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0
上一週所介紹的簡易器材組合,主要的著眼點是希望用很『親民價格』的器材,達到音色穩定、性能等同於音箱頭 + 各類型調變系、時間系與空間系效果器的音色搭載平台,而且便於攜帶;如果『在這個基礎平台前可以加載自己喜歡的破音系效果器,來讓音色更豐富而全面』這個選項會讓你覺得有點兒麻煩的話,今天想分享的簡易組合,應該能夠讓整件事變得更方便一些。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8
『Tech 21』(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ch_21 ) 這家美國吉他音箱系統製造商,早在 1989 年就開發出『SansAmp』這個系列產品,讓電吉他手可以用大約一般效果器大小的器材,就能夠取得 Fender、Marshall 與 Mesa Booige 三種風格的前級類比模擬,各自選擇從 Clean Tone 到 High Gain 三種破音程度,搭配三種不同麥克風收音位置的箱體模擬設計,這種 3x3x3 的類比音色模擬組合,放在九〇年代來看,實在是非常超越時代的作品,也因此,這個系列的 Pedal,早就已經是『名人堂』級的產物。如果從它的官網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index.html 查看相關產品,除了最初形式的『Classic』型號不復生產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classic.html ) 之外,其他當年的型號都還可以購買得到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gt2.html ),這麼跨世代的長壽產品,應該可以知道它的泛用性、C/P 值是多麼有存在的價值了。而其中有一款 Rack 式前級經典之作『PSA 1.1』(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psa1_1.html ,雖然也已經退下生產線了 … ),更是當年 Rock、Metal 風格的吉他手必敗的致命武器 --- 事實上,雖然經過了二十多年,幾個月前我們在強力錄音室進行的『第二代樂手培訓』時的一些錄音工作,這台 PSA 1.1 Preamp 還是表現了非常強大的音色編輯功能,讓我覺得『時間』在這些經典機材上,好像從來也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而到了 21 世紀,這家公司的確發揚了自家品牌名稱的意義,因應新世代樂手的實際使用需求,開發出全新的系列『Fly Rig 5』(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flyrig.html )!我記得三、五年前 (?) 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這個產品的發佈訊息時,就覺得這家公司真是與時俱進得可以:在自家極有音色水平與口碑的 SansAmp 前級之前,加載了他們也非常有名的 Drive Pedal 『Hot-Rod Plexi』(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effects/plexi.html ),這款以 Marshall 破音為基底的破音,除了本身就具備非常寬廣的破音可調範圍,更有我個人最喜歡的『前置式』Booter 踏鍵,可以推動原本的破音到一個更緊實的狀態;這樣的 Gain Booster → Overdrive → Preamp 的設定,只要『你知道你想要彈什麼』,搭配吉他本身的音量鈕,我覺得幾乎可以涵蓋 Rock 曲風中一切的音色需求!而整組器材,還配備了可以調整輸出比例的空間系 Reverb,以及近十年來很流行的時間系混搭調變系、可以腳踏控制速度變化的 Delay 效果器,以『All in one』的概念來說,這整體的設計可說是應有盡有。
但我也只是覺得很不錯而已。
後來,讓我開始感到興奮的是,隔了不久,Tech 21 找了我非常欣賞的吉他手 Richie Kotz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ie_Kotzen ),不但出了簽名款式的『OMG Overdrive』Pedal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effects/omg.html ),更把這個破音效果器與原本的 Fly Rig 5 整合成新一款的『RK 5』(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rk5.html )!且不說這組非常有質感的紅色系搭配髮絲紋路的表面處理是多麼有吸引力;如果你熟悉 Richie Kotzen 的彈奏方式,你就會知道他在彈奏中多麼注重用音量鈕去控制破音的反應,來達到他希望的音樂動態,因此,在機台上的 SansAmp 前所選用的 OMG Overdrive Pedal,是比原始款式的 Hot-Rod Plexi 在音量鈕的變化上,有更敏感、明確的動態反應,而它同時還是保有 Fly Rig 5 一切的優點。到了這個環節,我覺得可以考慮入手這個器材來觀察可用性了。
真正擊潰我的,是當我終於在宜蘭友人『搖滾阿明』的店裡,看到貼出二手出售資訊的 RK 5,經過一路奔馳趕到店裡,真的將這個器材拿在手上時的那一瞬間,這個器材短小輕薄到我完全不能置信!
Fly Rig 5 原始的設計理念,就是要讓這個系列的器材做為吉他手的『備用方案』:萬一你的演出場地音箱器材故障了,你還是可以有一個音色非常穩定,而且音色表現非常有水平的器材可以拯救整場演出 --- 所以它一定要很輕便,甚至能隨意塞進吉他背帶的口袋裡。雖說是『備用方案』的取向,但如果你看了 Richie Kotzen 的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5x4NO-Wi4 ,你就可以知道,這個踏板用做主力器材也毫無懸念。且看一下另外一位器材評測名人、厲害的吉他手 Pete Thorn 所做的示範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zGSdOrt7o ,應該可以為這個『主力器材』論點做出極有公信力的背書。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Fly Rig 5 系列可以輸出到後級來當做獨立而完整的 Preamp;但同時,它又可以直接輸出到音箱頭的前端,做為一般的效果器來使用,如果真有必要,它也能直接以類似具備了箱體模擬的狀態,直接輸出到外場 PA 或是錄音介面。這裡有一個我原本不能理解的邏輯謬誤:有箱體模擬功能的器材直接接進音箱頭前端,應該會有一種『中頻壓縮』的怪異感,又或者說,如果 Fly Rig 5 是一個 Preamp,那麼直接接進音箱頭前端時,應該會有『兩次前級放大』的高頻刺耳感,但這些狀況、假想,在這個器材上卻都沒有發生!我的實際使用經驗驗證的是:Tech 21 這個品牌對於從 SansAmp 就開始操作的『箱體模擬』、『前級』技術,讓 Fly Rig 5 的『前級』端具備了非常大的『EQ』調整空間,因此,不論你用什麼輸出的選項,只要適度去調整機材上的 EQ,幾乎都可以得到當下最理想的頻率呈現,而不會有任何奇怪的突出頻率。
因為這些特性,所以我組合了圖例中的便攜式器材組合:我將原本的 AMT V1 Preamp 用 RK 5 來取代,因此我可以有多種不同程度的破音組合;而就像先前曾經提過的,我喜歡在破音前面置放 Fuzz 來增加 Solo 時的破音『黏度』,所以整個組合裡,考慮了音色、顏色 (我是說真正的『顏色』) 與體積大小,因而選用了一顆 Fuzz Face Mini。我會讓 RK5 的 Delay 一直都開著、但比例與速度都很微小,來增加整個前級端音色的『空間呼吸感』,而真正的時間系、空間系效果,還是交給 Zoom MS-70 CDR 來處理。到這個階段,這樣的微型器材應該可以處理大多數我會執行到的商業音樂演出工作了 --- 雖然整體的音色會是更偏向 Rock 的色彩。
我原本認為這樣的設定應該已經很完美了。
隨著 2019 NAMM Show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MM_Show ) 樂器展的到來,Tech 21 居然提前公佈了第二代 Fly Rig 5 的產品說明: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flyrig5_v2.html ,也同時將 RK 5 V2 的功能設計,與原先的 Fly Rig 5 V2 做出了相當的區隔 (http://www.tech21nyc.com/products/sansamp/rk5_v2.html ): Fly Rig 5 V2 有了自身的『Send/Return』功能,來讓你加添其他功能性的效果器,或甚至串接其他的前級載具。RK 5 V2 雖然還是維持了封閉式的機體架構,但它將 Delay 改成可選項式的 Roto/Delay,以及其他許多選項式的效果功能鍵。最棒的是:新一代的機體本身多增加了 Tuner 的功能;更棒的是:RK 5 V2 居然有了 XLR 的輸出!
就整體性能考量來說,這一次~我一定不會等那麼久才入手這個再完美不過的器材了!
------------------------------------------------------------------
後記. 今年的 NAMM Show,在電吉他的器材面向上,更明確地發展出『類比/數位模擬』混搭的發展態勢,做為新一代電吉他樂手的你,我會比往年更加希望你可以關注所有這些新世代器材的發展與最新動態。
因為它們有很高的機率,將會左右了你的音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Guitar Jos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LpLJT7CrR6SawBFwy_Tww/join Hughes & Kettner Black Spirit 200 Floor 最新地板型音箱頭 可直接推Cab 可直接進PA錄音卡 可接耳機...
「fender 音箱頭」的推薦目錄: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Guitar Jos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Re: [專題]真空管音箱頭入門- 看板Pedal 的評價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音箱頭交換買賣(只有音箱頭CAB)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FENDER電吉他音箱-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 飛比 ... 的評價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FENDER電吉他音箱-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 飛比 ... 的評價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原來吉他音箱都不同!認識經典音箱音色!| feat.海波浪製作 的評價
- 關於fender 音箱頭 在 免費音箱模擬完美Fender、Marshall音色? 在家練琴超方便 的評價
fender 音箱頭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7
由於撰寫了這些相關於現場演出的基礎實務經驗,開始有一些年輕的網友來訊詢問一些困擾了他們相當時間的現場狀況,其中一個相當有『代表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不論到什麼樣的演出場合,我的電吉他音色從地板監聽送出來的聲音都很難聽?』。我猜想這是許多吉他手都曾經歷過的夢魘:明明在家裡調整好的音色(特別是破音”Drive”類),每次到了演出現場,聲音就變得好奇怪,然後再從監聽聽到的時候,根本就是另外一個陌生人…
那我怎麼知道外場的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啊…?
我不知道你的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但我知道:如果你從音箱出來的音色就不好聽,那觀眾要聽到好聽的音色,機率等於零。
當我看到上面那個很有代表性的提問時,我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答案方向;不過,為了印證我心裡的想法,我還是回訊邀約了這位網友到我所執教的北藝大IMPACT學程所附設的錄音室,使用了裡面的器材來看看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在經歷一個多小時的實際演練,我完全斷定了這一類型問題的結論:
『不是你的監聽系統有問題,是你的音箱使用方式有問題。』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2]~吉他音箱
當天我們在IMPACT錄音室所使用的音箱是Marshall JVM-410H/412 1960 type Cab (https://marshallamps.com/products/amplifiers/jvm4-series/jvm410h/ ),這位年輕吉他手的音色器材是 Boss ME-80 (https://www.boss.info/global/products/me-80/ )這個在市場上相當有市佔率的綜合效果器。我請他把現場當做是演出的場地,示範當他進入到演出場地的舞台上時會做的整個動作流程;他將所有的訊號導線依序串接好,也依照正確的開電程序:先打開效果器電源,在音量歸零的狀態下打開音箱頭的第一段電源,由於JVM-410是全真空管的設計,所以稍等了幾分鐘讓真空管預熱到工作溫度,再打開stand by開關,開音量,調整音箱面板上所有的旋鈕,希望能喬出一個他滿意的音色;一小段時間之後,他帶著遲疑的眼神告訴我:『應該就是這樣的聲音……吧?』
不用說,那個音色一定是不理想的:低頻有著一種甩不掉的厚重泥巴感,高頻尖刺而穿透,而吉他可能最需要仔細推敲的中頻區段…好像遺忘在家裡整個沒帶出來,別忘了,這可是Marshall的音箱,所以這些陳述都可以再誇張好幾倍去想像它~
在電腦程式設計上有一句厲害的銘言:GIGO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E%83%E5%9C%BE%E8%BF%9B%EF%BC%8C%E5%9E%83%E5%9C%BE%E5%87%BA );代換到聲音訊號的流程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前端的音色就有問題,後端輸出的音色勢必也會有問題。所以,這位吉他手在監聽端所聽到的『難聽的音色』,也只是麥克風以及後端的相關音訊硬體,忠實地捕捉、反應了音箱端的音色樣貌而已。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我請這位年輕朋友將整個系統按照正確的關機順序關掉所有的器材、拆掉所有的串接訊號線,重新再來一次:
1. 導線~
關於『導線的方向性』這件事,我很確定不是來自音響發燒友那種吹毛求疵的Hi-fi要求而已,我自己偶有會接錯了導線的方向,以致於音色在高頻方面會突然感受到變得遲鈍、手感反應不佳的現象;許多年輕的樂手會很隨性地將一團混亂的訊號線,找到接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給接駁上器材,但有很高的機率,你已經將應該可以有的完整聲音訊號給打了折扣,所以後面被驅動的相關器材都沒能得到足夠的『水流』(這個說法請參見上一篇的解釋: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59539971320222 ),所以『效率』變得不好。而判定訊號線方向性的方式,可以參考這一篇的初級討論: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E5%A6%82%E4%BD%95%E5%88%A4%E5%88%A5%E7%B7%9A%E6%9D%90%E7%9A%84%E6%96%B9%E5%90%91%E6%80%A7 。我們因此可以注意的是:
A. 器材的串接,應該注意到訊號線的方向性,寧可龜毛,千萬別懶散。
B. 由基礎物理學可以知道:電流通過導線時會產生『磁場』。所以,如果你串接器材的訊號線過長,為了節省空間或美觀,你可能會把訊號線纏繞成圓圈,但那其實會形成一種『磁場效應』,影響你的音色品質;因此,我們寧可讓訊號線平鋪,而盡量避免『繞成圓圈』。(http://wp.chjh.tp.edu.tw/blog/shingfu/files/2012/11/magetic.pdf )
2. 吉他與音箱~
當我必須使用到現場所提供的音箱,我的第一件事其實是只拿一條導線,按照正確的方向連接吉他與音箱,將音箱的EQ置中,然後聽聽看只有自己的吉他,與這個音箱的那種最單純的聲音樣貌。
因為在實際的狀況,除非你非常有把握透徹瞭解演出現場所提供的音箱規格與當前的器材狀態,否則,極高的機率你只會使用現場提供音箱的單一channel ---特別是clean channel,來當做你的『效果器平台』;也就是說,你的Clean Tone會是依靠音箱的clean channel,你所需要的Drive Tone,大多來自你的pedal。在這種前提下,把音箱的clean channel調整成一個『中性音色的平台』,應該是一個首要的安全措施。
而因為每一位樂手喜愛的電吉他各有不同,而每一種電吉他的聲音頻率特性也都不一樣,更不用說每一個現場的音箱條件幾乎不會一樣,當那麼多的變因組合在一起時,如果不先從最單純的組合來調整出一個『中性』的聲音平台,而硬要在不理解現地音箱的聲音狀況下,憑藉著一些『對這個品牌音箱的既定印象』來做音色的調整,在我看來,絕對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徒勞之務。
3. 效果器(Drive類型)與音箱~
談到這一題…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立刻解答疑問的萬用手冊來提供我們最需要的參考方向。在不知多少次的組合嚐試之後,我不得不同意下面這個影片所做的實驗與解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KjhXWpjq8 。
我非常欣賞這兩位(英國?)仁兄所做的條件設定:用Fender最著名的兩種型號:Telecaster與Stratocaster (都是單線圈)來控制電吉他Pickup的變因,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兩款音箱(Fender, Marshall),來比對市場上最有性格代表性的Overdrive與Distortion (雖然他們選用的是Nano Muff,理論上是比較偏向Muff類的Fuzz音色,但從影片中的表現,似乎可以視為音性更趨近distortion),是如何地無法在兩類音箱中,都能取得『相對平均』的音色表現。他們說:『如果問如何調整Drive與音箱的表現,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誤導』,『可能應該問---什麼特定的Drive pedal會更適合什麼特定的音箱』。這個意思是:如果你在家裡使用的是一個XXX類型的音箱,但演出現場提供的是YYY類型、ZZZ類型,其實…你應該不用期待你今天的音色可以好到什麼地方了。
如果還不死心,我們也可以尋求第二意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8Ff-DCLzg ,
這位仁兄是美國Pedal品牌Wampler的老闆,他除了再一次示範這個殘忍的事實,更開宗明義地揭示:『這是為什麼我們的產品上面會有那麼多的音色選項與旋鈕』。
而上面兩個影片連結用的都還是真空管類型的音箱,再想想我們在臺灣的展演場地,似乎還有不少場域提供的是電晶體類型的音箱,這其中所存在的頻率響應差異,恐怕不是你不斷更換Drive Pedal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的。
4. 解決。
承上面兩點所述,我所能做的、非常保守的建議是:不要讓你的音色呈現太『極限』的方向---除非你扛了自己的音箱出門。
為什麼需要先把現場的音箱調整成一個『中性』的平台?或者,為什麼許多新型態的音箱要標榜『Pedal Friendly』?基本上都是為了希望不要在『基礎的音色平台上給予太多染色』的考量;下面這個影片是反過來示範幾種很有個性的音箱,調整成取向比較一致的音色基準之後,對於幾種類型的Drive Pedal所呈現的比較一致表現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1HZCw3UzY 。
那麼,是什麼導致我們會想調整出『比較極限』的音色呢?
A. 因為你在摹仿你的吉他英雄的音色!我並不是反對這個重要的音色摸索與學習的過程,但你一定要意識到一件事:所有你聽到的吉他英雄音色,特別是來自專輯作品或良好製作的訊源,我必須說:那都不是他最真實、赤裸的音色。最常見的是當你在處理比較重的節奏音色,你覺得你的吉他英雄都把中頻挖空了、留下了很明顯的低頻與高頻,所以我的音色方向也要這樣調!好吧~就假設你真的可以調出百分之百還原專輯的音色、在現場做演出,但…你其他的樂手也有百分之百地調出這位英雄的其他樂手的音色與頻率嗎?如果沒有,這整個的音色組合是不是哪裡會不太對勁?你真的覺得可以還原得一樣好聽嗎?
那些你以為不存在的頻率位置,不是它們真的『沒有』,而是在混音(Mix down)階段時,針對音樂性的需求而『捨棄』的---這裡的重點是:如果沒有那些頻率,Mix down的時候要怎麼做出捨棄的動作?
我們的確可以分析各個吉他英雄在音色上的『特性』,但那些特性,在實際操作上,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極限。
B. 剛好與上面的A點相反: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調出了太多不必要的頻率!這個現象常常因為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練習,所以將整個吉他的頻率調得過於飽滿,所以往下與Bass的頻率重疊、往上與鼓組的金屬類樂器重疊;一旦到了現場是一個你不熟悉的音箱器材,你幾乎不知道要從哪裡來著手調整音色。
C. 最最最常見的問題:你的Drive量太多了!你為了要表現出電吉他的狂野粗暴,Pedal上的drive鈕下手是沒有猶豫的!但你可能不知道,各類型音箱的『Gain Stage』對於前端Drive Pedal傳來的音色頻率,是有截然不同的複雜反應的,那些你所期待的『力度』,其實常常是相反的音色調整---你應該縮減你的drive量,而用pedal volume去『Push』你的音箱,以及你應該加強左手壓弦與右手Picking的『勁道』---請注意!是『勁道』而不是傻傻的『力道』。而關於什麼種類的drive會如何產生對於音箱的『推力』,以及究竟應該用『幾顆drive pedal』來疊加到適當的Drive音色,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我希望在幾週之後聊到這些『破音』效果器的相關議題時,可以有進一步的討論。
D. 如果你在家裡是沒有適當的條件來讓你的音箱有正確工作音量,或你選用的音箱本身有硬體限制(過小的speaker尺寸或頻率不盡完整的相關設計),為了補償這些先天限制,你很可能會調出一個後來放在比較中性平台上就顯得『扭曲』的音色;如果是這個方向的問題,我希望在之後的文章中,以不是業配文的角度,來建議一些在現今起居環境中可以參考選購的器材,來讓你的吉他音色編輯能夠比較中性些。
5. 吉他音箱與麥克風收音~
當上面所有的陳述都已經盡力取得中性的呈現之後,麥克風收音的位置,絕對有著你預期以外的效果。除了水平移動來增減高音的比例之外,Z軸的遠近移動也會造成整體音色的『激進』與『柔和』的區別。這應該是所有音色調整中最不費事的手段,我真的建議吉他手都應該自己動手試試看這些移動所造成的音色變化。
以上。
如果冷靜地想一想,上述的這些標準動作,事實上都會需要花費時間的!這是為什麼我非常強調一定要在演出前提早更多時間去做Sound Check的原因---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的對手是長成什麼樣子,唯一的辦法,就是早點兒去認識它!
一個多小時之後,這位年輕吉他手的音色修整成中頻明顯增加了若干,而主要的Drive量減少許多的樣貌,但因此,他在節奏音色與Solo音色上,多出了許多彈性的選擇。他也許會喜歡、也許日後又會調整出別的樣貌,但不論如何,他的吉他音色,一定會比之前更能『容得下別人』了。
fender 音箱頭 在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巨獸Day 3,又一年達成準時結束,沒有Delay的目標,好幾個團,只要歌迷有喊安可,時間允許內幾乎都會給。中午那團什麼The eXtensions超大編制樂團,高中生怪怪的,什麼內場都不聽,樂器裝好就直接開唱,中二生果然很屁。
假文青,恩,那時候我在中暑邊緣,暈眩之餘只想到不能暈倒不能暈倒,於是邊唱邊喝水,喝完六罐瓶裝水表演就結束了。
下午最大的硬仗其實是Skaraoke,多人編制,三支管樂器加傳統搖滾編制加鍵盤,如果Stage沒有提早準備好通道、麥克風等,Setting+內外場試音絕對很難15分鐘內完成,雖然最後多花了5分鐘Setting,但聲音品質應該有讓Skaraoke滿意吧?
同樣的大編制是P!SCO,從去年巨獸到今年搖滾台中,已經曉得如何跟他們配合可以Setting最快,這次Setting得很順,內場樂手在清楚飽滿的監聽下,都表演得比平常順手且熱情,台下聽眾亦然,玩瘋了。
題外話,Audio 6 Ltd. 六角音響 - Taiwan Funktion One Distributor的內外場喇叭真得是很威,全部樂器清清楚楚,分離度有夠漂亮,三天下來,都沒聽到有誰抱怨聽不到誰的吉他,聽不到誰的Vocal等。另外,Behringer X32是超強的數位台,這次拿出來實戰,PA易達與社長都超滿意,我認真考慮買一台。
斑斑臨時要求能不能在台下坐著表演,老娘的觀念一向是只要能讓表演者的表演品質加分,沒什麼好怕麻煩的。於是,換場時立馬幫把台上的監聽喇叭扛了下去(耳邊隱隱約約聽到小女孩喊超Man der),再架Mic、吉他音箱。斑斑希望音箱聲音要乾淨透明,恩,看了台上的Krank跟Mesaboogie跟Marshall,恩,只好偷拿天天的Fender音箱來用。
斑斑這場演出的特殊裝台配合燈光,那視覺感與現場氛圍真迷人。
特別感謝蛋餅( Daping Zou)借了顆音箱頭,天天借了Fender讓我作備用,這才讓臭油棧舞台可以應對那麼多種臨時發生的狀況與滿足大家的需求。
斑斑在台下演出時,我們Stage已經在Setting 2Side1brain的鼓、LOOP與其他特殊需求。斑斑表演結束,台上其實Setting差不多了,就只差他們對於音箱音色與內場比例的Setting。表演結束,他們團員還特地送了張唱片給我(APOLLO 18也送了一張),禮輕情意重阿。
2Side1brain Bass手操Ampeg操得很兇,芭樂籽上場時,Bass音箱應當是過熱當機,加上冠伶老師的效果器忽然沒電,搞定這些突發狀況完,居然Setting時間沒超過,而且還有時間給芭樂籽安可一首,台上台下都爽爽的。
森林的舞台編制比較耗工,鼓組、樂器音箱、全部的麥克風都要重調位置。然而,麥克風這種東西就是調完位置後,聲音就會跑,原本的平衡感就會歪了一些,所幸Stage的大家裝得很快,PA易達真得很強,表演準時開始。途中,Jon兩次斷弦花掉將近六分鐘時間比較可惜,不然,我還挺希望可以給森林安可。
Ken South Rock直接用森林的舞台編制,也沿用他們的內場Setting,相當好作。
我的巨獸2013最後就在Ken South Rock的安可中假性結束。真正的結束應該是稍晚要去淡水搬一堆跟好多廠商借的器材回新店。三天下來,說不累是騙人的,但,就像文理昨晚所說:這麼多線上職業級的House、Stage會來無償協助巨獸,多數人都是因為這個音樂祭很有古味,那是我們小時候玩音樂祭時的氣味,真心希望那種味道可以繼續傳下來。總之,咱們巨獸2014見,前提是音地今年沒有賠太多。
fender 音箱頭 在 Guitar Jos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LpLJT7CrR6SawBFwy_Tww/join
Hughes & Kettner Black Spirit 200 Floor
最新地板型音箱頭
可直接推Cab
可直接進PA錄音卡
可接耳機使用
裡頭有搭載了8個模擬Cab
音色部分有4個Channel 分別是
Clean Crunch Lead Ultra
也有Noise Gate 讓你消除雜音用
還有Reverb , Delay , Modulation
基本該有的功能都有附上了
然後也搭載了Pre Loop , Fx Loop 迴路功能
當然也可以Midi控制
操作模式有Preset , Stompbox , Direct 7 三種
相當夠用
那麼 究竟音色表現如何?
我想這是大家最關心的
今晚
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看吧 !
晚上見 See You !!
0:00 Open
6:40 Jam
12:31 介紹
29:21 Clean
36:02 Crunch
44:35 Lead
48:30 Ultra
58:06 8種Cab試聽
1:12:37 第6個Marshall Cab vs 第7個Modern Cab
1:22:42 換Gibson
1:29:08 Delay
1:31:59 Jam 02 with Lead + Delay
1:35:51 Jam 03
1:40:45 今天的心得
1:48:28 Reverb
1:51:35 Chrous
1:53:48 Flanger
1:55:53 Phaser
1:57:50 Tremolo
2:03:00 總結
=========
🎸贊助Josa🎸
Paypal ▶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josaguitar
歐付寶 ▶ https://p.opay.tw/LzPAz
謝謝你們 !
我會持續做出好內容給大家收看的 !
Follow me o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josaguitar/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MrJosaguitar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osaGTplayer/
#Hughes&Kettner
#BlackSpirit200Floor
#Josa
#吉他教學
#吉他器材
#吉他直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dNJ2oWxUQ/hqdefault.jpg)
fender 音箱頭 在 音箱頭交換買賣(只有音箱頭CAB)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此社團只有音箱頭CAB. ... Orange OR15 15w真空管音箱頭規格說明規格: SINGLE CHANNEL ALL VALVE PICS ONLY ... fender pure vintage 65 jazzmaster pickups 二手. ... <看更多>
fender 音箱頭 在 FENDER電吉他音箱-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 飛比 ... 的推薦與評價
FENDER 電吉他音箱在PTT/DCARD討論網購與高評價商品,提供FENDER 電吉他音箱、FENDER電吉他琴 ... 【民揚樂器】電吉他音箱FENDER Mustang I 20w 數位式內鍵24種音箱頭. ... <看更多>
fender 音箱頭 在 Re: [專題]真空管音箱頭入門- 看板Pedal 的推薦與評價
拋磚引玉敢死隊來了
基本上因為現在工作性質,有機會碰到一些小管機小頭
那因為老闆隨時都在身邊也沒辦法深入研究,所以這篇提到的大概就是第一印象之類的
深度研究可能要等老闆下次去打高爾夫,偏偏老闆現在受傷還沒好...所以...嗯
好正題
1.Orange Tiny Terror 橘子小恐怖 /w 搭配的112
基本上就是個乾淨的聲音,比較bontique的感覺
上面只有 vol, tone, gain合計三個鈕
後面沒有send return,對我來說沒有s/r其實就可以改名叫tiny sorrow了
HD500表示小哀桑
clean和low gain的感覺比較華麗漂亮,但是gain催到底並不會有terror的感覺
大概適合blues啦rock之類或比較輕度中度一點的modern類
80 rock的話gain量勉強夠但是聲音太乾淨就有點文青去摳80團的感覺
如果拿個髒一點的od或ds比如說rat去推應該能適用到80 metal
再重可能就有點勉強了
2.Orange Dark Terror 黑橘 /w 搭配的112
基本上黑橘和橘橘的cab只差在顏色而已,然後黑cab會貴一點點
這顆才算配的上terror的稱號
不過老闆後來沒留在店裡,還滿可惜的
這台比橘橘多一根管,貴大概一兩千,然後多的管是拿去處理send return的
如果你跟我一樣覺得不開破音就不算電吉他的話這顆就對了
一樣3 knob,不過是變成vol, contour , tone
clean tone的情況和橘橘類似不過gain的range上修很多
總而言之是顆爽橘,而且體積小好帶
3.黑星 HT-5R combo
就modern british tone, 2 channel
clean channel只有vol和tone
OD channel有gain和vol
還有EQ(高中低+ISF),
reverb共用
賣點是那個ISF,關掉會變成比較aggresive的聲音,轉到底就變成比較brown sound
那個鈕對我而言感覺是有做出來啦,精細度我覺得有感覺但是能更細一點的話就完美了
clean tone中規中矩,就算乾淨然後headroom稍小但是他才5w所以就算了,破音比較爽
這顆我也喜歡,不過我大概只會用OD channel吧哈哈哈
基本上ISF關到0你就是GUS G, ISF轉到滿你就變成ZAKK
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4.黑星 HT-5RS 頭+cab
有人說COMBO和分離式聲音不一樣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聲音一定會不一樣沒錯啦
但是我物理不好所以我覺得根本沒差
要買我會買這個,因為能帶頭出去對人家的212或412進行陣地佔領
你想像一下表演的時候要扛一個COMBO機到處跑你就知道有多利害了
拿~~~摸利害~~~~~
兩億葛格我知道你在看,對我就是在說你
ENGL趕快賣一賣啦每次都扛一個COMBO到處跑場又不是在當兵你都退伍了
扛東西這種事交給砲排弟兄就好了,所以音箱殺來乖
5.黑星 HT-1R
就1W小管機,期望值就是個1W小管機
gain, vol , ISF , reverb,一樣有clean&OD channel
OD是用按鈕切換的,四個旋鈕都是兩ch共用
基本上這顆跟HT-5R比起來就是他轉到底兇不太起來
不過他才1W就算了
適用範圍比橘子小恐怖再輕食一點
不過比較特別的是他有speaker out可以當作一個小頭來用
所以你勉強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比小恐怖更不恐怖然後自體內建喇叭和reverb的小小恐怖
然後有白色限量版,就貴個一兩千然後整顆塗成白色而已
就變成白色恐怖,但是因為他不恐怖所以其實是白色不恐怖
驚嚇指數直逼司馬湯圓
或是你可以買黑色版然後差額你可以拿去買立可白哼哼哈嘻快使用雙截棍一下
6.Ibanez TSA-15
講到白色就是要順便講一下這個
基本上就是2 ch 外加一段共用的boost
有send return,也可以切換5W/15W
clean ch就vol, bass, treble
然後他的OD channel就是TS9的破音線路
你可以把他想成clean tone or一顆有管的TS9,整體外加一段global boost
算是滿酷炫的
亮點大概就是白色比較潮
聲音就中規中矩,很符合Ibanez的印象,中性
headroom比黑星ht-5系列大一點,但是動態細節反應的部分比較不靈敏
7.Ibanez TSA-15H
基本上和上面那個的差別就是合體和分離式,BJ4
我的看法是你如果會帶出去表演就買分離式
如果你只放在家裡...還是分離式,因為看起來比較爽
除非你比較喜歡合體式或是想要精簡空間or精簡預算空間...之類的
8.Fender champ 600 冠軍600
基本上這顆應該就BJ4了
大家都很熟,5W, one vol knob only ,轉到一半開始會出現後級破音但是其實也沒很破
如果你覺得rock類是你忍受噪音的極限的話這顆很推薦
想像一下用冠軍600疊出來的音箱牆就知道有多酷炫了
非常酷炫
這顆目前也是敝店伴手禮首選,自用送禮兩相宜居家旅行必備良伴
HT-1站在旁邊相較之下就一臉潘仔樣
如果你想找一顆聲音乾淨甜Q的小管機的話就是這個了
沒有之一只有唯一
記得vol不要轉超過12點鐘就是了
酷炫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177.83
大哥你那個5150太刺激了應該會覺得黑星是小朋友在彈的吧XDDD
cub系列我只記得有一顆cub 10在小音箱堆裡沒人想鳥他
老闆好像也不太想動那顆的樣子
夜車engl啦之類的可能要等店裡有擺出來才能實測了
我記得很久之前跟鄉民一起進去看熱鬧時有看過小夜車
但是沒彈過哈哈哈
※ 編輯: tcfshmdc 來自: 111.248.177.83 (06/16 22: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