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限水💧!科技加值,工業廢水回收再升級⛓!
全臺水情嚴峻,而工業用水在臺灣水資源分配中仍佔有一定比例💦⋯為了協助產業界對抗旱情,經濟部技術處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從2016年開始就與奇美實業合作發展 #再生水技術 🤝,導入「高抗垢性」的倒極式電透析系統(Electrodialysis Reversal,EDR)將工廠原排放廢水以SMF(沉浸式薄膜過濾)、EDR(倒極式電透析)、RO(逆滲透)等3道回收工序處理後,每日可產出3千噸再生水導入製程使用🚰,目前已成為全台最大規模工業廢水再生系統👍!除了日常環保節水外,運用科技更能夠力抗水情危機💪!
奇美啟用全台最大再生水系統 日產3000噸水度水情危機
了解更多👉 https://reurl.cc/ZQvbWl
#經濟部技術處 #科技專案 #奇美實業 #工研院
edr 回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惜成本,以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樹木為前提,用綠色工法蓋出最「綠」太陽能電廠,打造「奇美綠能園區」,作為奇美實業60週年獻禮..... (08/12/2020 遠見雜誌)
(文 / 林珮萱 攝影 / 池孟諭)米克拉颱風8月11日由南朝北,行經台灣海峽而上,為西半部台灣帶進強降雨量。台南善化「奇美綠能園區」選在這天開幕,當地一早便不時有間歇性大雨,受邀到訪的賓客們鞋上沾滿泥濘,不免有些狼狽。
然而,這「滿是泥巴的汙鞋」正巧帶出此綠能園區的建置理念,就是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計畫初始堅持設下的三道防線──「不要水泥、不要柏油、不要鐵絲」。
2020年是奇美成立60週年,奇美董事長許春華形容,奇美綠能園區是奇美要獻給社會大眾最好的禮物。
這裡原是廣達40公頃工廠用地,閒置已32年,直到今年才華麗轉身。奇美用了兩年半,在其中15公頃土地蓋太陽能電廠,裝置容量達15MW,年發電量2000萬度電。
捨棄「發電最大化」 保留2.2萬棵樹
「一般蓋太陽能電廠大概半年就好,我們是別人五倍時間!」奇美實業副總經理陳世賢說,如此「沒效率」是有原因的。
因為奇美不以「發電最大化」,反而是「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樹木與植被」的前提下來蓋電廠,保留有三處樹林保留區和環廠行道樹,還將部分樹木移植到奇美醫院、奇美博物館等關係企業,等於沒有一棵樹因為要蓋電廠而被砍。全園區有70種、共2.2萬棵樹,堪稱是「樹電共生」的療癒電廠,年減碳效益可達1.2萬噸。
奇美為了堅持綠色工法,放棄傳統常見的混凝土基樁,而採用鋼樁工法。兩者差別是,多年後電廠需汰舊換新時,只要拔除鋼樁,能快速恢復地貌。
廠區的太陽能板用了1萬根鋼樁搭起。由於太陽能電廠運轉年限至少都20年起跳,鋼樁要能耐用,表面防腐蝕的鍍鋅材料好壞很重要。當初要確保鋼樁品質,奇美直接派人到大陸工廠駐點,緊盯每根鋼樁生產,確認無誤後才壓上奇美認可的標記,一根根運回台灣。
至於太陽能電廠最擔心被颱風吹垮的問題,奇美也到成大和工研院完成風洞實驗,確認技術工法可抗17級強風。
全區地面不鋪柏油,更是為了讓土地「能呼吸」。開幕這天的強降雨,頓時成了驗證。縱然雨勢大,地面排水正常,「要是水泥地,早就淹起來了,」趙令瑜說。周邊圍籬還退縮兩公尺,釋放更多綠地空間給社區居民。
不惜成本蓋電廠 實踐樹電共生
回顧過往,早在1988年奇美便取得這塊土地,準備蓋EPS廠。但遇到環保抗爭,幾經協調不成便作罷。1994年起便陸續造林,一度轉型為奇美農場。直到2018年有了奇美綠能園區的計畫。
據了解,新園區整體耗費10億元。但趙令瑜避談數字,不正面回應。如此投資蓋電廠,何時能回本?「這要拿出手帕擦眼淚了!」趙令瑜打趣形容。
一旁的陳世賢說得也很直接,如果奇美做事只想著投報率,計畫打從一開始肯定胎死腹中。
趙令瑜和陳世賢笑稱,計畫執行過程中,彼此常吵架,就連怎麼除草都能吵。原來是陳世賢建議,一般地面型太陽能都得定期除草,為了不讓草長太快,業者會在地上舖黑色塑膠墊。趙令瑜聽了立馬反對,「他(趙令瑜)說園區裡不准出現塑膠,要呈現最自然樣貌,」陳世賢說。
興許是環境太自然,植物生長繁茂。工人分區除草,偌大範圍除完一輪要20天。結果20天後第一區的草又長高了,只得緊接開始下一輪,讓陳世賢笑說,工人實在辛苦。
園區內還有一座「奇美綠能館」,是由舊的小木屋整修而成,九成都使用原材料。內部展示綠能主題知識和園區樹木生態系介紹,結合影音動畫,空間繽紛活潑,未來適合作為環境教育場域。
啟動綠色工程 與自然環境共生
奇美實業近年積極走向「綠化之路」,從2014年起就利用廠區屋頂設置7MW的太陽能,加上這座最新的地面型太陽能,整體綠電裝置容量共達22MW,等同可供應8100戶家庭全年用電所需。
不止於此,他們的腳步沒有停歇。2018年發行50億元綠色債券,資金用於蓋太陽能電廠,還有建汽電共生廠、廠內一滴水可以用五次的EDR放流水回收工程,以及資源再生爐之用等多項綠色工程。
其中,待汽電共生廠2022年完工後,奇美用電80%可自給自足,「而且都是潔淨能源,」趙令瑜強調,各種節能減廢行動皆逐步展開,目標2025年要完成減碳36%。
趙令瑜期盼,來過奇美綠能園區的人,評語不是這裡很大、很漂亮,「只追求大沒有用,大很容易被超越,」他更希望來過的人能在這片「綠電、綠樹、綠意」景緻之中,被奇美追求「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念而打動。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4124
♡
edr 回收 在 林碩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很好的水資源保育貼文⋯
#水資源應立即性有改善
#碩彥主張廢水可以再處理,#訂定專業廢水排放標準
廠方老闆願不願意而已⋯
碩彥不是排商,也很重視經濟發展,
主要是工廠設立不對的位置,就需對生態保育付出成本代價,在水資源保護區,請重視廢水處理,
無法處理,請將牽廠列為選項之一⋯
請大家愛護水資源、愛護地球⋯拜託
昨天早上,謝謝鍾淑姬前輩的安排。讓大家去參觀友達水資源教育館。了解什麼是『零排放』。
友達龍潭廠的用水來源是石門水庫的自來水。原來每日產生22000 噸的廢水排入霄裡溪,污染了新埔居民的飲用水。直到2015年啟動廢水全回收,製程廢水不再排出廠外,一滴工業廢水,都不進入河川。目前已經將零排放的經驗技術,另外成立了宇沛企業。
友達龍潭廠,現在面板的製程中已回收了85%的水,剩下15%(約3300噸)會經過廢水回收和濃縮的處理(MBR/RO/EDR),最後約400-500噸高鹽分滷水,進入蒸發罐(柴油燃燒),濃縮成每天約6-7噸的事業廢棄物污泥(分為有機汙泥,和無機污泥兩種)。整個設備建置經費11億元,後續每年的運作經費約4-5千萬元。整個龍潭廠,製程廢水回收率達到98%。污水處理廠面積約不到一公頃。
零排放的代價非常高昂,除了設置和維護的費用龐大。另外,用電量每天增加14萬度,柴油用量每天8280公升。所以溫室氣體每天增加近10萬公斤,增加了空氣的污染。看來也是一個很難兩全其美的選擇。
在水源地設廠,代價就是這樣的高昂!
希望所有地方政府,不要再放任廠商將工業廢水排入河川。工業區也應該慎選位置,水源區不該設置工業區。工業區設置初期,就該嚴格設定廠商種類,並且把廢水問題,規劃清楚。不要等到污染發生了,才來補救。事後補救往往代價高昂,而且失去人民的信任。
鹿寮坑的工業區,就是這樣一個早期規劃不當的鄉村工業區。現在有前瞻計畫的經費設置污水處理廠。但是目前看起來,似乎也只是集中各工廠的廢水,再一起排放。並沒有做到飲排分離或是零工業廢水。
新竹縣市政府和中央執政單位,必須要拿出決心和魄力。解決工業廢水污染民眾飲用水還有灌溉水的陳年問題。還給民眾乾淨安心的水源。
請幫忙分享。呼籲政府還給民眾安心的水源!
-------------------------------------------------------
保護頭前溪,找回下一代乾淨的水源。
-------------------------------------------------------
『污廢水專管排放』,『飲排分離』的政策,需要大家幫忙推廣:
1.安排水資源宣講場次(目前有親子故事場、成人場、走讀場)
講座申請網頁:https://goo.gl/B265je
2.邀請社區大廈親朋好友一起來連署,呼籲政府強制『飲排分離』。將污廢水專管排放。連署網址: https://goo.gl/8HYrHF
3.今年投票,請參考。
已簽署候選人列表:
https://goo.gl/forms/1o3yyJIOkR7KS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