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餘溫】剛過去的奧運讓不少朋友燃起「運動魂」
⭐城市中隱藏不少週末運動員
⭐大家要量力而為啊
#星期六隻眼閉
常見運動NG行為
⚠️ 忽然運動
與朋友一窩蜂去跑馬拉松,或者因為受到奧運熱潮感染,突然報劍擊班或瘋狂游水,平日零運動人士的肌肉強度及韌帶彈性都比較差,忽然運動起來特別容易受傷,記得要循序漸進啊!
⚠️ 過度運動
運動雖好,但要注意身體能承受的程度,如果感到頭暈胸悶、呼吸不順、食慾不振、疲憊不堪、睡眠質素變差、身體持續疼痛、鬱悶易怒,感覺愈運動愈疲勞,就要思考是否過度運動帶來了不適。
⚠️ 忽略保暖
這個情況多在冬天發生,因預計做運動會發熱出汗,故只穿輕薄衣服外出,其實運動前後都要注意保暖,尤其運動出汗後毛孔打開容易感染風寒。
⚠️ 空肚做運動
想趕在上班前做運動,卻沒時間吃早餐,於是空着肚子做運動;血糖太低會導致頭暈及體力不支,時間很趕的話建議喝一杯米水打底。
⚠️ 運動後大吃一頓
辛苦過後想大吃一頓犒賞自己,運動後的確需要補充適當的熱量及營養,建議選項以優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為主,如果放肆大嚼肥甘厚味、煎炸油膩食物,運動就等於白做了。
留言或按讚👍🏻支持一下我們吧!❤️ 歡迎 Follow 我們獲得更多養生資訊。
Poor workout habits
⚠️ Exercise abruptly
Due to the excitement from the Olympics, some of us might start running marathons, sign up for fencing, or go swimming. Those who seldom exercise might risk damaging their muscles and ligaments if they engage in intensive sports all of a sudden.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it slow for a start!
⚠️ Exercise excessively
It is good to exercise, but we must know our limits. When we feel dizzy, experience chest tightnes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appetite loss, fatigue, poor sleep quality, and continuous pain on the body, or become irritable, we should reconsider the way we exercise.
⚠️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the body warm
This is a bad habit especially during winter. Some people tend to wear thin clothes, thinking that they will sweat after a workout session.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the body warm because we might catch a cold more easily when the pores are expanded when we sweat.
⚠️ Exercise with an empty stomach
Instead of having breakfast, some of us want to spend time exercising before leaving for work. Exercising with an empty stomach might cause us to feel weak and dizzy because our blood sugar levels are low. If need be, drink at least a cup of rice water before working out.
⚠️ Indulge in a sumptuous meal after working out
We have the tendency to reward ourselves with good food after a round of strenuous exercise. We should eat appropriately to replenish the nutrients and calories, but our diets should be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based. Savoring deep fried and greasy foods would only defeat the purpose of working out.
Comment below or like 👍🏻 this post to support us. ❤️ Follow us for more healthy living tips.
#男 #女 #我狀態OK
overlook 隱 眼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史平行時空裡,最令人不寒而慄的結局之一,便在那幾秒鐘的驚鴻一瞥。昨日,7 月 4 日它正式滿一百週年,掛在全景飯店那處的舞會大合照,上面印著大大的「Overlook Hotel, July 4th, Ball, 1921」,以及,正中間傑克尼克遜那一張似曾相識的笑容。
⠀⠀⠀⠀⠀
⠀⠀⠀⠀⠀
關於史丹利庫柏力克 1980 年改編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說的《#鬼店》,網路上可以找到千百種延伸與解讀,象徵美國夢破碎、父權社會崩解、影射印地安人大屠殺等等,但都與故事主線沒有太大的關聯性。不同於一般恐怖片,多看幾部之後驚嚇程度就像藥效一樣逐漸遞減,《鬼店》始終立於不墜之地的原因,正在於其無可取代的特殊性,撇開《安眠醫生》的延伸,嚴格說起來這是一部沒有鬼的恐怖故事,也隱隱散發著邏輯無法解釋的超自然力量,在緩慢沈著而冷靜的電影步調中,讓觀眾帶著逐漸強烈的不確定感在心底不停推翻心中推論,似乎可以從精神角度自圓其說,但看到結局的一抹刻意拉近鏡頭,又好像無法排除參雜超自然力量的可能。
⠀⠀⠀⠀⠀
「這個故事在心理與超自然力量之間達成一種特殊的平衡,讓你以為可以從心理層面解釋超自然:『這些東西一定是傑克想像的,因為他是瘋子』,讓你能將對超自然力量的懷疑放置一旁,直到完全進入故事中,然後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這樣的觀點。」
⠀⠀⠀⠀⠀
透過音效、運鏡與配樂所塑造出來的氣氛更是《鬼店》能夠從靈魂深處感到毛骨悚然的原因,大量採用跟隨在人物後方的視角,宛若這些人物無時無刻都受到監視,彷彿就是那股不知名卻異常壓迫的超自然力量,在瀰漫凶宅陰影的大型飯店與孤立無援的幽閉迷宮裡,無一不深入骨子誘發我們的心理恐懼。傑克尼克遜一步一步喪失理智的瘋狂樣態,著魔以猙獰臉孔追殺著妻兒,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如坐針氈,拿著斧頭劈開浴室的門的恐怖指數,無論經過多少年都同等驚悚萬分。
⠀⠀⠀⠀⠀
⠀⠀⠀⠀⠀
而後,近幾年讓《鬼店》持續被討論的電影有兩部,一是《#一級玩家》,二是續作《#安眠醫生》。
⠀⠀⠀⠀⠀
《一級玩家》是由原著作者 Ernest Cline 和編劇 Zak Penn 一起著手改編工作,本是希望添加一段關於「綠洲」創造者 James Halliday 的延伸故事 ,打算讓雷利史考特《銀翼殺手》裡的 Rutger Hauer 追殺這些青少年玩家,卻因為《銀翼殺手 2049》即將釋出所以被華納高層駁回提議。因此,兩位編劇轉而尋求其他八零年代華納發行的其他影史經典,最後選了史蒂芬史匹柏鍾愛的電影之一。原以為會有難度,但沒料到史蒂芬史匹柏欣然點頭,願意重新打造出全景飯店的指標性大廳、長廊、電梯和被漫天白雪覆蓋的迷宮,當然,還有令人敬而遠之的 237 號房,成為一段既困難又瘋狂的延伸劇情。
⠀⠀⠀⠀⠀
《一級玩家》之所以安插這段更是導演對辭世好友的致敬,兩位名導史蒂芬史匹柏與史丹利庫柏力克交情甚篤,庫柏力克當年結束《鬼店》的拍攝後,史蒂芬史匹柏直接接手了電影中「全景飯店」的攝影棚,當作《法櫃奇兵》裡「靈魂之井」的蛇窩。而在 1995 年時,庫柏力克將自己前置作業長達多年,卻礙於科技限制無法拍攝的《A.I. 人工智慧》交給史蒂芬史匹柏付諸實行,接著便於 1999 年意外辭世,2001 年《A.I. 人工智慧》在史蒂芬史匹柏的巧手編導下獻給了這位來不及親眼觀賞的好友。
⠀⠀⠀⠀⠀
但論及前年的《安眠醫生》,卻又呈現是兩極評價的狀況。因為史蒂芬金並不喜歡庫柏力克的改編方向,導向了心理疾病與超自然力量的發展,但作者本意其實是類似於變種人的設定,有閃靈族,有真結族,都在續集被循序介紹進來。三十五年的四季遞嬗,人都會忘記想留住的,留住想忘記的,童年陰影在丹尼身上始終如影隨形,遙想當年埋頭騎著車子在望不見盡頭卻鮮明依舊的橘色地毯上,小男孩長成了終日酗酒成性、夜夜寢食難安的頹廢中年男子,將過去鎖在內心一層一層的箱子裡,而今,他必須設法面對這些痛楚和恐懼。
⠀⠀⠀⠀⠀
其實《安眠醫生》與《鬼店》在故事架構上的呼應銜接地相當理想,當初黑人廚師義無反顧千里迢迢前往陷入冰天雪地的全景飯店,也於三十五年後給予丹尼為萍水相逢的小女孩挺身而出的勇氣,牽起恐怖經典之中較受忽略又值得延伸的細節,保留多年下來世人仍津津樂道的元素,縱使難以相提並論,卻也不失為一趟融合娛樂價值、縈繞舊時情懷,並對原著和前作都展現一定誠意的續集回訪。
overlook 隱 眼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內含劇透】關於戰爭片,還有甚麼東西尚未寫過?有野心的創作者講求別樹一幟,千方百計尋找一套屬我的展現形式,代表作不只代表了他獨特的創見,更代表了他為這個時代拓荒,踏足尚未踏足的地帶,去開全人類的眼界。所以,他最大的敵人是老生常談。他刻意迴避前人的創見所劃下的既定軌跡,舉步維艱,苦無立錐之地,生怕筆下所寫的早已有人提出。如果聽說有人將他的作品跟誰相提並論,可能會羞愧至死。每個偉大的創作者都背負着這麼一個包袱,Nolan也不例外。
若談生命何價,能超越《雷霆救兵》描寫一隊美兵用幾條命換回一個母親的最後希望嗎?若要迫真重現戰時的殘酷和沉重,能超越《舒特拉的名單》嗎?還有反戰和平、掙扎求存、人性陰暗、炮火無情……多年來拍下如此海量的戰爭片,還有甚麼未充分深入地探討?觀眾還有甚麼需要你去提醒?我相信Nolan在撰寫《Dunkirk》時想必想過類似的問題,審視戰爭片的各個要素。而他的創見,全在這一切的闕如。觀眾想從戰爭片攞到的東西,一蓋欠奉,於是陷入疑惑:《Dunkirk》到底想表達甚麼?
有人想到人性,但人性的哪個方面?懦弱?英勇?自私?捨己?這些元素,《Dunkirk》也有,但不太深刻,輕描淡寫。有人想到道德,哪人該救不該救?哪人該死不該死?《Dunkirk》也有,但如果道德是主題的話,內心掙扎的戲份未免太少了。而最錯的答案是「死得人多、好慘」,我覺得在這齣戲中連死亡也不算是一個話題。我愈想愈發現,上述的主題在《Dunkirk》裡偏偏一蓋闕如,但我昨天提到小說性,它講求主題的再現。我隨即想到,戰爭片的主題不就是戰爭本身嗎?
所以,《Dunkirk》將受人重視的主題、觀眾覺得有用的要素一一挪開,是為了看看戰爭這個主題在倒空後還剩下甚麼本質。
Nolan似乎對「回家」有種癡迷,《Interstellar》為了回家連宇宙法則都可以改寫,而《Dunkirk》令Nolan着迷之處是一個沙灘如何把40萬人送到彼岸。我看了Nolan的專訪,發現他很強調如實地反映當時的戰況,着重克服重重困難的細節,最後更笑笑口講到他希望每個演員都是Small role:「It’s subtle and truthful. I hope people aware of overlook the subtle of reality what is done. Because it’s not to show you performance. It’s exactly right and truthful. And that’s really as a director the most you can ask for that.」言下之意最清楚不過了,Nolan就是要如實地呈現這戰爭的唯物面貌(正義是人為判斷,唯物才是exactly right),不帶反戰或說教的意圖。演員的演繹是次要,導演才是主角。
特別留意Nolan提到「subtle」這個字眼──微妙的、隱約的、暗渡的、纖細的、不知不覺起效的,那正與小說的迷人處吻合。戲劇性 (Dramatic)玩的是伏筆與揭露,真相大白的會心一擊,但小說性(Novelic)並不一樣,它對觀眾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有隱瞞,卻有些東西一直隱約在故事背後,縈繞人心,有口難言。
因此,若強說《Dunkirk》談的是人性或道德,這些東西都太過具體和易講,不夠Subtle。當然,你也可以罵Nolan故弄玄虛,但有看小說習慣的朋友自會明白看完一本好小說後的那種悵然感,意猶未盡,得到了寶貴的東西,卻沒法轉述出來分享。身為作者,我只能用有限的語言告訴你《Dunkirk》給予我甚麼。
你記得法國仔Gibson怎麼死嗎?其實,你連他有沒有死去也不知道,只知道Tommy游水回頭看不見他,缺乏應有交代。我想起《皮》這部小說也有一個角色像Gibson一樣不明不白地死了,米蘭昆德拉這麼解讀:
「這種刻意避免『故事』的寫作方式有一個令人着迷之處。傑克死了,馬拉帕蒂(《皮》的Tommy原型)知道,從今以後,在他身邊的親友間,在他自己的國家裡,他將永遠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了。然而傑克的死只是在一個句子裡提了一下(確實只是提了一下,我們甚至不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何時死的),而且這唯一的句子出現在一長段同時談及其他事情的文字裡。在任何以一個以『故事』為基礎的小說裡,一個如此重要的人物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而且或許還會是小說的結局。可是,奇怪的是,正因為這短促,這靦腆節制,因為一切描述的闕如,傑克的死帶來令人無法承受的感動。」
觀眾可以怪責《Dunkirk》交代得太差,我卻被闕如的魅力深深吸引。將所有最重要的東西淡化,不就是戰爭的真象嗎?生命很重要,道德很重要,人性很重要,誰不知道?偏偏在戰場上,一切都不重要了。你想在《Dunkirk》找到重要的東西,注定失敗。Nolan唯物地重演鄧寇克大撤退的情景,撇除多餘的主觀演繹和唯心放大,使《Dunkirk》與其他有主題的戰爭片分別為聖。它讓活在和平時代的好戰者發現,自己想從戰爭片中找到價值,卻一無所獲。你想透過一個長鏡見證Gibson淒怨地浸死或燒死、長嘆一聲嗎?對唔住,無得睇。
Subtle之處正在這裡,「意義的闕如」瀰漫全場。英勇機師擊落最後一架納粹戰機,全場振奮,但想深一層,二戰已有結局,鄧寇克上的40萬人已不復存在。如果Nolan不拍這齣戲,99%人不會知道歷史上曾有過這一幕,它卻如實地發生過。邱吉爾和40萬人覺得它重要,後世人卻如實地遺忘。戰爭的殘酷不在其破壞力或死傷之多寡,而是敵不過時間的消逝,連這場戰役有沒有發生過,都不再重要了。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序言書室有售,亦已接受網購,每本連郵費港幣$75,歡迎inbox洽訂。亦請期待下一本小說《捉姦》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