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好消息!槲櫟野生族群再發現 】
2019年春天,筆者於苗栗市的某公墓尋找食蟲植物-長葉毛膏菜,沿著蜿蜒的道路通往丘陵山脊,途中停歇時赫然發現一條因掃墓焚燒除草過後顯露之小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前往探查,於道路盡頭處兩側竟然發現與芒草混生的槲櫟植株!
槲櫟在《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評定為極危等級。根據資料顯示,臺灣近年記錄的野外生育地僅在新竹縣新豐鄉牛牯嶺,而作者們也僅看過栽培的槲櫟植株,從未看過野外的成熟植株。後再前往進行詳細調查,起初僅在鄰近道路旁發現少數植株,再爬上槲櫟樹頂眺望,發現約有40多株個體散生於草生地中。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佐佐木舜一 #孛孛櫟 #島田彌市 #槲櫟
#臺灣樹木誌 #褐根病 #金平亮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瀑布旁探索一下後發現,滴水的岩壁為什麼有一坨坨紅色的小物,蹲低一看!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馬達加斯加茅膏菜 ( Drosera madagascariensis ) 出現了,腎上腺素標昇中!!...
drosera 在 明日科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學新知 💡
【為什麽植物能吃肉?】
一項於2020年5月14日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通過對3種親緣關係相近的食肉植物進行分析,調查指出它們獲得食肉技能的進化路徑。
食肉植物捕食獵物的方法多種多樣。
——
比如豬籠草(Nepenthes sp.),會用含有酶的“陷阱”把跌落其中的昆蟲消化。
而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以及兩種水中近親,則會通過迅速閉合葉片捕獲獵物。
——
那麽,這些陷阱是如何進化出來的?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研究人員獲得了3種食肉植物—捕蠅草、囊泡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和茅膏菜(Drosera spatulate)的基因序列,並將其與另外9種植物(包括豬籠草)的基因組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食肉這一飲食習慣源自約6000萬年前一個共同祖先的全基因組重覆(加倍)事件。
——
這次事件使原本作用在根部幫助植物吸收營養的基因一下子多了出來,其中一些轉而表達在葉子中,幫助消化獵物。分析結果還顯示,食肉特性不僅在這3種植物的共同祖先身上進化過一次,還在豬籠草中獨立進化過一次。加上此前的研究,植物的食肉習性至少已進化過6次。
資料來源:科學世界
drosera 在 彭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寬葉毛氈苔】
「寬葉毛氈苔」是茅膏菜科(Droseraceae)茅膏菜屬(Drosera)的食蟲植物,寬葉毛氈苔廣布於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台灣目前只有寬葉毛氈苔和小毛氈苔二種。寬葉毛氈苔大部分的植株為一年生,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向陽坡上,由於數量少又加上人為採集及環境破壞,野生族群已面臨生存威脅。
毛氈苔的葉面密生紫紅色腺毛,會分泌出黏液,當小昆蟲被晶瑩剔透的黏液吸引靠近腺毛,就容易被黏住,且越掙扎會刺激腺毛分泌越多的黏液。蟲被固定住後,腺毛產生的酵素會插入蟲體,將蟲分解成小分子養分後吸收,直至蟲體只剩軀殼後將腺毛鬆開,再由雨水將蟲殼打落。
drosera 在 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瀑布旁探索一下後發現,滴水的岩壁為什麼有一坨坨紅色的小物,蹲低一看!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馬達加斯加茅膏菜 ( Drosera madagascariensis ) 出現了,腎上腺素標昇中!!
drosera 在 No One Knew This Plant Existed Until It Was Posted to ... 的推薦與評價
A type of sundew, Drosera magnifica is the second-largest carnivorous plant in the Americas. The “magnificent sundew” can grow up to five fee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