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推倒高牆】
對小編我Mr. Friday而言,上個星期六日可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兩天。當然,除了經歷一場訴求推倒藍綠高牆選舉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去現場聆聽了揚頌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BRSO)的音樂會,並且由剛復出的當代鋼琴大師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擔任鋼琴獨奏。不過,這也讓我想到德國的另一座廣播交響樂團。
你可能知道,距今25年前,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座高牆也倒塌了。沒錯,我們曾經在#706#中介紹過,今年恰逢柏林圍牆倒塌25週年。不過,你知道嗎?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前,不只德國被一分為二,甚至現在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也是一分為二。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在1923年創立,可以說是德國最早的廣播交響樂團。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猶太裔音樂家開始逃亡,而非猶太裔音樂家也受到戰火波及。等到戰爭結束,倖存的音樂家才發現,原本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位在東柏林的那一側,已經回不去了。戰後德國的蕭條與低落,也促使當時在西德進行軍事管理的盟軍建立新的廣播交響樂團。
在當時,廣播是最熱門的傳播方式;而音樂,更是能撫慰人心的最佳藥方。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年,盟軍推動成立了「美國占領區廣播電台」(Radio In the American Sector, RIAS)以及「美國占領區廣播交響樂團」(RIAS Symphony Orchestra),旨在透過廣播的力量,用音樂撫慰戰爭後受創的心靈。1956年,美國占領區廣播交響樂團正式正名為「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因為如此,直到東西德統一的這段期間,當時世界上同時存在著兩座「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柏林圍牆在1989年倒塌之後,東西德的音樂家才又開始有了交流,逐漸不再以東西柏林區分彼此的廣播交響樂團。1993年,西柏林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又再更名為「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Deutsches 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來和1923年就建立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做區分。不過,現在若是提到「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許多人的心中還是會一次浮現出兩個樂團呢!
關於「柏林圍牆」,小編再同場家映一個冷知識!(畢竟之前有點怠惰XD)在今年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的慶祝活動中,你知道為什麼要一直播放/演出貝多芬的《快樂頌》嗎?
事實上,你聽錯了。雖然旋律是《快樂頌》(Ode An die Freude),名義上卻是《自由頌》(Ode An die Freiheit)。1989年12月,當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卻還沒統一的時候,猶太裔的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受邀到柏林指揮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洞燭機先的他,擅自將第四樂章-席勒的詩作《快樂頌》改詞,成了讚頌自由的《自由頌》。伯恩斯坦當時說:「我肯定,貝多芬會同意我們這麼做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iKr8NUmKs
果不其然,當時有超過20個國家透過電視觀賞這場音樂會轉播,而自由之聲就透過電視傳達到將近一億人的耳中。如今,《自由頌》成為了「推倒高牆」的代表音樂。而當年伯恩斯坦所指揮,演出《自由頌》的交響樂團,正好就是今年11/29來到台灣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Mr. Frida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