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時光機】傳奇的 #楊傳廣,那個用國旗參賽的年代
👉時光機FB:https://bit.ly/3jAEGOr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提到 #奧運,你就一定不能不認識這位傳奇人物楊傳廣,他不僅是為首位獲得奧運會獎牌的 #台灣人,這面榮耀更是 #中華民國 獲得的第一枚 #奧運獎牌。
那個年代,我們報名奧會的名義是中華民國、用的是 #中華民國國旗,而不是現在的 #中華台北、#中華奧會會旗,透過歷史照片的回顧,更會發現如今回頭看來,當時的感動確實彌足珍貴。
楊傳廣生於 #日治時期 台灣台東廳,為 #馬蘭部落 的 #阿美族人。他曾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奧運十項全能競賽,獲1960年 #羅馬奧運 #銀牌,他也是 #十項全能 史上打破9000分的紀錄保持者,綽號「#亞洲鐵人」(Asian Iron Man),是台灣體壇第一人。
其實楊傳廣早期未成名前,最早接觸的運動是 #棒球,在 #三軍運動會 時期,楊傳廣曾代表聯勤或台東棒球隊出賽,擔任投手。雖然那時沒有打出特別出色的成績,卻也無形中在跑、跳、擲三方面,紮下雄厚的根基。
1951年,台東農校畢業後,進入聯勤田徑隊,在國軍運動會跳遠得到冠軍。其後漸漸打開知名度,深受關頌聲賞識與資助,並在1954年於 #馬尼拉亞運,拿下第一個十項全能金牌。
4年後,在 #東京亞運 打破亞運紀錄後,他再度蟬聯十項全能金牌。之後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唸書,與1956年 #墨爾本奧運 的銀牌得主 #拉福強森(Rafer Johnson)一起練習,兩人也成為終生的好友。
他們同時參加1960年的 #羅馬奧運 十項全能比賽,楊傳廣在賽中雖然有七個項目領先強森,不過在 #鉛球 一項中落後太多,最後仍以58分的些微差距敗北,由強森奪金,楊傳廣獲得 #銀牌。楊傳廣也因而成為 #第一位 在奧運會中獲得獎牌的中華民國運動員。
1964年,楊傳廣參加 #東京奧運 後漸漸淡出體育界,1983年,他當選了立委,但僅短短三年就因沒有續獲提名而卸任,轉而培育後進體育好手。
楊傳廣在1997年獲頒美國業餘運動協會的 #終身成就獎。2007年1月24日在美國加州因中風送醫,好友拉福強森也趕往探望,但仍於2007年1月28日過世,享年73歲。
圖片來源/Olympic.com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馬尼拉亞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60 年 8 月 25 日羅馬奧運開幕日,來自全球的八十三個代表隊、5,338 名運動員,正準備依據國家英文字首的排序,依序入場。
我國一共派出足球、籃球、田徑、舉重、游泳、射擊、拳擊等項目選手參加,全體隊職員超過六十人。
但入場時,總幹事林鴻坦手持「Under Protest(抗議中)」的白布條,以示抗議。
抗議的舉動,除了引起現場騷動,也隨即成為國際媒體焦點,隔天紐約市內的五家報紙,不約而同的關注治這起事件。
代表團團長鄧傳楷因此說︰「我要向所有自由世界的人們宣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已對中華民國,做了一件不公正及歧視的行動。」
是什麼樣的不公平與歧視,讓我們必須在隆重的開幕式中,採取抗議的手段?原因是國際奧委會對於我國代表權與代表隊名稱的決議,對我方不利。
事實上,代表權的攻防戰,從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已展開。
1952 年,芬蘭赫爾辛基奧運舉行前,蘇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積極運作共產陣營,排擠與爭奪我國的代表權,因此 1951 年「中華體育協會總幹事郝更生,非正式宣布由於俄寇參加下屆世運會之故,我國決定改變初衷,不派代表參加。」
最終,我國放棄參賽,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比賽前幾天抵達會場參與比賽。1956 年澳洲的墨爾本奧運,我國參賽,但對岸則未與會。
換言之,在「漢賊不兩立」的立場下,你我不相容,僅一國能上場。
1960 年羅馬奧運前,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就放棄參賽,但名稱問題事關尊嚴,一點都不能輕忽,因此當我國各項代表隊分別出發,並於八月中旬陸續抵達羅馬時,代表團人員已先出發為參與名稱問題而戰。
羅馬奧運開幕前三天的奧委會,重頭戲是處理我國代表隊名稱,我們希望在參加奧運的既定政策下,爭取以中華民國代表隊的名稱上場,甚至都已做好以底線「中華民國(臺灣)」的名義參賽。
雖經過力爭,但仍以差距不少的票數,作成中華民國可以用「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名義參加國際奧會,但必須用「臺灣」名義參賽的決議。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秘書長梅葉指出,使用臺灣的名稱「祇是不希望他們越出其自己的地理邊界,並宣稱他們代表整個中國,我們曉得他們並不如此。」於是我國代表團就在「臺灣」名稱的帶領下進場。
以臺灣之名參賽,如果從目前的政治環境來看,或許會讓許多堅持臺灣主體的人欣喜;但在半世紀前,羅馬奧運卻是我國在國際運動外交場上的一大挫敗。
1960 年代尚能維持以「中華民國奧委會」的名義參加奧運,但此後的局勢江河日下,中國於 1971 年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後,1976 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以「一個中國」原則拒絕我國參賽。
直到1981 年 3 月,我國與國際奧會協議,以「中華臺北」的名義,才又重返國際體育舞臺。
羅馬奧運前不利我國的決議與開幕式的抗議消息傳回國內後,國人在氣憤討伐聲中,認為「我們並不因此氣餒、沮喪退出」反而要以哀兵的姿態,爭取最大的榮耀。
然而開賽不久後,代表隊相繼在籃球、足球與游泳等項目中落敗,對此結果輿論似乎早有預期,只不過大家依舊心存希望,並將奪牌重任寄予男子十項的選手楊傳廣。
1933 年出生於臺東馬蘭的楊傳廣,是阿美族原住民,戰後初期就讀臺東農校時,因過人體能條件被挖掘。曾為棒球選手,但不久便被發現其在田徑項目中的優異表現。
他在第六屆省運前,參加臺東縣運時,就打破了跳高的省運紀錄,1954 年在馬尼拉亞運會中,奪得男子十項金牌,並在四年後蟬聯。那時他已被稱為「亞洲鐵人」。
男子十項的賽程,除了吸引現場七萬多名觀眾的目光,中廣透過短波截聽日本消息,中央社和聯合報則收聽美聯和合眾國際社電訊等方式,將賽況轉給國內聽眾與讀者。
但因通訊條件不佳,也或因羅馬現場氣候不佳而延賽,使訊息未能即時,焦急等待的聽眾,更顯心急。
先是第六項 110 公尺高欄完賽時,楊傳廣成績一度領先,消息傳回國內,就有人開始放鞭炮。而在第八項撐竿跳應在臺北時間晚上十點開始比賽,但到了午夜一點,成績尚未傳到臺灣,聯合報的讀者們,不斷打電話到報社,了解最新賽況。
1960 年 9 月 7 日凌晨,成績揭曉後,臺北街頭遍地響起慶祝的鞭炮聲。
楊傳廣不僅奪得首面獎牌,而且擊敗了名列第三名的蘇俄選手,也讓輿論更加沸騰。
十項銀牌帶來的鼓舞,確實沖淡了開幕時的不愉快,媒體因此評論羅馬奧運「雖然此次受到了名義的委屈,但有楊傳廣贏得了一面銀牌,乃盡皆彌補,仍然是大家同沾光彩,全國同表欣賀。」
此後,奧運作為世界運動最高殿堂的地位不減,而臺灣在國際舞臺則是屢受挑戰,於是我們總用著非比尋常的意義與超過千萬元的獎賞,看待奧運獎牌。
羅馬奧運雖已過了五十多年,但它卻像面鏡子,折射臺灣在往後國際社會的顛簸身影,也看見一舉奪牌時的興奮表情,驕傲、挫折與期待的情緒,都交雜在 1960 年的羅馬運動場。
#奧運 #羅馬奧運 #中華民國 #中共 #代表 #臺灣 #國際地位 #楊傳廣 #運動 #賽事 #抗議
本文摘自:#謝仕淵,《愛憎奧運:楊傳廣及1960年羅馬奧運的「臺灣」代表隊》: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nmth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