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講座(方元沂)
投資願景、追求共好的先進指標──SIB社會影響力債券
(圖為示意)
你對行動支付的Apple Pay、LINE Pay一定已經很熟悉。現在,這種集結了社會願景能量的「成功Pay」,需要更多公民和政府的支持認同,一起推動!
「社會影響力債券」(Social Impact Bond, SIB)是一種「為成功付費」的債券,它跟傳統債券的內涵不同,是透過公私部門合作,連結政府、服務提供者、投資者與資助者,一起探究社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由投資者先提供初期資金,政府在成效達成時,逐步支付本金和利息給債券持有人,因此SIB又稱為「Pay For Success」。
SIB是讓公私部門成為多方合作的夥伴,由民間先出資,若成效符合預期則可取得政府足額償付,績效若超標還能領到獎勵金;是運用市場機制導入商業投資以解決社會問題的新思維,專治政府官僚系統行政僵化、缺乏效能的預算執行兩大症頭。
國外已有顯著成效。SIB目前迅速擴展到英、美、韓等國,應用在更生人服務、家庭兒童照護、長者照顧、慢性疾病防治等問題超過百例,成為社會創新和影響力投資的新焦點。
英國彼得堡曾長年困擾於無法有效降低更生人的再犯率,二○一○年,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英國社會金融協會」合作下籌集資金,推出SIB社會影響力債券「更生方案」,專款專用於彼得堡受刑人更生計畫;由「英國社會金融協會」與公益組織「聖賈爾斯信託基金」簽約,針對三千名判處一年以下徒刑的年輕成年受刑人,在服刑期間和出獄後提供康復、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三年後累犯率大降廿三%。由於政府降低了執法、法院和監獄住宿的支出,社會濟價值提升,稅收有效增加…這種種資金收益就轉回給民間投資者。
社會影響力債券可有效集結社會力,共同推動「善的循環」。近年來台灣的「ESG責任投資」(投資人將企業對環境永續、公司治理的表現納入投資評估),已走在法令推動的軌道上;以SIB的運用和發展來看,我國既是亞洲公益指數排行榜的常勝軍,亦被譽為最佳慈善國家之一,民間慈善資金的支持充裕,SIB的實現,台灣深具潛力,值得嘗試。
由於SIB的實驗性、預防性濃厚,運作過程難免有風險,亦常涉及政府相關法規的障礙,各國多以SIB專法來推動發展。台灣目前離設立專法尚有距離,但可先運用「金融監理沙盒」(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以公私協作、實驗創新的專案形式來克服法規問題。等累積成效和經驗後,再設專法全力推動SIB。
投資善的循環、投資社會共好、投資共同願景往前走,社會影響力債券正在全球掀起「共益」熱浪,迎頭趕上,正是時候!(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