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K Consulting:CES 2021聚焦於後疫新常態之創新應用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工研院「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今(27)日登場,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針對後疫時代下,2021年科技產業之總體觀察,並針對CES 2021最新科技發展動向提出解析,期協助臺灣相關產業掌握趨勢脈動,洞見未來新契機。
美國消費型電子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今年因應疫情,CES 2021首度改為線上展覽。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運用數位科技,首度以虛擬展示館參加CES 2021數位展,展出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12項創新技術,同時舉辦超過130場的線上一對一合作洽談。
在趨勢剖析面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觀測到,「疫情」是CES 2021最大公約數,「數位轉型」是2021年最重要的關鍵趨勢。副所長鍾俊元指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確對全球產業衝擊極大,已加速產業服務端、生產端的「數位轉型」。從CES觀察,今年的特色聚焦在後疫「新常態」的創新應用,大多數新產品、新技術都環繞著疫情的需求。建議臺灣服務端廠商,應加速運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零接觸服務體驗;生產端廠商則應充分運用數據加值生產製造,並投資於數位資產來創新價值。
CES 2021展覽特色:防疫、智慧、自動為後疫「新常態」三大需求
觀測本次展會的最大特色,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防疫(Disinfection)、智慧(Intelligence)、自動(Robotics)為後疫「新常態」的三大需求,並主要呈現在「居家」、「個人」、「城市」等三種創新應用領域上,透過運用高性能運算、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物聯網(IoT)等「共通性」科技提供智慧與安全工具或平台實現。「居家」是結合工作與生活的活動總部,照顧到居家防疫需求;「個人」則重視個人化防疫與精準健康;「城市」的創新應用則強調公共衛生與零接觸商機。根據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將有40%的員工在家工作、有75%的病患將使用數位醫療服務,且網絡安全防護服務將有187億美元市場;預計至2030年,第四、五級自駕車產值將達600億美元,從上述後疫創新應用趨勢與機會,展望2021年,我國產業應提早布局相關產品技術發展。
後疫新生活型態:重塑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指出,展會中可看到肺炎疫情導致生活型態改變,衍生諸多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商機。展示重點歸納為三大方向:一、環境潔淨科技:透過空氣水質病毒的汙染偵測、與汙染物質成份濃度之分析判斷,藉此進行廣泛的環境監控。二、非接觸式科技:不論在居家或工作場所,透過科技使接觸感染機率降至最低。三、穿戴/手持/居家用品生理量測科技:包括手錶、耳機、戒指、貼片、手機等,導入各種生理感測元件/演算法,使用者能在減少前往醫院前提下隨時進行健康管理。預期後疫新生活型態將加速各種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市場的穩健成長,工研院預估2021年全球可望達到703億美元產值水準,相較2020年成長14.5%,展現出強勁市場動能。
創新應用需求驅動:半導體技術將持續推進至試產3奈米技術節點
作為推動數位生活轉型的重要推手,各廠在CES展出最前瞻的半導體技術與產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觀測,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有四大趨勢重點:第一、量產技術節點持續推進至7奈米與5奈米,2024年將進入2奈米,持續提升晶片運算效能;第二、客製化多核心遊戲機運算晶片,提供最佳與流暢的遊戲畫面,如Microsoft及Sony均採用AMD客製化的晶片;第三、AI人工智慧晶片持續進化至「認知智能」,經晶片精密解析後,讓顯示畫面更接近人眼所視的體驗;第四、半導體矽光子技術實現低成本光達模組,推動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在產業前景面向,展望2021年,半導體技術將持續推進至試產3奈米技術節點。國際市調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1年將年成長11.6%,推升全球半導體市場達到歷史新高的5,020億美元規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觀察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持續推進與承接國際訂單之帶動,預估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將成長至3.5兆元新臺幣的歷史新高里程碑。
預見移動新體驗:智慧化與電動化大趨勢
汽車產業仍然2021 CES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CES 2021轉為全數位化展示,車輛領域仍有400家以上廠商參與盛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高解析度影像雷達(Imaging Radar)成為傳統及新創廠商的新戰場,NXP、Continental、Vayyar、Arbe等從晶片到Tier 1系統供應商各推出解決方案。此外,順應電動化及智慧化的轉變,可觀察到Bosch、Aptiv、ZF等Tier 1大廠均啟動重塑新電氣電子架構,宣告未來移動將為軟體所定義。因應COVID-19,消費者對車輛內裝增加了抗菌、消毒、空氣淨化的需求,更進一步將個人車輛轉換為住家與工作場域外的「第三空間」,車輛內部空間轉化為智慧座艙,更大更多的螢幕、即時資訊串流、沉浸式音效,並導入人工智慧強調個人化的體驗,滿足駕駛與每一位乘客的需求。
個人健康新境界:數位健康創新迎商機
另一個觀展亮點是數位健康的蓬勃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COVID-19疫情加速了數位健康的普及,家被重新定義,在健康照護上的重要性更加強化。從醫療到日常生活,盡現未來數位健康趨勢。由疫情帶動數位健康應用的成長,助長遠距醫療、非接觸式應用快速發展。除了防疫科技,可發現5G、AI人工智慧、XR等數位科技發展帶動的數位健康應用陸續在健康照護領域落地。此外,因應生活型態(Lifestyle)而來的各項數位健康應用,也可看出數位健康科技持續擴大範疇。未來數位健康應用於不同場域之間的生理/生活數據的串連與整合度,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智慧場域連結體驗:引領影音科技新浪潮
觀測CES 2021,「家」扮演推動新經濟更重要的角色,加速了新媒體影音串流、娛樂、遊戲、遠距辦公、線上學習、健身領域的趨勢發展。主辦單位消費者技術協會(CTA,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預估,2021年北美市場在軟體與影音串流服務支出,將成長11%至1,120億美元,其中影片串流支出成長15%至410億美元,音樂串流支出成長19%至100億美元,遊戲支出成長8%至470億美元。國際大廠Samsung、LG、SONY、Panasonic等知名業者以AI人工智慧融入沉浸體驗影音科技,展示各項無縫連結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包括:一、8K、Mini/Micro LED、可捲螢幕、透明顯示、電競新品、空間音訊、TWS等新興視聽裝置;二、5G智慧場域應用擴大,智慧感知影音互動系統、防疫科技與非接觸式技術等讓創新概念落地,並豐富使用者體驗,引領未來美好生活樣貌與推動全球科技產業向前邁進。
附圖: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鍾俊元(左三)率領研究團隊發表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
資料來源:http://www.ctimes.com.tw/DispNews-tw.asp?O=HK51R8Z1SZSSAA00NO
bosch secur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導體產業4大未來趨勢 工研院公開觀測心得
14:242021/01/27 工商 袁顥庭
工研院「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27日登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觀測到,「疫情」是CES 2021最大公約數,「數位轉型」是2021年最重要的關鍵趨勢。副所長鍾俊元指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確對全球產業衝擊極大,已加速產業服務端、生產端的「數位轉型」。
從CES觀察,今年的特色聚焦在後疫「新常態」的創新應用,大多數新產品、新技術都環繞著疫情的需求。建議臺灣服務端廠商,應加速運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零接觸服務體驗;生產端廠商則應充分運用數據加值生產製造,並投資於數位資產來創新價值。
觀測本次展會的最大特色,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防疫(Disinfection)、智慧(Intelligence)、自動(Robotics)為後疫「新常態」的三大需求,並主要呈現在「居家」、「個人」、「城市」等三種創新應用領域上,透過運用高性能運算、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物聯網(IoT)等「共通性」科技提供智慧與安全工具或平台實現。
「居家」是結合工作與生活的活動總部,照顧到居家防疫需求;「個人」則重視個人化防疫與精準健康;「城市」的創新應用則強調公共衛生與零接觸商機。
根據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將有40%的員工在家工作、有75%的病患將使用數位醫療服務,且網絡安全防護服務將有187億美元市場;預計至2030年,第四、五級自駕車產值將達600億美元,從上述後疫創新應用趨勢與機會,展望2021年,我國產業應提早布局相關產品技術發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指出,展會中可看到肺炎疫情導致生活型態改變,衍生諸多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商機。
展示重點歸納為三大方向:一、環境潔淨科技:透過空氣水質病毒的汙染偵測、與汙染物質成份濃度之分析判斷,藉此進行廣泛的環境監控。二、非接觸式科技:不論在居家或工作場所,透過科技使接觸感染機率降至最低。三、穿戴/手持/居家用品生理量測科技:包括手錶、耳機、戒指、貼片、手機等,導入各種生理感測元件/演算法,使用者能在減少前往醫院前提下隨時進行健康管理。預期後疫新生活型態將加速各種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市場的穩健成長,工研院預估2021年全球可望達到703億美元產值水準,相較2020年成長14.5%,展現出強勁市場動能。
作為推動數位生活轉型的重要推手,各廠在CES展出最前瞻的半導體技術與產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觀測,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有四大趨勢重點:第一、量產技術節點持續推進至7奈米與5奈米,2024年將進入2奈米,持續提升晶片運算效能;第二、客製化多核心遊戲機運算晶片,提供最佳與流暢的遊戲畫面,如Microsoft及Sony均採用AMD客製化的晶片;第三、AI人工智慧晶片持續進化至「認知智能」,經晶片精密解析後,讓顯示畫面更接近人眼所視的體驗;第四、半導體矽光子技術實現低成本光達模組,推動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在產業前景面向,展望2021年,半導體技術將持續推進至試產3奈米技術節點。
國際市調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1年將年成長11.6%,推升全球半導體市場達到歷史新高的5,020億美元規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觀察台灣半導體產業技術持續推進與承接國際訂單之帶動,預估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將成長至3.5兆元新臺幣的歷史新高里程碑。
汽車產業仍然2021 CES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CES 2021轉為全數位化展示,車輛領域仍有400家以上廠商參與盛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高解析度影像雷達(Imaging Radar)成為傳統及新創廠商的新戰場,NXP、Continental、Vayyar、Arbe等從晶片到Tier 1系統供應商各推出解決方案。此外,順應電動化及智慧化的轉變,可觀察到Bosch、Aptiv、ZF等Tier 1大廠均啟動重塑新電氣電子架構,宣告未來移動將為軟體所定義。因應COVID-19,消費者對車輛內裝增加了抗菌、消毒、空氣淨化的需求,更進一步將個人車輛轉換為住家與工作場域外的「第三空間」,車輛內部空間轉化為智慧座艙,更大更多的螢幕、即時資訊串流、沉浸式音效,並導入人工智慧強調個人化的體驗,滿足駕駛與每一位乘客的需求。
另一個觀展亮點是數位健康的蓬勃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COVID-19疫情加速了數位健康的普及,家被重新定義,在健康照護上的重要性更加強化。從醫療到日常生活,盡現未來數位健康趨勢。由疫情帶動數位健康應用的成長,助長遠距醫療、非接觸式應用快速發展。除了防疫科技,可發現5G、AI人工智慧、XR等數位科技發展帶動的數位健康應用陸續在健康照護領域落地。
此外,因應生活型態(Lifestyle)而來的各項數位健康應用,也可看出數位健康科技持續擴大範疇。未來數位健康應用於不同場域之間的生理/生活數據的串連與整合度,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觀測CES 2021,「家」扮演推動新經濟更重要的角色,加速了新媒體影音串流、娛樂、遊戲、遠距辦公、線上學習、健身領域的趨勢發展。主辦單位消費者技術協會(CTA,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預估,2021年北美市場在軟體與影音串流服務支出,將成長11%至1,120億美元,其中影片串流支出成長15%至410億美元,音樂串流支出成長19%至100億美元,遊戲支出成長8%至470億美元。國際大廠Samsung、LG、SONY、Panasonic等知名業者以AI人工智慧融入沉浸體驗影音科技,展示各項無縫連結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包括:一、8K、Mini/Micro LED、可捲螢幕、透明顯示、電競新品、空間音訊、TWS等新興視聽裝置;二、5G智慧場域應用擴大,智慧感知影音互動系統、防疫科技與非接觸式技術等讓創新概念落地,並豐富使用者體驗,引領未來美好生活樣貌與推動全球科技產業向前邁進。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27003214-260410?chdtv
bosch secur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智慧醫療到外太空 無所不在的AIoT感測器技術起飛
何致中/綜合報導 2021-01-26
博世Vivalytic檢測設備可用於新冠病毒PCR檢測。博世
從CES 2021觀察科技發展大勢,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將持續成為起飛顯學,國際一線感測器(Sensor)業者持續搶入。其中包括如智慧醫療、節能科技、甚至到外太空探勘,AIoT感測器都將扮演要角,歐系大廠博世(Bosch)持續於CES 2021展會中揭櫫新產品趨勢。
博世指出,健康、家居、工業和交通領域的智慧解決方案正持續推出,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ichael Bolle強調,博世結合AI和聯網技術,打造AIoT概念藍圖,提高能源效率,並對抗COVID-19(新冠肺炎)冠狀病毒。
博世與Astrobotic、WiBotic,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表面的迷你機器人研發智慧自動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WiBotic
博世祭出四大重點,其一,追求智慧健康與安全,其二,力拚軟體效能提升,博世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可在30分鐘內驗出陽性樣本。其三,博世持續致力於環境永續發展,碳排放資訊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將博世列入A級企業。其四,人工智慧應用,正前往外太空。
Michael Bolle指出,AIoT蘊藏巨大潛力,博世正推動其發展,並將在未來加速進程,並將在線上舉辦的CES 2021展覽期間展示健康、家居和交通領域的永續智慧解決方案。
AIoT感測器結合智慧醫療,力抗COVID-19病毒
CES 2021中,博世首次展示全球首款自主學習AI感測器,可應用於穿戴式、聽戴式健身追蹤裝置。該感測器使用邊緣AI,運動過程中無需連接網路,可有效提高電源效率並保護資料隱私,亦推出測量空氣品質和相對濕度等指標感測器,可測量空氣中懸浮微粒的濃度,其收集資料對抵禦新冠病毒尤為重要。
此外,博世安防攝影機亦可協助對抗病毒,AI攝影機可依客戶需求,執行多種應用程式。如具智慧影像分析功能的新產品,可無接觸、匿名、精準測量體溫,並將偏差控制在0.5度以內。
透過博世旗下新創安防物聯網公司Security and Safety Things開發的開放式攝影機平台,攝影機在搭載相關軟體解決方案後,即可偵測商店內人數是否符合防疫人數限制。該平台獲CES 2021創新獎,是博世本次展出的四個亮點產品之一。
博世另一展出亮點是可攜式血紅素檢測儀,透過掃描手指檢測貧血問題,適用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AI血紅素檢測儀可在30秒內檢出結果,無需實驗室檢測或抽血。
再者,博世Vivalytic檢測設備的新冠病毒PCR檢測。該技術已可在更短時間內提供檢測結果,實驗室、診所、安養院、醫院均可採用該技術,在39分鐘內同時檢測5個樣本。軟體升級下,Vivalytic檢測設備更可在30分鐘內檢出陽性樣本。
永續發展、節能減碳為依歸 軟硬體雙管齊下
德國研究顯示,AIoT不僅可以應用於健康領域,亦可支持氣候行動。交通、製造、建築技術全面數位化,將可讓德國達成《巴黎氣候協定》近一半的減排目標。博世積極利用 AIoT 推進氣候行動,以「永續發展」為號召,傳達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博世內部資料顯示,集團已於2020年在全球400多個業務據點達成碳中和目標,成為全球首家在生產製造及外部能源供應皆實現碳中和的工業企業。
Bolle 表示,下一階段,博世將解決自採購至產品使用,整條價值鏈的排放問題。為此,博世成為第一家加入科學減碳倡議組織(Scientific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並提出2030年將上下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5%。
2020年成立的博世氣候解決方案事業部(Bosch Climate Solutions),與其他公司分享其作為氣候行動先鋒的經驗。該新創部門推出博世能源平台等多種雲端解決方案,應用智慧演算法降低機器的能源消耗,進而提升生產流程的效率。博世已經在本身100多個據點裝置該平台,以提升能源效率,達成碳中和。
除了提升製造業的能源效率外,博世正系統性地使建築和交通移動產品互聯,以幫助消費者節約能源。例如用於私人住宅的能源管理器,當該管理器與熱泵和太陽能光電系統結合時,可降低 60%的能源消耗。交通領域,雲端電池則可透過智慧軟體分析,協助電動車的駕駛降低電池約20%的能耗。電氣化、自動化、個人化與互聯化服務的結合將為軟體應用程式開闢藍海。
汽車電子化、太空探勘 正起步高飛
而新能源車、汽車電子化無疑是2021年持續發展的重點趨勢。博世表示,車用電腦是集團提升在軟體密集型電子系統領域領先地位的重要一環。博世跨域電腦運算部門於2021年初開始營運,共有 1.7萬名員工,結合集團在汽車領域行車電腦、感測器和控制單元的硬/軟體工程能力,以降低車輛開發的複雜性,並顯著加速道路交通領域新功能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AIoT感測器將協助月球探險等外太空探勘行動,事實上,CES 2020中,博世首次推出了為國際太空站設計「SoundSee」 AIoT系統,而2021年博世更將目光投向月球。
作為美國NASA Tipping Point計畫的一部分,博世正與兩家新創Astrobotic、WiBotic,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表面的迷你機器人研發智慧自動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目前,位於美國匹茲堡和矽谷的研究人員正支援此專案,貢獻AI智慧資料分析和無線連網解決方案專長。其研究結果也將促進博世旗下AIoT解決方案在地球上的進一步發展。
附圖:博世成為第一家加入科學減碳倡議組織(Scientific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博世
博世與Astrobotic、WiBotic,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表面的迷你機器人研發智慧自動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WiBotic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id=0000602619_DUI54Q5Q2ED0058JIRJ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