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英文不好,是吧?
Les Français sont nuls en anglais, c’est ça?
半法國人半台灣人的孩子們 讓你知道你錯了 哇哈哈!就算是法國人 就算是台灣人 英文 只好有好老師與工具就不是問題啦 哈哈
Voyons voir ça!
在台疫情爆發後,我們跟大家一樣 去不了幼稚園了,本來的幾乎全美課程就沒了··· 還是有一些影片 但從7月中開始 就是什麼都沒了。棉花糖只能靠爸爸媽媽用英文吵架的時候多學習⋯⋯(什麼?)
正在考慮9月棉花糖在公立幼稚園升大班的時候怎麼繼續讓她上一點的英文課呢,維持她已經打到的基礎的時候,我就有機會讓她試上 「OiKID 兒童英文線上學習」平台的線上英語課!
這個平台剛好我鄰居也有用,覺得放心 (她兒子大棉花糖一歲 英文很不錯!)
希望口說聽力可以繼續進步 然後她就可以懂更對爸媽的悄悄話 (這樣好嗎?)
👉剛好有需要的話 可以進這裡安排試上啊:https://bit.ly/oikidtaiwanmonamour
來,相信我吧!你不會後悔!英文還行的法國人跟你說!(自以為)
(之後會再補心得 先在留言區給你們參考可愛寶貝的影片)
#線上英文課
#英文學習
#雙語教育
「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徐湘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Fw: [問卦] 給小朋友讀雙語幼稚園真的有用嗎?? -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這2種家長不要送孩子去全美或雙語幼稚園! | 多數人不知道的迷思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會讓小孩上雙語幼稚園嗎? - 親子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親子天下- 【請問教養專家】 Q:若沒有讀雙語幼稚園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閒聊] 會讓小孩上全美幼稚園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台中雙語幼稚園PTT-旅遊資訊行程情報整理-2022-11(持續更新)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請問如果想讓孩子從幼稚園起就接觸英文, 雙語好還是全美好?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Re: [問卦] 送雙語幼稚園的必要性?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問卦] 全美語幼兒園真的好嗎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台中雙語幼稚園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台中雙語幼稚園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問題] 有版友的小孩是念「全美語」幼稚園嗎? TpeHenry ... - PTT 的評價
- 關於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寶寶] 一般,雙語,全美幼兒園選擇- BabyMoth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徐湘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忙到翻,忙什麼?
除了播新聞,同時在製作調查報導專題,
因為如此,沒時間做youtube講故事影片.😭
但我不能讓生活全被工作填滿滿(大家都不行喔!)
🏋♀️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抽離工作,大口呼吸的時間!
我把公司給的(放到即將過期的)電影票用掉了,
看了2部好電影, 放心我不會劇透.😁
帶媽媽去看[孤味],我哭的亂七八糟,演的就是人性,沒有對與錯,值得一看的國片,你也想辦法去看喔.
和老公去看[拆彈專家2],我的Andy還是那麼帥! 緊湊的劇情, 2小時盯著華仔,超滿足!
(湘華國中時超愛華仔,常常夢見他,然後以為他到我夢中,代表我可能也會在他夢中…別笑! 我小時候很單純,喔…是很傻🤣)
🙋♂️還有件事想分享!
你有家人在唸幼稚園或小學嗎?
以前我那年代(哈…好老派),國中才接觸英文,小學六年快樂的很!但現在小孩好辛苦,因為新課綱,我家哥哥明年小三就要學”英文文法”.
不是abc,不是單字,而是句子!
因為我和老公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從沒給孩子上過美語班,一路只唸公立學校,只上體育類的課,只求他健康開心…
但最近想想,不能放手不管呀,他的同學們有些從幼稚園,小一就接受雙語教學,且明年英文又變難,萬一哥哥跟不上,挫拆感一來,程度愈拉愈遠, 我想救都來不及啦...
所以, 趁著這幾天專題收尾了, 我開始陪哥哥練英文.
每天一直反覆那些簡單句子,連弟弟都會模仿” How 鵝 啊 U”🤣🤣
多練習是有用的,哥哥已會分辨how are you? 及 how old are you? …哈哈…😘😘
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這2種家長不要送孩子去全美或雙語幼稚園! | 多數人不知道的迷思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在類似國外環境“自然而然學英文”,因此選擇的全美語 幼稚園 。然而,事情會如多數家長們心中所想那樣嗎? ... 真的 有用嗎 ! ... <看更多>
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會讓小孩上雙語幼稚園嗎? - 親子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不是一定要我的孩子長大考台大,我擔心萬一大家幼稚園都在學英文,上小學之後跟不上同學的進度,會讓小孩不喜歡上學,進而影響同儕間的人際關係。 我跟 ... ... <看更多>
雙語 幼稚園 有用嗎 在 Fw: [問卦] 給小朋友讀雙語幼稚園真的有用嗎??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SdmstlV ]
因為隔壁板剛好有人在討論這個問題
順手就回了一篇
轉過來給各位有需要的爹地媽咪們參考~
原文恕刪~
先自我介紹一下,地方的媽媽我從事補教到今年第15年,
主要教學對象是幼稚園~中級英檢,
2014年曾經參加國外某知名出版社舉辦的教案比賽,
獲選受邀到英國某知名大學
接受為期兩週的短期師訓課程並取得證書~
之前曾經營自己的補習班,
因為房東的問題收掉之後,目前白天念研究所,
晚上兼職當家教老師。
我同樣不是師培體系出身,
所以我不會討論太多理論性的東西,
單純就教學十五年以來的經驗與體會,
與各位分享一點心得~
一整串討論下來提出的問題很多,
我盡量嘗試回答:
1. 雙語幼稚園有沒有用?
說實話,有,但僅限於孩子國小三~四年級之前。
無論是雙語還是ESL、EFL體系,
功能其實都在於"營造美語情境"和"培養學習興趣"。
前面也有其他鄉民提到、
看到外籍老師帶學生玩遊戲、唱歌,
這其實就是讓英文進入孩子的生活環境中、
讓他們習慣接觸英文、不要把英文當成"學科",
而是有趣的遊戲和一種生活方式;
但如果家長在孩子進入國小後,
就停止提供這樣的生活情境,
也就是孩子在家裡、學校都「完全不需要使用英文」,
原本營造出的情境就會被破壞掉。
如果孩子在小一、小二都不需要或幾乎不需要使用英文,
到了三、四年級開始重新接觸句型,
甚至面臨基礎文法的建立時,
就無法再像幼兒時期那樣把英文當成"有趣的事情",
而是一個"學科"、一份"作業"、一個討人厭的"課程",
吸收的程度自然不比開心玩樂的幼兒時期。
問題是,國小四年級之後的孩子必須開始逐步建立文法概念,
算是蠻關鍵的一段時期,
如果又碰到上課很無聊或教得很爛的老師,
讓孩子的胃口全被打壞掉,
自然就會開始對英文無感、甚至反感;
這樣的狀況如果到了國中開始面對一大坨的考試和評量,
就會惡化的更快、更厲害。
我碰過幼稚園是念公幼的小孩,
整個幼兒階段都沒有接觸過英文、連字母都不會認,
但是來上課之後非常喜歡英文、家長也非常配合老師,
回家該進行的練習一樣都沒少,
半年後孩子的程度就追上有念雙語幼稚園的同學,
之後甚至在文法學習的表現超前。
我也遇過幼稚園念超級貴族學校、
走EFL路線出來的學生,
國小念的還是貴族國小、主打雙語課程,
但前期不碰文法的時候還很OK,
後期開始要學文法了、要練寫作了,
反而開始覺得"這個好難我不喜歡",
然後家長回家聯絡簿都隨便簽、作業沒完成也無所謂,
國小畢業前這個學生的程度
已經跟其他穩扎穩打上來的小孩差不多、甚至落後一點,
但反正沒差爸媽有錢,之後就送出國了。
2. 雙語、ESL、EFL的外師迷思
從以上的敘述就能看出來,
重點其實不在於雙語、ESL或EFL,
而是在"英語情境的維持";
而英語情境的營造,其實<<外師並非必要>>,
如果父母有能力在家中跟孩子講英文,
那幼兒到國小四年級之前都不去學英文,
孩子的能力照樣嚇嚇叫。
外師不會讓你的孩子"比較敢開口",
因為對孩子來說,相處幾個月之後,
這些外師跟其他的中籍老師沒什麼不同,
就都是"老師",是他們信任的對象。
如果你的孩子本身防衛心比較重、或比較內向,
連看到"陌生的台灣人"都會害怕、退縮,
何況是出國看到"陌生的老外",一定也是開不了口。
這是人性與個性,和學習成效無關。
真正要讓孩子克服開口的恐懼,
需要爸媽在平常聽到孩子使用英文的時候,
就給予鼓勵和支持。
這邊的"平常"不是指寫作業的時候,
而是其他"無關學習"的情境中,
鼓勵孩子把學過的東西拿出來使用;
例如指著路邊招牌上的英文問孩子怎麼念,
或者帶他去超市找東西的英文名稱,
會念的話就給予鼓勵、
不會的話問他要不要用手機照下來,
拿去問老師之後回來念給爸媽聽,
孩子有照做的話就給予獎賞。
老師在學習英文的初期可以給予這樣的正向回饋,
但畢竟主要相處的時間是在學校、空間上受限,
另外老師必須教導學生"正確的"使用方式,
所以經常要扮演糾正者的角色,
在這部分的回饋是遠弱於父母能夠給予的。
3. 孩子的英語學習階段性
這個學習階段性會因地區、孩子的發展狀況、
教育政策等不斷改變,不是絕對性的。
例如15年前我剛出道的時候,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小一才開始學字母和自然發音,
但現在26個字母的自然發音幾乎幼稚園都會教,
有些補習班都當成暑假的短期課程、沒有實際教學效益,
單純拿來做師生感情培養用的 XD
我對嬰兒時期的發展不太熟,
但根據之前看過的雜誌和一些期刊文章,
嬰兒時期接觸外語確實對將來的語言學習有幫助;
有看過一派說法是只要使用的對象固定
(例如跟媽媽講英文,跟爸爸講中文),
就能夠避免因為一次接觸太多種語言導致的失語症狀。
但這個部分我真的沒有很深入去研究,
請各位有興趣的爸媽自己另外搜尋專家文章參考。
幼兒階段比較重要的訓練在於全身的協調,
中班以前沒有文字的概念,A對他們而言就是三角形、
O就是圓形,不具有文字的意義。
中班之後可以開始做字音字形的連結,
也就是看到A要知道念A而不是三角形;
這時候有部分幼稚園會上sight words,
目的也僅是字音字形的連結,
看到字就反射性地發出聲音,
跟看到三角形要發出"三角形!"這個聲音是一樣的。
大班之後可以利用彩色筆或蠟筆開始練習書寫,
非常不建議這個時候給小孩拿"鉛筆",
手部的小肌肉發育還不健全,
字很難寫漂亮之外,還很傷害手部發展。
大班的孩子已經可以辨認26個字母和它們的發音,
可以理解日常生活對話的內容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之類的,
也可以理解一些貼身相關的英文片語或短句,
例如"brush your teeth"、"wake up"之類的。
國小一~三年級比較著重在自然發音和日常會話的養成,
長母音、複合子音等在這個階段要打好基礎,
可以開始自己閱讀一些繪本或簡單的讀本,
作為自然發音的練習,同時養成閱讀的習慣;
四年級之後的重心從自然發音轉移到基礎文法觀念建立,
這個時候補習班的挑選非常重要,
強烈不建議送純兒美(不教文法只教閱讀)
更不建議送文理補習班(聽不懂啦!)
要找到一位能夠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
詳細解說文法的<<中籍老師>>。
為什麼強調中籍老師?
因為就算是拿到TESOL資格的外籍老師,
通常也很難拿捏掌握台灣孩子在文法學習上的盲點,
只有同樣身為過來人的中籍老師,
才會比較清楚學生在不同階段面對文法學習會碰到的卡關點在哪邊。
進入國小階段後,
學生對外籍老師的依賴性會逐漸下滑,
小一~小三建議外師為主、中師為輔,
四年級之後因為有學習文法的需求,
建議中師為主、外師為輔,由中師講解文法和帶閱讀理解,
外籍老師著重在聽力和會話的訓練。
=====
以上就是地方媽媽教書多年的一些小小心得~
當然我不全然是對的,
因為每個地區、每個學生、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同
個體的差異是絕對必須被納入考量的關鍵因素
僅提供各位爸媽作為參考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來信或留言討論
本人目前待產中每天都很無聊...
但請各位體諒一下孕媽咪脆弱的心靈
歡迎留言或討論但請理性勿戰QQ
謝謝大家~
--
看不見嗎 她就在躲在我背後 避著風睡著了
直到溫暖的陽光投射過來時 她就會醒來 再等待一下吧
-回想- Super Junior K.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146.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3927607.A.BDF.html
哩厚!
本來是有考慮 但...(看向自己的肚子)
我還是再想一下好了 XDDD
"文法"這兩字包含的範圍極廣
"How are you?"裡面有沒有文法? 當然有
而且考試用不太到 這就比較弔詭
就算是托福雅思這種考全面性能力的考試 都還會有文法題
更何況是台灣升學考試這種著重文法能力的測驗?
只不過文法的學習不要走火入魔
沒有必要非得弄得跟母語人士一樣
很多母語人士自己的文法也不怎麼樣
我的建議是 將來如果沒有要到國外受高等教育
需要學會的文法大概就是英檢中級足矣
我都跟學生說 英檢中級的程度
就是我把你一個人丟到國外
你可以活著回來 這樣就夠了
如果沒有要到國外唸書的話 中高級以上的文法確實並非必要的
對,所以其實外師還是有用
只不過孩子越大功能性越受限而已
單字跟文法都很重要 都不能偏廢
單字量很大 可以用很多很fancy的大字
結果連簡單式跟完成式都搞錯用法
看到最後也是霧沙沙不知所云
所以沒有哪個"比較重要"
只有每個人的需求方向不同而已
一位計程車司機鐵定不會需要托福單字吧?
相對的一位想要留學的博士生連高中文法都搞不定也是不行
語言是一種工具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
不建議偏廢 也不建議走火入魔
其實一般情況會正好相反
可以"講"出很通順流暢的句子
大概書寫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只是可能像上面B板友說的 用字遣詞不夠精準
也有像我老爸 文法超強單字超強
結果不太敢開口的例子
不過目前的孩子因為整個教育環境的影響
我們碰到比較多的是開口會講 但是歐北共 XDDD
然後寫出來的東西就跟著歐北共的句子一起歐北下這樣 LOL
其實以現在的美語教學大環境來看
已經擺脫以前先讀寫>後聽說這樣的模式
大部分的教材都是先聽力>>閱讀對話>>單字>>口說練習>>手寫練習
也就是先"輸入">>後"輸出"
我們目前碰到比較大的問題
尤其是雙語、ESL、EFL的孩子
主要還是"聽讀非常強,說寫有夠差"
因為這些體系通常不太會去糾正孩子的文法錯誤
主要是以"能溝通和理解"為主
長期下來就養成 <<錯誤的使用習慣>>
幼兒時期還好
如果把這樣的習慣帶到國中
然後孩子本身又不夠細心、或者沒有檢查考卷的習慣
通常學校成績就會爆炸
原因都不是他不懂或不會,而是"長期的壞習慣養成錯誤的語感"
導致考試的時候也習慣使用以前學到的錯誤句型
往往都要花更長的時間去糾正...(淚)
把美語情境帶到生活中
真的比送什麼學校更重要
加油!!希望抗戰成功!!
可以存下來暑假帶小孩出國去玩
然後慢慢讓他們習慣旅遊中使用英文
這也是創造生活情境的一種方式~
如果課後是送安親或美語班的話
就是建議按照上面的中外師授課比例去挑選
但如果補習班的中籍老師有能力全英上課
其實沒有外師真的沒差
就會跟我一樣 背的單字都很偏頗
現實生活常常用不到 XDDD
我上次做一本單字書的隨堂小測驗
裡面列出一堆學術單字
結果我答對的只有法律用語跟刑事鑑定這兩個領域(遮臉)
這個議題其實也蠻有趣的
之後再來另開一篇文章討論~
愛上一片寶藍海~ XDDD
???? 不然要說什麼? 台籍老師? 也沒有不可以
只是單純業界習慣稱呼中籍老師而已
政治意識不在我文章的討論範圍內
※ 編輯: polabearlian (36.235.146.203), 03/30/2019 19:12:59
而且不能說的秘密其實是
外師的品質超、級、混、雜
領完薪水烙跑曠職是基本款
還有聽過嗑藥酗酒結果宿醉去上課的...
父母的陪伴和鼓勵
真的是千金萬銀都買不到的催化劑
比什麼都有用
網路學習也有它的優缺點
之後有機會再另外分析~
※ 編輯: polabearlian (36.235.146.203), 03/30/2019 23:34:23
不能說的秘密...
合格又認真的外師真的可遇不可求
比公益彩券中1000元以上的機率還低蠻多的...
嘛~ 這是個好問題
等等另開一篇談談興趣跟網路資源的運用好了
M大的意見我不能同意更多~!!
欸都~沒有那麼誇張到無效的程度啦
但一定會受影響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