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科教館 「網路成癮」的腦科學和「睡眠拖延」其實息息相關,從臨床和腦科學角度著手,我們能為自己或彼此做些什麼?
沈迷於網路的你我怎麼了?網路沒有錯,出錯的是「現實生活」,什麼人格特質是網路成癮的高風險族群?
凡是能帶來愉悅滿足的事物,都有可能觸發大腦的「獎賞迴路系統」(brain reward system),這也正是上癮的關鍵起點,一起了解這個重要機轉。
「晚睡」居然是會上癮的拖延症,為什麼躺上床大腦卻轉不停?!而「睡一場好覺」可以推動我們的專注、記憶和思考理解力,支撐起有效率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睡得好」其實是有訣竅的,當然,也有許多別犯的「地雷」。在此次的演講中,我將萃取有腦科學實證的知識和內容,用精簡、有趣的方式分享給你!
本週日 ✨女科學家專題講座✨
關於上癮這件事 Let’s Talk Brains
#講者:
🔸吳嫻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2014年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
🔸鄭淳予 醫師 (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
#時間:110年2月21日(日)14:00-16:30
#地點:科教館7F、上癮的科學展區
#門票:100元可看全館所有常設展+聽演講 科教館GO好玩
#講座內容:
14:00-15:00【讓我歡喜讓我憂,大腦上癮的美麗與哀愁】吳嫻 教授
15:00-16:00【腦科學談網路成癮和睡眠拖延】鄭淳予 醫師
16:00-16:30【吳嫻 教授 X 鄭淳予 醫師 】交流座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rain reward system」的推薦目錄:
brain reward system 在 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成癮 今天回到母校北一女,參與了為高中職老師們舉辦的研習活動,我和大家分享了「#網路成癮」的神經科學,以及從臨床和腦科學角度著手,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最後發現,不僅僅是為了孩子,也為了你、我,彼此。
.
沈迷於網路的孩子,真正需要被理解的層面不在網路世界,網路沒有錯,出錯的是「現實生活」:高敏感的人格特質無法被同儕了解,總是覺得自己格格不入,被拒絕和挫敗的創傷無法得到原生家庭的支援,低自尊和孤單寂寞無法靠自己消化、排解,也因此這群孩子常常伴著憂鬱、焦慮、敵意、睡眠障礙等等的現象;而此時網路的可親性、高回饋,隨之而來的歸屬感和安慰,自然成為了我們最好的浮木。說到這裡,你還認為網路成癮只是孩子的事嗎?試問當我們感覺被世界孤立、遺忘、狠狠被甩了一巴掌的時刻,是否我們也曾在網路上聚首,一起孤獨了!
.
從大腦的獎賞迴路系統 brain reward system來看,凡是能帶來愉悅滿足的事物,都有可能觸發多巴胺大量分泌,活化情緒、記憶、行為、決策中樞,隨著耐受性增加、讓我們渴求更多,為了避免戒斷症狀的身心不適、然後依賴,最終上癮,小至一塊乳酪蛋糕,追劇、購物成癮,大至藥、酒癮,我們追求的其實是一座可以避風的堡壘,在那個讓我們沈迷的世界裡,我們可以隱姓埋名的躲藏起來,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和苦楚。
.
一直到自己長大成人,出了社會開始執業,這幾年才發現「自覺」self-awareness 的重要,如果能從孩子成長時就開始練習,該有多好!那是和自己「獨處」的過程,從呼吸練習、靜坐、冥想開始,透過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理解自己,強化了心的韌性,增加了承受孤單、挫敗的耐受力,從這幾年臨床和我自己實踐的經驗,許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證明,這是再科學不過的練習。
.
所以當掉入大海、身處在高高低低的人生波浪中時,自覺大大降低了我們胡亂抓取「浮木」的可能性,我們的前額葉皮質,也就是大腦的專注、理性思考腦區會活化,幫助我們適時踩煞車,抑或是對自己的信仰價值感到更加堅定,使我們進而得到心的平靜、腦的沈穩,不致因慌亂掙扎而沈溺大海,藉由網路、物質、關係、行為來填補焦慮和空虛,而是敢於讓自己放鬆漂浮,漸漸隨著潮汐靠岸、或是慢慢游向彼岸,在承受挫敗和不被理解的歷程中,摸索出一條路,找到繼續下去的方向和動力,讓我們多一些面對現實生活種種和無常的力量。
.
對付網路成癮,防範未然的好方法之一,就是為孩子及為自己創造更多可以上癮的選項,你可能會以為我在開玩笑,不,是真的,若我們能對可以創造價值和意義的事物上癮,這也可能成為人生的順風車,開啟一條更通暢、高速的大腦獎賞迴路,讓我們投入、追求,樂此不疲!就像我在這裡分享著今天的故事,給親愛的你們,我的網友、朋友們,是因為我對說故事上癮,也對能藉此聽到你們的回饋和你們的故事上癮!謝謝你們一直支持著我,很多時候留言、私訊我你們的故事,成為我的獎賞,驅動著我的大腦,讓我想要一直在成為醫者的這條路走下去!
.
人終須孤獨,但願我們在網路上聚首,一起療癒彼此!
.
.
.
後記:謝謝北一女中 王蕙蘭主任、莊玉如老師的邀請與協助!讓我有機會再一次重遊母校,和許多老師們見面、切磋,十分榮幸!
brain reward system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This is the world’s first ev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showing a mother and child’s bond.
The image is of neuroscientist Rebecca Saxe kissing her two month old son.
The child’s brain appears to be smoother and darker. This is because it has significantly less white matter. White matter is comprised of myelin, which is fatty tissue that acts as insulation for the wires that communicate messages inside your brain.
The activations in the image do not refer to the act of kissing but to the organisation of functional activity in infant brains when viewing meaningful images.
Kissing causes a chemical reaction in your brain, including a burst of the hormone oxytocin. Oxytocin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love hormone’ because it stirs up feelings of affection and attachment.
Kissing activates the brain’s reward system; releasing dopamine which makes us feel good. It also releases vasopressin which bonds mothers with babies and romantic partners to each other. It also releases serotonin which helps to regulate our mood.
#nhneurotraining
#love #neuroscience #neu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