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跟我曖昧過的女生,好像都會順利脫魯
是跟別人脫魯,留我一人自己魯下去 (#陌編)
---------------------------------------------
下載Dcard熱門文章看不完😎不是學生也可註冊!
👉🏻https://dcard.link/download-app
---------------------------------------------
小弟我母胎單身25年,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有了另外一個身份...
這故事要從我高中開始說起,高一的時候我有個喜歡的女生,長相乾乾淨淨,皮膚白嫩白嫩的,一頭黑長髮,真要說起來班上還有其他女生比她漂亮,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對她有好感,我很努力的追了三個月,明明過程都很曖昧也聊得來,卻還是跟學長跑了,難過了好一陣子才放下
後來到高三,跟班上有位平常就會打打鬧鬧的女生越走越近,正當我發現自己看到她時會有點小鹿亂撞的時候,老天開了一個小玩笑...
她考上了中部的學校,我倆從此要分隔兩地,若是就這樣告白失敗了話,是不是沒辦法當朋友,再加上距離的關係,真的很害怕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但還好,上了大學之後,後來我們越來越曖昧,常常會講電話聊天,她只要回臺北我們都一定會見面吃飯什麼的,我知道她喜歡吃繽X樂,所以每次她要回台中,我都會特地去買一條給她,為的就是讓她吃到繽X樂時,就會想到我。
就這樣持續曖昧了三四個月,某天在車站等他回來的時候,看到他跟一個男生有說有笑的一起下車,雖然沒有什麼親密的動作,但我的第六感告訴我,案情不單純;
果不其然,漸漸的,只要她回台中,就會開始失聯,line也回的越來越慢,電話也越來越少打,就這樣,又一位女孩從我身邊投向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裡,
總而言之,我大學四年的戀愛學分都只修到第三、四個月,總是聊到曖昧階段,她們都會找到另一半,雖然對象不多,但屢試不爽,甚至還會有人開玩笑說要找我測試,漸漸的我對愛情已經沒有了憧憬,就像重慶森林裡的梁朝偉一樣,將所有一切情感都鎖在心裡。
好了,故事說到這,離奇的來了,最近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坐我隔壁,是位女生,長相120%是我的菜,外表乾乾淨淨,皮膚白嫩白嫩...一頭黑髮...
幹!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長相 乾淨 dcard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則廣告能不能改變、增強觀眾的認知、態度,甚至促進行為,如購買下單,可以拿來衡量一則廣告的效果好不好?選舉廣告或總統大選議題的攻防,能否讓選民買單?進而在投票日當天出門投票,獲得勝選,也是未來衡量整體選戰策略、議題選擇的指標。
台灣大選剩下一個多月,先前,我在廣播節目當中分析藍綠陣營選舉策略,依然如過去傳統選戰一樣,重點放在「如何貶抑對手來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取得民調數字上風」這當中「網路聲量」、「風向」甚至「1450」都扮演了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你有那麼恨他/她嗎?」
「涵化研究」告訴我們,電視所產製的「媒介真實」對社會大眾有潛移默化的功能,觀眾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描述,和電視當中所建構的社會相近。經常使用網路論壇 PTT 、 Dcard 或FB、Twitter等社群媒體平潭,我們不難去感知上頭的「風向」,你可以從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去判斷,大家對於某個政治人物、某項政策的好惡程度。
「你其實沒那麼討厭他/她!」
但是經常浸泡在仇恨言論當中的人,除了增強了原本他對某些人事物的厭惡程度,同時也讓他對「語言暴力」、「網路霸凌」這些事開始麻木。我們看了很多粉絲專頁,使用幽默詼諧的方式來貶抑某些政治人物,這讓我們很難去「同情」被害者,其實檯面上出來競選的人都是「被害人」。
我們來做個實驗,我現在提出幾個形容詞,「無能」、「無腦」、「說謊」,現在你腦中浮現出來的那個總統候選人是誰?你不需要告訴我答案,但是在攻擊抹黑的選戰中,各陣營要加強對手與這些形容詞的連結,設法讓自己跟正面的標籤間放上等號,如「繁榮」、「進步」、「自由」、「安全」等。
回到剛剛那些負面形容詞,試著用《全面啟動》裏頭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告訴我們的方法,設法去回想「我們怎麼抵達這裡?」,去判斷這是被建構的夢還是現實?你什麼時候開始討厭一個人?是透過別人的嘴?那些 FB 的留言?電視新聞?還是你站在那個人的面前,被他賞了一個辣辣的耳光?
「我們成了霸凌者的共犯」
我想起了以前班上被霸凌的那個女孩,她其實沒有那麼討厭,甚至我不曾用心跟她相處過,她長相不起眼、學業成績也不突出,只是因為班上的女流氓,覺得她身上的制服經常沒洗乾淨,髒髒的,而且欺負她的時候,她會歇斯底里地大叫,她們覺得很有趣、很好玩,同學會跟著一起藏她的課本,把她的東西丟進垃圾桶,甚至往她的頭髮倒膠水。
過程中他們會用嘲弄的言詞,「蕭查某,我來幫妳做造型」旁觀的不僅班上的學生,有時隔壁班的也會來「觀戰」,除了女孩的吼叫哀號外,就是同學的笑聲。我覺得很難過,因為當時我們並沒有勇氣挺身而出阻止這一切。
事過境遷, 20 幾年過去,我跟那位女孩又加上了臉書,其實我對她的名字和臉孔一直很有印象,但我忘記了她有沒有笑過?這事情對我的影響,讓我對「霸凌」相當反感,更不想要再次成為冷漠旁觀的「共犯」。
我滿多朋友並不熱衷政治,甚至提到一些政治人物時,都說「對他/她沒有特別的感覺耶。」他們也不因大家都在罵或是都在捧某些人而「跟風」,反而是很認真的去討論,他們提出來的那些政策很有感,或認為那些人擔任立委或總統,可以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只是點個讚?」
Twitter 執行長 Jack Dorsey 曾經提及他很討厭推特的「心型按鈕」設計,這個類似臉書「點讚」的功能,雖然目前臉書的點讚多了「感覺」,你不只有「正面、肯定」的選項,你還可以「憤怒」、「驚訝」但這仍不完全,在仇恨言論之下,這些「點讚」都可能助長原本的惡意。如果要移除「點讚功能」,那是很消極的做法。現在 FB 上很多政治廣告,已經明確指出「出資者」,讀者會知道,那些訊息是「買的」,並告知大家「由誰出錢」來讓你看到。另外,如果散布仇恨言論,臉書也會將發布者的個資移送給當地司法機構。
說來很可悲,現在有很多人是受雇來點讚、留言,在網路上面帶風向,但「網軍」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職業」,則因網路輿論能夠有效的影響部分人的認知、態度、行為,這對於政治人物、公關公司都是有利可圖的。網軍按讚是有錢拿的,但被操弄的民眾們,看熱鬧的鄉民,點下「讚」那一刻也變成了「共犯」。
#仇恨言論 #Facebook #Twitter #台灣 #2020總統大選 #立法委員 #網路霸凌 #假消息 #涵化 #媒介真實
長相 乾淨 dcard 在 看見世界天氣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泰國醫學系女在台遭歧視,網友千字文揭心酸求學歷程。
泰國是台灣熱門的渡假勝地,但台灣人卻常常對泰國人有許多誤解與歧視。
這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參加國際醫療志工,並認識了一位泰國醫學系女生,在聊天的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台灣人有很多缺點,並對泰國人充滿歧視,並轉述了泰國朋友的發言內容:
不實想像:可能是鬼片看太多,許多台灣人似乎總覺得泰國「不太乾淨」,充滿鬼怪。之前有名女同學身體不適,被醫生診斷為中暑,但她卻覺得是「被鬼跟了」,其他台灣人非但沒有糾正她,還跟著討論,十分迷信。
缺乏同理:這名泰國女生說,她高中時在英國求學,大一來到台灣才學習中文,但因為泰國人跟華人長得很像,讓很多同學以為她是在「耍大牌」才故意講英文,讓她有些資源拿不到,沒人願意與她分享。
刻板印象:很多台灣人還是認為泰國很落後,甚至有老師在上寄生蟲課時,還故意對她說「你們泰國很多這種蟲」,甚至有人問她:「泰國人怎麼當醫生呀?泰國不都是工人嗎?」讓她非常受傷。
以貌取人:不少台灣人會批評這名泰國女生的長相,但她認為自己屬於一般泰國人的模樣,膚色偏黑、眼睛較大,也有雙眼皮。讓她忍不住感覺台灣人「只要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就會批評」。
行事苟且:這名泰國女生表示,她在服務隊出任務時,發現有人配錯藥,而這個人還說「沒差啦,應該不會有事」,讓她十分不平,質疑「為什麼在看泰國人的時候反而很隨便」。
網友的發文獲得熱烈迴響,許多網友也都留言,認為台灣人缺乏國際觀,需要學習如何尊重其他文化,這名網友也呼籲「希望我們能不要一直用歧視的眼光在看東南亞人」,發人深省。
取自:三立新聞網
我個人認為真的有許多台灣人會歧視跟自己不ㄧ樣的人,不論是性別歧視還是穿著歧視或是種族歧視,甚至很多人ㄧ想到泰國就是想到噁心、人妖、變性、骯髒,其實這些歧視都只是在顯示出自己的無知與低俗,之前有ㄧ群邊緣人就用惡劣的歧視言論攻擊我,對我進行歧視性的人身攻擊,通常看ㄧ個人的言論如何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品性如何,不過點進去看攻擊我的人大頭照以後我就放心了,希望在看這版的你們都可以包容所有的不同以及尊重各種不同的聲音,一個人的國家背景、膚色、性向、穿着、身材都該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