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宣佈:阿勃勒、臘腸果明年正式禁用
【台灣瀉藥成份大公開】
你吃的酵素、益生菌很會拉?因為裡面含這些成分!郭家恩營養師用心整理
以下為台灣廠商常添加的4種瀉藥成分:
【阿勃勒、臘腸果】
阿勃勒、臘腸果以及萃取物裡面,都含有「番瀉苷」這種刺激腸道蠕動的成分。
這些成分看似幫助你瘦身、減肥、清宿便,但你只是把身上的水分給排掉,而體重減輕是因為水分流失,不是你身上的脂肪。
長期使用下來,除了會刺激腸道蠕動腹瀉,造成腸道耐受性增加,需要一直增加劑量外,也容易產生依賴性。假設你今天停止使用這些成分的產品,很有可能產生便秘的問題,而本身就有便秘問題的人,反而更加嚴重。
台灣法規
沒想到我昨天才發佈的文章,今早(2020/7/29)衛福部就出公告宣佈,「阿勃勒果實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2021/01/01以前,阿勃勒、臘腸樹的果實,是可以添加在任何食品中,包括保健食品,也找不到上限使用量的規範,代表台灣廠商可以無上限使用!
2021/01/01以後,衛福部公告禁止阿勃勒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原因是阿勃勒果實含有羥基蒽類衍生物(其中可能與黑腸症有關),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之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
正式施行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番瀉葉】
番瀉葉可分為「狹葉番瀉葉」及「尖葉番瀉葉」兩種。
狹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蜂花醇、水楊酸、棕櫚酸。尖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大黃酸、異鼠李素。
兩種番瀉葉皆含有「番瀉」或者稱「番瀉苷」,同樣會刺激腸道蠕動,導致腹瀉。
台灣法規
2018年以前,番瀉苷可以添加到任何以茶包、膳食調理包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之原料,每日使用量不得超過12毫克,超過則以藥品管理。
2018年以後,僅限用於茶包,供沖泡飲用,番瀉苷的每日使用量不得達12毫克,若經查獲番瀉產品不符合前述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及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
所以你以前喝過的「減肥茶」,裡面就可能加了不到12毫克的番瀉苷!
【蘆薈素】
蘆薈素是存在蘆薈皮裡面的一種成分,會被我們腸道微生物利用,產生對我們人體有害的物質-蘆薈大黃素,造成嚴重腹瀉,甚至可能引起細胞基因突變致癌。
蘆薈大黃素也會造成骨盆充血、子宮收縮,可能導致孕婦流產,也會透過乳汁影響嬰幼兒,造成刺激。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蘆薈全葉之萃取物歸類為Group 2B,表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物質。
台灣法規
蘆薈如果要添加到食品裡面,需要先完全去皮或食品加工,並檢驗蘆薈素含量。若蘆薈原料或其萃取物中蘆薈素含量超過0.3%,則需進行安全性評估後才可加到食品中使用!
2014年底有一則新聞,某知名女藝人代言的保健食品,標榜瘦身減肥,內含蘆薈素卻被驗出高達國際公認行業標準1000倍以上,由於服用過量會腹瀉,嚴重時導致脫水、肝腎還有衰竭的風險,產品遭衛福部下架。
所以,營養標示出現「蘆薈素」、「蘆薈萃取物」,都需要特別注意!
【氧化鎂】
氧化鎂是醫生會開給有便秘問題的病人服用,幫助他們排便。
但我在市面上看到,有酵素產品裡面添加氧化鎂,而「鎂」的含量竟然高達500mg,一般氧化鎂的「鎂」含量約佔60%,用數學回推的方式計算出氧化鎂添加量為833.33mg (藥品級氧化鎂=250或者330mg),比藥品級的氧化鎂足足多出2.5倍的劑量。
廠商就是利用這點,在保健品加入高劑量的氧化鎂,讓一般的消費者能馬上體驗順暢無堵的排便快感。
台灣法規
高劑量的氧化鎂具有輕瀉作用,依照現在法規的規定,添加氧化鎂的目的是作為補充飲食上「鎂」的不足,成年人每天的「鎂」食用量不超過600mg;嬰兒則是不超過105mg為準。
如果你在成分表上發現有使用氧化鎂,且營養標示「鎂」的含量高於150mg的話,吃了這產品可能會導致你拉肚子,因為這相當於一顆藥品級氧化鎂-250mg的劑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阿勃勒」、「臘腸果」、「番瀉葉」、「蘆薈素」這4個關鍵字,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有警惕了,那廠商就添加你還不熟悉的「氧化鎂」,讓你產生「減肥」的幻覺。
【最後再補充一下,什麼是黑腸症】
長期使用這種羥基蒽類衍生物(如阿勃勒、臘腸果、番瀉葉、蘆薈素)是造成黑腸症的主要原因,原因是當這些成分經過大腸的時候,會引發腸黏膜細胞調亡,而死掉的細胞會變成脂褐素,被巨噬細胞吞噬沉積在大腸,形成黑腸症。
目前有研究觀察到一些大腸癌的病人,他們的腸子也有變黑的情況,至於是不是黑腸症轉換為癌症尚不清楚,但腸子變黑畢竟是屬於不正常現象,所以大家在選擇保健品的時候,盡量避開含有瀉藥成分的產品。
【最後最後,大家再注意2點】
1.雖然衛福部已經開始準備禁用阿勃勒,但在2021/01/01以前製造出來的產品,依然是屬於【合法】添加,並且可以繼續販售至產品的有效日期結束為止。因此在購買前還是要記得仔細看看營養標示喔。
2.番瀉苷則於2018/07之前,所製造的產品是可以添加,而且若保存期限以三年而言,在2021/07以前,依然可以買到含有「番瀉」成分的產品,並不違法。
以最新的法規規定,「番瀉」加到茶包是合法的,所以之後廠商的減重策略可能轉移到茶包上。
iarc group 1 在 陳曼麗 Chen Manl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反對放寬嘉磷塞 食安把關不退讓】
今天我與林淑芬委員、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 共同召開「食安不容退讓,堅決反對增訂嘉磷塞殘留容許量」記者會,針對食藥署4月23日欲將燕麥、大麥、杜蘭小麥、黑小麥、黑麥、高粱、小米、油菜籽、藜、與蕎麥的嘉磷塞殘留容許量,由原本不得檢出改為不超過10 ppm就合格的預告,提出嚴正的抗議與質疑。
嘉磷塞是除草劑「年年春」的主要成分,已有多項證據顯示有害健康。在今年3月,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甚至將除草劑嘉磷塞的致癌風險,從「可能致癌(Group 2B)」提高到「很可能致癌(Group 2A)」。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的郭華仁教授也說,這2年至少有13篇論文指出,嘉磷塞會增加多種致病風險。因此基於餐桌安全考量,我們共同呼籲食藥署撤銷修法預告。
我也看到美國加州有一對夫妻,日前將藥廠告上法院,控訴除草劑所含的嘉磷塞成分,是導致罹癌的元凶,法院判決藥廠敗訴,需付出20.55億美元(約新台幣637億元)的巨額賠償。雖然嘉磷塞是全球使用最為普遍的除草劑。但因為近年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它的危害性,因此目前已有許多國家,祭出禁用或限用嘉磷塞之政策,為何食藥署標準為何要越訂越寬鬆?
我認為在嘉磷塞致病疑慮日益升高的此刻,強烈呼籲衛福部與農委會做為農藥殘留容許量把關的主管機關,不該為有殘留嘉磷塞的進口雜糧大開方便之門,而是將守護國人健康為優先。更重要應基於預警原則,勿放寬現行嘉磷塞殘留標準,讓民眾暴露於更多風險之中。守護食安,不容退讓!
#食安 #嘉磷塞 #雜糧
新聞連結:
(1)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444872
(2)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13802
(3)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0744
iarc group 1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職業醫學】~ 致命的顏色 (Part 4) ~ 黃色
說到黃色,大家會想到什麼?是像圖片中,想到梵谷的向日葵嗎?
我這個人是比較沒有水準啦,說到黃色,第一個浮上心頭的就是高中最愛 ~ 黃色小本的...XD;那時候一直覺得奇怪,明明封面就不是黃色的 (封面通常都被同學撕走保存,或是換上課本的封面) ,為什麼要叫黃色書刊?自己還去查了一下...
黃色書刊的來由是從19世紀的法國為濫觴,當時的色情文學作品...咳咳,是腥羶色文學作品,都用鮮黃的封面,包著引人遐想的內容。
呃...這樓歪得有點大!誰管你小時候有沒有看黃色書刊呀...我在這兒要大聲疾呼,我現在也看Yellow Book,不過是CDC出的旅遊醫學...(被揍飛)
https://wwwnc.cdc.gov/travel/page/yellowbook-home
不過黃色,在東方卻是皇帝的最愛,誰不想要黃袍加身呀?在唐代還明令百姓和官員不能穿著和皇帝一樣的黃色!
而歷史上的黃色使用,應該可以說是一系列的毒物史!就讓我們一個個看下去吧...
1. 雌黃
雌黃是一種單斜晶系礦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 (As2S3),有劇毒!
《註:雄黃是四硫化四砷 (As4S4) 》
大家應該都聽過「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因為以前的紙張是黃色的,所以要塗改,就把這黃黃的塗上去就是了,有點像現在的立可白 (因為現在是白紙)。
考古學家在埃及圖坦卡門的墓穴中,也發現有雌黃在牆面上裝飾。就可以知道,從很早之前,大家就喜歡用這個顏色了。
2. 藤黃 (Gamboge)
藤黃取自熱帶金絲桃科植物的樹脂,主要產於:柬埔寨、越南、泰國、印度等地;其拉丁文名稱gambogium即源於柬埔寨 (Gambogia)。
在東方,如:中國、日本、印度等,使用已久,第一次傳到西方世界,是由東印度公司於1615年開始進口。
它的毒性呢,其實也不大,就是一種強力的潟藥,所以製作的工人,在磨碎的過程中,吸入過多的粉塵,就會一直跑廁所囉...(這樣要不要來申請一下職災呀...XD)
想了解更多藥用的部分可以看這篇:
https://www.webmd.com/vitamins/ai/ingredientmono-666/gamboge
3. 鉛錫黃 (Lead-tin Yellow)
有人稱它為消失的黃色,是由一位德國慕尼黑的研究員 (Richard Jacobi) 在1941年所發表;主要是因為在研究畫作的過程中,一直有發現錫的存在,自己試著合成,最後發現把「一氧化鉛」(PbO) 和「二氧化錫」(SnO2) 加熱混合後可以得到。
在15-18世紀的畫作中被廣泛使用,但後來就幾乎沒有出現了?!這個問題還沒得到解答。
毒性的部分,也是因為含有鉛。
4. 銻酸鉛黃 ~ 又稱 拿坡里黃 (Naples Yellow)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由「一氧化鉛」(PbO) 和「三氧化二銻」(Sb2O3) 所合成;在鉛錫黃被發現之前,一直都被當成和拿坡里黃是一樣的,因為都驗出鉛的成分。
覆蓋度好、快乾是它的優點,但是不太穩定,可能因為接觸到鐵製器具就讓它變色,甚至變黑。
5. 鉻黃 (Chrome Yellow)
一開始也是從礦石中發現,後來真正普及,也是要等法國的化學家 (Nicolas Louis Vauquelin) 發現其中的「鉻」,進而去合成「鉻酸鉛」(PbCrO4),才有了穩定的供給,在西元1809年,就很常出現在畫家的調色盤上了。
不過鉻黃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會隨著時間慢慢轉為暗褐色;有研究者提出梵谷的向日葵花瓣上,有些出現暗褐色,就是因為使用鉻黃的原因。
這個又有鉻,又有鉛的...一樣是很毒呀!
《毒性》
再寫下去,應該沒人想看了,篇幅拉得太長;不過我還是要寫完...XD,簡單寫一下~
※ 六價鉻:
皮膚接觸到六價鉻會造成潰瘍,有些人對六價鉻極度敏感,暴露後會產生嚴重的紅腫與皮膚過敏症狀。
吸入高濃度的六價鉻會造成鼻粘膜疼痛、鼻塞、流鼻水及呼吸問題,如氣喘、咳嗽、呼吸短淺與喘息。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確定六價鉻為人類已知的致癌物質 (Group I)。工人若吸入六價鉻會造成肺癌。
※ 砷:(請看綠色那篇)
https://ppt.cc/f1GA5x
※ 鉛:(請看白色那篇)
https://ppt.cc/fZp8lx
好啦,不寫結語了,改成大家看完寫些感想在下面好了...哈哈哈,我猜應該不超過五個人會留言。
iarc group 1 在 Which Chemical is the Worst Carcinoge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In this video, I discuss several carcinogens and discuss their design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ARC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