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佈光分享日
燈具:金貝DC-600單燈頭,120公分八角罩
相機器材:Olympus EP-L1,Panasonic 14mm/F2.5
修圖軟體:Adobe lightroom 5,Photoshop CS6
佈燈想法和過程:因為明天就是除夕了,所以打燈的分享移到今天。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近頂光下的補燈。太陽光下的補光一直是我們在外拍人像中很常遇到的問題,畢竟台灣不像日本韓國之類的北國,擁有中午還是很斜的太陽光,也沒有中國大陸糟空氣製成而成的天然柔光幕,所以我很多攝影的朋友每次烈日當中外拍工作時,要對付的就是雖然位置都很固定,但光線卻不好控制的太陽光。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是中午10-下午2點之間,能休息不拍照就不拍照,只是有時因為工作的需求,還是沒辦法要在這個時刻跟太陽光對抗。之前手上雖然都有外閃可用,但對於太陽光的壓光而言,1-2支外閃還是沒辦法應付長時間的工作;特別是手上的外閃當你拍攝越來越燙時,那時你要考慮的就可能是閃燈本身狀況的問題了。
在太陽光的環境拍攝時的光線數據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開個iso200,光圈控在f8的狀況下,快門速度都最少會在125以上,更別說如果你開到光圈4的狀況,那快門破千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我們把這樣的數據放在棚內,就會發現這時棚燈的出力最少都是在200瓦以上,如果棚內是十分空曠或是遮光的工作很落實的完成,那其棚燈的出力就可能會更大。而一支小閃燈最大的正向出力也大多落在200瓦左右,這也代表你在太陽光下如果要勉強讓光線跟太陽光打成平手最少就要用到小閃燈的全出力。雖然現在已有可用鋰電的小閃燈可快速回電,但看著手上的小閃燈跟血汗工廠的員工一樣噴血噴汗的在燃燒生命時,你還有其他的心力可去關心那個在太陽下的模特兒嗎?所以在這個時候,我通常會用更大出力的外拍燈有取代這樣的工作,讓小閃燈用在高iso狀況下的補光工作(像iso500以上的拍攝狀況時),而低iso狀況時的拍攝工作我就交給外拍燈DC600吧!
我們可由不補燈的圖看出,當時的陽光算是強烈,而且模特兒又因為戴上了帽子,所以又擋了一部份的光線,因此讓臉上的陰影很強烈。如果此時用外閃來補光,其出力應該會不夠,更別說要再加一個八角罩,更可能讓出力減弱更多,所以在此用了dc600來補光。我在燈頭的正前方加一個120公分的八角罩,主要是希望讓光的硬度減弱一些,讓其光值可能軟一些。然後先測一下背景的亮度,因為我沒有想要像壓光的那種背景暗度,所以我讓背景的亮度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然後用大概300瓦之間的出力來完成這一次的打光作品。雖然在這次的狀況其實也可用反光板來補光,但因為我要拍的角度比較廣,而且當時海邊的風有些大,所以就沒用反光板的方式來補光了。
我很常在課堂上跟同學分享打燈的經驗,但其實幾乎很多打燈的狀況都是光線的狀況不良或是反差大到沒辦法用軟體修正時才去打的。其實我很愛自然光狀況下的拍攝,因為是所見即所得,而且在引導模特兒和換景上也比較快速,畢竟有了太陽那麼好光質的“發光體“,真的是沒必要去搞自己弄很久來打燈,而其結果有時還比只靠太陽光時糟糕,簡單的心得,分享給大家,祝大家新年快樂!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hotoshop cs6 換 臉 在 Goodaystudio攝影師-張馬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三佈光分享日
燈具:金貝DC600雙燈頭,永諾 568 EXII,1/2CTO濾片,CTO濾片
相機器材:Canon 5DMK2,Canon 24-105mm/F4L IS
修圖軟體:Adobe lightroom 5,Photoshop CS6
佈燈想法和過程:前2個星期都是在說假陽光的2種燈法,這星期則是戶外假陽光的第三個燈法,這燈法其實是前幾週中的技法再做些小改變而成,而也融合了前幾週相似手法的各個特點集合而成,所以我把他當成這次泳裝戶外拍攝燈法講解的最後一例,也算是當個總結。
前面有次分享一個逆光的打燈手法,是利用棚燈由模特兒正後方打一個假太陽的感覺。而我在這也是用這樣類似的手法,只是我把光的走向改了一個方向,換成在模特兒的側方,而光也有部份打在模特兒身上,在模特兒的身上製造一個高光區並增加一些立體感。而在這的主燈我是用dc600的一個特性:可裝2個燈頭的特點,我在模特兒的右手方放了2個燈頭,大家其實也可單獨放2支燈,手法相似就可以了。
而最接近模特兒的那支燈我放在跟模特兒是平行線的位置,主要是希望燈的光線只會打在模特兒的側邊,而不要有過多的光線打在模特兒的正面,因為我們的燈的光點並沒有很大,這樣直接打到模特兒正面會讓光線很像是閃光燈直打的氛圍(雖然我們本來就是用閃燈),而沒有假陽光打在人身上的感覺,所以我燈的最前線最多就是跟模特兒平行而已。
而另一支燈的目的是讓光的範圍變大,雖然我們已有先對現場測光,也讓背景有一定的亮度,但如果只有人身上只有一個比較硬的高光還是怪怪的。就像上星期的例子,我們要在背景忙製造出被陽光打到的假像,這樣我們的認知才會真的去相信這樣是有陽光打在這畫面中,所以這另一支燈的目的就是讓背景也有光打到而使其有光線的線條存在。
在處理好這2個光線後,最後就是人正面的補光了,同樣的因為我們已先對背景測好光,當然就有自然光可幫我們打亮人的一部份,而人臉比較往下的部份我們就由一支地面的跳燈來補齊就可以了。
這個例子算是有結合前面幾個打光範例,其中不外幾個重點:
1.先對背景測光的重要性
2.背景光影效果的製造
3.人身上高光區的製造
4.人正面反差的控制
我想只要處理好這幾個步驟,一張簡單的假陽光照片應該就可輕易的完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