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豆知識 :日本國歌〈#君が代〉簡史與現況 // 鄭雋立 🌿
.
〈君之代〉(君が代)是全球公認最短、歌詞最古老的國歌。日本在海內外重要競賽、會議都會請來歌手領唱,近日東京奧運由享譽國際的靈魂歌姬MISIA演唱日本國歌,過去幾年GACKT、秋川雅史、平原綾香…這些實力唱將的參與,在網路上都有很高的評價。
.
■ #大和古典美學體現
.
君之代的歌詞據信已流傳千年以上,最早收錄的文獻為平安時代歌人 #紀貫之 等人編纂的《#古今和歌集》(西元941年成書),卷七「賀歌」第一首,在不同的文獻中內容略有出入,國歌採用版本為:「君が代は/千代に八千代に/さざれ石の/巌となりて/苔のむすまで」,旨在表示尊敬與祝賀長壽,文字精鍊。
.
華語圈常見的譯文為楊烈(1983)的版本:「祝君千萬壽/福祿日崔嵬/細石成岩石/山岩長綠苔」,近年王向遠、郭爾雅(2018)的版本為:「國祚千秋復萬代/願如碎石成崔嵬/石上覆青苔」,譯者強調翻譯難以兼顧信達雅,部分改寫成華人慣用的詞語,希望讀者與原文對照加以「意會」。
.
「君」常被翻譯成君主、天皇,「代」則是年華、時代的意思,さざれ石(細石,成分為石灰岩)因為長時間加壓會凝聚成一整塊,被視為女神磐長姬的象徵(長壽),各地都有神社供奉。美學家大西克禮著作《#仛寂》曾借用這種細石匯聚成岩、生苔的意象,解釋為「#美的自我破壞與重建」。
.
◆圖1-圖3:岐阜縣揖斐川町「さざれ石公園」,被視為君之代的發祥地。現場環境清幽宜人。
.
■ #舊時代殖民教材
.
明治時期,〈君之代〉經過編曲、多次修改而成為國歌,目前採用的版本為雅樂奏者林廣守譜曲、德國音樂家Franz Eckert編寫和聲,1893年由文部省(相當於我國教育部)收錄於《祝日大祭日歌詞竝樂譜》、1914年大日本帝國海軍施行《海軍禮式令》後,君之代成為正式國歌。由於兩次大戰與殖民歷史,被賦予濃厚的 #軍國主義 色彩。
.
日治時期的台灣有著「#國歌少年」的傳聞,1935年一名在地震中身負重傷的少年在臨終時詠唱君之代。這則故事在後來 #皇民化運動 中,被總督府納為愛國教材,但真實性明顯存疑(周婉窈,2002)。此外,香港在日本佔領期間(1941-1945),也制定了第一個官方中文譯本:〈國祚〉,概略意思與原文相近。在軍國主義、殖民政策下,原無政治色彩的詩歌成為殖民主義鞏固政權的工具。
.
■ #戰後轉型正義的困境
.
戰後日本因美國占領、宣布戰前政府公告全面失效,太陽旗、君之代僅事實上作為國旗與國歌運用,並無明文法制系統,同時,日本學界也因為人道精神與對戰爭的羞愧,普遍質疑軍國主義。1999年參議院制定《#國旗國歌法》,在戰後首次將國旗國歌法制化,引起許多教師拒絕起立合唱、拒絕演奏以抗議這種「強迫愛國」的法令。據統計,該法實施後10年間已超過1200名教師因此遭到校方懲處(輕則警告,重則不續聘),其中尤以京都人數最多,高達25%(魏培軒,2013)。
.
2009年,約有250名教師組成自救會、約50名遭解聘的教師分別提出訴訟,要求損害賠償、370名教師提出確認起立合唱義務不存在的確認訴訟。這些案件大多在2011年為止敗訴收場。法律界至今尚有許多聲援教師、檢討國旗法的聲浪,相反立場者則提出「愛國無罪」的口號。由於最高法院認定國旗國歌法「不違憲」,至今仍然難解。
.
■ #當代對古文的重新解讀
.
近年有許多網路文章舉證《古事紀》及《日本書記》的人稱,解釋「君」所指應該是「你/妳」(きみ,き=男性、み=女性)而不是君主,原始意義其實更接近「#希望對方成長或成熟」,以及男女情愛的表現。近代史研究者辻田真佐憲(2016)部分贊同前述觀點,但也表示因為近代史的沿革,國歌無法完全脫離天皇史觀,但也呼籲國旗國歌法的「愛國無罪」的理念,確實會對他人形成壓迫,應謹慎以對。
.
行文至此,忽想起本次東京奧運「#情同與共」的口號(英:United by Emotion,日:感動で、私たちはひとつになる),願全球各國都能發揮這種精神、向真正的和平共榮邁進。
.
◆照片引自旅遊資訊網「素晴らしき日本の景色たち」:
https://www.narisuba.com/entry/2019/06/27/220928
.
◆靈魂歌姬「Misia」演唱片段:
https://youtu.be/kgseD9nY4Ow
.
◆藍調歌姬「平原綾香」演唱片段:
https://youtu.be/AY3SpGTMiIk
.
◆男高音歌唱家「秋川雅史」演唱片段:
https://youtu.be/5YlpNgT5T9A
.
|
■ #參考文獻
.
01.紀貫之等編著,王向遠、郭爾雅譯.(2018).《古今和歌集》.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
.
02.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2019).《日本美學3:侘寂──素朴日常》.新北市:不二家出版。
.
03.周婉窈.(1990).〈日治末期「國歌少年」的統治神話及其時代背景〉.《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頁1-12。
.
04.魏培軒.(2013).〈不唱國歌的老師們-日本「太陽旗.君之代」訴訟〉.《司法改革雜誌》;95期 (2013.04.30),P52 – 53
.
05. 辻田真佐憲.(2016).〈日本人にとって「君が代」とは何か? ネットにあふれるトンデモ解釈〉.講談社「現代ビジネス」網路專欄),網址:https://gendai.ismedia.jp/articles/-/48225?imp=0
「郭育祥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MayJune 陈美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問題] 請問嘉義「郭育祥」診所好嗎? - 看板Psychiatry 的評價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嘉義郭育祥診所- 評論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有人有自律神經失調嗎(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郭育祥-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郭育祥-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問題] 郭育祥診所- 看板Chiayi | PTT台灣在地區 的評價
- 關於郭育祥評價 在 [問題] 郭育祥診所| Chiayi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郭育祥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度:中科院AI勢力崛起
2020-01-21
智東西
文 | 韋世瑋
我們將時針倒回至七十年前。
己丑年甲戌月,東四馬大人衚衕10號的冬天全然未見絲絲涼意。這看似並不起眼的北京城中一隅,正醞釀着一場影響中國科技發展的深刻變革。
小衚衕裏,時年57歲的郭沫若被正式任命爲中國科學院院長。歷史以此爲起點向前奔涌,往後領導班子不斷更替的七十年間,我國自近代以來百廢待興的科技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是我國在自然科學和高新技術綜合研究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自成立以來,逐漸建成了完善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覆蓋物理、化學、環境與生態學等學科,爲我國國家安全和科技硬實力的發展上,成爲了不可或缺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從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第一臺原子力顯微鏡(AFM)的誕生;從第一臺大型向量計算機系統,到首款通用處理器芯片「龍芯1號」的自主研發……中科院一路高舉科學振興的旗幟,帶領我國無數高端學科和科技產業萌芽、興起與爆發。
在學術研究領域,中科院旗下擁有12所分院,超100家科研院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與上海市共辦)均爲中科院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建院以來,中科院已培養了近千名科技領軍人物和科技尖子人才,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創業者。
隨着人工智能的大火再度把世界科技熱潮點燃,中科院仍保持着強勁實力屹立於世界AI領域的發展潮頭。
放眼世界,2019年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機構排行榜CSRankings中,中科院以5.3分排名AI全球榜第四,僅次於清華、北大和卡耐基梅隆大學。
回望中國,中科院一手甩出寒武紀、雲從科技等估值10億美元的AI獨角獸,一手穩握中科曙光、科大訊飛和中科創達等多支A股王牌,在羣雄割據混戰的AI戰場中肆意廝殺。
國內外AI科技競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不覺間,中科院AI勢力的星星之火在2019年AI落地生死戰中,歷經了數萬家企業落幕背後的暗潮撲殺,正以爆發之態燎原至漫山遍野。
溯源中科院這場AI勢力崛起的背後,不僅是瞭解我國最高科研學術機構的技術根基和人文底蘊,我們對中科院系的冰山一角進行層層剖析的同時,也嘗試從中窺見這派AI勢力在當下產業落地生死戰的底牌與新活法。
一、中科院的根:研發與人才四十餘年灌溉
中科院系AI企業的野蠻爆發與生長,源於中科院深埋於我國科技土壤的根,離不開研發與人才長年累月的滋養和灌溉。
中科院的研發實力有多強?2019年《Nature》雜誌公佈的2019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年度榜單中,中科院以1678.64分一馬當先,超越845.54分的哈佛大學,猛衝全球領先研究機構第一的寶座。
細數我國改革開放四十餘年,在國民經濟、國家重大需求乃至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亦活躍着中科院的身影。
2018年,中科院系統梳理了它在四十年間所研發的40項具有代表性、標誌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在國家重大需求領域,中科院微電子所組織全國性產學研用聯盟,七年間不斷攻克集成電路(IC)產業研發瓶頸,實現22nm高K介質/金屬柵工程、14nm FinFET器件、新型閃存器件和可製造性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
與此同時,在關鍵工藝模塊上,中科院微電子所還形成了較爲系統的知識產權佈局,擁有專利2406項,其中國際專利483項。
中科院持續在各個領域加強核心技術攻堅,實際上爲其在AI產業的爆發打造了一支又一隻精兵強將。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在2019年5月發佈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截至2019年2月28日,我國共有75家AI領域的非大學科研機構,中科院下屬科研院所爲38家,以51.4%的佔比盤踞我國非大學科研機構陣營的半壁江山。
不僅如此,中科院下屬科研院所還強勢霸榜了我國AI領域專利數Top 10非大學科研機構。數據顯示,從第一名的中科院計算所,到第十名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中科院共爲我國AI產業貢獻了15457項AI技術專利。
人才之於研發,亦如園丁之於園林。
從成立至今,在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一代代院長的帶領下,中科院如海納百川般吸引了無數身居科研金字塔頂尖的學術巨擘,遍佈數學物理、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和化學等多個領域。
現階段,中科院學部共有830名院士,107名外籍院士,平均年齡高達73歲。
81歲的並行算法、高性能計算專家陳國良院士正是其中的一員。他曾開發了國產曙光並行機「用戶開發環境」商用軟件,並帶領團隊成功研製出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KD-90」,爲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自研核心技術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外籍院士中,時年72歲的微電子學家、FinFET之父胡正明提出的鰭式場效晶體管(FinFET)芯片工藝技術,不僅成功讓芯片晶體管構造從原先的2D邁入3D大門,還打破了曾限制半導體產業發展許久的「摩爾定律」,爲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進軍先進工藝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近千名院士的披荊斬棘之下,雲從科技創始人及CEO周曦、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與陳雲霽、雲知聲創始人樑家恩等一衆出身於中科院的後起之秀,亦在AI領域嶄露頭角,力圖創造一個又一個創業佳話。
縱觀中科院的科研實力與人才優勢,自成立七十餘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四十一年間,日復一日地滴匯成海、聚沙成塔,不僅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硬實力的復興,亦爲如今中科院系AI公司在產業的爆發埋下伏筆。
二、中科院系AI企業的三大主戰場
如果說AI用了六十年的時間,才讓世界重新關注到它。那麼,中科院自改革開放後花了四十餘年,才讓中科院系企業在當下迎來爆發,這並不意外。
往前,我國的AI產業有中科曙光、科大訊飛和新鬆機器人等公司,在高性能計算、語音、機器人等領域開創基業的篳路藍縷。
往後,國內AI領域則有寒武紀、雲從科技和雲知聲等AI獨角獸與初生牛犢將優勢傳承,在AI芯片、AIoT、計算機視覺等市場不斷釋放潛力。
2019年年初,全球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s發佈32家全球AI獨角獸公司名單。其中,出身中國的10家企業中,寒武紀、雲從科技和雲知聲爲中科院系創企,自動駕駛創企Momenta也有多名高管出身中科大。
中科院系在國內的競爭力同樣強勁。2019年8月,賽迪研究院發佈《2019賽迪人工智能企業百強榜研究報告》,在綜合實力TOP100榜單中,科大訊飛、中科曙光、寒武紀和漢王科技等9家中科院系企業榜上有名。
四十多年來,不斷在AI市場展露野心的中科院系企業已在多個領域開枝散葉。
從當前全局來看,中科院系企業的戰場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視覺、AI語音和AI芯片三大方向。
它們從成立之初就開始逐漸影響着這些行業,在利用創新技術瓜分市場的同時,也重新定義着傳統市場的變革之路。
1、計算機視覺(CV)
計算機視覺是如今AI領域中十分熱門一個分支,同時也是極具商業化價值的賽道。
其中,以人臉識別爲核心技術的AI企業已廣泛遍佈國內市場,與安防、金融、自動駕駛和消費電子等應用場景緊密結合。
在這一市場中,中科院系老牌企業則有中科創達首當其衝。
中科創達成立於2008年,它針對成像技術開發了一系列圖像處理和智能視覺算法,既有面向衆多領域檢測人臉的年齡、性別和情緒的Face ID方案,也有面向工業、安防和交通等領域的視覺缺陷檢測。
尤其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中科創達融合底層操作系統技術、Righware Kanzi 3D開發技術和智能視覺AI技術,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駕駛體驗。
據悉,中科創達在全球已擁有超過100家智能物聯網汽車客戶,其業務增速在2019年上半年約爲74%。
深度:中科院AI勢力崛起
另一廂,現在市場中老生常談的「CV四小龍」中,雲從科技則是中科院系麾下創企,成立4年就已拿下10億美元估值。
雲從科技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擁有三大核心技術,分別爲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跨鏡追蹤(ReID)技術和人體3D重建技術,在安防、金融、交通和零售等行業都有落地應用。
例如,其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對圖像中的人臉進行屬性分析,以判斷年齡、性別、膚色、是否佩戴眼鏡和麪部遮擋物等信息,實現毫秒級響應。
2018年,國際調研機構Gen Market Insights曾發佈《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2018》,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人臉識別設備的最大消費市場,雲從科技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AI語音
要說中科院系企業在AI語音領域的最大王牌,科大訊飛當仁不讓。
自1999年成立至今,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聲紋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NLP)等技術領域,已逐漸成爲中國AI語音行業的領頭羊。
科大訊飛的AI語音業務覆蓋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和智慧汽車等領域。其中,在智慧教育方面開發了訊飛學習機,能夠幫助孩子定位弱項學科,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科大訊飛董祕江濤曾表示,科大訊飛語音識別的市場佔有率已居全國第一。
而在新秀陣營,雲知聲和聲智科技等創企的潛力亦不可小覷。
例如,當前處在國內語音交互領域第一梯隊的雲知聲,2012年時就已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語音識別領域,隨後還提出了面向物聯網的「雲端芯」產品體系構想。
雲知聲自主研發的雲知聲開放平臺3.0,利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和音頻轉寫等技術,爲移動物聯網、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和醫療等領域提供AI語音解決方案。
據瞭解,目前雲知聲的覆蓋用戶已達2億,其中開放語音雲覆蓋的城市爲470餘個,覆蓋設備超9000萬臺。
3、AI芯片
在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上,脫胎於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中科自2001年以來,陸續研發龍芯1號和龍芯2號系列芯片,打破了我國缺乏自主研發CPU芯片的歷史。
而往後看,尤其是過去五年間AI專用芯片需求的爆發,中科院也孕育出了寒武紀和雲知聲兩家AI芯片獨角獸公司,以及中科睿芯、欣博電子和啓英泰倫等重要玩家。
其中,創立於2016年的寒武紀在2018年6月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後,市場估值已達25億美元(約167億人民幣)。
寒武紀打造的兩代智能處理器IP,曾被搭載於華爲麒麟970和麒麟980兩款SoC中,幫助華爲一炮打響「真正的AI手機」口號。
2019年11月,寒武紀面向邊緣AI計算領域,最新推出了思元220芯片,擁有高安全、低延時和高帶寬三大優勢。
隨着思元220芯片的推出,寒武紀的AI芯片正式形成雲、邊、端三個方向的完整佈局,進一步滿足現今碎片化AI市場的多個應用場景需求。
三、回溯三大技術源頭,AI勢力的厚積薄發
追根溯源,如今中科院系AI勢力的逐漸崛起,與中科院AI歷史的變遷與演進離不開關係。
與我國曆史發展脈絡同步,中科院在結束了徘徊中前進的兩年後,國內AI的發展也逐漸醞釀着解禁。
1978年,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吳文俊提出的「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爲我國之後的AI體系構建奠定了重要基礎。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航天之父、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之一錢學森等先輩開始主張開展AI研究,讓我國的AI領域研究逐漸開始活躍。
隨着我國AI技術和思想的層層「破冰」,加之1994年中科院啓動支持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引進的「百人計劃」,中科院乃至我國的AI從人才到技術、從學術到產業、從機構到企業,才一步步地蓬勃發展起來。
歷史滾輪之下,我國的AI發展脈絡與中科院息息相關。
當我們將回溯的目光放至中科院系AI企業的「身世」上,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出身可大致分爲兩派。
一派以研究員爲出發點,其公司創始人、CEO和主要高管均爲中科院及下屬研究所出身,由研究員獨立或聯合創業而成;
而另一派則以科研項目爲出發點,公司在成立前曾爲中科院及其下屬研究所的科研項目,通過技術成果轉換後,才正式成立爲公司繼續發展。
但不論是研究員的出身,還是科研項目的孵化,這些公司的技術起點幾乎主要源於中科院的三家關鍵機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聲學研究所。
1、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
設立於1956年的自動化所,不僅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也是我國最早開展類腦智能研究的國立研究機構。
自動化所主要涉及生物特徵識別、機器學習、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領域的研究,漢王科技、中科唯實、銀河水滴、中科慧遠和中科視語等公司均從中孵化落地。
截止2018年底,自動化所共擁有696名科技人員,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9人。
在AI領域,自動化所亦扮演着重要的開拓者角色。
上世紀90年代,自動化所以控制科學爲基礎,率先佈局AI研究。緊接着從2010年起,其AI研究方向進一步細化,開始在類腦智能研究領域出招。
據悉,自動化所通過架構設計創新,曾自主研發了量化神經處理器(QNPU),在資源受限的芯片上實現大規模深度神經網絡的獨立計算。
而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方面,自動化所還實現了從中距離到遠距離的可識別生物特徵信息全覆蓋,包括虹膜識別、人臉識別和步態識別,已在國家衆多重要安全領域應用落地。
2、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計算所同樣創立於1956年,是我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
計算所主要研究信息處理、網絡安全、大數據處理、智能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領域,曾研發出我國衆多的「第一」歷史性時刻,爲我國的高端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和通用CPU技術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例如,我國的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第一臺109乙大型通用晶體管計算機、第一顆通用CPU芯片「龍芯1號」,以及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的聯想集團前身皆誕生於此。
同樣,計算所亦是中科曙光、寒武紀、中科智芯、中科視拓和中科物棲等一衆AI企業的搖籃。
截至2015年,計算所的研究隊伍已超500人,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共5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0名。
而在未來,計算所也將計劃實現三個100億的產業目標,包括中科曙光市值達到100億美元、嵌入到華爲等企業的IT產品銷售100億人民幣、創業公司市值達到100億人民幣,真正成爲我國計算機產業的源頭。
3、中科院聲學研究所
與自動化所和計算所相比,聲學所則較爲「年輕」些,它成立於1964年。
聲學所主要負責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學科的應用基礎,以及高技術發展研究,面向我國的海洋、安全、能源和生命健康等領域。
其中,聲學所的水聲物理與水聲探測、通信聲學和語言語音信息處理、聲學與數字系統集成等技術,不僅孵化了聲智科技等AI語音企業,同時也培育了一批如海天瑞聲創始人賀琳、小聲科技創始人陳孝良等產業人才。
截至2018年底,聲學所共有專業技術人員794人,包括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55人。
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領域,聲學所亦參與研製了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與應用,爲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科院AI技術的「黑土地」不止於此,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同樣催生了衆多極具潛力的中科院系AI企業。
四、中科院的時代發展機遇
中科院系AI勢力的燎原,不僅僅是七十多年來科研技術和人才培養的厚積薄發,抓住了AI產業「甦醒」的時代機遇,亦是我國政策和中科院科技成果轉換的催化。
自我國的科技發展進程翻篇到新世紀,國家層面對AI技術和產業的嗅覺愈發靈敏。
國家高層領導人在2014年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一次重要講話,首次高度評價了AI和相關智能技術,無形中大力推動了我國AI技術的發展。
一年後,國務院正式頒佈了《中國製造2025》,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將推進智能製造作爲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
至此,AI逐漸被提到了每一項重要產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位置。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帶動下,中科院及下屬各個研究所亦開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策規劃。
但立足於產業,如何更好地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也成爲了中科院各項政策規劃的重要方向。
實際上,技術成果轉化的難點在於如何尋找技術產業化的方向。這常常缺乏專業的服務機構和人才,同時還面對部分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不完善、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
在政策方面,以下屬研究所爲例,中科院計算所在2016年制定了自身的「十三五」規劃,一是計算所發展模式要從自主創新轉變到引領創新,對標斯坦福大學;二是通過建設中科院網絡計算創新研究院,引領中國「信息高速鐵路」技術的發展;三則是支撐企業實現三個100億的產業目標。
以地方爲例,2018年,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北京分院、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共同推出了《促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轉移轉化的若干措施》,通過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實驗室共享等十項舉措,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北京轉化落地。
此外,中科院還全資設立了國科創新公司,不斷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企業孵化器和聯動創新產業園三種平臺的科技成果轉換模式。
截至目前,國科創新已實現了120多項科技成果轉換服務,覆蓋AI、智能製造、智能物流和智能電網等領域,孵化企業的融資規模已達到2.8億人民幣。
結語:七十載征程,中科院仍笑傲AI江湖
時光如流水,七十年的風吹雨打,中科院已然成長爲我國AI技術和產業力爭站立於世界潮頭的國之重器。
順延着它的歷史軌跡,我們可以看到,它AI勢力的強勢崛起,既有歷史的累積、人才培育的影響,也有一代代產業經驗累積後的良性循環。回顧中科院系AI企業的漫漫長路,它爲我國AI產業如何利用好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優勢,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與思考方向。
但同時,我們也需意識到,在當下殘酷的AI落地戰和全球科技競賽激烈的環境中,我國整體的AI技術實力與國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國AI玩家們將要面臨的,不僅是全球科技競賽給市場格局帶來洗牌的陣痛,還需面對顛覆性技術爲各領域市場,乃至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挑戰。生,便能乘着市場和資本的東風一躍而起,闖進商業落地的頭部陣營;死,便只能被大浪拍在岸邊的礁石上,隨着時間流逝被市場和資本遺忘。
未來,中科院系AI企業又將如何書寫這一頁歷史征程?時間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附圖:▲中科院研究單位統計表
▲我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合影
▲自然指數全球百強機構前十名榜單
▲中科院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重大科技成果
▲我國AI領域專利數Top 10非大學科研機構(圖源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
▲中科院學部院士年齡統計(圖源中科院官網)
▲陳國良院士
▲胡正明院士
▲賽迪網發佈2019年中國AI企業綜合實力百強名單
▲計算所成立公司情況(圖源計算所官網)
資料來源:https://bangqu.com/YDah49.html
郭育祥評價 在 MayJune 陈美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溫2019首播中文劇/電視電影。年度至hit必推《守百年之約》】2019年剩下7天,也是時候來重溫一下今年首播的本地中文電視劇及電視電影;雖然數量不多,但一年裡能擁有3部引人熱議、掀起熱潮的至hit作品,本地劇前路雖然難行,但依然不乏支持者,版主寄望來年再出佳作,殺出一條光明路!
說到年度至hit,當然必推《守百年之約》啦;它在八度空間開播後收視也頻破紀錄,還創下熱播中就開始重播時段,及結局擁有電視版和網絡版兩個版本;而且也是首部登陸中國芒果TV國際APP視頻網的本地制作電視劇,非常威水。
雖然先後在“TV3:Anugerah Skrin 2019”及“2019亞洲影藝創意大獎”頒獎禮(Asian Academy Creative Awards)失意獎項,但看它由其他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已證實它是一部製作超水準的優質年代劇。
順帶一提,由開播前的各種幕前幕後的訪問,到播映中的on劇開講及報導,《守百年》也打破了版主寫單劇相關貼文的次數,是版主心目中的至hit第一名。
至於第2部至hit,當然就是國慶特備電視電影《當時明月在》了!兩大華巫實力派林奕廷和Azizah Mahzan演出媽媽無私的愛,一對由張順源及陳香郿飾演龍鳳胎兄妹的和解也牽動人心,此戲一出即獲三大民族給予很高的評價,讓版主覺得這戲好像把三大民族的心連成一條心了,真厲害。
第3hit呢,應該就是最入屋的賀歲系列《春天花啦啦》了,今年《春天花啦花啦啦》以電視電影形式會觀眾,新加入的歌神由許亮宇飾演,與歡樂組屋居民打成一片,有好歌聽又有暖心劇情,深得觀眾歡心,紛紛請求來年再拍系列~~果然,2020年續拍三部曲啦,相信來年收視和口啤都不錯的話,系列應該長拍長有。
其他本地作品方面,雖然以美食為主題的《開餐吧!吃貨小妹》相當清新有趣,而且也榮獲“TV3:Anugerah Skrin 2019”中文最佳電視劇獎,但播放期間並未掀起熱潮,版主覺得極有可能是被《春天花啦花啦啦》分散了觀眾的關注力;而《逆行者》最初未獲觀眾青睞,之後隨著劇情越發緊張,討論度才漸漸熱起來;相較之下,目前仍在tv2播出的《陰陽大轉移》及已播的《再憶起》就略遜一籌,除了播出時段的問題外,電視台鮮少為中文作品搞宣傳,也因此讓tv2中文劇常被人忽略,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吧。
文字/阿雪
=================================
🧡2019年版主看過的本地劇/電視電影小檔
❤️《守百年之約》(The Promise)
首播日期:13/5/19
劇長:26集
導演:郭福華、林大凱、蘇鈺褀
演員:盛天俊、陳子穎 、莊可比、原騰、陳美君、羅勵勤、釋福如、王衍任、陳斾江、盧政揚、蔡煒祥、溫紹平、林奕廷、張順源、陳浩嚴等
《守百年》主要講一個染布坊大戶之家經歷二戰的故事,由一間暗藏穿梭時空密道的百年老宅,牽起了兩個年代的邂逅,也意外讓生於不同年代的男女主角在過程中扯出隱藏的家族秘密。
❤️《當時明月在》(Back To You)
首播日期:31/8/19
劇類:電視電影
導演:巫紹棋
演員:林奕廷、張順源、陳香郿、Azizah Mahzan、Nu'Man Salleh、Clara James、Elza Idanie、劉文捷及鄧綉金等。
故事講述一位華人母親發現失散28年的女兒,被馬來夫婦領養並接受了馬來文化和教育;華人母親為了女兒學起馬來語,而馬來母親得知女兒與生母相認頓覺晴天霹靂,直接駕車找華人母親對質。。。
❤️《春天花啦花啦啦!2019》(Singing In The Spring 2019)
開播日期:6/2/19
劇類:電視電影
導演:周發耀
主演:許亮宇、朱浩仁、陳慧恬、陳子穎、盛天俊、蕭麗玲、謝承偉、小玉、呂愛瓊、陳沛江、甘家旗等。
故事發展銜接2018年的《春天花啦啦!一屋滿堂》番外篇,歡樂組屋眾人重拍《春天花啦啦!》改編版的MV,不小心把花恬、花琪(陳子穎)和常樂(盛天俊)三人留在荒野。花恬更意外遇到被誤以為是鬼的“歌神”(許亮宇),還把歌神带回歡樂組屋物色美聲,鬧出笑話百出。。。
❤️《逆行者》(Turning Point 2)
開播日期:19/8/19
劇長:25集
導演:林秉泗
演員:李銘忠、梁祖儀、陳俐杏、李偉燊、朱浩仁、謝承偉、蕭麗玲、盛天俊、張水發、林佩琦等。
梁祖儀飾演一場嚴重交通意外中唯一的生還者,雖然保住了命卻因此失去行動能力。5年來,她在朱浩仁飾演的心理醫生的治療下,漸漸恢復求生意志,但得知那起車禍的兇手劉謹言(李銘忠飾)因翻案而釋放,隱藏的創傷記憶再次浮現,但在她執意要定罪劉謹言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他可能是無辜的,兩人決定聯手調查真相追緝真兇。
❤️《開餐吧!吃貨小妹》(Sweet Delicacy)
開播日期:24/1/19
劇長:22集
導演:譚少偶
演員:陳俐杏、盛天俊、許亮宇、高藝、葉良財、溫紹平、張詠華、謝承偉、小玉、林奕廷和韓依婷。
故事講述溫紹平和葉良財是中餐館同門師兄弟,但因一場誤會而鬧分裂,未料兩人的後代陳俐杏及盛天俊卻在陰錯陽差之下結為冤家,之後更發展成情侶,而他們的師弟張詠華的兒子許亮宇也同時愛上陳俐杏。。。
❤️《陰陽大轉移》(Missing In Possible)
開播日期:8/10/19
劇長:20集
導演:陳偉昌、Alan Foo
演員:溫紹平、陳斾江、張詠華、釋福如、李偉燊、狄妃、蕭麗玲、劉益行、劉嘉興、陳立揚、蔡煒祥、劉文捷、曾玟偉等。
故事講述風水大師賴世仁(陳鴻)因祖傳的幽遊帛書被最小的徒弟尹英傑(陳家亮)偷了半本,一病不起離開人世。
賴世仁過世後,劉為民(陳斾江)及陳世峯(溫紹平)兩家人繼續住在賴世仁留下的大宅裏,陳世峯的兒子陳家威(李偉燊)雖有風水天分,卻無意繼承父業,劉為民的女兒劉嘉玲(狄妃)則對風水極有興趣,卻因命格不適合接觸風水被父親力阻,兩家原本相安無事,直至師弟殷英穎(張詠華)再次出現。。。
❤️《再憶起》(Before I Sleep)
開播日期:7/11/19
劇類:電視電影
導演:ALAN FOO符育騰
演員:狄妃、蔡煒祥、劉益行、茵茵、陳立揚、黃子康、周麗棋、陳汶樺、波音等
故事女主角阿菲(狄妃)命運坎坷,自小與患有憂鬱症的父親(蔡煒祥)相依為命,長大後卻發現自己患上與走失的母親相同的病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為了在記憶力退化前為父親先規劃未來,未料卻被父親誤以為她想拋棄他,繼而離家出走~~這對父女最後將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
#守百年之約#ThePromise
#當時明月在#BackToYou
#春天花啦花啦啦2019#SingingInTheSpring2019
#逆行者#TurningPoint2
#開餐吧吃貨小妹#Sweet Delicacy
#陰陽大轉移#Missing In Possible
#再憶起#Before I Sleep
#重溫2019首播中文劇電視電影
#大馬LocalStar
郭育祥評價 在 嘉義郭育祥診所- 評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瀏覽評論和大家的心得。 ... <看更多>
郭育祥評價 在 有人有自律神經失調嗎(第2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到現在停藥2年了,之前的症狀還真的好了 中間偶爾隔天有事時會失眠,但跟當初沒去看前好太多了 那個醫師名字叫郭育祥 他的醫院叫"郭育祥診所" 真的很難過的就去給他看, ... ... <看更多>
郭育祥評價 在 [問題] 請問嘉義「郭育祥」診所好嗎? - 看板Psychiatry 的推薦與評價
已有先爬過文了,不過關於郭醫師的相關文章只有四篇,而且距離現在(2011)時間有點久了。希望各位大大能夠幫忙回答,謝謝。
我是高雄人,本身被別的醫師診斷出「自律神經失調」,目前已有服藥、看診。最近讀了「郭育祥醫師」出的書-「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
事實上從去年到現在吃藥也吃了一段時間,中間也曾換過藥。狀況有好轉,但還是有很多問題、狀況...。因此有打算去「嘉義郭育祥診所」,看看是否能有不一樣的經歷。
網路上有人說要「自費」,然後「很貴」之類的評價,甚至還有人說「醫生生病了」這樣的話...。我不懂到底「醫生生病」到底是什麼意思?「貴」,大約的價錢有多貴呢?
想請問:他所謂的檢查(例:HRV)需要另外付費嗎?有健保嗎?費用大概一次是多少(不知是否會貴的離譜)?是否要排檢查要等好幾個禮拜甚至好幾個月?外縣市的人去那邊都要等很久嗎?醫生大致的人格特質、處世風格、態度表達如何?如果是外縣市的病患,通常是怎麼安排藥量(剛開始一星期?二星期?一個月?)
希望各位大大為小弟指點迷津,感謝再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7.159.25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