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線上串流平台這幾年的蓬勃發展,不僅如 YouTube、Netflix 與 Amazon Prime Video……等平台都開始提供「超高畫質」的影視內容,自前年開始,市面上各大家電品牌也陸續推出 8K 解析度的高階電視,從軟、硬體齊備這點來看,超高畫質影音年代即將到來。
對一般人來說,面對超高畫質串流影音的播放需求,家中的網路環境勢必得跟著升級,才能滿足最佳的影音體驗。不過,若想爽爽看片不 Lag、畫面不轉圈圈,家中的網路該如何佈建才夠力呢?本次報導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解析!
8k寬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網通產業關鍵趨勢:5G帶動Wi-Fi 6成為主流技術
2020-12-24 08:52 聯合新聞網 / 北美智權報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測,受到2020年COVID-19疫情、美中科技戰與全球5G開始規模商用化等因素影響,2021年將是網通產業秩序重組的一年,網通產業明年將在技術發展上出現大幅變革。
隨著全球5G持續加速商轉,全球409家營運商宣布正在投資5G,其中125家營運商於52個國家推出5G商用網路,2020年5G用戶數有望達到2.2億戶規模。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林柏齊指出,展望2021年,不僅5G手機滲透率近四成,Wi-Fi 6也伴隨5G成為主流聯網技術,3GPP預計將在年第三季導入NR-RedCap技術標準。
趨勢一、Wi-Fi 6技術成為主流
隨著5G逐漸開展,Wi-Fi 6技術也成為聯網的主流規格,加上遠距工作的推波助瀾,手機、筆電、平板、寬頻終端產品出現換機潮,2021年Wi-Fi 6占整體Wi-Fi晶片出貨滲透率將超越50%。
Wi-Fi 6 是前幾代Wi-Fi的大幅升級,最大的改變是連網速度更快。Wi-Fi 5 最高能提供 3.5 Gbps;Wi-Fi 6跨多個通道的最大輸送量為9.6 Gbps,除了最多能減少 75%的延遲,還能把有線和無線訊號拉近到幾乎相同。Wi-Fi 6 技術讓資料編碼更有效率,並藉由更強大的處理器合理使用無線頻譜。
林柏齊指出,5G與Wi-Fi 6相輔相成, Wi-Fi 6也將伴隨5G成為聯網的主流規格,並支援更多元的高速、低延遲應用。2020年儘管面對COVID-19疫情,市場對Wi-Fi高速聯網需求仍強勁。2021年中後預計搭載Wi-Fi 6的設備,將占整體無線區域網路(WLAN)市場五成以上比重。
雖然許多產業因為疫情受到影響,但Wi-Fi產業供應鏈則持續受惠於疫情,市場預估聯網產品出貨需求,將至少遞延到2021年第一季;包括Qualcomm、Mediatek、Broadcom和Realtek等晶片廠商,都提出Wi-Fi 6 的晶片解決方案。
進一步從2021年搭載Wi-Fi 6終端產品趨勢觀察,5G手機的滲透率高達53%,包括Apple、Samsung等品牌業者5G手機均搭載Wi-Fi 6標準;筆電滲透率也有10%,像是Intel第九、十代處理器均搭載Wi-Fi 6。而寬頻CPE和無線路由器在明年的Wi-Fi 6滲透率均達9%,中高階閘道器將搭載Wi-Fi 6,先進國家Wi-Fi 6路由器出貨預計將會過半。
趨勢二、5G手機加速滲透
根據資策會MIC統計,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13.55億台,其中5G機種約5.39億台,滲透率近四成(39.8%)。隨著5G市場擴張,為了滿足大螢幕高速串流觀影體驗,刺激產品更多元化,更多品牌推出商用摺疊式(foldable)螢幕機種,可捲式(rollable)螢幕也以概念設計問世,期待成為手機設計的新趨勢。
林柏齊認為,5G實現8K影像串流,讓折疊式/可捲式螢幕形成手機新賣點,透過折疊式設計達到擴增螢幕,將帶來更佳觀影體驗,折疊式商用機種陸續問世,唯生產良率與價位仍為制肘。而可捲式螢幕則解放應用使用尺寸限制,明年預計將有更多品牌嘗試推出結合手機的多元概念式設計。
趨勢三、NR-RedCap發展彌補中階物聯網缺口
為滿足特定缺乏長期電力供應且高傳輸速度的應用需求,3GPP預計將於2021年第三季,在5G NR與NB-IoT之間、導入折衷的NR-RedCap技術標準,可以期待未來物聯網服務組合將更加完整。
林柏齊指出,NR-RedCap將提供電信營運商新的物聯網技術,完善低、中及高速的物聯網服務組合,3GPP預計將於明年第三季導入降低裝置大小及功耗的NR-RedCap技術標準,期望滿足中階物聯網的需求。NR-RedCap將在2022年後商用,目前已有多家電信商啟動NB-IoT及LTE-M服務,帶動全球3GPP 低功耗廣域物聯網裝置數量成長。
趨勢四、FWA成為寬頻最後一哩新選擇
部分國家因幅員廣大的偏鄉區域光纖布建不易,吸引電信商嘗試以5G FWA(Fixed Wireless Access)作為固網最後一哩的選項,並淘汰過時的數位用戶線路技術(Digital Subscriber Line,簡稱DSL),資策會MIC預估,這將會推升2021年5G CPE(Mi-Fi與FWA)產業出貨達560萬台、成長率超過143%。未來除了傳統Cable、DSL、FTTx外,家庭上網更多了5G固定無線接入(FWA) 選項,特別適用於有線網路布建困難,或是建置成本過高的區域。
5G CPE成為網通業者新產品開發目標,一方面5G FWA獲得部分國家電信商青睞,做為布局固網最後一哩的補充或替代方案,並淘汰過時的DSL技術;另一方面,Mi-Fi的用戶也將逐步升級成5G產品。林柏齊指出,美國政府大力補助農村及偏鄉網路建置,加速5G FWA得市場發展。2020年美國FCC提出偏鄉數位機會基金計畫(RuralDigital Opportunity Fund,簡稱RDOF),首波補助160億美元,協助業者在寬頻網路未完善地區提供上網服務。今年美國RS頻譜標售結束,多家得標業者計畫以FWA服務申請補助,參與廠商包括有線電視業者、網路電信業者衛和星寬頻業者,美國偏遠地區因光纖布建不易,加上初期布建與後期維護成本高昂等考量,凸顯FWA的優勢與潛力,吸引服務商嘗試以5G FWA取代光纖成為最後一哩,可以期待美國將成為2021年5G FWA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因此網通業者也已陸續推出5G FWA相關產品,除了晶片解決方案,Nokia、Samsung、Casa Systems也推出5G FWA的相關設備。
美國電信服務龍頭AT&T宣布將停止DSL業務,衝刺光纖和無線網路服務,AT&T主要對手T-Mobile也看好FWA發展潛力,開始推出4G FWA服務,以爭取傳統固網用戶,未來將逐步升級成5G網路;而歐洲電信商包括BT、Vodafone、TIM等業者,都開始強化光纖網路、5G FWA、或是兩者混搭的網路建置模式,這些布局都將在2021年擴大5G FWA的市場。
附圖:圖一、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林柏齊分享2021年網路通訊產業趨勢。 (圖片來源:MIC提供)
圖二、2019~2024年5G手機出貨量與滲透率 (資料來源:MIC,2020年12月)
圖三、NR-RedCap發展方向 (圖片來源: MIC,2020年12月)
圖四、2019~2024全球5G CPE出貨預測 ( 資料來源:MIC,2020年12月)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71/5116281?fbclid=IwAR0rXPbCY8G-0jB96iA2Mc7p3KjTm7Xzsf_fzkZtIKVxWz8qbkrCaKOSZ_w
8k寬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後還有什麼跟 5G 無關?】新一代通訊技術帶來了什麼創新商機
Posted on2020/11/02
TO 創新嗜讀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本書】5G 的浪潮正在強勢來襲,新科技帶來的革新將再次改變我們的生活。相對的,傳統企業在面對 5G 浪潮中,如何了解技術、使用技術,才是在這波改變中能站穩腳步的關鍵。
本文選自《行動 5.0》,作者呂學錦畢生致力於電信事業,參與優化升級交通部電信研究所(現在更名為中華電信研究院)之研究發展環境,讓年輕人得以發揮能力;也參與從政府獨占經營電信轉型升級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國營電信公司,並經由以美國存託憑證(ADR)在紐約證交所上市、釋股,完成民營化,使中華電信業績普遍獲得國際資本市場肯定;以及擴大中華電信事業範疇為資通訊公司,並強化正派經營的企業文化。(責任編輯:鄒鎮鴻)
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貝爾發明的電話,顛覆了當時獨霸市場的電報,直接用聲音傳遞訊息,因方便性而廣受人們喜愛,在電信史上揭開嶄新的篇章。
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經過大幅改良,帶動圓盤唱片興起,為娛樂業奠基;到了二十世紀初,收音機與電視機問世,進一步帶動娛樂業蓬勃發展。
二十世紀中葉,電晶體的發明帶動電子科技突飛猛進,帶來無數未曾有的便利和人類行為的改變,至今未曾稍歇。
從文字、聲音、聽覺到視覺,展現的是人類對溝通進化的渴望。
唱片、留聲機、電報、電話與無線電廣播等商品與應用的發明,逐漸打破溝通的時空侷限,帶動無線電技術的應用。
電晶體收音機的盛行普及,是第一個把電子科技產品擺放在人們手中的成就,從此不必再守著微波爐大小的真空管收音機,才能聽廣播。
少年時,筆者在農家學習英語階段,便是如此。放學後,夕陽西下,一手牽繩放牛吃草,一手拿著電晶體收音機聽廣播學英語,至今記憶猶新。
隨後,廣播事業精進,調變技術升級,從調幅(AM)到調頻(FM),帶來更優良的廣播品質。
從聽覺刺激到視覺聽覺雙享受
無線電視機問世,致使大眾傳播模式演進,從聲音變成影像,載具從窄頻(收音機)到寬頻(電視機),帶動內容產業興起。
1964 年,日本利用人造衛星電視轉播東京奧運,觀眾坐在家中客廳就能看見千里之外的體育賽事,這是奧運史上的第一次。當然,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又是視覺享受的一大進步。
電磁波在空中傳播稱為無線電,在導體中傳播則是有線電。銅線是優質的電磁波導體,可做成同軸電纜成為寬頻傳輸網路,傳輸能力極佳,若拿來傳送電視訊號,可同時提供數十個視訊頻道,有線電視應運而生。
甚至,在電信業者推動以 ADSL 為主要的早期高速上網媒介之前,有線電視業者已利用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搶先進入市場,奠定有線電視在寬頻上網業務的灘頭堡,且隨著纜線數據機技術精進,以及光纖(optical fiber)的運用,這項業務至今仍十分具有競爭力。
電子科技與電信網路擦出火花
伴隨電信與電子科技結合應用,傳輸進入數位化時代,把聲音訊號轉換為 0 與 1 串列,傳輸品質得以提高並易於確保。
此後,民眾不僅能夠看電視,更能夠看高畫質電視(HDTV),甚至是更高品質的所謂 4K 或 8K 視訊傳播產品。
電子科技進步帶動電腦發展,產生數據通信的需求,從低速(Kbps,每秒千位元)到高速(Mbps,每秒百萬位元),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更進一步帶動寬頻業務的發展。於是,電信發展進入寬頻高速網路階段。
與此同時,軟體程式也大幅翻轉機器設備的設計與效能,電信系統進入程式控制的數位化網路時代;再加上視訊壓縮技術的發展,數百個電視頻道可以滿足各種不同需求。
如果電信事業的開始,只是一口井,現在,已經成為一座大湖。
可惜的是,台灣有線電視的引進,起步凌亂,直到最近才完成全面數位化。
當網際網路遇上行動寬頻
行動通信的基本技術原則,貝爾實驗室在 1946 年便已提出,只是當時的技術,尚不足以處理複雜訊號在細胞間無縫交遞。
三十五年後,1981 年,電子資訊技術已經成熟,微處理器和軟體技術能夠支援行動通信所需功能,終端機雖然體積大又笨重,卻也可行。 透過細胞式無線電頻率重複使用,行動通信得以實現,突破使用者用固定電話才能連線的限制,移動中也能自由通訊,甚至變得個人化。
四十年來,經由 1G、2G、3G、4G 四代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複製了固定電信走過的歷程,從類比到數位、從窄頻到寬頻,銜接網際網路。 再加上,2007 年智慧型手機橫空出世,行動寬頻網路(Mobile Broadband Internet)先贏得「行動優先」(mobile first)之呼號,接著再升級至「行動唯一」(mobile only)。 緊接而來的第五代行動通信,5G,風風火火登場。包含固網、行動和網際網路的電信事業,這個大湖已經成為汪洋大海,而揚帆在這片大海中的,就是所有的越網(over the top, OTT)業者。
值得注意的是,越網大咖是影視服務提供者,他們會不會進入 5G 電信網路市場?還是選擇彼此合作?
把握商機,先要問對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不會受到 5G 的影響或破壞?」
下一代行動網路將推動多元化的數位創新,從實體物件數位化到人工智慧,引領一個令人興奮的新世界,企業領袖和國家需要為此好好準備,」顧問公司 Ovum 娛樂業務首席分析師巴頓(Ed Barton)說。
「5G 將震撼媒體和娛樂業。如果公司妥適因應,它就是一項重要的競爭資產;如果沒有,他們就有失敗甚至滅絕的風險。」
「這股 5G 轉型浪潮不會僅止於單一行業。現在,所有企業決策者都該問:你的企業是否準備好 5G?」英特爾市場開發總經理伍德(Jonathan Wood)如是說。
什麼不會受到 5G 的影響或破壞?
你的企業是否準備好 5G?
這是兩個值得我們一問再問的議題。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最好的準備方式是參與 5G 早期試用。未必是先占才能贏,但至少要了解可以達成什麼成果,並且在適當時機進入市場。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1/02/5g-communication-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