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注意健康,加油
2019-2020相關資料文獻整理
#新型冠狀病毒和黑種草油的科學研究
2019-nCoV & Nigella Sativa Science
Researches
#林博士聲明: 2020.01.28
1.本文為本人整理編寫的原創文獻醫學文稿,重要內容均注明原文出處(或網路連結)若有疏漏,敬請指正。
(一)#抗病毒作用-正義單鏈RNA病毒
Antiviral effect-positive and single stranded RNA virus
- 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coronavirus),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縮寫為2019-nCoV、武漢肺炎(Wuhanpneumonia)等。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4月在亞洲爆發SARS,SARS-CoV都是正義單鏈RNA病毒(positivesinglestrandedRNAvirus),這類病毒還包括人類的C型肝炎病毒(HepacivirusC)。
黑種草油(子)迄今並無抗冠狀病毒的研究。但臨床研究顯示黑種草油可以抗C型肝炎病毒(30名C肝病患),降低體內病毒載量。
埃及30名患有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未經甲型干擾素(α-Interferon)治療,每天餐後食用黑種草油,每日3次,連續服用3個月後,可顯著改善HCV病毒載量(380808.7±610937vs147028.2±475225.6,P=0.001)和提高體內總抗氧化能力TAC(1.35±0.5vs1.612±0.56, P=0.001),與下列實驗室參數得到改善:總氮蛋白、白蛋白、紅血球細胞數、血小板計數和下肢水腫等臨床狀況指數。
1.Barakat, EmanMahmoud Fathy, Lamia Mohamed El Wakeel, and RadwaSamir Hagag.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on outcome of hepatitis C in Egyp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19.16 (2013): 2529.
2.Oyero, OlufunmilayoG., et al.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by Alpha-zam, a Nigella sativa seed formulation." Afric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13.6 (2016): 144-148.
(二) #免疫調節-提高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作用.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 研究顯示:黑種草油或其活性成分百里醌(TQ,Thymoquinone)可以調節免疫力(Th1和Th2),提高巨噬細胞(macrophage)和樹突狀細胞(dendriti)作用,顯示出有效的抗發炎作用。
黑種草油可增加吞噬活性(吞噬率56.83±6.37%)和吞噬指數(5.18±0.39),巨噬細胞分泌IL-12(最高水平在66.33±2.11μM)和TLR4的表達。數據通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進行統計學檢驗,顯著性為95%。
1.Akrom, Akrom, and MustofaMustofa. "Black cumin seed oil increases phagocytic activity and secretion of IL-12 by macrophages." Biomedical Research 28.12 (2017): 5241-5246.
2.Finlay, Trisha M., et al. "Thymoquinone-induced Neu4 sialidase activates NFκB in macrophage cell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vivo." Glycoconjugate journal 27.6 (2010): 583-600.
3.Salem, Mohamed Labib. "Immunomodulatory and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the Nigella sativa L. seed."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5.13-14 (2005): 1749-1770.
(三) #善肺部發炎症狀和損傷
Improve lung inflammation and injury
- 動物研究顯示:黑種草和其提取物或百里醌(TQ)對氣管反應和肺部炎症有預防作用,黑種草油可顯著降低因高氧吸入引起的肺損傷。
●黑種草的百里醌(TQ,thymoquinone)治療致敏組動物,可顯著善其肺部病理變化,降低其IL-4水平(p<0.05至p<0.001),增加其IFN-γ水平(p<0.001)。
●黑種草治療可抑制炎症性肺反應,顯著降低(p<0.05)支氣管周炎性細胞浸潤、肺泡中隔浸潤、肺泡水腫 肺泡滲出液、肺泡巨噬細胞和間質纖維化,肉芽腫和壞死形成。
●在組織病理學和免疫化學評估中,高氧+ 黑種草組的肺損傷嚴重程度明顯降低(P <.05),GSH-Px(穀胱甘肽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得到顯著保留MDA(血清脂質過氧化物)和MPO(骨髓過氧化酶)水平顯著低(P <.05)。
1.Boskabady,MohammadHossein,etal."TheeffectofNigellasativaextractontrachealresponsivenessandlunginflammationinovalbumin-sensitizedguineapigs."Clinics66.5(2011):879-887.
2.Keyhanmanesh,Rana,etal."Effectofthymoquinoneonthelungpathologyandcytokinelevelsofovalbumin-sensitizedguineapigs."Pharmacologicalreports62.5(2010):910-916.
3.Kanter,Mehmet."EffectsofNigellasativaseedextractonamelioratinglungtissuedamageinratsafterexperimentalpulmonaryaspirations."Actahistochemica111.5(2009):393-403.
4.Tayman,Cuneyt,etal."ProtectiveeffectsofNigellasativaoilinhyperoxia-inducedlunginjury."ArchivosdeBronconeumología(EnglishEdition)49.1(2013):15-21.
(四) #解呼吸道發炎症狀
Relief the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多篇人體臨床研究:黑種草油可顯著緩解咽喉炎或扁桃腺炎的咽喉腫痛,補充黑種草油可改善哮喘和肺功能。黑種草的精油成分可抑制氣管收縮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率。
●186位急性咽喉炎測試者,每天3次連續7天服用黑種草油和珠草萃取物,可完全緩解他們的咽喉腫痛,減少對止痛藥的需要。
●抗效喘和擴張氣管
80名哮喘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每天食用黑種草油兩次,連續4週,NSO組的平均哮喘控制測試得分顯著提高了21.1(標準差= 2.6)和19.6(標準差= 3.7)(p = 0.044),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減少了-50 (-155至-1)對15(-60至87)個細胞/μL(p = 0.013)。
29例哮喘成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給予每天口服黑種草提取
物,研究3個月後顯著改善哮喘症狀的頻率/週,胸部喘息和肺功能測試(PFTs)
值顯著改善(P <0.05到P <0.001),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 <0.01到P <0.001)。
在15例哮喘患者,黑種草萃取物對哮喘的氣道(airways)具有相對強效的抗喘效果(支氣管擴張)。
●天然氣管擴張劑,抑制氣管收縮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2010年歐洲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雜誌《Planta Medica》研究:黑種草的精油活性成分-百里醌(TQ) 、黑種草酮(Nigellone)是優於哮喘的吸入性氣管擴張藥fluticasone(屬類固醇類),賦予哮喘和過敏症患者帶來希望。
2008年歐洲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雜誌《Planta Medica》研究表明:黑種草油的精油成分黑種草酮(Nigellone)和百里醌(TQ)可用於治療不同的呼吸系統疾病,可緩解氣管的痙攣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率。
1.Dirjomuljono, M., et 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acute tonsillo-pharyngitis pati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Nigella sativa and Phyllanthus niruriextr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46.6 (2008): 295-306.
2.Koshak, Abdulrahman, et al. "Nigella sativa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asthma control and biomarker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hytotherapyResearch 31.3 (2017): 403-409.
3.Boskabady, Mohammad Hossein, et al. "The possible prophylactic 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seed extract in asthmatic patients."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1.5 (2007): 559-566.
4.Boskabady, M. H., N. Mohsenpoor, and L. Takaloo. "Antiasthmatic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in airways of asthmatic patients." Phytomedicine 17.10 (2010): 707-713.
5.Keyhanmanesh, Rana, et al. "The effect of thymoquinone,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Nigella sativa on tracheal responsiveness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lung lavage of sensitized guinea pigs." Planta medica 76.03 (2010): 218-222.
6.Wienkötter, N., et al. "The effect of nigelloneand thymoquinone on inhibiting trachea contraction and mucociliaryclearance." Planta medica 74.02 (2008): 105-108.
#薑黃文獻研究
●#薑黃的薑黃素抑制所有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進入人肝細胞
Colpitts, Che C., et al. "Turmeric curcumin inhibits entry of all hepatitis C virusgenotypes into human liver cells." Gut 63.7 (2014): 1137-1149
●#薑黃素在病毒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的老鼠模中,調節發炎症反應並抑制隨後的纖維化
Avasarala, Sreedevi, et al. "Curcumin modulat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hibits subsequent fibrosis in a mouse model of viral-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loSone 8.2 (2013).
●#薑黃素通過減輕肺損傷和調節巨噬細胞細胞因子產生來減輕嚴重的流感性肺炎
Han, Shuguang, et al. "Curcumin ameliorates severe influenza pneumonia via attenuating lung injury and regulating macrophage cytokines producti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45.1 (2018): 84-93.
#蜂蜜文獻研究
●2014年一項基於前瞻性隊列研究:以蜂蜜做保守療,35%的慢性C型肝炎病毒患者可持續清除C肝炎病毒
KOTB, MAGD A., and AHMED K. ABDALLA. "Sustained Hepatitis C Virus Clearance was Achieved by Honey Base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35% of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erferon 8: 10.
●蜂蜜與健康:近期臨床研究述評-蜂蜜具抗發炎免疫調節活性、減少咳嗽、發燒和減輕哮喘相關症狀
Samarghandian, Saeed, TaherehFarkhondeh, and FariborzSamini. "Honey and health: A 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Pharmacognosy research 9.2 (2017): 121.)
#食用建議
#黑種草油5ml + #蜂蜜10ml +#薑黃粉(#或薑黃素)適量
❗每日2次❗
#黑種草油、#蜂蜜和薑黃
都有抗單股RNA病毒、抗發炎、減少肺部發炎症狀,調節免疫力和增加抵抗力的效果,非常適合這個季節做為每日保健的補充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xperimental physiology」的推薦目錄:
- 關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可貓all ca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醫學】~ 冷水浸泡四階段 (CWI, 4 phases)
好的,我們不拖稿,今天就來談談泡在冷水裡面太久,會有什麼問題。
因為發現寫得太學術,基本上沒人有興趣,今天換個寫法,反正醫療專業的再點最後的文獻進去看就好,學得更多、更紮實...XD
先來定義一下冷水,其實只要比體溫低,就可以算是冷水,長時間泡著身體為了保持體溫,需要一直耗能;一般而言,25°C以下的水會比較有感。
再來講四個階段:(如果有看過鐵達尼號的,應該更能理解)
1. 冷驚嚇反應 (Cold shock response)
可以想像自己突然掉到冰水中,一定會非常驚恐,手足無措;瞬間的溫度變化,可能讓你覺得是不是快死了,慘了...人生跑馬燈就開始轉起來。
其實剛進到冷水中,只有表皮會被冷卻,會造成溺水,往往都是嚇到之後,過度換氣,嗆水造成。一般這個階段,大概就在落水後的3分鐘內,只要能冷靜下來,存活機率就大增。
(所以電影鐵達尼中的ROSE和JACK,落水之後,互相扶持,安撫恐慌的情緒,過了這一關。)
2. 冷失能 (Cold incapacitation)
因為持續在冷水中,為了維持核心溫度,所以手腳的血管收縮,開始影響到活動的靈活度。
一般來說,10-15分鐘會開始出現活動不靈活;當撐過落水後慌張的階段後,要開始考慮的是,有沒有可能在10-15分鐘內,可以離開冷水,如果不行,那就要開始找一些能讓自己浮起來的東西,例如:救生衣。
不然開始游不動後,就會溺水了;最好也不要找需要出力抓著的,後半段手也可能凍僵抓不住東西。
(電影中,就是找了一塊大木板,還是門板之類的東西。)
3. 失溫開始 (Onset of hypothemia)
回想之前談過失溫的那一篇,核心溫度已經開始掉了,基本上你在水裡又不可能有熱水可以喝,有隔熱毯可以蓋;這時只能希望有人快點來發現你,並把你救上岸。
這個情況,大約發生在入水後的30分鐘。
因為失溫持續下去,一些心律不整等急性病症的機率就會上升,即便沒發生,最後也會失去意識,造成溺水。所以至少找個可以讓頭浮出水面的東西,失去意識後,不會直接溺水,爭取多一些被發現的時間。
(而電影中,JACK是直接凍死在大木板旁...最後沈入大海)
4. 救援前後的虛脫 (Circum-rescue collapse)
不是看到救難隊就真的得救了!
救起來之後,還沒回暖前,仍然有可能因為失溫的相關病症而死亡。另外,有些案例是突然心情放鬆下來,血管放鬆,血壓突然下降;或是移動的過程中,造成週邊冰冷的血液突然灌流進心臟,產生急性心率不整。
※ 小結:
最後總結一下比較重要的資訊:
1. 剛掉進冷水中不會讓你凍死,緊張才會。
2. 在10-15分鐘內上不了岸,就找東西讓自己浮起來。
3. 水域活動請結伴同行,救生衣記得帶。
至於昨天講的運動後的冷水浸泡,還記得口訣嗎?
水溫攝氏11-15度,泡11-15分鐘。
所以不會失溫的,請大家不要為我擔心。
當然,你如果在長天數縱走的中間想恢復的快一些,又剛好有高山溪流,那就泡泡腳就好,記得不要把衣物弄溼,以免弄巧成拙,真的搞成失溫事件。
※ 參考文獻:
Tipton, M. J., et al. "Cold water immersion: kill or cure?."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102.11 (2017): 1335-1355.
https://doi.org/10.1113/EP086283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幫大家介紹一下,人為什麼會戀物?
戀物(fetishism)的簡單定義,就是對無生命物體、身體特定部位或分泌物產生迷戀和性慾。常見的戀物對象包括了衣物、腳、鞋子和體液等等。
關於戀物的成因,各種五花八門的可能原因都有人提過。但是,卻很少有科學實驗對這些理論進行仔細審視。
今天要幫大家介紹的,就是現代性心理學家提出的一個可能理論及實驗證據,這個理論就是:戀物是由於「制約」所致。
--
制約與戀物
--
1998年,加拿大的行爲科學家佛斯(James Pfaus)發現,如果雄老鼠交配的對象(雌鼠)身上總是帶著某種味道,那麼以後這些雄老鼠就會偏好身上帶有同樣味道的雌鼠。
在2005年的另一項實驗中,佛斯發現雌鼠也可以學會這種「性」和「氣味」的連結。換句話說,這兩項實驗發現,如果性行為時總是出現某些味道,那老鼠就可以學會把該味道和性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到了2013年,佛斯把實驗再向前推進了一步:他測試了「性」和「物品」之間的制約學習。這一次,他讓某些雄鼠在交配時穿上一件小衣服,而對照組的雄鼠在交配時則不穿衣服。
訓練結束後發現,之前都穿著衣服交配的雄鼠如果被拿掉衣服,他們成功交配的機率就會明顯下降。
換言之,這些每次都穿著衣服交配的雄鼠,似乎對身上的衣服產生了某種「依賴」或「依戀」,一旦衣服消失了,牠們的性行為慾望、模式和表現就會受到負面影響。
--
人類也會嗎?
--
那麼人類會不會也能透過制約學習,把性和某些「物品」連結在一起呢?其實相關的證據更早就已經存在。
1960年代,英國的精神病學家發現瑞其曼(S. Rachman)找來了三位男性受試者,然後讓他們在觀看一系列女性裸體照片時,穿插呈現靴子的照片。
結果發現,在交叉呈現裸照與靴子數十次之後,三位受試者都開始對靴子的圖片出現性興奮反應(性器官的血流量會上升)。
這項1960年代的實驗有許多缺點,例如沒有對照組,而且也無法知道其他物品是否也能產生類似的效應。有鑑於此,在1999年的另一項實驗中,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就測試了較為中性的圖片(存錢桶),同時也加入了對照組。
結果發現了相同的結果:在經過制約學習後,實驗組受試者對存錢筒的照片出現了性興奮反應。
--
是否結案?
--
上述的實驗告訴我們,不管是老鼠或人類,都可以經過制約學習而把「性」和「物品」連結在一起。但這個效應真的就能完美解釋「戀物」的現象嗎?
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就可以發現,這個理論其實並不完美。比方說,其實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性」和「物品」的制約學習,例如大多數人都是在床上發生性行為。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因此產生「戀床癖」(大部分人不會在大賣場看到床具展覽時就性興奮)。由此可知,戀物的成因絕非只有「制約習得」這麼單純。
美國的性學家班克羅夫(John Bancroft)認為,制約可能只是戀物的一部分成因。同樣的,美國的認知科學家羅瑪錢卓(V.S. Ramachandra)也認為,某些特定的戀物現象可能不是制約習得,而是有其他的生理機制所致。例如,戀足的現象之所以十分常見,或許是因為負責處理腳和性器官的觸覺腦區剛好十分接近。
圖說:如圖中左上小圖顯示出腳、腳趾和性器官的觸覺腦區彼此相鄰。也可參考GQ圖文版中的大圖:https://www.gq.com.tw/women/sex/content-38061.html
戀物的確切原因和生理機制,看來還有待研究啊!
--
延伸論文閱讀
--
Rachman, S. (1966). Sexual fetishism: An experimental analogue. Psychological Record, 16, 293-296.
Plaud J. J., & Martini, J. R. (1999). The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of male sexual arousal. Behavior Modification, 23, 254-268. doi: 10.1177/0145445599232004
Kippin, T. E., Talianakis, S., Schattmann, L., Bartholomew, S., & Pfaus, J. G. (1998). Olfactory conditioning of sexual behavior in the male rat (Rattus norvegicu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2(4), 389-399.
Coria-Avila, G. A., Ouimet, A. J., Pacheco, P., Manzo, J., & Pfaus, J. G. (2005). Olfactory conditioned partner preference in the female rat.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19(3), 716-725.
Pfaus, J. G., Erickson, K. A., & Talianakis, S. (2013). Somatosensory conditioning of sexual arousal and copulatory behavior in the male rat: A model of fetish development. Physiology & Behavior, 12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