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顯示一位患有嚴重蚊叮敏感(severe mosquito bite allergy)病人被蚊咬後的情況。大家見到病人的皮膚出現水泡及潰瘍。
嚴重蚊叮敏感其實是一種是一種由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V)引起的NK細胞癌症。EBV病毒一般情況下在NK細胞並不活躍,但當病人被蚊咬後,蚊子口水裡的物質可以刺激CD4+ T細胞,這些細胞再活化NK細胞內的EBV病毒,令NK細胞異常增生。
嚴重蚊叮敏感的病人在無被蚊咬時與常人無異,沒有症狀。但當病人被蚊咬過後,就會出現發燒、肝脾腫脹及皮膚潰瘍等症狀。假以時日,嚴重蚊叮敏感也有可能轉化成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及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aggressive NK-cell leukaemia)等嚴重急性疾病。
圖片取自下面刊登在《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s》(皮膚科學期刊)的文章:
https://www.jdsjournal.com/article/S0923-1811%2806%2900320-3/fulltex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回答提問系列 之五] 今天要來幫各位破除愛滋五大迷思: 1. 感染愛滋病毒=得了愛滋病? 2. 愛滋病毒很可怕,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 愛滋病毒的傳染方式? 4. 得了愛滋=人生是黑白的? 5. 只有同性戀會得愛滋病? 若你對上面五點有任何疑問 歡迎點進來看看影片哦! #愛滋不可怕 #...
cd4 t cell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聯亞疫苗擠身全球10個受關注的高潛能二代疫苗選手!
4月29日,Clinical Trials Arena (臨床試驗論壇——一個為高階專業人士提供全球臨床試驗市場相關新聞、觀點和趨勢的平台)發表一篇名為「10個下一代新冠肺炎疫苗選手 」(10 next-gen Covid-19 vaccines in the race for approval)的分析,聯亞研發中的疫苗,擠身受關注的這十大高潛能疫苗之一!
二代疫苗因為第一代疫苗的副作用連連,而備受期待!
報告內容中說:
與武漢肺炎的戰爭仍然在持續中,雖然目前一線藥廠已紛紛推出有效疫苗,但無論AZ、嬌生、BNT,在世界各地都有傳出副作用,例如血栓或是心肌炎等。世界因此轉向注意那些研發速度較慢,但製作方法比較不一樣的疫苗。
本文列出10個WHO登記有案的疫苗,已進入最後階段的高潛能疫苗供參。
~~~
Vaxxinity (聯亞)
Candidate name: UB-612
這支疫苗能同時活化T細胞跟B細胞,強化全面免疫能力。在台灣進行的實驗收取第一期60人,第二期3850人。
一期研究表明 UB-612 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的評估結果,發現該疫苗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引發了強烈的疫苗誘導的 CD4+/CD8+ T 細胞抗體反應。
Vaxxinity 也已和醫療公司 Dasa 合作在巴西進行 II/III 期試驗,並與內布拉斯加大學合作在美國進行 I/II 期試驗。
//
以上是內容摘要。
全世界還有一百多個疫苗在研發,能夠被關注,視為十個臨床試驗中的高潛能選手之一,表示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二代疫苗。雖然結果還在未定之天,但是至少我們不必妄自菲薄!
台灣的反對黨在國產疫苗的政策鬥爭中,詆毀國產疫苗的公信力,和國際產業科學形容國產疫苗的高潛能,形成了諷刺的對比!
台灣需要發展疫苗產業,不只如此,醫藥生技產業急起直追,從中國鎖藥危機中,取回我們的「醫藥主權」、「疫苗主權」,已經是國安戰略的問題。
根據「今周刊」的報導,除了
B N T疫苗,中資取得台灣授權的藥物,包括抗生素、癌症用藥等,高達130種之多。這問題呈現的非常清楚,中國正利用商業手段,促成「醫統」,企圖用鎖藥、鎖疫苗, 逼我們就範、引我們內亂;這次讓我們買不到BNT疫苗,赤裸裸的演習了一次,政府被逼得束手無策,最後美、日出手相助,過程的紛亂,餘悸猶存!
今天提供這個資料,是希望大家拉出一個全球比較的視野,平等的看待國產疫苗。
Mechanism: Multitope peptide-based vaccine
Trial phase: Phase II/III
Vaxxinity (formerly COVAXX), a subsidiary of United Biomedical (UBI), is developing UB-612, a multitope protein/synthetic peptide-bas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Covid-19. UB-612 is designed to activate both T-cell and B-cell immunity in the body and has shown neutralising antibody activity in mice, rats, and guinea pigs.
In Taiwan, a Phase I trial of up to 60 participants is underway, and a Phase II trial of 3,850 participants has been initiated.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 study, which evaluated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UB-612, showed that the vaccine was generally well-tolerated and elicited robust vaccine-induced CD4+/CD8+ T cell antibody responses.
Vaxxinity is also partnering with medical company Dasa for a Phase II/III trial in Brazil, an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for Phase I/II tr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clinicaltrialsarena.com/analysis/10-next-gen-covid-19-vaccines-in-the-race-for-approval/?fbclid=IwAR1EMGP5RBoJ0oX_KCMhgAVLG-hV2sVQDN4SAaGK80beBqAjJR_mX-4RxBU
cd4 t cell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脂肪細胞有記憶⁉️復胖的關鍵在腸道菌跟免疫㊙️(上)]
#鬼月來講一下比發胖更可怕的事
#就是減肥後復胖到比原本更胖的現象
我在門診遇到一個案,以前曾用極端少吃跟激烈運動的方式,在三個多月減少30幾公斤,後來卻復胖了40幾公斤,所以來求診。
你一定會想說「天啊好不容易瘦了怎麼多,怎麼會那麼輕易讓自己胖回去,應該中途就打住啊!」
相信我,那不是他可以控制的現象。他不是非常放縱的亂吃,而是即使只吃跟一般人一樣的東西,或稍微碰一點點致肥物,那個體重就會用意想不到的速度飆升,根本煞不住車。
之前在粉專[復胖與否的關鍵不在速度,在腸道菌相]https://www.facebook.com/Dr.Amortality/photos/a.188037631999209/476972999772336/?type=3 分享過《Nature》2016年的一篇研究,大意是高脂肪飲食變胖的過程中因破壞了腸道菌相、再經過節食減肥的過程又讓菌相更加惡化,因此減肥後的老鼠在碰到高脂飲食後,脂肪迅速堆積的速度比沒有減肥、正常吃胖的老鼠還要快!😱
因此我常衛教,瘦的快慢不重要,重點是妳的方式是 #讓菌相變得更差還是更好,而微菌影響復胖的機轉是什麼呢?
在2017年的一篇免疫學相關研究,設計一個餵高脂食物變胖—>變瘦—>再餵高脂食物加速變胖的的模型。發現在變胖的過程中,脂肪細胞會聚集非常多的免疫T細胞(CD4+、CD8+、調節T細胞),而其中CD4+T細胞所引發的發炎反應(Th1、Th17相關細胞激素),會召喚更多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主要是M1),這些現象讓身體 #因為脂肪而呈現持續發炎狀態。
出乎意料的, #即使在體重恢復到跟對照組一樣正常時, #這些發炎細胞依然存在😨😨😨,他們伺機而動,就像打了疫苗一樣,再次碰到抗原(高脂食物),就會立刻反應,召集所有免疫細胞聚集在脂肪中,產生更強烈的發炎反應跟脂肪堆積現象。且這樣的 #肥胖記憶可以持續兩個月以上‼️
這樣的現象,推測跟高脂肪食物造成的 #壞菌上升,而引發身體的免疫有關,而 #脂肪的堆積, #其實是種對抗壞菌的發炎後結果。研究發現,少了這些免疫細胞的老鼠,在餵食高脂肪食物後體重會下降, #然後死亡💀,因為缺乏了對抗的機制,所以 #細菌量超載。
那有沒有對抗壞菌又能降低復胖的方式呢?
有,就是妳不是只有體重降下來,妳必須要讓身體的 #發炎狀態降下來,這可以從內臟脂肪的減少、膽固醇跟白血球的下降等等推測,而且 #低發炎飲食至少6個月以上,更重要的是, #要提升相關好菌的數量,來平衡免疫反應,避免身體為對付壞菌而讓發炎持續。
(待續)
#下一篇來講講抗發炎飲食跟不易復胖的方法
#肥胖不但是營養不夠的病
#更是身體對抗不良飲食造成的壞菌的結果
#附圖為瘦的人跟胖的人身上的脂肪細胞內容物不同
Reference:
1. Garidou L, Pomié C, Klopp P,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Intestinal CD4 T Cells Expressing RORγt and Controls Metabolic Disease. Cell Metab. 2015;22(1):100-112. doi:10.1016/j.cmet.2015.06.00
2. Zou J, Lai B, Zheng M, et al. CD4+ T cells memorize obesity and promote weight regain. Cell Mol Immunol. 2018;15(6):630-639. doi:10.1038/cmi.2017.36
cd4 t cell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回答提問系列 之五]
今天要來幫各位破除愛滋五大迷思:
1. 感染愛滋病毒=得了愛滋病?
2. 愛滋病毒很可怕,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 愛滋病毒的傳染方式?
4. 得了愛滋=人生是黑白的?
5. 只有同性戀會得愛滋病?
若你對上面五點有任何疑問
歡迎點進來看看影片哦!
#愛滋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
#下週六有抽獎活動(!?
#快訂閱Youtube頻道
*註: 影片中所提到「20cc的唾液」已經是非常嚴格的標準
若病毒量不大 喝個幾百毫升基本上也不會有問題
雖然應該不會有人這樣做啦...
參考資料:
1. 疾管署網站
http://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0D62EE0F6D4EBF8C
2. 壹讀-接吻和口交會傳染愛滋病嗎?愛滋病的預防方法
https://read01.com/By0zgm.html
3. 關鍵評論網-統計結果不是讓你歧視用的,而是為了幫助找出原因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980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cd4 t cell 在 一張表讓您清晰掌握T 细胞免疫分型標記物 - 伯森生技 的相關結果
CD4+ 輔助性T 細胞(Helper T cell, Th cell):於細胞表面表現有CD4 分子,又可區分為Th1 與Th2 這兩種細胞。Th1 細胞有助於CD8+ T 細胞的毒殺作用, ... ... <看更多>
cd4 t cell 在 東元綜合醫院全球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檢驗項目, Lymphocyte surface marker-T Cell/Helper cell/Suppresspr cell、CD4/CD8 ratio、T4/T8,淋巴球表面標記-成熟T及B細胞檢查、輔助性及抑制性T細胞檢查. ... <看更多>
cd4 t cell 在 輔助性T細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抗原提呈刺激不同的未成熟的初始T細胞(naïve CD8+ and CD4+ T cells)分别變為成熟的“胞毒CD8+T細胞”和“輔助CD4+T細胞”。 成熟的辅助T细胞可藉由细胞交互作用及细胞因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