理解,才得以組構、拼湊筆下世界,但也因抽象,反而較繪畫擁有
更大的想像空間,擁有更大的可能性。
而創作者又是如何把「標點符號擺對位置」、將繪畫裡的「留白」
技巧運用於敘事之間呢?寫作,又如何從敘事表意裡建構出豐富的美學世界呢?
對於小說作者而言,寫作的真義不單單是表達意義的溝通工具,
在理性的思辨之外,還蘊含著豐富的美學精神,一如繪畫、舞蹈、音樂……
等藝術領域,可將人類的精神文明朝無窮想像的世界邁進。在這樣的
美學堅持下,寫作如同其他藝術一樣,講求技巧的純熟、
風格的獨創與洞悉表象、直指人心的力量,如此,美學不再是抽象而
空洞的語彙,反而具有一定的指標與範疇。
在郭的小說中,他企圖採用壓抑的敘事風格,創造出詩化的小說文字,
相較於另一位小說家鄭清文的「冰山理論」,儘管有所差異,但在美學
的取向上,都朝著簡潔的筆法取徑,小說企圖在靜態的表象描繪中,
彰顯出隱含在文字底層更深的情感暗流,故事的歷史氛圍與個人流離
經驗也得以退居為背景。郭在美學上的堅持不懈使得藝術成為永遠的祖國,
並從中汲取力量,使個人從現實的變動與政治的險惡中得到超越,
正如〈論寫作〉裡所引的話:
一切消逝的/不過是象徵;/那不美滿的/在這裡完成;/不可言喻的/
在這裡流行;/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
──歌德《浮士德》
母親,及其所象徵的
在郭的小說中,有節制的運用文字則表現在一句一行的詩化形式中,
也同時表現在情節的交織上,而這樣的節制更因為故事本身的傷痛主題
而更顯壓抑。在〈那噠噠的腳步〉中,作者最後的結尾,乍看之下
宛如新詩的形式,他是如此寫的:
走了。/再過一會,她就要動身,準備遠行。/這個家原只是寄宿的所在。
/要去的地方,沒有黑夜和白日。/只有一片安靜。/這安靜已慢慢包圍了她全身。
/她要聽清楚而且跟隨那噠噠的腳步。/現在,她已經能夠看到自己和哥哥的背影。
/在荒地移動。/相依為命的兩點影子。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最後一朵藍焰照亮了這個大人已經搬走的空房。/光從地上飄浮。
/沿著佛桌斑駁的漆腳照上來。/照在佛龕上。/照在佛龕背後的白牆上。
/也照在那張洗了又蒙塵的母親的遺像上。
故事描寫家暴家庭裡的一對兄妹,在父親離開家裡另立門戶以及母親
過世之後,兩人只得相依為命的生活。最終哥哥染病死去,妹妹也下定
決心步上死亡後塵。透過場景的不斷跳接、意象的呈現與詩化的描繪,
呈現出家庭的崩解、兄妹的情愫與死亡的陰影,哀傷的氛圍正如噠噠的
腳步聲不斷的逼近纏繞,母親的亡魂與過去種種的傷痛幻化成看不見的幽
靈,緊緊跟隨兩兄妹的成長。作者的筆觸宛如攝影機,將過去逐一定格,
而戲劇的尾聲,人物也將逐一從幕前消逝,只留下空房裡的遺像,呈現出
「物在,人亡」的落寞情殤。
另一篇作品〈奔跑的母親〉也擁有類似的主題與手法,從兒子的夢境看
恐懼的源頭,由戰時失蹤的父親與被逼改嫁的母親看整個時代的壓抑氛圍,
藉由母子情感的聯繫慢慢浮現整個時代的紛亂,小說裡這樣陳述著:
近來夢裡慢慢忘記了B─29的轟炸。而母親比往常更加頻頻出現了。
不過無論如何,出現的都不是纏綿病床的老嫗而是亭亭玉立的那個
年輕的母親。
對街 欏木的樹蔭裡,母親拿著便當等待著。
十二點下課鈴一響,我就衝出教室。
我在校門口頓著腳不肯過街。
於是母親的裙幅飄過馬路。
一步一步飄過來。
一步一步接近了。
到了。
接著母親的體溫漫過來。
兩篇小說中重複出現母親美麗的形象,也同樣影響子女的生命經驗,
不論是幻聽或夢境,無所不在的母親亡靈依舊纏繞,母親不僅是精神
分析所闡釋的慾望根源,也同樣隱喻、投射出對美的慾望追求正
「一步一步接近了」。母親,一位永恆的女性,象徵著創作者的
孕育角色,美麗而動人,引領人類精神文明不斷上升。
壓抑,及其所不安的
在郭松棻的小說中,過去的傷痛並未因為時間的推進而消退,
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浮現,如〈月嗥〉裡隨著死亡而浮現的婚外情,
〈月印〉的戰亂、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雪盲〉與〈草〉用知識分子
的流放形象側寫險惡的政治情勢,作者用含蓄的筆法,企圖將過
去「惘惘的威脅」融入整體敘事情境中,不論是個人情愛、婚姻關係、
母子關係乃至於政治歷史與家國想像,都蒙上一層昏暗的陰影,
然而卻又充滿哀傷與優美,細膩的情感與對美的感應凌駕於沉重的主題,
美學世界的經營足以涵蓋、轉化過去歷史的醜陋不堪,現實
裡的傷痛在創作的世界裡,得以成為素材,尋找到安頓的空間。
此外,郭的小說有股安靜的特質,然而安靜之下卻也潛伏著傷痛與不安。
在〈月嗥〉,作者描寫故事女主角在知悉丈夫婚外情的段落時,如此描繪:
到了深夜,一切嘎然靜止。
月亮探進窗口。一勾弦月帶著濕濕的一層薄暈。天上沒有一朵閒雲,
南窗瀉著白光。
完全靜止的時刻。
土地銀行蘭展那天,在大理石的大廳裡,她也驟然聽到一切沉靜下來的聲音。
那是什麼聲音呢?
……
聲音靜止下來,她悚然地清醒了過來。在黑暗裡她看到那男孩的臉
印著丈夫的容貌。長得宛如一輪明月的美少年是丈夫婚外情的孩子,
少年的容貌在祕密識穿的剎那,與丈夫的容貌合而為一。妻子刻意壓抑
丈夫猝死的悲傷,然而深夜裡,無意間識穿丈夫生前的祕密,使她眼淚
決堤而出。作者用沉靜的時刻對比出驚覺真相的悚然,一靜一動,聽覺的
空無對照出視覺上的重疊,這些落差與對比構成戲劇性的張力,另一篇〈月印〉,同樣從
妻子的視角出發,描述對於病弱丈夫的不捨與為人妻子的堅毅,但也因為情感的嫉妒而導
致丈夫的死亡。
這兩篇以月之陰柔為題的小說,同樣也以月亮的溫柔光芒象徵故事裡
的女主角,整個敘事主調上的安穩壓抑,宛如沉浸在月光下的浮世男女,
朦朧之中又帶有神祕的美感,捨棄社會寫實的筆觸,轉而進入內心世界
的幽微深邃,不論是綿密不斷的情感還是憤怒、嫉妒
的情緒波動,統統都被吸納在極為節制、省略的敘事技巧中。
另一篇作品〈雪盲〉,也具有同樣的書寫氣質,從中不難看到郭松棻
作品中一再重複的意象與母題。故事主要描述流放海外的主人翁透過回憶,
看到自身成長的故事。其中,有許多篇幅描寫校長和米娘間的曖昧情誼,作者這樣描繪:
陋巷。安靜的午後,空氣停止流動。夏日無聲的慵懶發出喁喁的心的聲音。
多熱啊。令人難以負荷的氣壓。米娘的上身探出了窗口。
相信他,默默地留在他的身邊。
校長用手搖著踏板。後車輪轉動起來。得得得……得得得……。
製造著悅耳的聲浪。
全是一陣浪濤。把自己捲了進去。來罷。全世界所有的海水。
會淹死的。小心。就淹死在午後巷尾無聲的空氣裡。噢。多熱。
突然。米娘從窗口縮身。閃進黑暗裡。不見了。啞然洞開的窗口。
窗口邊的女子永遠值得反覆書寫,而安靜表象下所夾雜的情感的
騷動不安也從未停止過,儘管主角歷經了歷史的動盪,政治的高壓,
終究選擇流放的異鄉身分,然而故土的回憶卻是黑夜裡的暗流,
擁有月亮的魔力,將人帶回過去,讓往日的時光重現,讓壓抑的祕密
如深礁浮現海面。
以上擷取的小說段落,不難發現作者善於營造沉靜幽微的情感基調,
並在情節的結構布局上安排多重伏筆,讓表象背後的傷痛逐步浮現,
而在舒緩有致的節奏中,殘酷的現實往往交雜著過去的成長回憶,
小說並經由時空的穿插與跳躍呈現內心的思緒與意識,藉由外
在世界的感官描繪表露出內在的精神狀態,再加上作者擅長由
女性的視角出發,使得陰柔的氣質、含蓄而節制的敘事得以統一小說的整體風格。
青春,及其所美麗的
儘管哀傷的氛圍充滿於字裡行間,然而花費更多心力所書寫的主題,
無非是青春。因為青春,所以敏感易愁。因為青春,所以懷抱理想。
沈從文在短篇小說〈靜〉裡,描寫一位年輕的少女登樓遠眺,
周遭的一切都是尋常午後,太陽靜靜的推移,時間緩緩的流逝,
全文沒有提及戰時的遠方早已烽火連天,只在文末
透露少女的父親也死於戰亂。
與此相同的,安靜所涵攝的破壞經常是故事的暗流,正因為不可測量,
不可言說,而使得震撼力更為驚人。不論是高壓統治的迫害促使知識分子
流放異鄉,還是貧困生活所帶來的桎梏,乃至於死亡無所不在的威脅,
郭松棻的小說作品中,充滿了飽受理想傷害的年輕人,他們追求創作上
的絕美、追求言論的自由、追求情感的單純堅貞,但往往在不可扭轉
的現實中,與恐懼共存,要達成理想是如此的艱難與不可得,最終
只能用藝術上的追求來包容、扭轉現實的殘缺與遺憾。
郭松棻與劉大任、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等人同屬現代主義在
台灣萌芽的世代,父親為畫家郭雪湖,成長過程中深受藝術的薰陶。
他曾在海外積極投入保釣運動,直至一九八三年才重拾小說家之筆,
儘管個人運動經歷豐富,卻極少提筆寫自身所經歷的歷史時刻。
而小說中所反覆提及的美學經驗與風格要求,則適切的反映出創作者
對於創作理念的堅持,小說應要有廣大的想像空間、嚴謹的結構與文字
的講究,於抒情中透視本質,於精準中理解美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美學世界,在郭的小說中還有更多的
可能性,而在想像與現實間,也唯有創造永恆的美,得以超越一切。 ●
張愛玲與反張愛玲(節錄)
作者:楊佳嫻
日期:2002.12.2
(前略)我身邊的人多半「張愛玲」,「反張愛玲」者寥寥。
閱讀品味相近,大概也反映部分情性相投。據說當年楊牧與
李渝時常爭辯的話題之一就是張愛玲,楊牧不喜張,而李渝
甚喜,陳世驤先生與聞,或為之仲裁。在此我願意再抄錄一
段劉大任《紐約眼》中所述,因緣際會,他得與張同在陳世驤
先生之下共事:
我那時雖非張迷,也讀了她幾本書,而且,來往知交中,不乏
張迷。水晶應該排名第一,……唐文標則比較複雜,他的最愛
張愛玲和希區考克,皆非我所喜,尤其唐到保釣後赴台前那段
時期,思想見地不免受時代風潮所染,對張愛玲的態度只能以
愛恨交加形容。楊牧那時改名不久,我們仍習慣叫他葉珊,
意見稍有距離,談論時每以「那婆娘」代稱。最激烈的莫過於
郭松棻,他的名句是「姨太太文學」。
有趣的是,過了十餘年後,郭松棻在海外發表了小說〈雪盲〉,
當中除了對魯迅再三致意,竟也引用了張愛玲〈中國的日夜〉,
將那下沉的中國與曲肱爬行的孔乙己並列。當然,〈中國的日夜〉
和人們愛讀的「姨太太文學」很不同,雖出自同一作者。這大概還能
說明,「張愛玲」與「反張愛玲」,也不是什麼太絕對的事情。
中國時報 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
雙月記 郭松棻著,草根出版公司
推薦理由
《雙月記》內容是大歷史動盪下的愛情,是對白色恐怖的控訴,
作者以平和的語氣寫極其哀怨的故事,塑造台灣優雅女性的印象,
及堅毅與茹苦含辛的一面,語言圖像性強,話不多,意境美,發人深省。(彭雙俊)
台北/文壇潔癖作家 新作誕生
陳文芬/台北報導 (2002.08.15)
郭松棻的小說集「奔跑的母親」,在麥田出版社社長王德威主編新書系
「想像台灣」打頭陣,王德威近日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返國過暑假,
他表示,「想像台灣」希望能勾勒出台灣作家所展現的「現代性」,
但作品並不好找。他坦陳個人意見,認為王文興、郭松棻是台灣
「現代主義」最骨感的好手,郭松棻因為在美國中風休養,小說家妻子李渝照料他,
重拾創作之筆,很需要時日,重讀郭松棻早期的小說,也特別有意義。
--
該下雨的時候 就會落下雨滴
該放晴的時候 太陽就會出現
如果一切都如此簡單 我也可以很簡單的過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6.92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16)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32)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33)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37)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38)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40)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43)
※ 編輯: insky 來自: 140.112.216.92 (05/22 01: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