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到尾聲喇!
今年暑假香港發生左好多事,愁雲慘霧籠罩著整個香港..... 但雷囡s仲細。煩惱就由我地大人去擔憂啦!生活還是要過,雷囡s暑假都係要過。
今年依舊冇離開香港,喺香港搵間酒店住下,#偽旅遊 一番! 每年暑期揀本地酒店,揀來揀去最終都係揀呢間! 貪佢有個大泳池,仲有2個水上滑梯。加埋個嬉水樂園。咁就夠雷囡s玩足3日2晚!
而且 #黃金海岸酒店 係我覺得最似 「旅行」嘅酒店! 酒店旁有個沙灘,房客可由泳池直接出入。雖然唔係 #水清沙幼,但都叫做有沙灘吖!
行多幾步就有 #黃金海岸商場,行下街,買下汽水啤酒零食超方便!仲有好多唔同餐廳可以揀,唔洗一日三餐都喺酒店食! 選擇多,豐儉由人! 平平地食個麥當當都仲得😆 。
酒店價錢唔貴,閒日最平六百幾(暑假淨房)。如果好似我地今次咁,揀星期五入住星期日退房就貴少少(星期六貴一倍),3日2夜計埋$26xx (淨房)。
俾小小貼士大家,個人認為呢間酒店上官網book就最抵。7日前85折!其實7日內都係85折😆! 仲送埋 playhouse 一節!
因為擔心天氣同政治問題,雷囡爸爸型到上左車,就到酒店先上網book。哈哈,唔知係咪因爲即日訂房,細房冇晒嘅關係,我地升級左露台大房,2張大床,加張 #傻爸爸諗出嚟嘅碌架床。連浴室都有花灑淋浴🚿+ 浴缸🛁,好正👍🏻
呢度每年唔同卡通主題,今年係 PJ MASKS , 星期六仲有 睡衣派對(主題房套餐)。我地冇book主題房所以冇得玩,但都有得同 PJ MASKS 握手影相!我地游完水返房見到,小囡即時要衝去影...都唔諗下媽媽我個頭亂晒🤦🏼♀️ 冇計啦,小粉絲見偶像大晒!
換完衫出嚟佢地走緊,雖然冇得合照,但佢地好好,同我地握手say hi, 好Nice呀😍 雷小囡開心到暈😆😆
仲有網上訂房送嘅playhouse #鯊魚冒險島 ,真係想玩的話,就要搵個少人嘅時間。我因為貪心想玩盡啲。留返 Checkout之後先玩。個個同一時間check out ,差唔多時間入去...真係超多人。 所以未能盡興。希望下次有機會真正體驗啦!
就係咁,雷囡爸爸每年嘅暑假親子活動,就咁游水游左3日2夜喇!
之不過,但係...我地嘅精彩暑假仲未完㗎! 遲啲再同大家分享埋另一間本地酒店啦!
#影片中加播左2年前嘅雷小囡
#9個月大同2歲9個月大嘅分別
#都係以前可愛啲
😒好少同爹地去街嘅雷小囡,呢3日唔要我...
😤車!仲好,我可以放下假!
#鏡頭背後永遠是殘酷一點的
Hong Kong Gold Coast Hotel 香港黃金海岸酒店
黃金海岸商場
#PJMasks
#睡衣矇面俠
#雷囡媽媽
#我的偽旅行
#本地酒店
#親子遊
#親子酒店
#親子住宿
#暑假旅遊
Search
鏡頭背後永遠是殘酷一點的 在 [好雷] 四十年永遠青春的民歌該如何結束?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要先說在前面的是,我並不是抱著緬懷或想要了解民歌時代的心情去看這部片的
甚至我是對民歌有很多不滿
認為他們老是憑過去累積的資源炒作知名度的那種人
民歌四十的紀念活動已經這麼多了,現在又來一部紀錄片
我是抱著「看看你們又要搞什麼」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的
結果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
這部片根本不是要再次吹捧民歌手們曾經如何青春、熱血
剛好相反,導演想要讓民歌手們卸下青春、熱血的象徵
這部片並不是想告訴觀眾:「四十年了,民歌手現在過得如何」
而是非常隱晦、委婉的說:「四十年了,請放過民歌吧」
以下文長,很多雷,會順便帶一點講古
整部片的進行方式很簡單,以民歌時期重要人物的生活短訪為主軸
穿插大量民歌四十演唱會的畫面片段
特別的是,導演非常刻意,幾乎是殘酷的將這些人的衰老暴露出來
不只在訪問時特寫他們充滿皺紋與白髮的臉
最明顯的是花了很多時間拍罹癌的邰肇玫在醫院裡穿著手術服做檢查、吃藥
還有韓正皓因切除大腸,在演唱會下台後被眾人小心拱著、按著頭穿過通道
張炳輝戴著助聽器在社區大學教唱歌
許多畫面都已經超過了「忠實呈現」,到了讓人心想「真的有必要拍這個嗎」的程度
最可怕的是,導演連他們在音樂表現上的衰老都忠實呈現出來
侯德建用不靈活的手指自彈自唱了整段的〈一顆小小的石頭〉
吳楚楚在小巨蛋裡和觀眾不在拍點上的拍手聲唱著走音的〈你的歌〉
都刻意將最不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前一段吳楚楚在駐唱的餐廳裡可是唱得很好的啊
在接近尾聲的地方,導演放了一段包美聖在民歌四十的演出
包美聖沒有短訪橋段,但這個段落的力量非常強大
包美聖說的話,其實是希望心裡那個19歲的自己陪著59歲的自己再唱一次
緊接著,已經衰老的她,開始用依然是少女的甜甜的嗓音唱了〈小茉莉〉
我並沒有冒犯的意思,但那個畫面是非常超越常識、非常駭人的
你看著一個接近六十的老婦人用少女的聲音唱著歌
雖然聲音中還是聽得出稍稍的沙啞,但反而更讓人感傷
包美聖的話是一個很大的關鍵
經歷民歌時期那個青春的自己一直沒有消失、沒有成長,一直住在她的心理
是那個少女支撐著59歲的自己繼續站在台上唱歌
他唱歌的方式與聲音也只能努力揣摩那個少女
不能隨時間發展新的唱腔、唱更適合自己年紀的歌
這四十年的時間到哪裡去了?為什麼少女沒有成長?
整部片最高明的地方,在於導演呈現政治因素的手法
這邊補個歷史知識,民歌絕對是非常政治的產物
民歌誕生的時代背景,是最需要一群單純、熱血的青年表示愛國的的時代
「唱自己的歌」的反面,就是「不要唱別人的歌」
這個「別人」當然就是選擇與臺灣國府斷交、與中共建交的美國
至於這個「自己」是誰呢?
當然是「自由中國的青年」
對,當時的青年沒有什麼臺獨立場
他們的故鄉是中國臺灣,身體裡是中華民族的血
唱的歌當然也是歌頌中國地理和中華文化的歌
用今天的話解釋,當時的熱血青年大都覺得「臺灣是中國的,中國是我們的」
沒有七八年級這種臺灣和中國本來就是不同國家的天然獨觀念
四十年的時間改變了臺灣人的認同
這份認同就成了歌頌中國的民歌手心裡一個無法解開的結
在片中,唱〈龍的傳人〉的李建復用了非常模稜兩可的說法解釋
大概是說那些都是年輕人的一腔熱血,不該用現在的政治立場去揣測
老實說我在電影院差點比中指
另一個非常隱晦的段落,是陶曉清在松菸看民歌四十展覽時
對佈展方把李雙澤打破可樂瓶做為主視覺之一感到非常生氣
陶曉清生氣的理由是,李雙澤根本就沒有打破可樂瓶,實事求是
但為什麼會有這個打破可樂瓶的傳說?
除了增加他個人傳奇色彩之外,激烈的反美情緒也是催生民歌的重要政治因素
如果認定陶曉清的憤怒是否為了拒絕沾染反美的政治因素,那實在有點武斷
但導演在侯德建部份的訪談也題到了中美斷交當天的情況,還放了非常激情的新聞畫面
我想肯定是有重新喚起這份政治意義的意圖存在的
但是,回到李建復的說法
民歌的成功,是不是因為有青年單純的熱血?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那麼,民歌的成功背後有沒有政治因素?
這當然也是肯定的
這就是關鍵所在
民歌的成就,同時來自民歌手的熱情與政治力量的推動
但民歌手只是喜歡音樂的人,他們投入這股浪潮時都還只是學生
要他們談論自己的成就有多少來自政治、有多少來自自己?
不可能分得清楚的
一旦承認了政治力量的影響,就等於否定了當年的熱情
所以他們下不了台,無法否定當年的認同,無法逃離青春熱血的形象
不然自己就不再是自己了
全片最惆悵的部份,來自唯一在1970年代真正抵達中國故土的侯德健
他說,從小就被教育自己是中國人,臺灣不是故鄉,中國地理背得滾瓜爛熟
等真正到了北京,人家又說他不是中國人,是臺胞
他的一生在錯誤的國族認同中流離,只能當個永遠的異鄉人
這樣的經歷,也讓他成為片中唯二能夠對大議題侃侃而談,而不只是談論往事的人
我最感動的部份來自李宗盛
他在片中說,就算民歌在現在消失了也無所謂
不需要再執著於尋找民歌對當代音樂人的影響
我非常、非常震撼,沒有想到會在一部民歌主題的紀錄片中聽到這種話
回頭想想,畢竟在所有受訪者中
李宗盛是唯一沒有被自己的青春困住,持續在音樂產業中歷練、成熟的人
他可以大肆批評自己當年唱的歌,說自己的糗事
雖然聽起來普通,但這是片中其他所有人都沒做到的事
因為他成功離開了在音樂成就上停滯不前的民歌,離開了他的青春
民歌是個下不了台的時代
永遠只能談論青春的單純美好,而對巨大、複雜的國族議題表示沉默
為何導演要這麼致力於暴露民歌手的衰老與不堪?
我想這大概要是給他們身而為人的最後一級下台階
大家都老了,都四十年了,請放過民歌吧
民歌手們,也請放下民歌時代吧
最後的一點感動,是侯季然導演的畫面實在太有故事性
從開頭一連串的鏡頭就充滿了時間推移、衰老與虛幻的感覺
片中許多不忍直說、卻沈重地傳達出訊息的段落
都讓人感覺到對一個時代的虔敬與真摯的不捨
對經歷過或熟悉民歌時代的人,誠心推薦這部片
如果不太熟悉的,希望這篇文能夠提供一點點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182.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7165448.A.37E.html
謝謝I大和各位的補充
可能內文寫得不夠清楚,這邊一次回覆
片中很明確可以看到導演把民歌誕生的政治背景拉進觀眾視野的用意
前幾篇文也有人提到
訪問爭議人物侯德健的一段同時談到反美、認同破滅等主題
另外,讓李建復說出「不應該以政治立場評斷當時的熱血」,這本身就是最政治的呈現
導演有這麼多片段可以剪,這麼多問題可以問,為什麼選擇了這些?
所以我才會有內文中的解讀
之所以直接說用「政治」影響,而不是比較中性的「時代」、「社會」影響
是因為政治就是決定什麼可以談、什麼不能談的隱形力量
李建復的尷尬代表了整個民歌時代的愛國精神,在今天看起來是尷尬的
說白一點,就是當時的臺灣青年被灌輸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反攻大夢
現在主流政治氛圍不同,夢醒了,大家都不談當年的夢
但愛國民歌留下了證據,才讓一部分民歌手陷入尷尬的處境裡
所以,對,當時本土和中國不是對立的
所以李雙澤寫了〈少年中國〉,又寫了〈美麗島〉
但現在開始對立了,顯得過去不對立的狀態似乎是錯誤的、應該被糾正或絕口不提的
這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侯德建坦率的承認了自己過去的天真,但李建復就選擇逃避
然後啊,我沒有打算否定民歌手的熱情
但熱情很容易被政治操控
被政治的手沾染過的熱情,你要如何分辨它是不是發自內心?
我今天看民歌誕生,我可以分得很清楚
他們是真正認同中國臺灣才寫那些歌,我敬佩他們的能量,尊重他們的信仰
但他們的認同是受到政治影響
該批評的是政治操控,不是青年的熱血
但經歷民歌時代的當事人有辦法分得這麼乾淨嗎?
年輕時種下的思想會影響人一輩子(這也是片中說過的話
一般五六十歲的人都未必能夠想得這麼層次分明了
更何況對民歌帶有強烈情感的民歌手
我認為,對片中出現的許多民歌手來說,政治與熱血已經綁在一起,分不開了
也許導演認為解開這個結太過殘酷(可能會落入像侯德健那樣永遠異鄉人的虛無之中
不如讓他們隨著年華老去靜靜離開舞台
為了解釋想法簡化了很多脈絡
如果有興趣深入了解,推薦大家看張釗維的《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
※ 編輯: shoneshan (111.249.182.207), 10/23/2016 14:31:24
導演想傳達的東西真的很深層啊!非常值得看
與其說這些東西什麼時候開始要一刀兩斷
不如說,原本就是屬於個人的熱情與認同,為何會受到巨大的政治力量干擾呢?
現在的我們認為很多事是靠自己的意志決定的
也許四十年後反思,我們也只是時代洪流中的一個點
但我想的是,人必須分清楚兩個層次的不同,才能持續前進
一直困在過去、害怕面對改變,只會讓人痛苦
青春雖然美好,但有時也只是做繭自縛
像侯德健坦言自己的認同破滅
像李宗盛認為把民歌留給同個時代的人就好
他們都沒有否定過去,而是接受改變,在新的環境踏出下一步
對我來說,那就是脫離青春,邁向成熟的表現
那才是個人超脫政治束縛的方式
感謝提醒!我明明記得但每次打都打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