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極度渴望於大銀幕觀賞的一部電影,除了千呼萬喚的《#沙丘》之外,別無它選。身處這個什麼都說不準的時刻,能受邀搶先以 IMAX 規格觀賞片段放映,實屬萬幸,大型角色海報一一於影廳外排開,彷彿宣告唯有大銀幕的畫面與音響設備,才能撐起新一代史詩科幻鉅獻那千軍萬馬、雲垂海立的磅礡氣勢。順利的話,萬眾矚目的《沙丘》會於兩個月後,提早北美一周,就是 10 月 14 日正式在台上映,另一方面,Frank Herbert 的一系列經典原著,也將整套重新推出繁體中文版。
⠀⠀⠀⠀⠀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qSW95b7_z-Y
⠀⠀⠀⠀⠀
即使過去介紹了好幾次,仍得前情提要一下,《沙丘》是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是最暢銷的科幻小說之一,美國作家 Frank Herbert 從 1965 到 1985 年間總共出版了六部作品《沙丘 Dune》、《Dune Messiah》《Children of Dune》、《The God Emperor of Dune》、《Heretics of Dune》和《Chapter House:Dune》,建構出獨一無二的沙丘宇宙。
⠀⠀⠀⠀⠀
「David Lynch 在 80 年代改編出一部超高水準的科幻電影,我的意思是,他無疑為當代最為傑出的導演之一,我對他也極為尊崇,但當我看到他的改編作品時,當下雖然非常難忘,但並非我所期待的方向,所以我希望能努力拍出自己夢想中的《沙丘》,這部不會和 David Lynch 的版本有所連結,我將回歸書中,朝我閱讀時腦海勾勒出的畫面前進。」
⠀⠀⠀⠀⠀
Denis Villeneuve 表示,這無疑是一部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Hans Zimmer 不惜捨棄《天能》也得為這個影響他非常深遠的重啟故事配樂,全新的《沙丘》是一個囊括宮廷鬥爭、商業陰謀、宗教預言、動作戰爭、生態學以及語言學的龐大科幻巨作。故事講述在遙遠的未來,香料是全宇宙最珍貴的資源,唯一產地是巨大沙蟲出沒、生態環境極其惡劣的行星厄拉科斯,俗稱「沙丘」。此處是一個由貴族統治的封建星系帝國,資源壟斷在少數貴族手中,人人為了爭奪香料無所不用其極,保羅亞崔迪是亞崔迪公爵的嗣子,宿命般的捲入了這些利益糾葛的核心。
⠀⠀⠀⠀⠀
導演曾說,假使 Timothée Chalamet 拒絕演出,那這部電影將無法拍成,因為自己心裡的保羅人選,非 Timothée Chalamet 莫屬。這位當今好萊塢的寵兒,也透露更多關於自己飾演的角色,保羅亞崔迪佇立於原生星球 Caladan,身為這個故事的英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保羅降臨於極具權勢的家族,但其勢力卻依然不足以庇護他的遠離潛伏於前方的種種危機。當整個亞崔迪家族離開 Caladan 這個海洋世界前去掌管灼熱的沙漠行星厄拉科斯時,他們同時成為手段兇殘的敵對家族 House Harkonnen 的獵捕對象,為了龐大的商業利益意圖將魔爪伸入他們即將接手的沙漠國度,亞崔迪家族也只是 Harkonnen 家族拓展江山過程中打算連根拔起的目標之一而已。
⠀⠀⠀⠀⠀
「在這個故事細節如此複雜,規模如此龐大,完整建構的世界裡,保羅亞崔迪第一眼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在於,這將會是一趟類似反英雄 Anti-hero 的旅程。他認為自己在成年以前,應該是在反抗勢力那邊研究自己的父親以及父親過去的領導方式,並希望這個狀態維持會十年左右的時間。」
⠀⠀⠀⠀⠀
換言之,保羅並不渴望這趟冒險,他某種程度而言是抗拒的,也是畏懼的。但命運對他的人生時刻表另有安排,保羅亞崔迪擁有的未知力量是連其訓練師都始料未及的。當運輸船載著降落在亞崔迪家族降落在新目的地時,保羅正由一位退伍軍人 Gurney Halleck(Josh Brolin 飾)教授戰爭相關的知識,他的父母雷托公爵(Oscar Isaac 飾)與潔西嘉女士(Rebecca Ferguson 飾)不只需要管理厄拉科斯星球上的香料開發,同時也得招架銀河邊界不擇手段的政治遊戲。另一方面,在厄拉科斯邊界的防禦要塞之外,大型肉食沙蟲掌管一切,卻存在一個以 Stilgar(Javier Bardem 飾)為首的當地原住民部落 Fremen 意外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害怕他們的世界將會被這群外來者的入侵攪得天翻地覆。
⠀⠀⠀⠀⠀
最受矚目的當然還有沙蟲 Sandworm,據說 Denis Villeneuve 耗了整年的時間設計這個居住在沙漠深處的不可思議巨大生物,當劇組在創造沙蟲時,他們一手打造必須讓觀眾相信是可以真實生存於沙漠的一個生命形態,得有種史前生物的感覺在其中,因為牠居住在最嚴峻的環境裡。這個環節具有極大的想像空間,他們投入非常多的時間與心血,創造出全劇組都相當喜愛的沙蟲,對導演而言,更重要的是理解這個巨大生物擁有靈魂,理解牠應是被奉為有如神般存在的角色。
⠀⠀⠀⠀⠀
此次的《沙丘》片段特映,就是讓我們真正領悟到這部電影有多麼驚人,即使你觀賞過《銀翼殺手 2049》、《異星入境》,仍會為這部電影前所未有的美術、場景、配樂、畫面深深撼動,導演沉穩不失張力的節奏掌握,搭配漢斯季默精心設計的各種樂器,彷彿不由自主被捲入了這些超乎想像的外星國度之中。無論是期待層次豐富的全新世界觀、期待看到 Denis Villeneuve 再度超越自我的成果,或是期待有著滿滿的質感 Timothée Chalamet,都不會失望,他在沙塵暴中緩緩閉起又睜開的眼睛,近距離特寫陰鬱哀傷的貴族側臉,盯著母親 Rebecca Ferguson 使出特殊能力的凝視,都讓人得以窺知他們是如何真正將角色魅力、末日與異教氛圍,以及影像魔法完美結合,並發揮到極致,而且,《沙丘》注定將成為經典。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saac 中文 意思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 年千呼萬喚的第二部電影,《異星入境》、《銀翼殺手 2049》導演 Denis Villeneuve 與才華橫溢的新生代演員《以你的名字呼喚我》Timothée Chalamet 與一票夢幻卡司,攜手打造經典重啟《沙丘 Dune Movie》,昨晚終於迎來首支令人屏息的磅礡預告,但原本預定今年底 12 月 18 日上映也先暫撤日期,許願在《天能》開出亮眼票房後華納能讓電影如期上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yF6Sl7m79RE
先來前情提要一下,《沙丘》是至今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是最暢銷的科幻小說之一,出自美國作家 Frank Herbert 之手,從 1965 到 1985 年間總共出版了一系列六本的作品《沙丘 Dune》、《沙丘救世主 Dune Messiah》《沙丘之子 Children of Dune》、《沙丘帝王 The God Emperor of Dune》、《沙丘異端 Heretics of Dune》和《沙丘終結篇 Chapter House:Dune》,法蘭克赫伯特從沒沒無聞到異軍突起,克勤克儉堅持寫作,寒窗苦熬之下終於一舉奪下星雲獎、雨果獎,悉心建構出完整的沙丘宇宙,成為 20 世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一。
故事涉及政治、宗教、生態學、技術和人類感情的複雜互動,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戲劇和為數眾多的電腦遊戲,其實原版電影最早預訂是 1971 年由智利名導《鼴鼠》、《聖山》Alejandro Jodorowsky 執導,並網羅一票夢幻團隊包括《大國民》Orson Welles、Salvador Dalí、Pink Floyd 配樂、傳奇編劇 Dan O'Bannon 等,野心龐大的準備拍攝一部十小時的電影,卻因為資金籌備困難而宣告失敗,九年版權過期之後,最為知名就是 1984 年大衛林區的邪典片《沙丘魔堡》問世,當時很多書迷並不滿意,而今 Denis Villeneuve 接棒重啟此部經典,並計畫拍攝超過兩部以上的系列作品,相中近期迅速竄紅的 Timothée Chalamet 擔任主角 Paul Atreides 保羅亞崔迪。
「David Lynch 在 80 年代改編出一部超高水準的科幻電影,我的意思是,他無疑為當代最為傑出的導演之一,我對他也極為尊崇,但當我看到他的改編作品時,當下雖然非常難忘,但並非我所期待的方向,所以我希望能努力拍出自己夢想中的《沙丘》,這部不會和 David Lynch 的版本有所連結,我將回歸書中,朝我閱讀時腦海勾勒出的畫面前進。」
導演表示,這無疑是一部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Hans Zimmer 不惜捨棄《天能》也得為這個影響他非常深遠的重啟故事配樂,全新的《沙丘》是一個囊括宮廷鬥爭、商業陰謀、宗教預言、動作戰爭、生態學以及語言學的龐大科幻巨作。故事講述在遙遠的未來,香料 Melange 是全宇宙最珍貴的物品,唯一產地是個巨大沙蟲出沒、生態環境極其惡劣的行星 Arrakis,也就是俗稱的「沙丘」。而此處是一個由貴族統治的封建星系帝國,資源壟斷在少數貴族手中,人人為了爭奪香料無所不用其極,Paul Atreides 是亞崔迪公爵的嗣子,宿命般的捲入了這些利益糾葛的核心。
Timothée Chalamet 日前專訪進一部透露,保羅亞崔迪佇立於自己的原生星球 Caladan,身為這個故事的英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保羅降臨於極具權勢的家族,但其勢力卻依然不足以庇護他的遠離潛伏於前方的種種危機。當整個亞崔迪家族離開 Caladan 這個海洋世界前去掌管灼熱的沙漠行星 Arrakis 時,他們同時成為手段兇殘的敵對家族 House Harkonnen 的獵捕對象,為了龐大的商業利益意圖將魔爪伸入他們即將接手的沙漠國度,亞崔迪家族也只是 Harkonnen 家族拓展江山過程中打算連根拔起的目標之一而已。
「在這個故事細節如此複雜,規模如此龐大,完整建構的世界裡,保羅亞崔迪第一眼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在於,這將會是一趟類似反英雄 anti-hero 的旅程。他認為自己在成年以前,應該是在反抗勢力那邊研究自己的父親以及父親過去的領導方式,並希望這個狀態維持會十年左右的時間。」
Timothée Chalamet 解釋,換言之,保羅並不渴望這趟冒險,他某種程度而言是抗拒的,也是畏懼的。但命運對他的人生時刻表另有安排,保羅亞崔迪擁有的未知力量是連其訓練師都始料未及的。當運輸船載著降落在亞崔迪家族降落在新目的地時,保羅正由一位退伍軍人 Gurney Halleck(Josh Brolin 飾)教授戰爭相關的知識,他的父母亞崔迪公爵(Oscar Isaac 飾)與亞崔迪夫人(Rebecca Ferguson 飾)不只需要管理 Arrakis 星球上的香料開發,同時也得招架銀河邊界不擇手段的政治遊戲。另一方面,在 Arrakis 邊界的防禦要塞之外,大型肉食沙蟲掌管一切,卻存在一個以 Stilgar(Javier Bardem 飾)為首的當地原住民部落 Fremen 意外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害怕他們的世界將會被這群外來者的入侵攪得天翻地覆。
預告中可看到,保羅將手伸入一個不知名的盒子,由權勢極大的神秘女性組織 Bene Gesserit 首領「Reverend Mother」Gaius Helen Mohiam(Charlotte Rampling 飾)親自來到 Caladan 考驗他的能力,當保羅將手放入盒中時,她手握一根毒針「Gom Jabbar」抵著他的脖子,接著,其盒內的手瞬間被劇烈痛楚所淹沒,一旦抽出來,他就會被毒針賜死。Denis Villeneuve 視這段為整部電影最關鍵的場景之一,驅動後續的故事發展,而這個測試並非隨隨便便就拿去在眾人間普篩,或許連 Reverend Mother 都希望保羅在考驗中失敗,但可想而知,他通過了考驗,存活了下來,卻變得更加強壯也更加黑暗。
「試問是他的心理素質強過他的動物本能嗎?這點對原作者 Frank Herbert 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沙丘》世界的歷史中,人類的腦部會達到某種程度的控制力,不再需要電腦存在於那個宇宙,因此大腦必須具備快速運算的能力,也必須完全控制肉身。而保羅,在受過 Bene Gesserit 的訓練後,得經測試衡量他是否會將能力用在人性的光明面。因為萬中選一的他身上流著特殊的血液,這個考驗目的是為了混淆受測者的潛意識,唯有逼到極限,她才有機會釋放隱藏在保羅靈魂中的某些東西,這些東西將會導致後續許多麻煩的誕生,所以此幕無疑意義重大。」
保羅的父親亞崔迪公爵誕生的 Caladan 星球是個海洋世界,有豐富的水源與湛藍的天空,將家鄉留在身後前往沙漠世界 Arrakis 的原因是利益相當可觀,卻也必須冒上極高的風險與代價。
「這些人來自海洋,在豐饒的星球上成長,氣候甚至就像是愛爾蘭,潮濕多雨,欣欣向榮,他們必須重新調整自己,包括經濟與戰爭方面,因為另一顆星球的物理定律截然不同,他們會被連根拔起,當著陸於 Arrakis 時,他們也會變得無比脆弱。亞崔迪公爵明白自己有機會成功,但機會是微乎其微,如此戲劇化的人物內心深處知道此舉可能會為人民帶來苦難,但他有其信念,我相當開心 Oscar Isaac 願意接演這個角色,他有一種浪漫特質,也具備一種公爵應有的強烈魅力。」
另一個大家相當在意的演員就是張震,他所詮釋的 Dr. Wellington Yueh 也在預告中一閃而過,Dr. Wellington Yueh 是亞崔迪公爵的私人醫生,當保羅接受嚴格訓練時,他傳授保羅關於人類學的專業知識,額頭上一顆黑鑽石象徵著他「Suk Doctors」的身分,有能力侍奉帝王,受過最高等級的專業訓練「Imperial Conditioning」,行事絕不會背叛他的原則。
最受矚目的當然還有《沙丘》的核心角色,沙蟲 Sandworm,據說 Denis Villeneuve 耗了整年的時間設計這個巨著在沙漠深處的不可思議巨大生物,當劇組在創造沙蟲時,他們一手打造必須讓觀眾相信是可以真實生存於沙漠的一個生命形態,得有種史前生物的感覺在其中,因為牠居住在最嚴峻的環境裡。這個環節具有極大的想像空間,他們投入非常多的時間與心血,創造出全劇組都相當喜愛的沙蟲,對導演而言,更重要的是理解這個巨大生物擁有靈魂,理解牠應是被奉為有如神般存在的角色。
isaac 中文 意思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WDC 2020:關於地圖,人類的動線邏輯核心工具
看完今年的 WWDC,我更相信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雖然人類總是不斷創新,但天底下真正屬於「橫空出世」的東西少,但屬於行為與動線邏輯演進的東西多。當我們從整個時間段回頭看,當每個階段都有一些改變,只要整理一下過去的積累,總是會看見一些掌握行為核心的蛛絲馬跡。
兩小時下來,全場最常聽到的兩個名詞,一個是 Map,另一個是 Privacy。但其實這應該都是同一件事。
*掌握人們出行動線的核心是地圖與交通工具
話說 2005年,Google Map 地圖服務上線。7年後,2012年的 WWDC,蘋果首次發表地圖。並在iOS6 及往後的版本中取代「Google地圖」作為新的預設地圖。儘管後來經常傳出有用戶抱怨蘋果地圖使用者經驗不良,甚至還有玩家以「蘋果的恥辱柱」來形容這項產品。又過了8年後的今天,這次蘋果把地圖變成 WWDC 的主角。我的想法是,這年頭,天底下不會有人光是為了「雪恥」而用力去做一件事。但會因為它龐大的潛在商機而去做。
仔細想一下:之前 Google Map 打中的「路痴神器」,以及各種在地圖周邊加掛的預定消費服務,諸如餐點,觀光,多少與商機有關的服務是跟「地圖」掛在一起的!那麼,這項產品就有這麼多價值。
地圖的應用場景實在太重要了。除了找路功能,蘋果老王賣瓜說自家地圖產品的隱私做得比其他人都要好。仔細想想,手機內的地圖資訊,都是屬於你我行動軌跡個資的一部分:在什麼時候,去了哪裡,甚至可以記錄搭乘了哪一種的交通工具,它都幫你記著。
地圖導航最常見的是配車使用。Carplay 功能儀表板也包括地圖,在全美97%的車子都能使用(available),在全球則是80%。
說到蘋果與車子的結合,「Carkeys」應該是今年的一大亮點:因為使用者可以用 iPhone 啟動車輛。福特與 BMW 兩大車廠的一些特定新車款能支援這項功能。
WWDC 示範的 BMW 540i,不但用 iPhone 啟動車輛,還可以把車子「借」給別人開:也就是透過 iMessage,把開車授權轉給他人。通常在美國家庭,經常會發生孩子跟爸媽借車的需求。用 iPhone 的ID 授權交車,就免除了「我要把車鑰匙拿給媽媽」的困擾。除此之外,更可以省下被不肖業者盜拷車鑰匙的麻煩。
地圖很重要,因為那是掌握人們行動軌跡的核心。從地圖,到車輛,以及車聯網,關於人類的移動出行,這是一個很完整的,關於未來的個人化交通運輸系統。這樣我們就能了解,蘋果若缺少準確的自有地圖產品,剩下的所有事情就很難做到。但如果這份地圖還會大量的紀錄你的個資,去過哪些地方,又是什麼時候去的,你又會如何看待這樣的產品呢?除了製造商一再用各種方式展示保證不會竊取你的隱私,除此之外,似乎也別無他法。
*無法取代的「語言需求」message+translate
話說Google 在2006年上線了翻譯產品,並且使用自己開發的翻譯資源。至2015年6月,Google翻譯稱每天需要處理超過1000億筆字詞。直到今天,Apple也在大推自家的語言翻譯工具,並強調能結合日常使用的簡訊功能。這樣的使用場景,其實很符合一些需要與全世界做生意的人,像是旅遊業與網路上的小賣家。
過去我們的確就是把要說的話,翻成中文,放上Google 軟體,翻成他國語言,再貼上對話框或 email。現在我可以想像,當我要與泰國的買家溝通,儘管我不會說泰文,但在對話框裡,可以直接省下好幾步就把事情交代完。
人們的行為越來越依賴簡訊溝通。甚至有不少交通事故就是在一邊開車一邊打簡訊的時候發生的。「簡訊」看似一個很不起眼的工具,但它卻已經牢牢掌握住人們的行為。只不過在台灣,大家還是喜歡用LINE,甚至現在「LINE」這個字已經變成一個動詞了。你「賴」我吧。儘管蘋果的簡訊功能估計在台灣的影響力恐怕有限,但簡訊與文字翻譯卻成為一項有待更深開發的重要需求。
*影視製作圈的選擇:小心「斷代機」!
Tim Cook 正式宣佈 Mac 新機種將使用自家研發的處理器,代表和 intel 將結束合作。新處理器將搭配新推出的 macOS Big Sur 作業系統,多個需要高度運算的重要軟體如Adobe 的 Lightroom 和 Photoshop,以及 Final Cut Pro,官方說,都能流暢無阻。官方甚至示範 Final Cut Pro 同時執行 3 個 4K 影片編輯,看得出來就是用力喊「66666」。
蘋果 CEO 庫克在發表會說,「轉換期預計是兩年」。對製作圈來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正在打算投資硬體,可能要仔細評估一下效益、年期與CP值。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意要換設備,該仔細評估購入後的3-5年內,要如何保持舊系統運作,買過渡機種,還是牙一咬就直接進新系統。
對製作圈人來說,只要是吃過「斷代機」大虧的同業,一聽到蘋果要換核心處理器與更換作業系統就頭痛。這並不是說對蘋果產品信心不足,而是「斷代機」對製作公司的硬體投資是一項重大風險。這種事很多年前就發生過。影響所及,很多製作公司為保平安,後來根本直接放棄蘋果系統,轉投 PC,因為 PC 不太會有「斷代機」的問題。官方這次不但特別示範了Final Cut Pro,還把 Adobe 抬出來發驗貨影片,強調新產品就是強,但對砸錢投資設備的影音製作者來說,怎麼選擇才是真正的頭痛點。
但是看看蘋果能夠駕馭的影視作品,或許不應該對未來換系統這件事情太悲觀。
*蘋果的影視實力
不得不說,投資拍攝艾希莫夫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基地」這題目挑的真好。光看釋出的預告片,貌似將為科幻電影寫下新紀錄。由蘋果這樣能掌握人工智慧的科技公司,來拍寫下「機器人三大法則」科幻作家艾希莫夫的電影,有股警世的寓言味道。
每年蘋果的WWDC都要打敗昨日之我。這不是新聞。但我卻認為,最能展現蘋果影視實力的有趣的一件事,其實是一件小事,那就是今年的WWDC發表會影片。這隻全長近兩小時的預錄播出產品影片,製作規格龐大。但內容精緻與謹慎的程度,甚至連示範的電腦截圖上的日期都定好在「6月22日09:41」。整個影片的節奏也都盡量維持著發表會 Keynote 一項以來的風格,聲音的搭配帶來更多氣氛張力。必須說,這個製作團隊,無論是不是外包,的確挺厲害的。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支影片其實根本就是一個全長約兩小時的錄播(是先剪好的影片,在預定的時間播出,不是LIVE現場直播)。影片製作規模也給企業產品影片製作設下了一個難以挑戰的門檻。
這是 Apple 第一次用非實體方式舉辦 WWDC。很多事情,今年開頭就很有時事梗:從疫情、BLM,平權,隱私,幾乎通通都點到了。
最後蹭個時事梗,送上一句艾西莫夫,作為這一篇的結語
「不要讓你的道德觀感而阻撓你做對的事情。」
“Never let your sense of morals prevent you from doing what is right.”
― Isaac Asimov, Foundation 艾西莫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