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騰騰的快訊來囉!這篇被刊登在 IF 16.494 分的期刊!恭喜 耿立達 醫師!🎉🎉
『這則 letter 很值得初學者學習,因為雖然本質上是一個 case,但藉由找到 AJRCCM 的近期熱點,以及精準的資訊提供,使得本來不被期刊接受的 case report,能進入 letter 的領域。比起一般的 case report,本文有更與期刊社群貼近的引言、更簡要的個案介紹,以及更深入的臨床意義探討。
資深研究者,往往在閱讀期刊時能找到這類機會,快速的發表 letter 做為小品文,與國際社群互動,並有效展示自己的醫療技術,與臨床洞見。』
▌ 文章介紹
2019 年,美國胸腔學會 ATS,在其發行的知名期刊 AJRCCM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上,發表關於肺部黴菌感染的診斷指引,協助全世界的臨床醫師,在遇到疑似黴菌感染案例時,能有清楚的流程建議可遵循。
耿立達醫師團隊閱讀後,對於文中提到,若懷疑侵襲性肺麴菌病,但血液與支氣管肺泡灌洗都沒有得到證據時,可考慮使用電腦斷層導引切片,卻沒提到超音波導引切片的角色,覺得有些可惜。於是分享一個 79 男性的診斷與治療過程,說明超音波導引切片的方便性、安全性以及診斷力,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超音波導引,最特別的是其方便性,尤其重症患者在加護病房,推個超音波到床邊就可作,更可隨時確認針的位置,避免傷到周邊器官。可近性大勝需要一整組人推床移動的電腦斷層。唯一的限制是,該病灶要貼肋膜,或造成周邊肺部的實質化,讓超音波能取得聲窗,才能看見。
這則 letter 很值得初學者學習,因為雖然本質上是一個 case,但藉由找到 AJRCCM 的近期熱點,以及精準的資訊提供,使得本來不被期刊接受的 case report,能進入 letter 的領域。比起一般的 case report,本文有更與期刊社群貼近的引言、更簡要的個案介紹,以及更深入的臨床意義探討。
資深研究者,往往在閱讀期刊時能找到這類機會,快速的發表 letter 做為小品文,與國際社群互動,並有效展示自己的醫療技術,與臨床洞見。
▌ 期刊介紹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JRCCM) 是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與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的官方期刊,歷史悠久、可追溯至 1917 年成立之 American Review of Tuberculosis,中間經歷多次架構及名稱之變動,1994 年方改為現名。
「Blue Journal」是 AJRCCM 為人熟知之別名,起源於期刊之藍色封面、以青天映襯呼吸領域、以及替代其繁瑣的全名。2017 年 1 月刊出之「AJRCCM 2017: 100-Year Anniversary」一文,簡述了期刊歷史、與創刊百年之慶祝活動。
AJRCCM 於 2018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6.494,在 Critical Care Medicine 領域排名為 Q1(3/33) 期刊,在 Respiratory System 領域排名為 Q1(2/63) 期刊。
🎯 2020 / 5 / 9(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從「寫論文」到「投稿」,給你最精準的指引。
☑ 寫論文用得到的統計,一天弄懂!
☑ 現場還能跑出論文圖表!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jrccm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熱騰騰的快訊來囉!這篇被刊登在 IF 16.494 分的期刊!恭喜 耿立達 醫師!🎉🎉
『這則 letter 很值得初學者學習,因為雖然本質上是一個 case,但藉由找到 AJRCCM 的近期熱點,以及精準的資訊提供,使得本來不被期刊接受的 case report,能進入 letter 的領域。比起一般的 case report,本文有更與期刊社群貼近的引言、更簡要的個案介紹,以及更深入的臨床意義探討。
資深研究者,往往在閱讀期刊時能找到這類機會,快速的發表 letter 做為小品文,與國際社群互動,並有效展示自己的醫療技術,與臨床洞見。』
▌ 文章介紹
2019 年,美國胸腔學會 ATS,在其發行的知名期刊 AJRCCM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上,發表關於肺部黴菌感染的診斷指引,協助全世界的臨床醫師,在遇到疑似黴菌感染案例時,能有清楚的流程建議可遵循。
耿立達醫師團隊閱讀後,對於文中提到,若懷疑侵襲性肺麴菌病,但血液與支氣管肺泡灌洗都沒有得到證據時,可考慮使用電腦斷層導引切片,卻沒提到超音波導引切片的角色,覺得有些可惜。於是分享一個 79 男性的診斷與治療過程,說明超音波導引切片的方便性、安全性以及診斷力,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超音波導引,最特別的是其方便性,尤其重症患者在加護病房,推個超音波到床邊就可作,更可隨時確認針的位置,避免傷到周邊器官。可近性大勝需要一整組人推床移動的電腦斷層。唯一的限制是,該病灶要貼肋膜,或造成周邊肺部的實質化,讓超音波能取得聲窗,才能看見。
這則 letter 很值得初學者學習,因為雖然本質上是一個 case,但藉由找到 AJRCCM 的近期熱點,以及精準的資訊提供,使得本來不被期刊接受的 case report,能進入 letter 的領域。比起一般的 case report,本文有更與期刊社群貼近的引言、更簡要的個案介紹,以及更深入的臨床意義探討。
資深研究者,往往在閱讀期刊時能找到這類機會,快速的發表 letter 做為小品文,與國際社群互動,並有效展示自己的醫療技術,與臨床洞見。
▌ 期刊介紹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JRCCM) 是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與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的官方期刊,歷史悠久、可追溯至 1917 年成立之 American Review of Tuberculosis,中間經歷多次架構及名稱之變動,1994 年方改為現名。
「Blue Journal」是 AJRCCM 為人熟知之別名,起源於期刊之藍色封面、以青天映襯呼吸領域、以及替代其繁瑣的全名。2017 年 1 月刊出之「AJRCCM 2017: 100-Year Anniversary」一文,簡述了期刊歷史、與創刊百年之慶祝活動。
AJRCCM 於 2018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6.494,在 Critical Care Medicine 領域排名為 Q1(3/33) 期刊,在 Respiratory System 領域排名為 Q1(2/63) 期刊。
🎯 2020 / 5 / 9(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從「寫論文」到「投稿」,給你最精準的指引。
☑ 寫論文用得到的統計,一天弄懂!
☑ 現場還能跑出論文圖表!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ajrccm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旅遊醫學】~ 安眠藥 @ 高海拔環境 (Part II)
上一篇果然把很多潛水的都叫起來了!希望不要上升太快產生潛水伕病呀⋯⋯
回文的部分,有很多可以獨立再寫一篇的東西,我偷懶簡單整理一下想說的,再開始今天的文章。
對於一件事情,一定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就像人生在做每個決定一樣,沒有對錯、只有取捨,為了拿到自己需要的好處,付出相對應的風險。
就像爬山要穿什麼鞋子一樣,一定有人偏好登山鞋,也會有人選擇雨鞋,大家都說得出一套自己的理由;但是藥物的使用不是,常常在門診問到:「你為什麼上高山想吃這個安眠藥?」答案常常是:「丫那個領隊說來拿這個藥⋯⋯那個隔壁爬了百岳的老王說這個很有效。」
結果問到,你知不知道你擔了什麼風險吃這個藥,往往一問三不知;會寫這篇,其實就是想讓大家更了解這些藥物,在做出選擇前,能更了解利弊得失。(當然,藥物的處方權還是在醫師,不是你去了就可以點菜的)
-------- 本文開始 ------------------------
§ 山上有多少人在用安眠藥?
在一篇2016年,於法國白朗峰的研究指出,依據他們留到的尿液檢體,發現12.9%的登山客,有安眠藥的反應;如果單看Zolpidem(史蒂諾斯,Stilnox),則占全體登山客的8.4%。〖果然是山友心中的第一名呀!〗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做做台灣的研究呢?
參考文獻: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56786
§ 是哪一篇新的文獻支持我不愛開安眠藥給山友的理念?
這一篇2018年8月的文章,是法國學者在霞慕尼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所做的研究。目的是看在平地和高山上,使用Zolpidem,4小時後,對於「認知功能」&「肢體協調」是否有影響?
而研究為什麼會訂4小時呢?其實很多登山客為了在好的時間登頂,常會在半夜就出發,而上山又可能捨不得睡,打屁聊天到很晚才就寢,睡眠時間就可能很短。(看來不管哪一國的山友,都有這樣的情況呀⋯⋯XD)
之前的研究,幾乎都是評估用藥之後8小時的身體狀況,作者覺得這樣和現實情況有所落差,所以做了上述的研究設計。
(是說可以在山上輕鬆睡滿8小時,應該是佛系登山客吧?不攻山頭、不看日出、不趕時間⋯⋯機緣到了,自然就有大景了)
結論是:「認知功能變差」、「反應時間拉長」、「錯誤率上升」、「肢體協調性變差」。
不過也有好處,「睡眠的品質變好」、「不影響睡眠中呼吸的狀態」、「不會降低血氧飽和度」。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就是要吃安眠藥,就要睡好睡滿!行程排太滿的,睡覺時數沒超過6小時的,都可能會影響到高海拔活動時的表現。(Zolpidem半衰期為1.5~2.4小時,我喜歡抓3個半衰期以上,個人意見)
參考文獻:https://doi.org/10.1093/sleep/zsy153
§ 好的,一定有人說我怎麼一直罵Zolpidem;現在來平衡報導一下。
2009年有一篇很推崇這種短效的安眠藥物,在軍隊的高山訓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讓士兵維持更好的身體狀態。(睡得好、體力恢復也快)
參考文獻:https://doi.org/10.7205/MILMED-D-03-1708
有個研究團隊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提出了Zolpidem的好處:
1. 減少急性高山病的症狀,還不會影響認知功能 (使用舊版的路易絲湖高山症評分表 ~ 還保有睡眠障礙評估)
2. 改善睡眠品質,還不會影響到睡眠時的呼吸參數。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159/00007672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041485
https://doi.org/10.1164/ajrccm.153.6.8665047
§ 那在山上想睡覺,不吃安眠藥還有哪些藥可以用?
這個命題錯誤,除了藥物你還有很多選擇,如:做瑜珈、塞耳塞、自己帶頂單人帳去睡外面、用棒子把自己打暈(X)。
有人提到來喝個酒,應該可以幫助睡眠吧?酒精類和BZD類安眠藥物的作用機轉類似,都會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可能會造成睡眠中的血氧下降;在美國CDC出版的旅遊黃皮書也特別提到,在高度適應期 (前48小時),不建議使用酒精,因為會讓高山症的機率上升。
另外,我自己愛用的是會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組織胺,如:Diphenhydramine (俗稱 Vena),帶在登山藥包中,有時蕁麻疹還可以拿來壓一下,覺得很方便。
§ 最後總結一下:
希望大家能對高海拔使用安眠藥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沒什麼是一顆安眠藥不能解決的失眠,如果有...那就吃兩顆。(這樣保證會藥物濫用)
說正經的,如果是高山症所造成的失眠,那狂吞安眠藥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往往只會解決你自己。在希望醫師協助你改善高海拔的睡眠問題前,你能不能自己評估是否有高山症的情況呢?在使用藥物前,有沒有考慮過其他的解決方案呢?
最後,祝大家在高海拔活動,都平安順利;旅遊醫學就是為了這個存在的。
(覺得有收穫,別忘了粉絲頁點讚+搶先看,這樣發文就不會MISS掉囉)
錯過安眠藥上集的:
https://www.facebook.com/…/a.18821532820…/2281283455436048/…
想看丹木斯的:
https://www.facebook.com/…/a.18821532820…/2260210464210014/…
想看威而鋼的:
https://www.facebook.com/…/a.18821532820…/2277518472479213/…
了解更多高山症: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ajrccm 在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he latest issues of the AJRCCM, AJRCMB, and Annals ATS are now available: https://www.atsjournals.or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