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 439] 砂拉越的白人國王:傳說中的烏托邦?
早前本欄講到馬來西亞的「一國兩制」、東馬砂拉越要求更多自治權,不少讀者希望進一步介紹當地的獨特身份認同。事實上,除了「中央-地方」利益分配問題,砂拉越今天的自治呼聲,也源自當地的獨特歷史:數十年前,當地依然有一個「砂拉越王國」,由「空降」而來的白人管治,對砂拉越身份認同產生巨大影響。
1841年之前,砂拉越屬於文萊王國的統治範圍,而當時文萊控制大片地區,與今天的彈丸小國全然不同。轉捩點出現在1838年,一心赴東方探險、貿易的英國冒險家布魯克(James Brooke)駕船抵達砂拉越,適逢當地爆發反抗文萊蘇丹的叛亂。布魯克以西方槍砲協助蘇丹平亂,文萊為表感激,先後將砂拉越的管制權、乃至主權贈予布魯克。1842年,布魯克正式成為「砂拉越王」(Rajah of Sarawak),晚年將王位傳給侄子查爾斯(Charles Brooke),後者在1917年去世,王位再傳給兒子(Charles Vyner Brooke),傳位三代,直至二戰後的1946年,家族難以恢復管治,加上下一代出現權力鬥爭,才將砂拉越讓給英國直接管治。
不少講求「政治正確」的左翼學者,認為這家族只是巧言令色從本地人身上奪取統治權,不過為大英帝國實行間接管治,並沒有主權,身份頂多像眾多受英國保護的印度、馬來王公一樣。不少當地人卻不這樣想,不但認同布魯克王朝的「本土」身份,甚至懷念他們是砂拉越史上最稱職的領袖,並感覺當時的「主權成份」已極高。這首先因為布魯克家族的治理風格一脈相承,對砂拉越的行政制度、社會經濟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第一代王詹姆斯聘請了不少以英國人為主的歐洲人,組建了典型英式文官團隊。儘管家族理論上擁有絕對權力,但自統治伊始,就致力通過法律進行制度管理,並逐步建立議會,完善了包括憲法在內的法律體系,可算是東亞最早的「西式主權國家實驗」。
在布魯克王朝治下,砂拉越制度完備,也通過石油和橡膠出口,實現經濟騰飛。王朝也將打擊海盜、禁止奴隸貿易等作為重要政策,令社會日趨安定。更難得的是,三任國王都和砂拉越原住民關係和諧,經濟政策相對照顧其利益,組成的「婆羅洲公司」也相對能抗衡鄰近的西方殖民主義力量。第二任王查爾斯在位時,砂拉越已建立了博物館、學校、乃至鐵路,成為當時婆羅洲最現代化的地區。
在社會風氣方面,布魯克家族一邊促進文明開化,一邊嘗試保持民俗傳統,除了「獵首」一類行為被明令禁止外,原住民生活習慣基本上得以保留。第三任王維納統治期間,砂拉越政府為了保護傳統信仰,甚至一度禁止基督教傳教士傳教;而馬來語一直是當地學校的教學語言,這也和英國殖民政策大不相同。相較於婆羅洲其他地區,砂拉越王國的族裔身份較為多元,有不少華人勞工、印度移民,布魯克家族總體希望淡化身份差異,鼓勵外來移民、商貿,唯以維持穩定為紅線。1857年,當地華工曾試圖推翻布魯克政權,王國以「婆羅洲公司」武裝力量平亂,自此再沒有大規模衝突,直到二戰發生。
結果,在砂拉越王國一個世紀的歷程中,原住民對布魯克家族的好感不斷攀升。三位國王都秉承「親民路線」,例如詹姆斯國王一直將自己的住所作為「法庭」,審判過程對民眾開放,普通人可進入旁聽。查爾斯、維納二人在繼承王位前,都曾在砂拉越多個民事機關任職,與民眾建立了穩固聯繫,並非不問世事的富二代、官二代。在內政管理上最「無為而治」的維納,也是三位君主中最受本地人歡迎的一位,以至被媒體稱其為「世上僅存的可稱『朕即國家』的人」。當然,他們依然是白人君主,對完全放棄權力始終不情不願,也沒有死在砂拉越,始終沒能完全「被成為」本地人,否則也不會把國家交給英國直接管治,但對「真・本地人」而言,卻始終值得懷念。
今天在砂拉越,還可見多處紀念布魯克家族的建築。這段歷史最深刻的影響,當屬「砂拉越人」身份認同的構建,以至於維納將砂拉越主權移交英國時,遭議會的本地人一致反對,只是全體白人支持才勉強通過。至今不少砂拉越人仍舊認為,砂拉越具備和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平起平坐的資格,給他們底氣的,正是那些年的布魯克家族。
小詞典:Council Negri
今天砂拉越州議會的前身,1867年由當時砂拉越國王詹姆斯.布魯克成立,其侄子、二代王查爾斯主持。當時議會成員由本地部族首領擔任,協助布魯克王室處理國家事務,也是王室鼓勵本地人參與治理的主要途徑。砂拉越主權移交至英國後,Council Negri繼續運作,直至砂拉越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今天的州議會。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3月20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