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疫情緊張,疫苗卻嚴重欠缺的時刻,除了美日兩國捐贈587萬劑疫苗之外,遠在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也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禮雖輕,情意濃,因為他們不到3百萬人口。接著,立陶宛宣布要在台北設代表處,而我們的外交部也宣布要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作為台灣在歐洲的窗口。有趣的是,我們將用Taiwanese(台灣人、台灣的)而非Taiwan為名。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先生於今年6月14日參加波羅的海國家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高峰會,他公開表示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以使美軍在中歐地區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好維持區域穩定,並協防立陶宛。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與中國具有正式邦交關係,卻準備投向美國,支持台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用柔性方法獨立復國的感人故事。
瀕臨波羅的海有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三國,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定,附加「秘密協議書」,暗中將三國列入「德蘇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年先後均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長達50年。
這三個小國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三國人民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百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在三國高速公路上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長達6百公里,將三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 Way)的人民長城,震撼全世界。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決議:「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很快被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無效,立陶宛政府又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
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捷克總統 V. 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 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直到12月1日,戈巴契夫才下令動用武力。1991年1月,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1月12~13日,KGB傘兵特種部隊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開始實施戒嚴宵禁。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民眾傾巢而出,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這全部過程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民眾衝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民眾和平非暴力。葉爾辛掀起全球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也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迫使蘇軍於48小時內撤退,並展開與波海三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關懷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月11日,冰島首先宣布承認立陶宛獨立。葉爾辛在當年8月間猝然發動政變,當時人在裏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崩解,美國帶頭承認波海三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年9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動通過波海三國為聯合國新會員。隔天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但,萬旗飄揚,獨缺台灣!
1994年8月,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一口氣邀請到72國兩百多位女性領導,其中一位就是立陶宛獨立復國的首位總理Kazimira Prunskiene女士。她在大會致詞時說,「台灣這麼美麗的國家,卻非聯合國會員國。It’s all man-made mistakes。」
在我擔任副總統時,我們保持友誼。我卸任後,2010年參加芬蘭的國際會議頒獎,再轉往立陶宛參訪。Prunskiene 前總理跟她的家人全程接待我兩天,暢遊炫麗奇幻的立陶宛歷史博物館,暢讀立國歷史文物,以及他領導反抗俄國和平獨立成功的故事。
當時的立陶宛,一如其他共產統治過的國家,到處流露殘破陰沈。然而2016年,我帶領「和平中立西遊記」百人團再度參訪,波海三國已煥然一新。立陶宛首都大街上全是世界各國名牌店舖,熙來人潮則是各國觀光客。共產主義使立陶宛蒙塵,資本主義拭亮波海的璀璨。
請國人同胞不要小看3百萬人的立陶宛,要衷心感謝他們捐獻的2萬劑疫苗,竭誠歡迎立台互設代表處!別以為他們羨慕我們的高科技,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小搏大,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勇氣!
baltic way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台灣疫情緊張,疫苗卻嚴重欠缺的時刻,除了美日兩國捐贈587萬劑疫苗之外,遠在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也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禮雖輕,情意濃,因為他們不到3百萬人口。接著,立陶宛宣布要在台北設代表處,而我們的外交部也宣布要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作為台灣在歐洲的窗口。有趣的是,我們將用Taiwanese(台灣人、台灣的)而非Taiwan為名。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先生於今年6月14日參加波羅的海國家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高峰會,他公開表示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以使美軍在中歐地區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好維持區域穩定,並協防立陶宛。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與中國具有正式邦交關係,卻準備投向美國,支持台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用柔性方法獨立復國的感人故事。
瀕臨波羅的海有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三國,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定,附加「秘密協議書」,暗中將三國列入「德蘇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年先後均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長達50年。
這三個小國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三國人民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百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在三國高速公路上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長達6百公里,將三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 Way)的人民長城,震撼全世界。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決議:「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很快被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無效,立陶宛政府又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
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捷克總統 V. 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 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直到12月1日,戈巴契夫才下令動用武力。1991年1月,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1月12~13日,KGB傘兵特種部隊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開始實施戒嚴宵禁。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民眾傾巢而出,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這全部過程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民眾衝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民眾和平非暴力。葉爾辛掀起全球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也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迫使蘇軍於48小時內撤退,並展開與波海三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關懷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月11日,冰島首先宣布承認立陶宛獨立。葉爾辛在當年8月間猝然發動政變,當時人在裏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崩解,美國帶頭承認波海三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年9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動通過波海三國為聯合國新會員。隔天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但,萬旗飄揚,獨缺台灣!
1994年8月,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一口氣邀請到72國兩百多位女性領導,其中一位就是立陶宛獨立復國的首位總理Kazimira Prunskiene女士。她在大會致詞時說,「台灣這麼美麗的國家,卻非聯合國會員國。It’s all man-made mistakes。」
在我擔任副總統時,我們保持友誼。我卸任後,2010年參加芬蘭的國際會議頒獎,再轉往立陶宛參訪。Prunskiene 前總理跟她的家人全程接待我兩天,暢遊炫麗奇幻的立陶宛歷史博物館,暢讀立國歷史文物,以及他領導反抗俄國和平獨立成功的故事。
當時的立陶宛,一如其他共產統治過的國家,到處流露殘破陰沈。然而2016年,我帶領「和平中立西遊記」百人團再度參訪,波海三國已煥然一新。立陶宛首都大街上全是世界各國名牌店舖,熙來人潮則是各國觀光客。共產主義使立陶宛蒙塵,資本主義拭亮波海的璀璨。
請國人同胞不要小看3百萬人的立陶宛,要衷心感謝他們捐獻的2萬劑疫苗,竭誠歡迎立台互設代表處!別以為他們羨慕我們的高科技,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小搏大,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勇氣!
baltic way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立陶宛(地理小百科,新聞回顧)
(臺灣人民深深感謝,我們都熱愛自由🌻)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發文,表示「 #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許多臺灣網友湧入留言致謝。
人口不到300萬人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今天宣布,捐贈2萬劑AZ COVID-19疫苗給臺灣。臺灣網友除了火速湧入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推特留言感謝,也在社群平台上熱烈討論各種「報恩」方法,有人立刻下單買立陶宛巧克力,得到店家熱情回應。🥰
🇱🇹立陶宛巧克力專賣店: Rūta (露特)。
https://www.ruta.com.tw/pages/ruta-chocolate-story
🇱🇹立陶宛在去年2020年04月21日接受我國中華民國政府(臺灣)的口罩捐贈,共計10萬片醫療級口罩。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čius)當時特別在Twitter以繁體中文推文表示感謝,並「高度讚賞這種精誠團結(抗疫)的行動」。🥰
🇱🇹2021年03月05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將在臺灣設立辦事處,此舉被外界視為對中國的一大挫敗。
🇱🇹立陶宛近來挺臺灣力道增加,有50名政治圈以及教育圈人士於3月16日組成「立陶宛-臺灣論壇」,將推動與臺灣的關係。成員包括現任經濟部長Aušrinė Armonaitė 、外交副部長Mantas Adomėnas、首都維爾紐斯市長Remigijus Šimašius等。🥰
⚠面對中共政權,推展歐盟來往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新疆(東突厥)維吾爾族「再教育營」(集中營)的迫害人權爭端。2021年05月22日,立陶宛表示已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認為這個包含部分歐盟成員國的機制「製造分化」,構成中國分裂歐盟的因素。
🇱🇹立陶宛國會通過一項決議,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立陶宛國會也要求聯合國調查中國在新疆設立的拘留營,同時要求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檢討歐中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再次被蘇聯吞併。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獨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
#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
又稱 #自由之鏈 或 #波羅的海之鏈,是發生於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大規模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75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活動起源於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舉行的「國際黑絲帶日」抗議活動。它標誌著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成立50週年。
8月23日成為波羅的海三國、歐盟和其他國家的紀念日,稱為「黑絲帶日」或「#歐洲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此事件場景震撼、牽動情緒,在國內外均大收宣傳之效。這次活動為波羅的海激進主義者提供了將波羅的海獨立問題定位為不止是政治問題,而且是道德問題的機會。蘇聯當局以激烈的口吻回應,但沒有採取任何建設性的行動修補三國與蘇聯其他地區間日益擴大的鴻溝。示威後7個月,立陶宛成為首個宣告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9月6日,蘇聯政府正式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獨立。
2004年5月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 #歐盟。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正式成為 #歐元區 第19個成員國。
這是位於歐洲,波羅的海附近的國家,地理課本時常稱呼波海三國,由北至南分別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他們面積並不小,確實人口規模約略是百萬人口。立陶宛的面積是65,300平方公里,接近我國台澎金馬的面積2倍,人口為2,794,329,大概是台中市的人口規模。
波羅的海,「的」唸成ㄉ一ˋ,英文是Baltic Sea。是中歐和北歐之間的陸間海,海域橫貫北緯53度至北緯66度,東經10度至東經30度,介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瑞典部分、歐洲大陸和芬蘭諸島之間。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波羅的海」一名的來源沒有定論,它可能與日耳曼詞彙belt有關,指代兩條貝爾特海峽,但也有人認為它來源於拉丁語詞彙balteus(腰帶)。
立陶宛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理事會、聯合國、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約及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屬於 #高收入經濟體 並為 #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2018年9月,維爾紐斯觀光發展局新推出的一系列廣告短片和海報,就是以「#歐洲G點」這個名號來做城市行銷,幽默主打這個不為人知的「極樂天堂」,一旦有觀光客能「深入秘境」直達終點的話,馬上就能體驗到一波波高潮迭起的旅遊快感。
這樣概念是針對年輕世代的笑點來設計,看到的人多半也都是會心一笑。然而,在立陶宛這個天主教國家,有一群人可是笑不出來,他們就是教會神職人員。
立陶宛主要的觀光地包括首都 #維爾紐斯、#考納斯(立陶宛語:Kaunas,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和舊都)。立陶宛現在有三處世界遺產,是 #克爾納韋、#維爾紐斯舊城 和 #庫爾斯沙嘴。
克爾納韋(立陶宛語:Kernavė)是立陶宛的一個地方,以前是立陶宛大公國的首都。
維爾紐斯擁有典型的中世紀城鎮的格局,環繞市政廳發展起來。主幹道Pilies街將宮殿與市政廳連接起來。從這裡向外放射出許多狹窄、彎曲的街道,兩邊布滿教堂、店鋪、手工作坊、貴族的府第和隱蔽的庭院。
維爾紐斯舊城的規模較大,面積達到3.6 km²,是歐洲最大的舊城之一。最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蹟都集中於此。舊城內將近1500座建築物,分別建於幾個世紀,形成許多不同的建築風格交相輝映的壯麗輝煌的藝術效果。儘管維爾紐斯以巴洛克城市著稱,這裡也有許多哥德式(如聖安娜教堂)、文藝復興式、新古典主義(如主教座堂)和其他風格。
庫爾斯沙嘴: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沙洲,把庫爾斯潟湖與波羅的海分開,長98公里。目前為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立陶宛所管轄。
資料引述:中央社、上報、蘋果日報、轉角國際、中央廣播電臺、Wikipedia。巫師地理小編彙整。
baltic way 在 Baltic Way Chess Tournament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R E G U L A T I O N S of VI Vilnius Interna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 Chess Festival BALTIJOS KELIAS (THE BALTIC WAY) for the Prizes of the Internation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