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去年砸下重金併購紅帽,今年下半,他們開始積極主推底層為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的整合式軟體套件,並將這系列產品稱為Cloud Pak,目前已針對應用程式開發、系統整合、資料處理、自動化、多雲管理等5大用途,推出對應的Cloud Pak,為旗下長期發展的多款企業級商用軟體,在多雲、混合雲的架構下,重新找出一條新的市場出路。
而IBM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搭配,不僅是因為併購紅帽而已,近年來,IBM默默在推動自家商用軟體的容器化、微服務化應用,到了今年已完成這項艱難的工程,大部分軟體產品均能以容器形式執行,支援雲端原生的環境。而5套Cloud Pak的出現,不禁讓人聯想到過去IBM五大軟體產品線:Websphere、Rational、Lotus、Information Management、Tivoli,時至今日,Lotus已不復見(去年12月賣給印度的HCL公司),其他4個系列也有一些變動,但Cloud Pak的形式,可將IBM的企業級軟體重新組合起來,因應雲端服務時代的需求。
就Cloud Pak而言,當中最吸引我們注意的是Cloud Pak for Data(CP4D),原因之一在於,它的前身是IBM Cloud Private for Data,2017年我們介紹過的IBM Data Science Experience與IBM Cloud Private for Data也有關連性。其次,關於應用程式的部署、調度指揮、自動化、整合,市面上有不少獨立或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平臺,但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上,卻少有整合的解決方案,而CP4D本身所涵蓋的資料處理平臺,相當廣泛,不只是大數據儲存環境,也有關聯式資料庫與NoSQL資料庫、資料倉儲,因此,相當獨特。
想知道Cloud Pak for Data的產品定位、組成方式,以及系統操作介面嗎?請看我們的報導。
https://ithome.com.tw/review/134115
ibm rational 在 iTho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敏捷管理,才是克服開發流程不確定性的關鍵】
軟體工程中,統一軟體開發流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CMMI、敏捷開發(Agile)是三種重要的開發方法,許多大型企業,如波音公司採用RUP來開發超大型的開發專案。RUP流程管理哲學的主要撰筆人主筆,也是現任IBM全球Rational研發服務副總裁Walker Royce來臺分享了,如何用敏捷管理客服快速變動的人力、技術和客戶需求難題。
應。
Q:敏捷管理和傳統專案管理的最大差別?
A:管理是一種動態的管理觀念。傳統上會認為,專案管理就是要預先確定好人力、產品功能、方向以及專案成本等,再一步步將資源靜態地分配到生產單位上。
但是,這種作法已無法因應越來越快的產品釋出周期,以及越來越迅速的顧客反饋。因此,管理者必須改變思維,不要試圖在開發前期控制全局,而是要讓專案中的各個局部(人力、生產工具、以及成本等)都具有快速反應變化的能力,敏捷管理的思維與方法,正好適合用於因應這波快速變動的浪潮。
完整QA請看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82262
ibm rational 在 財報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文分享
轉至:http://www.facebook.com/Internalvalue
【巴菲特為什麼會買IBM?】
科技、高價、重倉。巴菲特在IBM股價歷史創下新高之際大買IBM,截至2012年底,已經斥資近120億美元,收購了IBM共計約5.5%的股份,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巴菲特聲稱:「我可能看過50年來IBM所有的年報,在今年,我決定用不同的角度來閱讀IBM的年報。在與諸多科技產業高級主管進行陸續的談話後,我決心買進IBM的股票」。買入IBM股票這個消息很快成為業界炸彈,一向熱愛傳產股的老巴轉性了嗎?其背後投資IBM的邏輯是什麼?
...Continue Reading
【巴菲特為什麼會買IBM?】
科技、高價、重倉。巴菲特在IBM股價歷史創下新高之際大買IBM,截至2012年底,已經斥資近120億美元,收購了IBM共計約5.5%的股份,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巴菲特聲稱:“我可能看過50年來IBM所有的年報,在今年,我決定用不同的角度來閱讀IBM的年報。在與諸多科技產業高級主管進行陸續的談話後,我決心買進IBM的股票”。買入IBM股票這個消息很快成為業界炸彈,一向熱愛傳產股的老巴轉性了嗎?其背後投資IBM的邏輯是什麼?
一、藍色巨人IBM還是不是我們認知中的高科技股?
一般而言,科技股有三個特徵:
1、 大量資金的需求:科技公司的快速增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此外,很多科技公司早年都是一直靠投資人的資金維持運轉,在草創初期根本連營收都沒有,遑論盈餘,即使盈利之後也要將資金再投入新業務的發展,或是投入研發,很少回報股息予投資人或是回購股票,投資人僅能從公開市場上賣出持股回收資金。科技股的這兩點特徵都是不利於長期投資者持有的。巴菲特特之前所稱不投資科技股更多也應該是基於這兩個原因。
2、 營收變化大,且難以預測:科技公司的特色就是營收變化快且無法預測,就像Facebook、Netflix、等少則50%,多則100%的營收增速,小點的奇虎360增長甚至可以超過200%;但科技業產品生命週期短,行業變化太快,十年前的雅虎已經沒落、DELL與惠普已搖搖欲墜,google之後的短短幾年又有Facebook的崛起;這個行業裡的公司更多的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就殞落的流星,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大,無法預測超過2年的趨勢,所以很難去預估未來收益率。
3、 產業競爭激烈:高科技產業的變化速度非常快速,不似傳統產業可以慢慢看見競爭者出現,高科技產業中,新技術的突破會快速摧毀使用既存舊技術的競爭者。例如觸控螢幕手機的流行,在很短時間內就取代了按鍵式手機的市場。臉書的流行,快速的取代了MSN與Myspace。當初沒有人想到Mark Zuckerburg —- 一個哈佛大學把不到妹的宅男,可以在8年內改變世界。高度的產業競爭迫使業者不斷投入高資本支出於研發與增設廠房,把盈餘重新投入投資。
高科技公司就像是超速行駛的法拉利,一方面有著強大的爆發力,另一方面有嚴重的不確定性。而巴菲特看重的是產業的穩定、高可預測性與安全邊際,高科技公司的上述三點特徵,使巴菲特望而卻步。
然而,就像曾經的蒸汽機、鐵路、汽車也是他們剛出現的那個時代的高增長、高風險的“科技股”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技術的某些領域也已變得成熟,增長相對穩定。
二.藍色巨人IBM是否符合上述高科技公司的特徵?
1.資金需求:IBM不斷回饋股東股利與回購股票
創立超過百年的IBM也早已走過了科技公司高資金投入的階段,進入穩定成熟的時期,其非但不需要向股東提出增資的需求,還能大量的發放股利。2012年,IBM的股息殖利率在1.5%~2%間,且近5年平均股息複利增長率為25.5%。從1995年以來,IBM已經連續17年不斷提高每季的股息;此外,IBM還累計拿出了超過1000億美元進行股票回購,在2012年,該公司高層決定把股票回購計畫的規模提高75%,至117億美元。這些不斷分配股息與回購股票的行動是建立在IBM穩定的商業營運模式下,有唯有如此穩定增長的現金流和不斷提高的EPS,才能不斷回饋股東豐厚的股息。
2.營收變化:IBM的5年複利營收成長率為1.2%、3年平均營收增長率為3.36%,營收成長穩定
IBM理解到硬體業務未來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殺價競爭是必然的趨勢,2002年,IBM做出一項重大的營運轉型,決定跨入管理顧問業,以35億美金收購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公司下屬的管理諮詢公司,美國普華永道是全球及中國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它係由前兩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Price Waterhouse(普華)及Coopers&Lybrand(永道)於1998年7月1日全球合併而成,其為世界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專業服務機構之一; 2005年,IBM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把營運重點放在穩定且高毛利的企業顧問諮詢、服務及軟體上,擺脫高度競爭、低毛利的硬體產業。
附圖一是2000年至2011年的營收變化圖,IBM的5年複利營收成長率為1.2%、3年平均營收增長率為3.36%,由圖中可以看出IBM的營收增長緩慢而穩定,這是成熟產業的特徵。IBM的營收雖然成長幅度較緩,但是可預測性高、毛利也高,因此盈餘成長幅度就很驚人。而這些高利潤的業務也帶來充沛的現金流入,加上不需要負擔過多的硬體支出,大量的自由現金流量可以使IBM專注於併購關鍵公司以及研發上頭。企業永續發展與良好的股東權益報酬,以及轉型為資訊服務業為重的3 大要素,使得重視價值型投資的巴菲特願意大舉買進IBM股票,成為其長期股東。
3.產業競爭:IBM整體業務於2012年享有高達47.84%的毛利率!
毛利率的高低顯示出產業競爭是否激烈。一般來說,產業競爭越激烈,廠商會傾像殺價競爭,造成毛利率降低。
根據SEC檔所揭露之訊息,IBM目前共有四大業務,它們分別為軟體,硬體、服務和金融。2011年,IBM總營收為1069億美元(相較去年增長7%),其中服務貢獻佔57%營收,為其最大營收來源,軟體和硬體分別貢獻23%和18%,金融為2%。由IBM的營收來源中,我們可以發現過去以硬體銷售為主的IBM已經成功地將業務重點轉型成軟體與服務。IBM為何選擇轉型為以軟體與服務為主的公司?答案是:追逐高毛利產品,拋棄競爭激烈的低毛利產品。
首先,砍掉硬體業務上。2002年,IBM放棄市占率高達20%的全球硬碟市場,將獲利良好的硬碟業務出售給日立;2005年,將全球PC業務出售給中國聯想;2007年,將商用影印機業務出售給日本理光。在此同時,IBM成功的將業務重心移往毛利高且穩定的軟體、諮商服務業務上。
早在1995年,IBM就成立了軟體部門,隨後通過收購打造了以Rational Software、DB2、Lotus、Web Sphere和Tivoli五大軟體品牌為核心的軟體基礎設施平臺。同時,為了整合軟體、硬體與諮商服務,IBM還建立了全球服務部門,提供客戶無縫的使用體驗,避免客戶自行整合各家軟硬體服務所造成的困擾。軟體和諮商服務成為IBM近十年的業務發展重點,營收逐年在穩定且不斷的增加。2000年,IBM軟體和服務營收佔比總合約53%,而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已達到了79%。2008年至2010年IBM硬體業務的毛利率均值在38%左右,而軟體和服務毛利率均值卻分別達到87%和62%。就淨利率而言,硬體淨利率值在8%左右,軟體和服務淨利則分別高達40%和38%,均遠高於硬體業務。
從盈利能力上看, IBM硬體業務的毛利率在38%左右的水準,而軟體和服務毛利率卻可以達到87%和62%;反觀IBM硬體淨利率只有8%左右,而軟體和服務淨利是40%和38%。淨利比率上巨大的懸殊,讓我們不難理解IBM大幅砍掉硬體業務並轉向軟體和服務的原因。反觀過去與IBM業務大幅重疊的惠普因為轉型過慢,面對激烈的硬體削價競爭,在去年出現每股盈餘-6.45的虧損,顯示後PC時代惠普因競爭過度激烈已喪失獲利能力。
三、巴菲特為何買入IBM?
依據美國SEC最新的資料(截至2012年9月30日), IBM目前為巴菲特的前三大持股,僅次於可口可樂與富國銀行。巴菲特這次買入IBM很有意思,完全顛覆了過去市場上對巴菲特的印象。其背後的投資邏輯是什麼?讓我們先從IBM的產業護城河談起:
(一)何謂產業護城河?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尋找可以長期、穩定賺大錢的企業,用專業一點的術語表達就是,企業必須具備長期穩定的超額盈利能力,而這種超額盈利能力關鍵來自於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也就是產業護城河。
巴菲特曾在2007年版的波克夏致股東信中提到:
『一家真正好的公司一定要有能夠持久保護傑出投資報酬率的「護城河」,資本市場的動能讓競爭者持續攻擊高報酬率的公司這座城堡,所以擁有難以攻破的防護策略,像是經營低成本製造商(GEICO, 好市多),或是擁有夠力的全球品牌公司(可口可樂、吉列、美國運通)對持續的成功是必要的。商業成功的道路上充滿著「羅馬蠟燭」(註: 意思是指放煙火一樣,雖然絢爛、但只是一時的),公司的防禦最後都會變得不堪一擊,大敵是會攻過護城河的。我們對自己擁有「持久性」的要件,讓我們必須排除要求快速且持續轉變的產業及其公司。雖然資本市場的「創造性毀滅」對社會是高度有益的,這個因素對投資報酬確定性來說卻是個阻礙,一個需要持續重建的護城河終究不能成為真正的護城河。』
巴菲特通過長期投資經驗形成的對持續競爭優勢的看法,與哈佛商學院教授Michael Porter十分相似。Porter教授認為:公司競爭優勢源於企業為客戶所創造的超過其成本的價值。價值是客戶願意支付的價錢,而超額價值產生於以低於對手的價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獨特的效益補償高價而有餘。
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在競爭者所有的仿製能力均嘗試之後,企業仍能夠保持的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是否能夠持續以及持續多長時間,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優勢“壁壘”。競爭對手企業想模仿優勢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克服或通過創新避開優勢企業的隔離機制,但是這需要額外增加其生產成本或降低其收益率,從而減弱其模仿和進入的驅動力,這種“壁壘”使競爭優勢在長期內持續下去,並長期獲得超額利潤。
以上述巴菲特與Michael Porter段的兩段話,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1. 競爭優勢必須建立在讓競爭對手難以模仿或不能模仿。
2. 護城河必須長期且穩定的存在,並且不需要持續地重建
3. 企業如果建立了又深又廣的產業護城河,便可以有效地抵禦產業對手的競爭。反之,則必須持續的與對手肉搏,就算贏了往往也只是一時的,而且時常會陷入慘勝。
(二)IBM的產業護城河是什麼?
1.強大的客戶黏著性使其競爭優勢具有長期可持續性:
巴菲特說,在看過IBM提供給監管機構的備案文件後,他對這家公司在尋找和保留客戶方面的優勢“驚奇不已”,客戶一旦與IBM建立聯系就很難再切斷。“現在IBM更像是一個服務企業,與客戶保持著緊密聯系。”巴菲特表示,自己早該在幾年前就意識到硬件並非IBM業務的核心。
巴菲特在採訪中說到,自己特別欣賞IBM非常突出的客戶黏著力。
『我們都會聘請一家特定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我們也會聘請一家特定的律師事務所。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時不刻對它們做的每件事情都很滿意,但是對公司而言,但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是一件很大的事。你知道我們伯克希爾下屬100多家公司中,有幾十個IT部門。儘管我本人根本不知道這些IT部門是如何運作的,但是我們走訪了這些IT部門,和他們交流,結果發現,他們和供應商非常緊密地合作。這並不意味著不能更換供應商,但是這確實意味著供應商有很大的延續性。最近幾個季度,IBM在全球40多個國家的業務收入都保持了兩位數的高增長。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你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國家,你準備發展你們公司的IT部門,那麼你選擇和IBM合作肯定要比和其他很多公司合作要感覺放心得多。』
2. 強大的品牌優勢與良好聲譽:沒有人因為買了IBM的東西而被解僱
巴菲特早在50年前就經營過一家公司與IBM直接進行業務競爭,這段經驗讓他深切體會到IBM的競爭優勢地位有多麼強大:『50年前我和IBM進行業務競爭。也許你不相信,當時我是一家科技企業的董事會主席。當時的計算機要使用無數的穿孔卡片。1956年IBM簽署了一份和解協議,被迫放棄一半的生產能力。我的兩個朋友,一個是律師,另一個是保險代理人,在報紙看到這個消息,決定進入計算機卡片業務,他們拉我一起合夥。我們的工作非常傑出,建成一個很好的小型工廠。但是,每次我們來到一個地方,推銷我們生產的計算機卡片,價格比IBM更低,交付比IBM更加快捷,可是那些採購人員總是用這句話拒絕我們:沒有人曾經因為買了IBM的東西而被解僱。我想我們可能聽到這句話有一千多次。』
(未完待續……)
ibm rational 在 IBM Rational Solutions for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的推薦與評價
In this demonstration, you will see how you can reduce the time, cost and risk of developing products and systems by helping you captu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