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謝謝了!
😆 真心大推--【練愛iNG】:被綜藝耽誤的戲劇才子
.
綜藝人跨界當導演,阿Ken不是第一個,也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之前吳宗憲、康康、黃子佼、澎恰恰都前仆後繼的嘗試電影路,大部分都摔得鼻青臉腫,原因在於他們用綜藝短劇的思維在拍電影,拍出來的依然是綜藝,缺乏該有的「電影感」,而蔡康永即使已經做出很有想法的作品,又好像欠缺臨門一腳,直到阿Ken自編自導自演的《練愛iNG》出現,我才終於在綜藝人的身上看到滿滿的電影能量,也讓這部作品成為史上最成功的綜藝人跨界案例。 ❤️
.
阿Ken不只是一般認知的綜藝咖,其實是高學歷的藝人,他畢業於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是真正的「科班出身」,這次包辦編、導、演,還兼唱主題曲,將集結已久的幕前幕後才華一次展現,而且不是只有喜劇表演,後半段還有更多感情戲,都可以看出演技層次,雖然跟女主角紀培慧在外型上不是很搭,但演起純愛戲碼竟然意外的火花四射,同時這也是紀培慧有史以來最輕鬆、最有趣的一次演出,而且導演有拍出屬於她的美感,透過大銀幕,應該可以讓全場男生同步戀愛,真正的愛情電影女主角就應該要是這個樣子! 🧡
.
經過多年努力匯聚而成的《練愛iNG》,是一部搞笑、愉悅,但又不失誠懇的電影,帶來非常愉快的觀影體驗,也展現出阿Ken的好人緣,可以讓很多名人一起來幫他助陣,讓整部電影變得眾星雲集,有Ella、曾國城、蔡淑臻這些大咖,還有金馬得主劉冠廷、金鐘得主溫昇豪,就連國際等級的周杰倫都請得到,而且片中出現的明星及熟面孔根本是「族繁不及備載」,這樣的豪華陣容,彷彿帶我們回到華語電影全盛時期的榮景,沒有當成新年賀歲片來上映實在太可惜了! 💛
.
在電影正式推出之前,阿Ken在網路上放了一支前導短片,描述他如何教別人把妹,也認為認識女生或者經營愛情,是需要練習的,所以才會有《練愛iNG》這樣的電影構想,但是看完整部電影之後,不難發現「練習把妹」只是電影的一部份,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部份,是一個臨時演員力爭上游的故事,不但是致敬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也堪稱是阿Ken多年喜劇之路的心得總結,更像是一般的台灣男人在夢想與感情上的心路歷程,整部電影看起來帶點自嘲,又充滿親切感,而且用戲劇解構愛情,也帶來更多戲如人生的況味。 💙
.
#電影不分級 #練愛iNG 威視電影 阿Ke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阿 ken 哥倫比亞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練愛 i NG》劇本汲取林暐恆大量的自身經驗:當年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拜師莎士比亞權威、好不容易畢業後卻無戲可演,只好做幕後吃苦當吃補,並嘗試脫離原本人生設定的「喜劇演員」身份。
電影最打動人也是這點。若一路走來曾被「阿 KEN」娛樂過,會知道原來一路走來他都在練習如何讓我們笑,而現在開始,他要繼續練習在這個演藝圈存活的其他可能性。
▍還是要相信夢想啊臨演們——《練愛iNG》:https://bit.ly/3dlCBnM
阿 ken 哥倫比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80年代轟動全球的大衛魔術(David Copperfield Illusion)嗎?
1985年,中視益智問答節目《大家一起來》播出「大衛魔術」,讓臺灣觀眾認識了大衛考伯菲(David Copperfield)這位偉大的魔術師。由於每次播出僅有短短幾分鐘,許多觀眾向中視表示看不過癮,後來,中視便改以特輯方式播出長版的「大衛魔術」,並締造了高收視率。
1987年,台視綜藝節目《強棒出擊》的「五花八門」單元也開始播出「大衛魔術」。
於是,在臺灣紅遍大街小巷的大衛考伯菲於1987年8月首度來臺公演,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舉行名為「大衛魔術 1987在台北」的魔術表演。
翌年,大衛再度來臺演出,於1988年8、9月在臺灣的臺北、彰化等地舉行多場名為「大衛魔術 '88 寶島旋風」的魔術表演。同年,他還應邀擔任在臺灣舉行的「全國兒童魔術比賽」的評審,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從大衛考伯菲手中得到第一名獎座的參賽者,就是近年紅遍兩岸的臺灣魔術師劉謙,那年他只有12歲。
我曾於1988年9月16日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看過「大衛魔術」,可惜兩個多月後,中華體育館就被燒毀了。
2002年8月,大衛考伯菲三度到臺灣演出,在林口體育館舉行了10場名為「魔幻時空」的魔術表演。
這段影片剪輯自2004年發行的《David Copperfield Illusion》(大衛考伯菲幻象魔術)DVD,該碟收錄了大衛考伯菲在80、90年代的經典魔術表演。
1956年9月16日,本名大衛賽斯柯沁(David Seth Kotkin)的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梅塔欽市(Metuchen)一個俄羅斯移民的家庭。
孩提時代,大衛就對魔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靦腆害羞,甚至有點兒孤僻的孩子,以表演魔術來克服內心的怯懦。11歲時,大衛在一些街坊鄰里舉辦的派對上成功表演魔術後,成了當地的小英雄。
1968年,12歲的大衛正式踏入職業魔術界,成為美國魔術師協會最年輕的會員。
1972年,年僅16歲,仍在念中學的大衛,開始在紐約大學教授魔術。
1974年,大衛進入富爾敦大學就讀,上學三個星期就成了芝加哥音樂劇《The Magic Man》的主角,當時他將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於1849年發表的小說《塊肉餘生錄》之英文原名「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做為自己的藝名。
1977年,大衛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簽訂電視合約,開始令他名聞遐邇的魔術生涯。大衛考伯菲是美國的第三代電視魔術明星,第一代是馬克威爾森 (Mark Wilson),第二代是道格漢寧(Doug Henning);大衛考柏菲擅長將故事情節包裝到魔術之中,他將自己與爺爺相處的往事變成魔術表演的情節,還將自己的寵物鴨子帶上台表演,使得觀眾在欣賞他的表演時,常會深受感動。
80年代,大衛開始在電視上表演一系列名為「大衛考伯菲幻象」(David Copperfield Illusion)的魔術表演(臺灣電視播出時稱之「大衛魔術」),經典之作包括將自己身體鋸開、讓自由女神像消失(1983)、漂浮飛過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1984),以及穿越萬里長城(1986)、捆綁全身從爆破中的大樓中逃離(1989)、在空中自由飛翔(1992)等。
除了在電視上表演魔術,大衛也曾參與電影的演出,他在1980年上映的恐怖電影《Terror Train》裡扮演一名叫作肯(Ken)的魔術師,多年後,他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雲裳風暴》(Ready to Wear)裡以未列名的方式客串出現。
1981年,大衛在眾目睽睽下,讓一架7噸重的噴氣式飛機憑空消失。同年,美國藝術家聯合協會頒發「年度娛樂明星」大獎給他。
1982年,大衛創辦「魔術計畫」(Project Magic),透過魔術教學來幫助肢障病人進行復健,該計畫獲得美國職能治療公會的認證,並且在超過30個國家的一千多間醫院裡執行。
1983年,大衛當著眾多現場觀眾及5000萬名電視前的觀眾,讓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失去蹤影。
1984年,大衛成為首位與拉斯維加斯凱撒宮(Caesars Palace)簽定長期演藝合約的魔術家。
1985年,大衛當選「全美十大傑出人物」。
1986年,大衛在中國成功表演穿越萬里長城,他和工作人員成為第一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製作美國電視特別節目的製作群。
1987年,大衛從門禁森嚴的美國阿爾卡特拉聯邦監獄逃脫,成為史上第一個逃出該監獄的人。
1988年,大衛代表美國在漢城奧運會上致辭。
1989年,被捆綁的大衛成功從一座正在爆破的大樓中順利脫身。
1992年,大衛創造經典魔術「飛翔」,成為第一個不借助繩索和攝影技巧而自由飛翔的魔術師,同時,該演出還被評論界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魔術表演。
1994年,大衛開始與德國名模克勞蒂亞雪佛(Claudia Schiffer)交往,之後兩人還訂了婚,不過在1999年便告分手。
1995年,大衛成為第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獲得閃亮之星的當代魔術家。
1996年,大衛在百老匯的大型魔術表演《夢想與夢魘》(Dreams & Nightmares)打破了紐約「馬汀貝克戲院」(Martin Beck Theatre)的票房紀錄。
1996年,大衛與三位美國名作家~丁昆士(Dean Koontz)、喬伊絲凱洛歐茨(Joyce Carol Oates)、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合作撰寫的世界魔術與幻術選集《大衛考伯菲的想像之外》(David Copperfield's Beyond Imagination)上市。
2000年,大衛被評為世紀 FISM(國際魔術組織聯盟)魔術家,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世紀傳奇」。
多年來,大衛每年至少在全球各地演出500場魔術秀,其年收入曾多次名列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百大富豪排行榜;2003年為5,500萬美元(第43名)、2004年為5,700萬美元(第35名)、2005年為5,700萬美元(第41名)、2009年為3,000萬美元(第80名)。
2015年,財經雜誌《富比士》公佈大衛的年收入為6,300萬美元,並將他列為20世紀世界上賺最多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