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故事:【插畫師 Stella the Dreamcatcher|
Kris 和 Naomi 乘著橡皮艇,終於來到冰島某處的海上欣賞冰川。遠方,Kris 看到一隻小海豹從水面伸出頭來,彷彿向她這位遠渡而來的遊客打招呼。這時 Naomi 「汪」了一聲以作回應,小海豹也隨即遊走。
這對一人一狗的組合,相結成為旅伴,千山萬水走遍不同地方,如今來到冰島,已經差不多是旅途的尾聲⋯⋯
「好久沒有去過旅行,所以才想用旅行做主題。」她說。她是插畫師 Stella the Dreamcatcher,最近她正在舉行一個以旅行為主題的個人插畫展覽。疫情下無法旅遊,但憑著想像力,我們仍然能夠穿州過省,前往世界的另一端。
近年,Stella 習慣每次去旅行都會在當地抽時間畫速寫,回到香港後,配合旅途拍下的照片,再畫成完整的插畫。她說,希望透過畫畫的過程,重返昔日旅行的回憶。Stella 這幾年斷斷續續畫了不少旅行插畫,適逢有機會,便構思了這個以旅行為主題的展覽。
特別的是,這次展覽的每幅作品,主角不是 Stella 自己,而是一個名為 Kris 的女生,一位 Stella 筆下創作出來的人物。
「最近一直在創作繪本,因此希望展覽有一條故事線,於是設計了一個人物,讓整個展覽變成一本繪本。每幅畫,都是這本繪本中的一個定格。
畫中所有元素,都是由 Stella 的旅行經歷轉化而成,「在加拿大時,真的看到一家人駕著露營車去旅行,當中有一隻狗。」於是,這隻狗便成為女生 Kris 的伙伴 Naomi。
Kris 和 小狗 Naomi 走訪各地,到過柬埔寨吳哥窟,在緬甸蒲甘看過日出,Naomi 在加拿大班芙首次嘗到雪,他們還在冰島坐橡皮艇出海看冰川 ⋯⋯ 跟隨著畫中 Kris 和 Naomi 的步伐,觀眾彷彿跟著他們一起出走。
有觀展的人說,整個展覽場地都好像《動物森友會》當中的場景,突然變成現實一樣。「有人說,他在《動森》裡有個一模一樣的咖啡壺。」為了展覽,Stella 和朋友合力佈置了展覽場地,包括帳篷和地氈,還有小檯、咖啡壺和結他等道具。
她說,幾乎是去到最後一刻才決定要搭建一個場景出來。她覺得大多數畫展都只是單純將畫展示出來,人與人之間沒有交流。於是,她想到從環境入手,讓大家立體地感受整個展覽的氛圍。她配合自己製作的火車動畫,建了一個「火車站」出來,還搭了帳幕,重現其中一幅作品「我們永遠在路上」中的場景。
「現在這裡感覺很適合聊天。希望可以讓大家慢慢看畫,靜靜休息。 」
這次是 Steller 第一次一手一腳辦展,她覺得搞展覽的思考模式,和畫插畫很不同,因為要考慮觀眾感受,希望大家看得舒服,更重要是,要呈現一種「感覺」給大家。「以前只會由自己出發,但辦展覽要思考更多觀眾和創作人之間的交流。」
Stella 提到,很多人看完展覽後,都特意告訴她這個展覽讓他們看得很舒服。
「疫情之下感覺很合時。有些人會坐在這裡慢慢打發時間,營造出一個可以讓人打發時間的空間,很好。」 Stella 說。
Illustration & Storyteller: Stella the dreamcatcher
Text: @wongyuehang2047
Photos: @kan.long
〖
展期|22.05.2021- 27.06.2021
時間|12 - 7PM
地點|太子荔枝角道93號 白紙花舍 @betabularasa
#EveryoneisStoryteller #展覽故事 #旅行插畫展 #stellathedreamcatcher #StellaLam #白紙花舍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reamcatcher 動物」的推薦目錄:
dreamcatcher 動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 分析 2.4 萬份夢境報告找出「夢與現實的連結」,心理學家可以更快解夢了!
Posted on2020/09/07
大資料文摘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夢」一直是神經科學、睡眠科學領域研究的重大主題,許多人也想透過解析夢境來瞭解夢與現實的關聯。近日,英國與義大利的科學家透過 AI 分析 2.4 萬個夢境報告,對於夢的理解有了更進一個的認識,這項研究有望瞭解壓力、負面情緒對人類心理造成的影響。(責任編輯:賴佩萱)
說到做夢,你是不是也覺得人的夢境很神奇?可以夢到那麼多無厘頭的事情。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夢境也是現實生活的延續,那如果有一個資料庫能把所有人的夢記錄下來,能否讓 AI 找到夢境與現實的聯繫?
AI 研究報告:夢是現實生活的延續
你可以在這個夢境資料庫裡看到別人千奇百怪的夢,還可以找找有沒有和自己一樣的;另外,AI 還能幫你解夢,充當心理學家的角色,讓你更加瞭解自己。
這種資料庫還真有!近日,英國和義大利的科學家就創建了一個 AI 工具,分析了成千上萬的夢境,提供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夢境分析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有科學依據的,也被科學家稱為「連續性假設」,即認為 夢是現實生活的延續 。Luca Aiello 等人的新研究正式支持了這一假設,並且還詳細討論了不同群體生活經歷的差異對夢境的影響。
Aiello 說:「如果我們能從規模上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夢境,那或許我們就能調整技術,來改善我們的現實生活。」
夢境資料庫開放中!你也可以讀其他人的夢
對心理學家來說,夢境分析是一項耗時的任務,他們必須將夢境日記提煉成組成部分,並尋找主題和模式。為了加快這個過程,Aiello 和他的同事創建了一個演算法,可以自動分析「DreamBank」資料庫中整理的 24,000 多份夢境報告。
「DreamBank」是一個由 Adam Schneider 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C Santa Cruz)榮譽退休教授 G. William Domhoff 共同建立起來的龐大資料庫。
現在這個資料庫也線上上開放,你可以在這裡閱讀來自全球不同人的夢境故事。
在這裡,有各行各業的人留下了自己的夢境,他們的年齡在 7-74 歲之間。其中,一位參加過越戰的退伍老兵就在這裡記錄了他的 463 個夢,其中 98 個來自越戰後的噩夢,還有 32 個來自 2015 年。總而言之,這些夢境可以成為研究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其對夢境影響的寶貴資源。
研究人員稱,該系統可以説明心理學家快速識別「異常」夢,這些夢可能暗示壓力源或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對比每個夢的得分和那些沒有身體或精神疾病狀況報告的人的夢的平均值,該演算法可以識別出不尋常的夢。
這樣一種大規模的夢境分析工具在當前的時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尤其考慮到新冠疫情對人類心理健康的長期負面影響。Aiello 說,「你可以看到的是人們對全球事件的心理反應。今天可能是 COVID-19 大流行,明天可能是金融危機,後天可能是全球變暖。」
面對這種情況,夢境或許就可以用來幫助科學家尋找應對的方案。
AI 解夢:將夢境語言拆解後編織成樹狀網路
說了這麼多,就不賣關子啦,趕緊來看看這個 AI 工具倒底是如何解夢的。以一位十幾歲女孩 Lzzy 的夢境為例,和許多人一樣,Lzzy 夢見了一些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裡的奇怪人物。
她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她的夢境,「我當時在家裡,那個蠢節目《Looney Tunes》(兔八哥)裡的恐怖紅怪物在周圍遊蕩,很多怪物想進來,我怕得要死。」
在 AI 分析了資料庫 2.4 萬份夢境報告後,研究人員用 AI 解析了這個小女孩的夢,認為她的夢可能只是她青春期焦慮的一種表達——一種對她日常經歷的有趣反映。
這個 AI 是一款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可以把夢境報告的語言分解成較小的部分:段落拆成句子,句子拆成短語,短語拆成單詞。
然後,該系統會生成一個樹狀網路,以表達單詞之間的聯繫:如果每個單詞都是一片葉子,那麼連接它們的樹枝則代表了某個語法規則。演算法將這些詞分類(如人類或動物),並與那些表達正面或負面情緒的詞聯繫起來,還可以將單詞之間的互動分類為攻擊性、友善性等。
Lzzy 的夢境樹狀網路
從下面四種顏色的標籤可以看到,AI 把小女孩的夢境分為了四類,有的夢很甜蜜,有的是噩夢,還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夢。
點擊上面不同顏色的葉子就可以看到對應屬性的夢境。比如,點擊最右側一片黃色的葉子,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噩夢:Lzzy 夢到自己被獨角獸和其他生物攻擊了。從上面的視覺化中還可看出與夢境匹配的關鍵字的密切程度。
除此之外,利用心理學家普遍使用的編碼系統,該演算法還可以給每個夢計算一系列分數:例如角色的平均攻擊性,負面情緒與正面情緒的比率等。當研究人員把該工具得出的分數與心理學家們計算的得分進行比較時,發現兩者的匹配率高達 76 %。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的技術有可能縮小現實生活和夢境之間的差距,最終使我們「睡眠中的大腦」變得可量化,以幫助心理學家快速判斷患者的潛在壓力源和心理健康問題。
他們做了一個網站《The Dreamcatcher》來呈現夢境解析的效果,其中展示了人們一些特殊的夢境,以及對應的樹狀網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看。
哈佛大學專家:夢和夢境報告還是有差距!
哈佛大學的睡眠精神病學家 Robert Stickgold 表示,這項研究是對夢使用自然語言處理的一個「極好的例子」。他說:「以後會證明這是一項有用的技術。」
但他也警告稱,不同的人之間夢境的差異實際上可能源於描述的差異。例如,女性在夢中不一定比男性體驗到更多的情緒,但她們可能會用更多充滿情感的詞語來進行描述。Stickgold 還稱:「對於一個夢和夢境報告之間的距離,還是別太認真。
他還指出,在沒有進一步瞭解做夢人的情況下,很難將夢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Aiello 對此也表示同意,他並沒有想過他的演算法會很快讓治療師失業。「我認為我們的工具為夢境科學家擴大研究規模,也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分析,但這並不意味著專家不能以更準確的方法來評估,並做出解釋。」
不過 Aiello 還是希望有一天能以更大範圍,從夢境報告中提供即時的演算法見解,也許是以移動應用的形式,這將有助於增加資料集,並使研究人員更容易得出結論。他說,做夢的人也可能會從中受益,「能夠更好瞭解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附圖:Nokia Bell 實驗室資深研究科學家 Luca Aiello 和其他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 AI 工具來分析成千上萬的夢境報告,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上。
(圖片來源:The Royal Society)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09/07/ai-dream-analysis/?fbclid=IwAR0Dp_bDYuE1vAWhBbemeLNHaPrqYm8GPwD2FpcObHFZOjaD0352gW_8IYI
dreamcatcher 動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I 分析 2.4 萬份夢境報告找出「夢與現實的連結」,心理學家可以更快解夢了!
Posted on2020/09/07
大資料文摘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夢」一直是神經科學、睡眠科學領域研究的重大主題,許多人也想透過解析夢境來瞭解夢與現實的關聯。近日,英國與義大利的科學家透過 AI 分析 2.4 萬個夢境報告,對於夢的理解有了更進一個的認識,這項研究有望瞭解壓力、負面情緒對人類心理造成的影響。(責任編輯:賴佩萱)
說到做夢,你是不是也覺得人的夢境很神奇?可以夢到那麼多無厘頭的事情。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夢境也是現實生活的延續,那如果有一個資料庫能把所有人的夢記錄下來,能否讓 AI 找到夢境與現實的聯繫?
AI 研究報告:夢是現實生活的延續
你可以在這個夢境資料庫裡看到別人千奇百怪的夢,還可以找找有沒有和自己一樣的;另外,AI 還能幫你解夢,充當心理學家的角色,讓你更加瞭解自己。
這種資料庫還真有!近日,英國和義大利的科學家就創建了一個 AI 工具,分析了成千上萬的夢境,提供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夢境分析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有科學依據的,也被科學家稱為「連續性假設」,即認為 夢是現實生活的延續 。Luca Aiello 等人的新研究正式支持了這一假設,並且還詳細討論了不同群體生活經歷的差異對夢境的影響。
Aiello 說:「如果我們能從規模上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夢境,那或許我們就能調整技術,來改善我們的現實生活。」
夢境資料庫開放中!你也可以讀其他人的夢
對心理學家來說,夢境分析是一項耗時的任務,他們必須將夢境日記提煉成組成部分,並尋找主題和模式。為了加快這個過程,Aiello 和他的同事創建了一個演算法,可以自動分析「DreamBank」資料庫中整理的 24,000 多份夢境報告。
「DreamBank」是一個由 Adam Schneider 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C Santa Cruz)榮譽退休教授 G. William Domhoff 共同建立起來的龐大資料庫。
現在這個資料庫也線上上開放,你可以在這裡閱讀來自全球不同人的夢境故事。
在這裡,有各行各業的人留下了自己的夢境,他們的年齡在 7-74 歲之間。其中,一位參加過越戰的退伍老兵就在這裡記錄了他的 463 個夢,其中 98 個來自越戰後的噩夢,還有 32 個來自 2015 年。總而言之,這些夢境可以成為研究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其對夢境影響的寶貴資源。
研究人員稱,該系統可以説明心理學家快速識別「異常」夢,這些夢可能暗示壓力源或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對比每個夢的得分和那些沒有身體或精神疾病狀況報告的人的夢的平均值,該演算法可以識別出不尋常的夢。
這樣一種大規模的夢境分析工具在當前的時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尤其考慮到新冠疫情對人類心理健康的長期負面影響。Aiello 說,「你可以看到的是人們對全球事件的心理反應。今天可能是 COVID-19 大流行,明天可能是金融危機,後天可能是全球變暖。」
面對這種情況,夢境或許就可以用來幫助科學家尋找應對的方案。
AI 解夢:將夢境語言拆解後編織成樹狀網路
說了這麼多,就不賣關子啦,趕緊來看看這個 AI 工具倒底是如何解夢的。以一位十幾歲女孩 Lzzy 的夢境為例,和許多人一樣,Lzzy 夢見了一些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裡的奇怪人物。
她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她的夢境,「我當時在家裡,那個蠢節目《Looney Tunes》(兔八哥)裡的恐怖紅怪物在周圍遊蕩,很多怪物想進來,我怕得要死。」
在 AI 分析了資料庫 2.4 萬份夢境報告後,研究人員用 AI 解析了這個小女孩的夢,認為她的夢可能只是她青春期焦慮的一種表達——一種對她日常經歷的有趣反映。
這個 AI 是一款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可以把夢境報告的語言分解成較小的部分:段落拆成句子,句子拆成短語,短語拆成單詞。
然後,該系統會生成一個樹狀網路,以表達單詞之間的聯繫:如果每個單詞都是一片葉子,那麼連接它們的樹枝則代表了某個語法規則。演算法將這些詞分類(如人類或動物),並與那些表達正面或負面情緒的詞聯繫起來,還可以將單詞之間的互動分類為攻擊性、友善性等。
Lzzy 的夢境樹狀網路
從下面四種顏色的標籤可以看到,AI 把小女孩的夢境分為了四類,有的夢很甜蜜,有的是噩夢,還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夢。
點擊上面不同顏色的葉子就可以看到對應屬性的夢境。比如,點擊最右側一片黃色的葉子,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噩夢:Lzzy 夢到自己被獨角獸和其他生物攻擊了。從上面的視覺化中還可看出與夢境匹配的關鍵字的密切程度。
除此之外,利用心理學家普遍使用的編碼系統,該演算法還可以給每個夢計算一系列分數:例如角色的平均攻擊性,負面情緒與正面情緒的比率等。當研究人員把該工具得出的分數與心理學家們計算的得分進行比較時,發現兩者的匹配率高達 76 %。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的技術有可能縮小現實生活和夢境之間的差距,最終使我們「睡眠中的大腦」變得可量化,以幫助心理學家快速判斷患者的潛在壓力源和心理健康問題。
他們做了一個網站《The Dreamcatcher》來呈現夢境解析的效果,其中展示了人們一些特殊的夢境,以及對應的樹狀網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看。
哈佛大學專家:夢和夢境報告還是有差距!
哈佛大學的睡眠精神病學家 Robert Stickgold 表示,這項研究是對夢使用自然語言處理的一個「極好的例子」。他說:「以後會證明這是一項有用的技術。」
但他也警告稱,不同的人之間夢境的差異實際上可能源於描述的差異。例如,女性在夢中不一定比男性體驗到更多的情緒,但她們可能會用更多充滿情感的詞語來進行描述。Stickgold 還稱:「對於一個夢和夢境報告之間的距離,還是別太認真。
他還指出,在沒有進一步瞭解做夢人的情況下,很難將夢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Aiello 對此也表示同意,他並沒有想過他的演算法會很快讓治療師失業。「我認為我們的工具為夢境科學家擴大研究規模,也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分析,但這並不意味著專家不能以更準確的方法來評估,並做出解釋。」
不過 Aiello 還是希望有一天能以更大範圍,從夢境報告中提供即時的演算法見解,也許是以移動應用的形式,這將有助於增加資料集,並使研究人員更容易得出結論。他說,做夢的人也可能會從中受益,「能夠更好瞭解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附圖:Nokia Bell 實驗室資深研究科學家 Luca Aiello 和其他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 AI 工具來分析成千上萬的夢境報告,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上。
(圖片來源:The Royal Society)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09/07/ai-dream-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