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Oei 黃世澤係一個冇料之人。受 Simon Shen 教授邀請下遇過佢,切磋過幾下後發覺佢只係班門弄斧,當自己係英國國情維基百科,卻忘記我喺英國讀完初中高中大學,比佢仲熟。一排冇見,冇想過佢依家層次更低,開始跟風污衊我。
最新一期,佢寫到類似以下:「馬卓安,都唔係牛劍出身,只係中五畢業。英國更加講英雄莫問出處」。
而我喺一月份東周刊正正寫到:
「所謂外國留過學、做專業人士的人,其實很多只算 middle middle)。 我反而認為,就是因為這樣,在香港,在社會地位上上流的可能性很大。實際上,英國也充滿這種例子。1992-1997年的英國保守黨首相 John Major,16歲退學,中下階層背景,現在是皇室最好的朋友之一;末代港督 彭定康,全家沒讀過大學,愛爾蘭移民血統。被評為英國最偉大人物的二戰首相邱吉爾,沒錯,家族是英國最貴族之一,但當年讀完我們的母校哈羅後,沒有考進牛津劍橋,只讀了軍校,這在當年他的世界裡,和你現在所說的自己只有Ive的學歷,不相伯仲。
結論:學習多些接近自己背景的偉人。你不能決定上天派什麼牌給你,但你如何用這副牌,是你的決定。」
講啊黃生,你連基本資料都未知,夠膽黎挑戰我?!
先要求你出黎鄭重道歉,否則唔好扮文人。
https://martinoei.com/…/%e5%a8%9b%e6%a8%82%e7%82%b8%e5%bd%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連起跑的槍聲都聽不到,試問又怎能夠不輸在起跑線? 無論近視、遠視、散光,戴上眼鏡後都可以回復清晰視力,又可以繼續正常生活。但聾人便沒有那麼幸運,他們即使裝上人工耳蝸,聽力也不能回復「正常」:「戴咗機可以聽到你哋講嘢,正常嘅聲都可以聽到,但譬如高音嘅聲就聽唔到,譬如『sa……te……』嘅聲就會聽唔清...
ive 被 退學 在 何啟華 DeeGor H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唔係對號入座 只係有感而發]
工作過後,到了凌晨時份終於有時間俾我慢慢發表一下廢青文。
一位曾經教導過我的老師inbox了我這篇文章,建議我有能力的話便寫點什麼吧。
我唔係評論文章內容,我只係針對「毅進仔」哩三個字,因為我都係「毅進仔」。
文章內「毅進仔」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我相信識閱讀嘅人就自然知道。
我一向都知「毅進」哩兩個字絕對唔係名牌,因為佢係同讀唔成書嘅意思掛勾,點解我知?因為我都係揸車㗎囉;
我會考得兩分,做左幾年嘢後發現自己除左表演咩都唔識做,渴望能從「香港唯一一間有文憑認可性的藝術學校」(簡稱:入場卷),打算進修一下演藝能力,於是去讀返書入毅進,畢業後再讀IVE,打算用個最低面試資格去面試APA;
點知APA因為政府(高學歷人士社團)轉三三四學制,再加上「內地實在太多人材」計劃,提高咗面試資格,要我IVE畢業埋先有面試資格,因此我覺得太浪費時間(咁樣讀法我咪30歲先畢業?!),於是我IVE都中途退學;最終我花了幾萬元學費,交了兩次考APA的入學表,結果連一次「面試」機會都無。
無學歷又係社會打滾了幾年,教識了我一個重要的事實: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未必一定係讀書人 但負心的確多是讀書人」
你覺得係街度拎棍毆人被你文章標籤為「毅進仔」嘅人惡啲?
定係學歷滿滿高薪厚職的高官惡啲?
我打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只是想講「毅進仔」,係不適用於此文章,你要講就講警察,要形容詞就用「黑警」、「慈母」、「未醒覺的九十後」等等,但你講「毅進仔」係乜乜乜就等同於鬧交時「Hi人伯母」一樣,為鬧而鬧,其實關伯母咩事啫?又唔見我去拎棍毆人,當然我唔排除個個人真係毅進畢業;但我覺得你寫文章用「毅進仔」哩個字眼去作論點,令我覺得你骨子裡嘅思維都唔見得比你文章裡形容嘅「毅進仔」優秀。
所以熱狗真係熱狗,無營養價值嘅食物,想瘦身健康少食為妙。
ive 被 退學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連起跑的槍聲都聽不到,試問又怎能夠不輸在起跑線?
無論近視、遠視、散光,戴上眼鏡後都可以回復清晰視力,又可以繼續正常生活。但聾人便沒有那麼幸運,他們即使裝上人工耳蝸,聽力也不能回復「正常」:「戴咗機可以聽到你哋講嘢,正常嘅聲都可以聽到,但譬如高音嘅聲就聽唔到,譬如『sa……te……』嘅聲就會聽唔清楚。」聾生芷瑩說。
為了提供一個平等的學習機會給聾生,中文大學的「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早在2006年便找學校合作,在學校內增設手語老師,使聾人不用再因聽漏而跟不上學習進度。
政府支援不足 聾生退學率高
五年前,中大與第一間中學「聖母院書院」合作,在主流學校加入共融班,更聘請手語老師替聾生翻譯。可是,他們的資金來源並不是來自政府,而是透過民間資助,皆因教育局未確認手語是一個語言。
其中一名手語雙語老師Chloe指,政府一直說手語不是唯一的學習方法,可以透過視像和其他體驗方式學習,但聾生沒有手語等於沒有一種學習的語言,不能把資訊有效通達:「你無端端播新陳代謝Metabolism,佢睇住唔會知道點解,尤其聾生語文基楚唔係太好嘅時候,唔係你播咗出嚟佢就會睇得明。」
正因聾生在主流學校不被重視,Chloe表示,他們難跟上學習進度,而更甚的是,他們大多會放棄升學:「我識嘅本地學士畢業嘅聾人只有幾個,IVE嗰啲都會有,但我聽到更多嘅就係佢哋會退學。」
外國聾人可成為專業人士
而聖母院書院其中一位聾生陳芷瑩,亦曾因沒有手語老師,上課跟不上進度,萌生過放棄做獸醫的夢想。幸好,今年來了一位教授化學的手語老師,使芷瑩的成績進步了不少:「本來考試或者測驗,通常都只有廿分或者十幾分,今年有手語老師之後就開始追到個課程,而家就合格邊緣。」
香港聾人多從事低收入工作,但有了手語教學,聾生的吸收便可與健聽生看齊,他們的未來亦更有盼望。相比外國,Chloe指不少聾人都可以從事專業工作,例如教授、律師、聽力學家等,全因他們從小便有平等的學習機會:「我自己喺美國讀聾人教育嘅時候,我教授係聾人嚟,都係用手語教我,碩士課程都可以用手語教。」
聾童愈早學手語愈有利
Chloe表示,香港大多數的聾童,父母都是健聽人士,他們可能會怕孩子學會手語後,就不願意說話,但其實聾童愈早學手語,有了一個溝通語言,反而更容易掌握口語。以芷瑩為例,雖然天生雙耳失聰,但由於得到父母支持學習手語,Chloe指她的說話能力發展得相對較好。
有見及此,除了與一所幼稚園、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合作,讓聾生可以一條聾升讀,中大更與五間保護兒童會的幼兒園合作,使聾童可以及早適應用手語學習,改寫聾人必定從事低收入行業這個命運。
今集《港。故》就帶大家看看,在一間真正做到「融合教學」的學校,一個聾生和一個手語老師,以鬥志戰勝天命,即使聽不到亦可走得遠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