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站「芭樂人類學」的好文,帶我們從現在流行的烏克麗麗這件樂器來回頭看夏威夷原住民運動的發展歷程!
------------------------
1898年,夏威夷被兼併為美國領土,而進入二十世紀之時,原住民人口銳減至歷史新低,只剩兩萬多人。1959三月,夏威夷成為美國第五十州,帶來無限商機與旅遊業發展,原住民生存空間卻更加被壓縮,還要忍受美軍長期對自己土地的試射轟炸。上面提到的原民衝浪家Eddie Aikau的弟弟Clyde在其紀錄片中受訪時提到,當時看到夏威夷烏克麗麗、hula舞、傳統lū‘au盛宴被拿來招待大批觀光客,自己棕色的皮膚走在Waikiki海灘時卻不受歡迎,是非常不舒服的滋味,說著說著淚水也流了下來。不過也是在這個時候,所謂「夏威夷原民文藝復興」正開始在醞釀。
此文化復振運動的先鋒也是一位烏克麗麗樂手,Eddie Kamae。他曾在60年代走遍夏威夷各個島嶼部落,採集原民傳統歌謠。他與夏威夷滑音吉他(slack-key guitar)先驅Gabby Pahinui組成的The Sons of Hawaii樂團專唱這些包含神話、傳說、地景的夏威夷語歌曲,與同時期Don Ho “Tiny Bubbles”那種浪漫島嶼的英語歌曲形象大相逕庭。受到這些前輩的啟發,血脈可追溯到尚未被觀光侵犯的禁忌之島Ni ‘ihau的Iz,其第一個團體The Mākaha Sons of Ni‘ihau便接下這火炬,且更進一步地將夏威夷著名抗議歌曲、關於主權、歷史與土地的 “Hawai‘i 78”發揚光大。Iz的傳記作者Rick Carroll回憶起一件插曲:有個晚上當The Mākaha Sons在一個夜店表演時,台下一個遊客要求他們演奏英語歌曲“The Hawaiian Wedding Song”,結果Iz竟悍然拒絕,堅持改唱夏威夷語的婚禮歌曲“Lei Aloha Lei Makamae”。在單飛後,他也陸續唱了"Living in a Sovereign Land"、"E ala Ē"這些關懷原民主權的歌曲。烏克麗麗在他手中,成為捍衛自己身份認同與土地的武器。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