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曾幾何時,長距離跑步的能力成為最接近一般大眾心裏「耐力」的黃金指標,許多早期當過兵的人都會把當年的3000或5000公尺紀錄掛在嘴邊,許多出社會的人也會記得學生時代的「耐力」比現在好很多,更有許多運動教練認為,選手如果耐力不夠好,不論是哪個項目,沒有藉口也沒有選擇,就是要去練長跑。
本文這樣的鋪陳並不是認為長跑不需要耐力,長跑真的非常需要耐力,但是,反過來講,耐力的表現方式真的只有長跑嗎?更進一步提問,耐力的訓練方法,真的只有一種嗎?
先講答案,從肌力及體能訓練的角度來看,長距離跑步是一種競賽項目,只是展現耐力的「其中一種」方式,日常生活和競技運動的場域裡,耐力有非常多種形式,而且訓練耐力的最佳方式,未必是從長跑下手。
喜歡長跑的你,在你打算拂袖而去,穿上跑鞋出門怒跑之前,我們來想像一個例子:連續跑很久是一種耐力表現,那請問連續搬很多個沙包是不是也是一種耐力表現呢?我想你應該不會反對,只要涉及「連續使用力量」的能力,就可以算是一種耐力表現。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深究一下,發現一個小小問題,就是,在我們測驗一個人可以連續搬運多少沙包之前,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人必須至少搬得動「一個」沙包。您可能會覺得這是廢話,但是假設今天每個沙包的重量重達50公斤,想想您身邊有多少人,50公斤的沙包扛起來說走就走?如果今天每個沙包變成75或100公斤,請問您身邊還有多少人,可以一趟又一趟的連續搬運?
陳述這些冗長的文字,其實是要凸顯一件事,就是在日常生活或競技運動裡,『耐力的表現經常有潛在的肌力門檻為前提』。
除了在操場上繞圈,或是在汽機車陣旁享受心肺訓練的時候之外,絕大多數的時候,一個看似耐力的表現,都有一個肌力門檻為前提,上班族能夠連續移動幾台機車,肌力的門檻是至少能搬得動一台機車,消防員能夠搶救多少傷患,肌力的門檻是至少可以搬得動一個傷患,角力選手可以連續進行幾波摔技攻擊,肌力的門檻是至少有力量摔得動一次,籃球員到比賽後半場還有多少耐力,要看跑和跳對於目前的肌力水準來說,是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換言之,一件事情如果「做一次」就已經不輕鬆,也就很難有好的耐力表現。
我們可以這樣看,耐力的表現很像光譜,光譜的一端是在無阻力的情況下盡量展現耐力,表現限制的因素偏向純粹的心肺功能,而光譜的另一端是在高阻力狀態下盡量表現耐力,表現的限制因素除了心肺功能之外,還有肌力水準。依此標準來看,長跑固然是一種高水準的耐力表現,但是長跑的過程既沒有攜帶體外重量,也不需要做出爆發、彈跳、急停或衝撞的動作,唯一的阻力就是自身體重,因此可以說是耐力光譜裡面的一種比較極端例子,是低阻力高耐力的特殊表現。如果以長跑的表現為耐力的黃金指標,等於忽略了耐力表現光譜的另外百分之八九十。
過去在軍警消訓練和學校體育訓練裡,跟耐力有關的訓練往往都是略帶懲罰意味的耐力跑,或沒完沒了的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無論是哪一種,都偏向低強度高反覆,高強度這一端的耐力卻付之闕如,甚至不被視為耐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選手的競技運動、軍警消的戰術任務,還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一個人會喘會累的時候,「通常」是有負重(例如搬重物、清除障礙、攻擊對手)、有環境阻力(如上樓梯、上斜坡)或有速度壓力(例如衝刺、衝撞)的時候,這樣的情境與無阻力的長距離耐力訓練是很不一樣。
那麼,該如何強化有阻力的耐力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提高最大肌力』。有一種觀念叫做「儲備力量」,意思是一個任務所需的力量,和人體所具備的最大肌力之間的差距。為了解釋方便,我們先跳過動作型態的冗長論述,單從相同或相似的動作型態的任務來解釋,假設做某一個任務需要對抗50公斤的阻力,則對於最大肌力50公斤的人來說,阻力是身體能力的100%,儲備力量為零,只能做一次就會力竭,但對於最大肌力100公斤的人來說,這個任務的阻力僅達自身能力的50%,儲備力量為50%,可以連續重複很多次,對於最大肌力200公斤的人來說,這個任務根本沒有挑戰性,儲備力量為75%,幾乎可以做到自己想停的時候再停。因此,提高最大肌力,其實是提高耐力非常重要的手段。
寫這樣的文章並不想抹滅低強度耐力的重要性,只是希望軍警消單位、學校體育以及一般大眾,在從事運動訓練的時候,可以用更完整的角度來建構自己的訓練課程。
附上怪獸肌力及體能教練俱樂部招生資訊,以及150公斤x20下的呼吸式深蹲耐力影片。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七期開始報名囉
報名後請等待審核,我們會以email通知,謝謝您!
簡章及報名網址: https://ppt.cc/fGDXz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CMyMtizy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