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闢謠!
[請停止訛傳所謂的金鋼眼鏡蛇]
每次只要報導或臉書社團中出現大條的中華眼鏡蛇(Naja atra),就會有一堆鍵盤鑑定家開始在下方留言唬爛是什麼金剛眼鏡王蛇然後附加各種被咬後的神奇的症狀,講的人可能根本沒看過幾條蛇。
為了端正視聽避免唯恐天下不亂的鍵盤唬爛王每次都造成社會的恐慌,今天來仔細說說常常被說是金剛眼鏡蛇的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跟中華眼鏡蛇到底哪裡不一樣?為什麼眼鏡王蛇幾乎不可能出現在台灣的野外?
眼鏡王蛇:
是世界上最長的毒蛇,有過將近6公尺左右的記錄,分布在中國南方、香港、印度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一帶,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只以別的蛇類為食。因為體型大,出毒量也大,加上比中華眼鏡蛇更暴躁的個性,所以是非常危險的蛇類。
其主要的特徵就是頭頂上頂鱗後面會有兩塊巨大的枕鱗(如附圖),而且身體細長,動作很快善於追擊獵物,馬來西亞產的身體紋路幼蛇為黑底碎橫斑,成蛇則幾乎整隻是橄欖綠,中國產幼體則是黑黃相間的環紋,成蛇也是環紋但黃色會變得較為黯淡,眼睛也比中華眼鏡蛇大。
中華眼鏡蛇:
又名舟山眼鏡蛇,在廣東、香港俗稱飯鏟頭,台灣則稱之為飯匙倩,分布於中國南部、香港、台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食性相當廣泛,從鼠類、鳥類、蜥蜴、其他蛇類都在菜單之中。
中華眼鏡蛇並不具有像眼鏡王蛇那兩塊巨大的枕鱗,該處鱗片細碎很多(如附圖),動作也比眼鏡王蛇緩慢許多,而且多半只是威嚇,沒有去弄他不太會真的咬人,體型較為粗短肥壯,身體花紋也有各種不同的變化。
為什麼眼鏡王蛇很難出現在台灣的野外?
因為眼鏡王蛇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名錄中的附錄二(Appendix II),國際貿易受到管制,而且也列名在台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裡,不可能合法進口,加上牠只吃蛇有飼養的單位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牠怕冷應該無法度過台灣的冬天。
所以,拜託那些鍵盤鑑定唬爛王行行好,不懂就閉嘴,造成其他人的恐慌不會讓你看起來很厲害,而且我只要看一次我就打一次臉絕不手軟!請不要把嚇人當好玩plz。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ophiophagus hannah 在 廢fat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美的生物
卻因人類生活上的進步而越來越悲慘
[遺忘的龍王]
隨著一些新聞媒體的操作,
近年眼鏡蛇的曝光率是越來越高,
幾乎人人聞之色變。
雖然這些蛇很平凡的生活在我們的周遭,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台灣就有原生的中華眼鏡蛇(Naja atra),
牠們被忘卻的名字就更罕為人知。
眼鏡蛇屬的拉丁文"Naja",
源自於梵語नाग (IAST:Nāga),
也就是印度教跟佛教提到的納迦(巨蛇或龍王之意)。
印度視納迦為有靈性的生物,
是水源的守護神,
能夠造雨而帶來豐收;
也能帶來洪水和乾旱。
在印度南方地區尤其崇拜納迦,
當地人相信納迦會給崇拜者帶來豐收。
有一種說法是,
納迦只有在受到人類不恭敬的對待時才會製造災難。
在佛教中納迦是護法神,
會保護修行佛法之人,
亦有故事提到納迦巨蛇為釋迦牟尼遮風擋雨。
至今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和印度眼鏡蛇(Naja naja)
在北印度語的讀音也讀做"納格"。
悠久的印度古文明之所以賦予眼鏡蛇神格,
無非是因為一些自然現象的觀察,
以及讓人有崇敬之心敬而遠之。
到了這個時代很多現象都能用科學解釋,
人們也漸漸遺忘帶來豐收的納迦蛇神,
只道牠們是有害動物。
然而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
牠們依然控制著鼠類,
依然做為金翅鳥迦樓羅的食糧,
維繫著自然的平衡。
雖然不再帶來豐收,
但牠們的毒液提供了人類醫學上的進展,
讓更多人受惠免於病痛折磨。
而對於人類牠們只求尊重,
和一個能安身立命的棲身之所,
如今卻成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