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自以為已經沒有電影能給你驚喜時,總是會出現這麼一部作品給你一拳重擊,而這些作品往往來自於過去。莎莉.波特(Sally Potter)執導的《美麗佳人歐蘭朵 Orlando》(1992)便是這麼一部震撼之作。看完也突然理解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為何現在連古一和老男人都願意演,一生能有機會如此以這樣的高度去主宰一部電影,已經值了。
.
其所講述的主人翁歐蘭朵,出生於16世紀,因為承諾女王不再變老,便一直維持同樣的形貌。活著活著,忽然從男變女。他/她親身體會數百年下來的貴族生活流變,甚至一度前往東方歷險。明明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卻是每五十年一躍。當下實在不知自己看了什麼,但若不將歐蘭朵視為一個人,而將之視為一個國家、一個文化、一個民族或者一個「觀念」,便能知悉創作者的野心。
.
電影改編自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先鋒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1928年發表的小說《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 Orlando: A Biography》。吳爾芙本身是一名雙性戀者,與其說是小說,歐蘭朵更多是自我反映,包括片中的俄國女子莎夏一角,靈感也來自她現實生活中的情人薇塔(Vita Sackville-West)。
.
生理性別為女性的吳爾芙在與薇塔的交往之中,重新檢視了性別的意義,以及性向的模糊性。而在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之中,雌雄難辨的歐蘭朵則無法只能用看待一個人的角度檢視,他/她是如此不斷地吸收新的觀念,無論是疆域的變遷,潮流的改變。
.
吳爾芙在原作中,由男變女的設計,似乎也暗示著長期以來文壇獨尊男性的傳統必須面臨革新。而且並非是讓女性與男性相對的概念,必須跳脫「兩性」的桎梏,男性與女性是可能同時存在於一個軀體之中的。
.
這個觀念交給莎莉.波特來處理,自然不是以文學切入。在片末,歐蘭朵之女舉著一台攝影機在草原上奔跑,以一個充滿野性的手持影像為故事收尾。其所暗示的,不就是要讓女性打破影壇長期為男性把持的傳統嗎?然而,她始料未及的是,將歐蘭朵之子的性別從男性改成女性,反而成了她這部片最難以被原著書迷接受的改編之一。
.
對我而言,莎莉.波特嘗試以她的方式從意識流的原作中找尋一個邏輯的編排,以死亡、愛情、詩歌、政治、社會、性與出生共七個章節來整合故事,顯然是一個符合電影敘事的改編策略。
.
至於向來以雌雄兼具的嗓音聞名的英國歌手吉米.薩默維爾(Jimmy Somerville)在片末高唱的〈來了 coming〉,更是將作品上升到經典層級。那個「來了」,所歌頌的是一個打破性別疆界的新時代的到來。但這個時代來臨的宣言,似乎無法令1992年的電影人理解,在奧斯卡獎只提名區區兩項。莎莉.波特的野心與蒂妲.史雲頓的神乎演技,全然被排除在外。
.
「我來了!我來了!/我跨越/越過千山萬水,奔向你/在這統合的時刻/內心感到狂喜/在此地,在此時/我終於自由/是的,終於,終於/擺脫過去/擺脫向我招手的未來/我來了!我來了!/身臨此境/既非女,亦非男/我們彼此相融,合而為一/共有一張臉孔/我們彼此相融,合而為一/立足大地/遨遊寰宇/我剛出生,超脫於命。」
.
片末的〈來了 coming〉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56Ck3C5Go
.
部落格版:
《美麗佳人歐蘭朵》(1992):我來了!我來了!
https://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9772669
.
.
(圖為《美麗佳人歐蘭朵》劇照。)
水元素文創 現正熱映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orlando a biography 在 Ne.Sens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SS20 Collection
「性別是連續而流動的彩虹光譜。」
View the Collection:https://biturl.top/UfIBfu
文學史上最長的情書《歐蘭朵》(Orlando: A Biography),來自英國20世紀最偉大女性主義先鋒作家之一 Virginia Woolf 於1928年完成的小說,描述16世紀英俊優雅的貴族歐蘭多,三十歲時遭逢人生挫折沮喪而後變成女性,一生跨越三個世紀、自由選擇性別、多重身份認同:貴族美男、詩人、時尚女人、...,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比例的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空間、時間、性別之間穿越,在逐漸模糊的性別邊界,奔流出愛的形狀,細數舊時代女性烏托邦的美麗與哀愁。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男裝主線春夏 20 背後靈感來源正是《歐蘭朵》(Orlando: A Biography),川久保玲一直深受 Woolf 開創性的女權小說、探索性別流動的議題著迷,而提出《Transformation and Liberation》三部曲計畫,在春夏20的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發表為第一幕 Act I,川久保玲將男性模特打扮成女性,留著1920年代的髮型與 Woolf 風格的裁剪,在衣服襯衫上精心編製彩色寶石、並佩戴上珍珠項鍊,強調作者於舊時代秉持女性主義的前衛精神。
整個男裝春夏20系列設計考究《歐蘭朵》(Orlando: A Biography)當中17-20世紀的服裝:克里諾林式輪廓、多層荷葉邊裝飾袖、多層百摺裙褲,跨越巴洛克時代、洛可可、啟蒙時代的新古典主義時期到新藝術運動。
第二幕 Act II: COMME des GARÇONS 女裝主線春夏20考同樣也考究小說中伊莉莎白時代的社會風尚,進行解構和重制。然而,與巴黎歌劇院、米蘭斯卡拉大劇院並列為世界三大歌劇院的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見證無數歌劇經典的表演聖地,去年底由奧地利女作曲家 Olga Neuwirth 改編《歐蘭朵》(Orlando: A Biography)的同名歌劇登台演出,開創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創立150年來,首位女性作曲家的作品在此演出,並專程請來川久保玲負責設計《Orlando》歌劇內的所有戲服,同時也是《Transformation and Liberation》的最終幕 Act III,主理36名首席表演家與合唱及其他團員106位的戲服,藉由這次合作讓 Virginia Woolf 跨時代的女權精神在歌劇舞台上,透過川久保玲獨具一格的服裝表現方式優雅地被歌頌著。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春夏20商品已於網路商店與實體店面同步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