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駕車產業發展大勢
作者 : Egil Juliussen,EE Times專欄作者
2021-01-26
是時候來猜猜2021年自動駕駛車輛領域會有什麼發展了…去年的自駕車產業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冷清,疫情對許多自駕車開發策略以及應用案例推展的優先順序帶來衝擊;例如自動駕駛卡車以及貨運自駕車受重視的程度升高,但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排名就往後靠了──中國市場除外,當地自駕計程車的測試與試營運大幅增加。
下方的表格是2021年自駕車領域發展趨勢與2020年的比較,接下來讓我們一一討論。
美國自駕車法規逐漸成形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開始對自駕車進行管制,會是2021年的重點事件;筆者已經有兩篇專欄文章探討這個議題(參考「NHTSA is Defining Safety for Self-Driving Cars, But It Has Questions For You」,以及「NHTSA Frames Safety for Cars without Drivers」)。NHTSA的法規可望在2021年完成訂定,但比較可能在2022年實施。
自駕車領域新創IPO風潮
有越來越多自駕車相關業者是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SPAC)成功上市,而非經歷超越傳統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流程。在2020年,有好幾家光達(LiDAR)與感測技術公司就是透過SPAC上市,例如Velodyne、Luminar、Innoviz與Aeva。而看來此趨勢將延續至2021年,而且不只是光達技術新創公司,其他自駕車業者例如自駕車軟體平台、自駕卡車與自駕車處理器開發商也可能循這種模式上市。
自駕車產業「整併瘋」持續
2020年在自駕車領域的兩樁大型收購案──包括Amazon在2020年6月收購Zoox,以及Aurora Innovation在2020年12月收購了Uber旗下的自動駕駛車輛部門──預示了該產業已經邁入整併的成熟階段;還有一樁比較小規模的收購案是2020年12月Nuro收購Ike Robotics。
預期自駕車領域在2021年將會發生更多整併案,其中光達業者肯定會是Tier 1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與車廠的收購標的。有許多光達新創公司可能沒有募到額外的風險資金,或許就會低價出售;而具備頻率調變連續波(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技術的光達業者會在市場上更受歡迎,也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收購目標。
自駕卡車
自駕卡車的重要性在2020年更加顯著,可望看到持續的相關投資與技術進展。在美國西南各週,相關測試正快速擴展;Plus.ai預期將在2021年於歐洲展開測試並開始量產自駕車產品。兩家領導級自駕車軟體平台業者Waymo與Aurora已經將觸角伸向自駕卡車領域,預期會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Aurora不久前宣佈與美國車廠Paccar合作,Waymo的合作夥伴則是Daimler旗下的卡車廠牌;這預示了Aurora與Waymo將在2021年的自駕卡車領域扮演要角。此外2021年可能會看到不配備安全駕駛員的自駕卡車進行測試,例如TuSimple已經宣佈將於2021年進行無駕駛員自駕卡車的測試,其他廠商可能會加入。
自駕卡車數量將會在2021年大幅增加,從2020年大約150輛,到2021年底增加到全球2,000輛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自駕卡車會應用於集貨點(hub)之間的運輸,大多數是在高速公路上的移動。而大型物流業者例如FedEx、UPS、Amazon與Walmart也可能增加自駕卡車測試,但是數量應該不多。
貨運自駕車
貨運自駕車包括兩大領域──道路貨運自駕車以及路側貨運自駕車;前者涵蓋不同大小的車輛,從廂型車、小貨車到特殊用途貨運自駕車如Nuro R2,筆者預期特殊用途貨運自駕車會在2021年強勁成長,Nuro將在美國扮演領頭羊角色,中國的先鋒業者則是Neolix (新石器)。道路貨運自駕車預期在2021年會有不小進展,有可能從2020年的100輛左右,在2021年增加到數千輛(全球)。而如果Waymo、Cruise與Ford在2021年積極投入,該數量還會更高。
路側自駕車在2021年的成長潛力更高,因為速度慢、發生碰撞事故的機率更低。目前Starship正在多個城市進行貨運快遞測試,而其競爭對手在一些大學校園進行了成功的送餐測試。相關活動在疫情發生期間有減少的跡象,但2021年可望回溫。Amazon與FedEx也正在發展路側貨運自駕車,預期這類車輛在2021年底將從2020年的400輛左右增加到4,000輛以上或更多。在某個時間點,路側自駕車將會暴增到數萬輛,不過應該是2022或2023年。
自駕計程車
配備安全駕駛員的自駕計程車可能會在中國與美國拓展到更多城市,我們也將看到在歐洲、亞洲的某些城市開始進行自駕計程車測試。配備安全駕駛員的付費自駕計程車服務將會在美國、中國以及少數其他區域的一些城市大幅擴張版圖。而無駕駛員自駕計程車測試也會在美國、中國、歐洲與以色列或少數其他國家展開,部分付費服務發展也會開始進行。
測試用自駕計程車的數量在2020年底在美國與中國超過了500輛,Waymo是其中最大宗。預期到2021年底該數字會大幅增加,可能會超過1萬輛;主要增加力道將來自於Waymo在美國加州與其他城市的相關計畫,還有中國也是關鍵因素。Mobileye的推廣計畫也會是關鍵因素之一。
固定路線自駕車
固定路線自駕車在疫情中受到嚴重衝擊,因為這類車輛提供的是共乘服務。預期隨著疫情在2021年中逐漸緩和,固定路線自駕車的商機也會回溫。許多交通服務業者都對這類自駕車興趣濃厚,也有更多時間可以評估該如何進行進一步測試與發展,以及在何處進行;相關計畫預期在2021底開始,2022年的發展會更好。
私人自駕車
在2021年以及之後的幾年,我們恐怕不會看到任何私人自駕車問世;目前車市的焦點在於擴展L1與L2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功能,以及在少數車款導入L2+或是L3。不過我個人偏向跳過L3,因為有部分駕駛人會無法在一些緊急情況發生時快速接手駕駛任務。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整個自駕車產業都會產生負面衝擊。
從Mobileye於CES 2021的簡報中,該公司認為其策略──利用兩套獨立的感知系統(攝影機與光達/雷達)、責任歸屬安全性(responsibility-sensitive safety),以及道路體驗管理(REM)──已經足夠成熟,能讓L4私人自駕車在2025年上市。而在該公司的簡報之前,我則是認為若比預設的2030年早一兩年就已經是很積極的發展了。
2021年對於所有自駕車應用案例來說都會是個好年,因為涵蓋感測器、處理器、軟體與安全性能功能都將有強勁的技術進展;此外隨著自駕車應用案例從2020年的較小規模出現10倍速的成長,相關商業版圖也將大幅擴張。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126nt01-2021-perspectives-where-autonomous-vehicles-will-stand/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es 2022 innovation」的推薦目錄: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創淨科技獲選CES 2022 Innovation Award 之展前記者會 的評價
- 關於ces 2022 innovation 在 Maggie Li 喬琚矽谷有約 的評價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大電機系校友暨特聘講座劉國瑞教授 獲選華人首位IEEE全球總裁】
.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總會本月12日完成年度選舉,美國馬里蘭大學劉國瑞教授 (Prof. K. J. Ray Liu) 獲選為2021年IEEE總會候任總裁 (President-Elect),並將成為2022年總裁,為IEEE超過140年來首位華人擔任此重要職務,大幅提升臺灣和臺灣大學在電機電子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和影響力,為臺灣之光。
.
IEEE的前身為成立於1884 年的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AIEE),於1963年合併無線電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IRE),現為國際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電機電子領域專業組織,會員來自全球160餘國,會員數約42萬人,外加超過12萬學生會員,全球分為十個區域,共有342 個分會,觸角伸及世界各地,臺灣有臺北和臺南分會。IEEE依領域分為46個專業學會,出版約200個重要學術期刊,每年贊助超過1900個國際學術會議,與會者超過54萬人,各專業學會並積極舉辦各式各樣的競賽和產學活動,目前更擁有超過1200項國際技術標準,對國際學術和產業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
.
劉國瑞教授為本校電機工程學系1983級系友,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系特聘講座教授,同時也為本校特聘講座教授。劉教授是國際電機電子領域的卓越領袖,學術和行政表現斐然,不僅是IEEE學會會士( Fellow),更歷任IEEE 各項重要職務,包括於2019擔任IEEE技術活動全球副總裁 (IEEE Vice President of Technical Activities),管理全球46個專業學會(Society/Council)的技術相關活動, 2016和2017年擔任IEEE 理事會的Division IX Director、2012和2013年 IEEE 信號處理學會總裁(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President),領導IEEE和全球電機電子學術社群的創新發展,貢獻厥偉。劉教授因其學術和教學的卓越貢獻,曾獲得兩個IEEE 的技術成就獎,包括2021 IEEE Fourier Award for Signal Processing 和2016 IEEE Leon K. Kirchmayer Graduate Teaching Award。 他去年也因無線人工智慧的研究貢獻獲頒2019年 Fellow of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今年更獲得CES 2020 Innovation Award,充分顯示劉教授在國際學術和產業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
劉教授領導的馬里蘭信號和訊息實驗室(Signals and Information Group, SIG)涉獵廣泛,研究涵蓋信號處理和通信技術的各項層面。團隊目前主要研究無線AI技術,可以進行室內定位和無線傳輸感應。劉教授領導開發世界首個公分(釐米)級室內定位系統,並曾獲得2017年CEATEC獎,研究成果還曾獲封IEEE七大改變世界技術之一。他還提出無線生物識別技術的概念,並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無線人類識別技術。
.
劉教授雖然長年在美國發展,但對培育他成長的臺灣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除了長期受聘為臺大特聘講座教授外,經常回臺灣做短期講學指導,更常在IEEE及國際會議中為臺灣發聲及協助,例如曾大力協助臺灣團隊成功地爭取到信號處理和通訊領域旗艦會議在我國舉辦(2009 ICASSP及2020 IEEE GLOBECOM),並對臺灣在IEEE學會系統的國家名稱仗義維護有成。本校特此恭賀劉教授的斐然成就,並同感殊榮。
.
詳見
劉國瑞教授:
http://www.cspl.umd.edu/kjrliu/
.
#IEEE首位華人總裁
#IEEEPresidentElect
#劉國瑞教授
#ProfKJRayLiu
#臺大特聘講座教授
#臺大電機系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ow safe is your home?】
As CES fast approaches, startups and corporates alike are getting ready to showcase some of their b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the world. As the global stage for innovation, CES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startups to get the chance to meet potential investors, customers, and press.
IoT is always a big topic at CES, with products ranging from smart fridges to surveillance cameras to voice assistants. By 2022, worldwide spending on IoT is expected to reach US$ 1.2T according to the IDC, so we can continue to see milestones made in the world of IoT by some of these companies and startups.
One such technology being developed is a smart home security surveillance camera by Deep Sentinel. It perfectly blends using AI and a human touch to keep your homes and neighborhoods safe. It was founded by serial entrepreneur, David Selinger, who also founded Amazon's data science team. His co-founder Winston Chen is also an alumni of AppWorks Accelerator. The weather-proof cameras can detect who or what is moving and will turn on its strobing, red lights to signal they are recording. The recording is seen by real security staff who are able to determine whether a crime is happening and can alert the police in real-time.
AppWorks invested in Deep Sentinel last year, and we're excited to see what awaits them with the launch of their smart surveillance system! Follow AppWorks to see what our portfolio companies are up to this year.
OP: Natalie Feng Lin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Maggie Li 喬琚矽谷有約 的推薦與評價
CES Innovation Awards 2022 Honoree - Eleclean - 純淨簡單的家用消毒方式. ... <看更多>
ces 2022 innovation 在 創淨科技獲選CES 2022 Innovation Award 之展前記者會 的推薦與評價
ELECLEAN再度獲獎! #閃耀國際#CES2022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 2022 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 CES 2022 Innovation Awards)暨2019年以e立淨消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