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孤島到數據驅動的企業轉型,掌握成功轉型的五大祕訣。
2020.07.09
本集收聽重點
1. 如何定義轉型,企業該如何找到合適的人才,協助數位轉型?
2. 什麼是data mindset?新世代人才該如何培養數據思維及數據溝通能力?
3. 併購新創是一個海納數位人才的好方法嗎?大企業、中小企業在疫情後遇到什麼數位轉型的契機?
4. 當數位轉型成為必要而非需要,如何提高轉型成功機率?
「數位轉型是一個長期旅程,對企業來說,不僅僅是研發新產品、改變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與時俱進的推動企業數位轉型腳步。」數位時代總主筆王志仁表示,數位轉型被許多企業認定為優先進行的工作,因為,它不僅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基石,更是重塑未來的關鍵。
不過,隨著時代的不同,企業關注的數位轉型議題不盡相同,例如,1980年代關注的文書系統、網路服務與電子郵件、1990年代側重的企業資源規劃、供應鏈管理與顧客關係管理等e化系統、2000年代興起的電子商務與社群軟體、2010年代崛起的行動網路服務,以及2020年代關注的數據驅動的數位轉型。從企業的發展樣貌,可以清楚看到,過去的E化與數位化應用讓每一個企業都擁有一定的數據資料,可惜,因為數據資料呈現孤島的狀態,不是以系統化的方式蒐集、儲存與管理,導致數據應用的效益達不到原先期望。因而企業需要重塑數位文化、組織與技能。
想掌握後疫情新商機?數據驅動的數位轉型
「過去10年,我們嘗試透過各種改變數位科技消費者行為與行銷通路以創造新的營收獲利,例如從電子商務轉變為行動商務,以及從數位行銷轉變成社群行銷等,但是,隨著數位科技的興起到普及,單純地透過數位科技凸顯企業差異化競爭力已不夠,需要透過數據分析型塑獨特的市場競爭力。」數據分析除有助於企業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是進一步了解市場(客戶)需求的關鍵,對此,OYO資料科學家管其毅指出,隨著網路(流量)紅利的消失,顧客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因此,需要透過數據分析掌握更精準的顧客資料與擬定個人化行銷方案。「在接下來的5年,企業數據力幾乎等同於競爭力,因此,如何讓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具備數據DNA,尤其關鍵。」
曾協助許多企業透過數據分析進行數位轉型的Arm Treasure Data副總暨全球行銷長Tom Treanor進一步指出,許多企業都意識到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數位轉型極具挑戰性,且涉及跨部門、甚至是跨公司的合作,因此,不易開始,但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讓全球企業不得不展開數位轉型腳步,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企業發現:堅強的數據分析能力不僅有助於推動數位轉型,更是提升企業既爭利的關鍵,因此,爭相強化企業的數據力。
為協助企業快速掌握後疫情新商機,Tom不藏私地分享打造數據驅動數位轉型的五大訣竅:首先是確認企業要透過數位轉型解決那些問題,並且排定優先順序;其次是在企業高階主管的支持下建立負責推動數位轉型的專職團隊;再來是建立顧客數據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CDP)進行多元數據分析,並且透過數據清理、儲存與分析等手法,掌握關鍵洞見;然後是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專案驗證數位轉型成效與極大化轉型績效;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適時地透過外部夥伴提供新技術與新服務,讓企業的資料科學家與業務(Line of Business;LoB)專家可以更快、更好的進行溝通、協作。
中小企業也能輕鬆展開數據驅動的數位轉型
面對這一場「不轉型就等死」的危機,無論規模與產業,每一個企業都積極展開、或者是加速數位轉型腳步,在這個過程中,擁有相對充沛資金與資源的大型企業或許可以相對穩健的步伐進行數位轉型,但是,對資金與資源相對匱乏的中小企業,該如何是好?
「中小企業在意的是,如何因應業務需求排定數位轉型的優先順序。」Tom以零售轉型為例指出,同樣是將線下實體銷售轉變為線上網路銷售,製造商與品牌業者的轉型方式就不同:前者需要的是虛擬通路平台,而後者要考慮的是建立品牌電商,確認優先順序後,接下來的重點是透過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專案選擇適合的數據分析平台與工具,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透過外部顧問提供協助,加速整個進程,同時,協助企業員工更快熟悉平台工具。「從我們的經驗來看,讓員工參與其中,是企業推動數位轉型專案的關鍵。」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數位轉型的旅程中,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都會嘗試透過策略聯盟、甚至是收購的方式加快轉型步伐。
總的來說,數據驅動的數位轉型趨勢將在未來5年達到高峰,在這個過程中,人才是關鍵,必須保持一定的彈性應變能力,才能與時俱進的掌握新思維,以新技能加速數位轉型,突圍創新局。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8411/martech-digital-transformation?fbclid=IwAR1klfjL_KzBA19deawtSEnATv3zfApc4UEtxq4KJZAl7ct75FBppioE5c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ob line of business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道三造宏碁】08 三造宏碁初見成效
*經濟日報【施振榮專欄】轉載分享: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52/3958399
2013年11月21日我臨危受命,扛起董事長兼CEO的重責大任,啟動宏碁的第三次再造,210天後,由George接棒。三年之後,Jason再接下董事長,繼續推動三造宏碁至今。
2019年3月20日,宏碁召開董事會,通過2018年度財報,全年合併營收為2,422.70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1%;毛利為258.28億元,毛利率為10.7%;營業淨利為37.38億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長1.9%,營業淨利率為1.5%;稅後淨利30.60億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長8.7%,全年EPS年增8.6%達1.01元,創八年新高。
且為了未來的創新,宏碁持續投注研發資源,在2018年全年在台獲得476項專利,年增25%,為台灣前三名。
這可說是三造宏碁五年後繳出的具體成績單。
回想2013年底,當時我接下推動公司變革再造的任務後,心裡想到二件事:一是宏碁已到非轉型不可的關鍵時刻,必須要改革;二是為了企業的永續經營,一定要進行傳承的工作。
也因此上任後,我就一直思考如何以王道思維讓宏碁可以在轉型中創造新的價值,並建立利益平衡的新機制。
宏碁在三造轉型的過程中,設定了短、中、長期的新方向。
在短期方面,原有的PC事業也要進行轉型,因此沒有把握可以創造新價值、量大但毛利太低的產品決定要逐漸放下,因為多做多虧;我們要將有限資源聚焦在能創造價值的產品線,以宏碁特有的創新科技與研發技術投入產品,有計畫性地轉型,切入毛利較高的區隔市場。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陸續在Chromebook、2合1與超薄筆電、電競系列等產品線找到利基的發展空間。加上總部以LoB(Line of Business)的效率化管理,將產品線由總部向外有效整合,成功展現管理效能,也讓宏碁在初期的變革轉型中,逐漸站穩陣腳。
在中期轉型方面,則加強開發未來有潛力的項目,諸如強化電競品牌Predator,並推出Predator電競產品專用的Gadget系列。
此外,Acer在AI領域以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為全世界多個國家建置超級電腦,也在AI和深度學習上,呈現宏碁已深耕許久的軟硬整合能力。
至於在長期的轉型策略方面,宏碁新事業以自建雲(BYOC)做為主要策略方向,並陸續提出智聯網(IoB)、智雲體(BeingWare)等概念,建構Acer的創新能力,也先後推出雲教授、數位智慧看板等產品,新事業慢慢找到具體有潛力的發展方向,並努力拓展營運與商機。
公司在轉型過程中積極建立面對未來挑戰的新核心能力,同時也積極重塑組織價值觀,建立以用戶為導向的思維,展現改變世界的熱情,並建立一個王道思維、共創價值的產業生態。
這一步步從價值觀的改變到新機制的建立,為的是要更有效的以專業來鞏固核心事業,同時積極投入新事業,以達到轉型的目的,這是從事業端的考量。
而從人和管理端來看,由於專業與創業的組織文化不同,需要有不同的組織管理系統,公司也推出新群龍計畫,在公司激發內部創業的新機制,除了積極展開傳承工作,全面性推動組織年輕化,更要給年輕一代新的舞台讓大家發揮。
在90年代時,宏碁也曾推出群龍計畫這個內部創業機制,陸續成功讓這些新公司上市,但當年讓這些公司獨立自主發展後,反而未能發揮整個集團的綜效。
如今為避免這樣的情況重現,新群龍計畫除了鼓勵內部創業成立新公司之外,未來母公司還是要維持與新公司的緊密合作關係,以發揮集團的綜效、並相輔相成的共同發展。
就如Jason所說,未來將是宏碁領軍旗下各事業同時發展、形成一個大型艦隊,並以聯合作戰的方式共同合作。
我們希望由這個新機制,給予這些新創公司在速度與資源上的優勢,也提供創業的誘因,希望大家能積極發揮創業精神並承擔風險,並建立一個利他也利己的新機制。不論是個人與公司之間,或是公司與集團之間,都能找到一個新的利益平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可以看到公司轉型的績效,外界也相當肯定這樣的成績。
目前宏碁核心事業的轉型已見成效,新事業方面也持續投入,藉由公司原有的核心能力-管理及品牌形象,積極開創未來,例如Pawbo、Xplova、停車大聲公等這些新血的加入,新竹分公司也獨立成為系統整合的智聯新公司、電子化事業也成立了智慧交通公司,同時也啟動了eDC(安碁資訊)與Altos(安圖斯科技)的轉型、並加入建碁公司這個新的夥伴。
而數位智慧看板新事業則提供開放式雲端及終端的創新管理平台及內容,希望能創造獨特的價值,對於未來展望,我抱持著相當樂觀的期待。
有此成果非常不容易,以宏碁集團的規模,三造一路走來挑戰雖大,但再造的成果與進展已現成績,雖然市場對此總是缺乏耐心,但在我來看,我個人十分肯定三造的進度與成果,也相信Acer將重返榮耀,而此次宏碁三造的故事,也將成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個典範。
在Jason帶領下,宏碁也將持續推動「雙重轉型」,同時推動PC核心事業與新事業的轉型,強化營運績效並積極推展創新業務,未來公司營運主要的成長動能將來自電競、Chrome解決方案、商用產品事業以及新事業如建碁、安碁資訊等。
宏碁未來也將會持續強化核心事業的獲利能力,同時也加速擴大投資新事業的規模,展現我們的企圖心,我希望藉此讓Acer能吸引更多資源(資金與人才),也找到更具有未來性及競爭力的新事業產品及服務。
我也期許宏碁在Jason的領導下,展現世界級品牌的光芒,走出屬於Acer自己的路,並且讓Acer重返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