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今日加入直播間的夥伴! 首次以 #日文 直播的小小突破! (太感謝~最棒的 Lydia)
[重播]
Youtube:https://youtu.be/0g8FTefZZX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56643714738762
這次十五分鐘的播報關鍵字:
[社群]
邀請大家關注台灣新創圈夥伴的近期動態
AppWorks Demoday 創夢市集 DIT Startup 第八梯次招募 Deloitte 新創專館(Pitch Pre-select)
11月大事: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Network 更多新創圈活動會陸續更新到google日曆中 !
(https://iiinno.co/taiwan-startup-event/)
亞洲線上社群 ASEC 在週四固定與創投交流以外,月底iiiNNO也和沖繩一起合辦線上線下交流會 Okinawa Startup Festa
iiiNNO 開始嘗試Open Office Hour 和新創團隊 QueQ Taiwan - QuePai - 不再有排隊問題合作,以公開取號方式進行每週免費諮詢;優秀的夥伴 Despensa_Tw 也要舉辦第二次的西班牙文化交流小聚喔
[新聞]
恭喜 KKday 獲得C輪22.5億元募資 & koodata 酷訊搜索 獲得B輪1.2億元募資 ;而威朋繼上個月獲得C輪募資後,上週宣布以創投身份為新創圈注入資源 Vpon 太棒啦~
[David's Talk]
這次將團隊的CEO最常見遇到的幾個卡關狀態,用文章統整的方式一併解答(https://iiinno.co/startup-ceo/) 內含NFX.COM、Garry Tan、Y Combinator 的引導策略以及三個精選分享!
如果對於CEO與尋找共同創辦人的議題有困惑,歡迎採用參考或是來週五的Open Office Hour和 David聊聊!
> 特別感謝 <
直播技術指導 Meitefusi 美特弗斯
直播間協力夥伴 FreelanceCase Stride QuePai
以及在直播期間和我們打招呼的夥伴 Ryan、Bill、Oudi、Alieen、Eden、Nacho、珈因前輩、蕾姐
拼湊生態圈計畫500人 LINE群
「deloitte network」的推薦目錄: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iiiNNO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Deloitte Adaptabl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alysis (AONA) 的評價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Deloitte (deloitte) - Profile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Deloitte - The Canadian Asian Network (CAN) seeks to ... 的評價
- 關於deloitte network 在 Iranian Hackers Targeted Deloitte Via A Seriously Convincing ... 的評價
deloitte network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AI發展在3大領域建構產業鏈
2018年11月14日 12:15 工商 袁顥庭
工研院舉辦「眺望2019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今日探討主軸為創新科技型塑未來產業與社會樣貌。
人工智慧仍將持續為未來幾年全球最具影響力技術,台灣現階段引入雖面臨許多挑戰,然本地已有相當的應用落地並形成一獨特產業鏈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對資通訊組織2019年後十大預測」前三名為:人工智慧尚無法大規模應用、人工智慧協助減少失蹤人口、人工智慧協助慢性病患遠端虛擬照護,可預期人工智慧仍將持續為未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應用技術。除Google、Microsoft、IBM等國際大廠不僅在基礎技術上持續精進,在應用上也不斷尋求切入各種新市場;相關大型學術會議也貼合此趨勢,例如:專注電腦視覺領域者即鎖定自駕車的物件辨識干擾與精進等為主題。
我國自今年起啟動「台灣AI行動計畫」,希望能全力推動產業AI化,邁向尖端智慧國家,現階段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必然將面臨資料質與量的不足、缺乏以AI解題的可行性評估能力、學研成果如何落實商業化等許多挑戰;在觀摩國際的同時,目前也有一些應用的本土解決方案可供企業採用參考。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石立康指出,人工智慧已在台灣智慧製造、電子商務、電腦視覺等原有領域蓬勃發展,建構出一個獨特產業鏈;本地相關新創也勇於進行各種新興領域嘗試,如邊緣晶片設計、公益問題解決、協助傳產升級、擴大普惠金融理念等。
區塊鏈底層技術尚未統一,非金融領域應用(如供應用/物流、零售/電商、以及健康照護)具發展潛力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指出,未來可能應用的潛力市場包含衍生性商品約544萬億美元(Forbes, 2018),專案管理的房地產投資約8.5萬億美元(MSCI, 2018)、藝術和收藏品約2萬億美元(Deloitte, 2017)、數位廣告約2,203億美元(Dentsu Aegis Network, 2018)、遠距醫療約296億美元(Research & Markets, 2018)、全球物流約15.5萬億美元(MRRSE, 2016)等。
此外,科技大廠也開始拓展區塊鏈商機,例如SAP與西班牙Alastria聯盟藉以強化歐洲區塊鏈生態系統和網路、同時也與貨車運輸業區塊鏈聯盟BiTA合作,以助於拓展貨運代理服務和運輸管理;IBM與貨櫃航船運業者Maersk合作,推出TradeLens平台以加快全球航運生態系的效率,預計2018年底讓全球運輸業者進行商用;Facebook成立區塊鏈部門,可能研究運用區塊鏈解決用戶隱私和線上支付議題;Apple也宣布投入區塊鏈計畫,評估以太坊平台與Apple Store差異,思考未來ios的運用方向等。雲端大廠如IBM、Oracle、Amazon、Google、Microsoft、SAP等皆在雲端服務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除了協助企業客戶快速打造企業區塊鏈平台,更方便中小型企業進行區塊鏈應用的雛型測試。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葉逸萱表示,依全球趨勢發展觀測,至2030年區塊鏈潛力市場應用在垂直領域有:金融、供應用/物流、零售/電商、以及健康照護;在跨領域市場則是身分管理和IOT/安全。目前各國企業大多以布局底層技術,例如:加密技術/儲存/運算能力、DLT/共識技術為主,而智能合約/商業邏輯等應用技術較少,其中以金融應用最為熱門,亦說明底層技術尚未統一、且多數企業應用仍處於POS至POB階段,非金融領域的技術研發仍具發展潛力。
企業逐步走向軟體定義網路;法規要求業者更重視資通安全,滿足合規性成為重要一環,5G網路將引入SDN、NFV、邊緣運算提升安全檔次
為因應與日俱增的數位化轉型需求,企業開始導入物聯網和行動裝置等新技術,但伴隨而來的是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 ; CapEx)增加、複雜的網路管理、巨大能源消耗及空間不足等問題。軟體定義網路架構可幫助企業IT人員顯著提升企業網路可用性和應用效能,同時大幅降低管理與維運的時間和資本支出,因此逐步獲得市場關注。根據Gartner預測,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將在2021年成長至13億美元,平均CAGR達59%高速成長。然而,此一風潮,也逐步吹向5G網路系統。
由於5G將是一個面對垂直產業發展的網路,信任與安全是推進5G市場加速器之ㄧ,加上隨著歐盟ㄧ般資料保護法規(GDPR)的實施,以及NIS Directive、Cybersecurity Act等新資通安全法,要求關鍵基礎設施、數位服務商確保服務營運及產品的安全。因此,工研院觀察指出,未來服務營運、產品不僅在需要在開發過程中導入更多安全功能(Security by Design)以符合標準,還必須通過安全認證以增加產品服務的差異化。
此外,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 與網路功能虛擬(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被視為能帶動下一波網路改革的新式技術。透過NFV/SDN技術可提供5G系統更以服務為導向,但若無安全的解決方案,將使垂直產業暴露於風險之中,例如:軟體漏洞利用、數據偽造、身份欺騙,而影響整體產業的發展。因此,為不同的服務提供差異化的安全性是重要的,面對差異化安全性,則需要靈活的安全架構來支持基於不同服務的E2E的保護。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鍾銘輝指出5G安全的三關注重點:
1.網路安全將Security as a Service發展:未來特別強調從服務的角度來看安全,即「Security as a Service」。安全功能將與NFV/SDN技術整合,以雲端方式進行統一的監控、偵測與管理。隨著Security as a Service的採用率上升,將為雲端安全的解決方案業者提供管理企業安全的機會。
2.物聯網安全性:物聯網設備需要輕量級的安全性,以及開源軟體使用也必須證明它們是安全的,因此當物聯網整合到平台中時,可以實現平台安全性。
3.身份安全管理變得更重要:管理身份、執行身份驗證,對垂直行業並非所有產業都有能力自行建立安全管理,利用安全服務可能是資通安全產業一個機會。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鍾銘輝表示,長遠來看,安全性是5G服務、5G網路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如果在5G的早期階段即包含安全保護和隱私考慮,將加速5G市場發展,並改善5G功能和競爭力。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20181114001907-260410
deloitte network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動化生產機器人取代重複性工作,會讓製造業更好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6 月 19 日 12:00 |
機器人科技日漸成熟,高度自動化大量取代重複性勞動的時代已經離我們不遠,但是包括《紐約時報》等媒體也擔心起機器人將造成大量人類失業,關於這點,MIT 出身、製造產業鏈經歷豐富,致力於製造業復興,現任自動化生產機器人製造商 Rethink Robotics 產品行銷長的吉姆‧洛頓(Jim Lawton)有不同意見。
目前製造業佔美國經濟比率僅 12%,但製造業受到美國總統歐巴馬相當大關注,原因在於過去的經驗顯示,製造業具有乘數效應:每 1 美元製造業產值,對總體經濟的其他部門產生 1.33 美元的助益,而以就業來說,每 1 個製造業工作,可帶動 1.5 到 3 個相關工作,這也是歐巴馬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的主因。
但吉姆‧洛頓提出一項「不願面對的真相」:據《富比士》統計,美國目前有 20 萬個製造業工作找不到人做,而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估計,到 2025 年缺口將擴大到 200 萬個,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下一代就是不想要這些工作。
不僅是傳統的勞力密集製造業,就連電子業也是,吉姆‧洛頓指出電子大廠中的勞工三班輪班,用顯微鏡檢視著小小的晶片,這是機器擅長的工作,不是人類應該做的工作,他質疑美國人不會想做這種工作,更不會想讓子子孫孫都還在做這樣的工作,當然,或許他問錯人了,要是問台灣人的話,可能多的是人搶著做。不過,不管想不想做,目前這種製造業的模式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人類負責創造價值、降低成本
全球第三大的電子合約製造服務商(EMS)捷普科技(Jabil)認為,目前製造業利用低廉勞工,將生產鏈分散到世界各地的模式將會改變,製造業要提升附加價值,生產中心必須更貼近設計與創新中心,也必須更貼近市場,製造與設計中心在同一地,才能更準確的整合設計理念與製造工藝,設計中心必須接近市場,才能立即反映市場的需求,因此,未來的工廠將不再是超大規模,生產無趣的、全球都一致的產品,而是小型化,更貼近消費者,由地區人才營運。
美國正在往這個方向邁進,如歐巴馬推動國家製造創新網路(National Network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NNMI),在全美設立許多製造業創新中心,如在芝加哥與伊利諾斯大學合辦數位製造與創新設計研究院(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Innovation Institute,DMDII),美國聯邦政府出資 7,000 萬美元,民間出資 2 億美元,計劃將美國的製造業帶入數位時代。
而要進行這樣的製造業轉變,就得把製造中心從工資低廉的國家拉回美國本土,而要與開發中國家比工資低廉,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自動化,讓機器來做工人做的事,吉姆‧洛頓要美國人面對現實:重複性的工作只會讓人類麻木,該是消滅機械式工作的時候了,而不是還要保護這種工作,過去在生產鏈上有數百種這類的工作,根本不適合勉強訓練人類去精進這些工作。
吉姆‧洛頓認為應該重新思考工作的定義,由機器人來執行高重複性、低技能的工作,人類扮演為消費者創造價值與降低成本的角色,擔任需要認知技巧與創意、對產品創新與競爭價值有貢獻的工作,這些工作讓製造業與整個產業生態系成長茁壯並對整體經濟有益。
吉姆‧洛頓的看法雖然是針對美國,但台灣也一樣面臨許多類似的產業問題,或許也該是台灣人重新思考工作定義的時候了。
資料來源:http://technews.tw/2015/06/19/robot-manufacturing/
deloitte network 在 Deloitte (deloitte) - Profile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Deloitte | Sharing news, research, blogs, podcasts, and more from Deloitte Global and the Deloitte network of member firms. ... <看更多>
deloitte network 在 Deloitte - The Canadian Asian Network (CAN) seeks to ... 的推薦與評價
Deloitte. The Canadian Asian Network (CAN) seeks to recognize emerging & trailblazing talent of Asian descent. The Network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 ... <看更多>
deloitte network 在 Deloitte Adaptabl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alysis (AONA) 的推薦與評價
Uncovering hidden networks to design adaptable organizations. Adaptabl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alysis (AONA) allows us to go beyond th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