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終於出頭天!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全球股市正面回應,台股寫下13149.9的歷史新高,日經指數在沈淪了卅年之後,也開始回神向30年前高價挑戰,日經指數到達24962.8,對調整卅年之久的日本來說,可說是得來不易。
今年疫情席捲全球,日本過去大力推動觀光,在鑽石公主號事件後,日本觀光業受到重創;原本日本寄望藉東奧主辦的機會全力拉抬經濟,也因為疫情順延;而希望親自主持東奧開幕儀式的安倍首相也挺不住宿疾的打擊,最後宣布請辭。今年日本壞事接二連三,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且出現27.8%的大衰退,對日本來說是慘澹的一年。
若再加上日本少子化,人口高齡化,日本經濟實在很難看見春天。不過,今年巴菲特大買日本五大商社股票,讓全球注意到這個調整了卅年的國家。台灣和日本在1990年前後同時登頂,日經指數一度上漲至38957,台股也漲到12682,後來都在泡沫吹破後,經濟辛苦調整了卅年。今年台股率先突破12682的歷史天價,今天再度刷新歷史里程碑。日本股市比台灣辛苦,到今天還沒有突破25000,距離歷史天價仍十分遙遠。不過,日本內閣調整後,菅義偉當家,安倍在幕後襄助,日本逐漸開展新格局。
這些年,日本產業辛苦調整,逐漸成為隱形冠軍的推手,日本的被動元件產業世界第一,日本的遊戲產業,任天堂,Sony股價都創新高,半導體的Advantest表現可圈可點,自行車煞車系統的Shimano也頻創新高,再加上工具機自動化設備的Fanuc⋯⋯日本產業自成一格的調整,已逐漸發揮威力,汽車業的Toyota第三季營業利益可望成長160%⋯⋯看起來利空籠罩的日本,在相對低基期下,已逐漸受到全球資金青睞。今天全球股市大漲,除了台股,日本率先突圍最有意義!
fanuc 社 內 展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股市終於出頭天!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全球股市正面回應,台股寫下13149.9的歷史新高,日經指數在沈淪了卅年之後,也開始回神向30年前高價挑戰,今天日經指數到達24962.8,對調整卅年之久的日本來說,可說是得來不易。
今年疫情席捲全球,日本過去大力推動觀光,在鑽石公主號事件後,日本觀光業受到重創;原本日本寄望藉東奧主辦的機會全力拉抬經濟,也因為疫情順延;而希望親自主持東奧開幕儀式的安倍首相也挺不住宿疾的打擊,最後宣布請辭。今年日本壞事接二連三,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且出現27.8%的大衰退,對日本來說是慘澹的一年。
若再加上日本少子化,人口高齡化,日本經濟實在很難看見春天。不過,今年巴菲特大買日本五大商社股票,讓全球注意到這個調整了卅年的國家。台灣和日本在1990年前後同時登頂,日經指數一度上漲至38957,台股也漲到12682,後來都在泡沫吹破後,經濟辛苦調整了卅年。今年台股率先突破12682的歷史天價,今天再度刷新歷史里程碑。日本股市比台灣辛苦,到今天還沒有突破25000,距離歷史天價仍十分遙遠。不過,日本內閣調整後,菅義偉當家,安倍在幕後襄助,日本逐漸開展新格局。
這些年,日本產業辛苦調整,逐漸成為隱形冠軍的推手,日本的被動元件產業世界第一,日本的遊戲產業,任天堂,Sony股價都創新高,半導體的Advantest表現可圈可點,自行車煞車系統的Shimano也頻創新高,再加上工具機自動化設備的Fanuc⋯⋯日本產業自成一格的調整,已逐漸發揮威力,汽車業的Toyota第三季營業利益可望成長160%⋯⋯看起來利空籠罩的日本,在相對低基期下,已逐漸受到全球資金青睞。今天全球股市大漲,除了台股,日本率先突圍最有意義!
fanuc 社 內 展 在 台灣的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機器人與智慧化工業生產普及後的世界:新畢德邁雅時代降臨
我們都看到了這些趨勢:人類的工作正在由機器人取代;目前教育體系提供的所有訓練,幾乎都會在短期內自動化。
科技進步,帶來全球化的終結
一台機器人的生產力就能抵上一整排低薪勞工,再加上製造地可以更加接近消費地,也將使得目前的全球供應鍊體系面臨崩解。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危及大量白領階級的飯碗。也因為製造業大舉撤離亞洲原本的幾個製造業中心,也讓航運業者開始嚐到業務大幅萎縮的苦果(有兩家甚至已經宣告破產),而這恐怕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照目前的情況下去,特別是自動化製造繼續快速發展之下,另外還會造成一個目前沒有人看到的問題,也就是保護主義抬頭。
世界各地的高牆正繼續升高,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政治嬗替。幾乎每個國家都面對棘手的移民與階級不平等問題,而科技本身也造成孤立主義的興起。更進一步說,事實上是科技促成了孤立主義。
科技本身並不帶來保護主義,但科技使保護主義成為可能
自動化的工廠和機器人並不是保護主義的直接起因,但卻使得保護主義變得可能。在上個世紀,我們透過代工和各種委外服務取用世界上的廉價勞力,並且擴大了經濟規模。
舉例來說,台灣廠商在中國和越南大量投資設廠,然後把產品賣到美國和歐洲市場,而這一切都來自於降低成本的策略,以及對廉價勞動力的搾取。
當某些國家力推「工業4.0」之後,製造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當人類所需的食物和貨品大部分都由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製造之後,勞力成本的高低就不是重點了。不發展這些科技的國家,其製造成本就會上揚;舉實際例子來說,如果德國決定快速發展自動化工廠,法國人即使上街捍衛他們的工作權,也將徒勞無功。
智慧製造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將翻轉現有的經濟體系,甚至世界局勢。
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說,某些國家在某些領域中比其他國家更具優勢,所以製造業應該轉移到更具優勢的國家從事生產;然而當自動化工廠在全世界各地普遍設立後,擁有這種競爭優勢的就再也不是國家,而會是具備自動化製造技術的廠商。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關切機器人的競爭優勢,而非關切國家的競爭優勢。假如在美國利用智慧工廠能生產出數量更多、品質和價格更具競爭力的紡織品,就完全沒有必要在孟加拉生產紡織品。我們對機器的依賴日益加深之時,對人力的需求就會隨之下降。
上述的情形勢將造成更多障壁為之興起。當「第一世界」的強權國家重新取回製造上的優勢地位,其他的國家勢必被拋在腦後。
法國工人的抗議對象將不再是來自中國的競爭者,反倒應該抗議自己國家裡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美國人一直擔心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跑來搶工作,但是到頭來,美國工人的工作還是會逐漸被機器人搶走,所以川普想要建立的邊境障壁,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而當機器人和各種新技術讓個別化、差異化小量生產變得可行後,規模經濟就變得愈來愈不重要。
當貨物不再需要飄洋過海之後,愈來愈多船公司就會面臨財務危機。世界各國都將揚棄海外代工,集中火力發展本國製造業的實力。大家都會把發展重點轉移到人和機器的互動關係,國際貿易的重要性將日益下降。能自我學習的機器人已經出現,而且還會不斷改善;智慧工廠也能夠輕易設立在任何地方。
新「畢德邁雅時代」
自動化製造的時代,將會終結全球化。就像在拿破崙戰爭後的「畢德邁雅時代」(Biedermeier Age)。
根據維基百科,「在拿破崙戰爭落幕後,政治壓迫逐漸增強,迫使人民專注於家庭和非政治事務。由於此時期對出版物訂有嚴格的審查制度,畢德麥雅作家主要選取非政治題材,例如歷史文學、鄉村生活等。受限於政府之下,人們僅能在家中和密友談論政治。這種氛圍直到1848年革命才見轉變」。
如歐洲人從各地戰場撤回到自己家中一般,公司也會把重點挪回自家、合作研究單位、關係密切的合作對象,以及與他們使用相同語言,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自己人身上。不再有人想要委外,像現在一樣去面對、克服不同文化和法律系統的巨大鴻溝。大家都會漸漸開始效法日本人長期以來踽踽獨行的做法,認為他們才是對的。
政客也將因為巨大的利益,群起鼓吹孤立主義,以搧動社會恐懼心理與批判中國來爭取選票;在海外從事生產的廠商將被指為叛國者與壓榨者,所以這些廠商將有動力返國投資機器人生產。現下的選民將會更加喜愛在國內以機器生產的商品,而非在海外以人工生產的商品。
當然,這樣的轉變可能需要數十年才會落實。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台積電,不會在一夕之間被設立在內華達或德國北部的機器人工廠取而代之;但像是食物、塑膠製品到家具等等商品,改由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則是指日可待的。
機器人本身的成本下降速度,將超乎你我的想像;領先世界的機器人製造商Fanuc現在正在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而且從中累積大量的經驗。機器人正在互相學習彼此,而且比人類更精於此道。
世界貿易組織在過去就是失敗之作,本來就不受歡迎的各種貿易協定也將大規模失效。對飽受歐盟傷害的英國來說,只要擁抱機器人,即使脫歐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各國會將貿易協定棄如敝屣,甚至也沒必要重新談判。
上次畢德邁雅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不止息的戰爭,以及世界政經秩序的大崩壞;身處新畢德邁雅時代的開端,我們應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