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追劇:英國喜劇和電視節目推薦清單\
好好待在家裡的日子,初期可能還是會有點恐慌與不安,馬上來分享過去一年半陪伴我度過封城時光的喜劇和電視節目,大多爲英國產製,少數來自美加,我知道大家「WFH + 做家事 + 夫妻兩瞪眼」會很煩躁,所以今天這篇就著重在歡笑類影劇,如果反應不錯,我過幾天再整理一份我自己最愛看的英國警探犯罪系列吧!如果想更全面了解英國經典喜劇的,歡迎去看收藏一下資深劇迷 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的片單!
大不列顛英式幽默系列:
Motherland
我抱著不期不待、消遣週六夜時光的心態打開了第一集,沒想到就這樣一路播到半夜,順順結束兩季。這是一部倫敦媽媽爸爸被孩子搞瘋的喜劇, 不過孩子出場次數用手指頭數得出來,故事還是圍繞在西倫敦某所小學這 5 位瘋媽媽 + 1 位怪爸爸的有趣故事。不同階級種族、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家庭問題,每個父母都有自己強烈的個性,6 個人碰撞出獨屬於英式喜劇的黑色幽默,個人最愛主角 Julia 的神經質演出,以及 Liz 反應超快、梗超精準的台詞,如果想找這兩年 Sitcom 風格的新電視劇,這是不錯的選擇。
📺 Netflix(台灣 Netflix 沒有上架)
Ted Lasso #泰德拉索
我個人對足球超級無感,即便英國的足球氣氛破錶火熱,還是無法動搖我對 football 的極凍冷感哈哈。但是 Ted Lasso 並不是寫給足球迷的喜劇,它的魔力就在於能讓對足球一竅不通的人,也拋開成見好好去與劇中的每個角色相處,最後你會發現,你喜歡上了每一個主要人物。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來自美國的 football (橄欖球) 教練,被莫名派來英國擔任 football(足球)教練。看似老掉牙的英國人笑美國人的刻板印象梗,卻暗藏許多溫馨感人的小支線,我個人覺得比起《艾蜜莉在巴黎》的套路還要高明許多,我身邊不管美國人、歐洲人或英國人同事,普遍都挺喜歡這部。
📺 Apple TV
QI
QI 是名氣響亮的英國益智問答節目,從 2003 製播至今已走過將近 20 個年頭,最近因爲疫情少了現場觀衆,所以很難看,建議去找 2020 年 1 月以前的集數。雖然英國人本來就熱衷於各種形式的冷知識或益智問答比賽,但 QI 絕對有別於我們在台灣看過的問答節目。每一集都由主持人先奉上一個高明的笑話開場,並公開今日的題目主題,隨後便開始一題一題出題,由其他 4 位英國知名的喜劇演員或名人參賽,固定班底是超級好笑可愛的 Alan Davies,其他我覺得也很好笑的常客來賓有 Jimmy Carr、Aisling Bea、David Mitchell、Joe Lycett、Lee Mack 等等,新手可以挑有這些人出現的集數看起。依照每集主題,QI 背後的腳本團隊會去挖掘各種冷知識,主持人與來賓之間的問答互動,字字句句都是英式幽默的超高表現,低俗卻不冒犯他人,尺度很大卻不會噁心,來賓反應超快,讓你不得不佩服這些人到底平常腦袋都裝什麼?!!QI 的腳本團隊有個可愛的名字「QI Elves」QI 小精靈,他們的副業 Podcast「No Such Thing as A Fish」,每週收聽數高達一億次。至於主持人 Sandi 身爲丹麥移民和出櫃女同志身份,能夠發揮的笑話空間又更大,是節目另一個看點。
📺 Netflix
Sex Education #性愛自修室
今年底有望推出第三季,沒看過的可以一次補齊前兩季。《性》在英國媒體間獲得一致好評,最大的討論還是在於,第一,這部片以詼諧而正確的觀點回答了英國青少年普遍會有的對性的好奇,第二,劇中的美式場景搭配英國角色,是蠻有趣的反差及背景設定,多了幾分新鮮感。這部劇從一名性愛治療師母親的處男孩子 Otis 出發,延伸至英國高中校園裏各式各樣的情慾與笑聲。每個角色都好鮮明活跳。衛報 2019 年的影評這麼形容這部劇:當年度影界威而剛。
📺 Netflix
Derry Girls
#北愛少女
經常看電影的人或許對於北愛衝突不陌生,但實際情況可能還是我們這些局外人難以看透的。看歷史戰爭劇過於沉重,那不如就來看看這部《北愛少女》。不過它並不是史劇,更不是單純的喜劇,在明喻暗喻、在吐嘈笑料之間,不知不覺中訴說一場北愛的百年紛亂史。充滿衝突的北愛爾蘭有著與英國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氛圍,它最晚讓墮胎和同婚合法化,而且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互相鄙視、統一獨立意見兩極。故事圍繞在幾名北愛高中女生與來自英格蘭的男孩,他們都就讀於一所天主女校,看到這裏你應該能感受到它的衝擊與荒謬了吧?
📺 Netflix
Fleabag
才華洋溢的劇作家、劇場演員 Phoebe Waller-Bridge 自編自導自演,原先爲舞臺劇,後來由 BBC Three 改編爲影集,保留了原先那種對著觀衆說話的手法,十分考驗演員功力,但 Phoebe 不但沒有讓人失望,還把我的魂都勾了進去,讓人可以一次看完兩季。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位生活邋遢、親情愛情關係支離破碎的女孩 Fleabag 的生活,Fleabag 就字面意思是邋遢鬼、討厭蟲, 她沒有要討人喜歡,但跟著這部黑色喜劇,或許能更加瞭解擁有創傷的人如何療癒自己。我特別喜歡她跟她姊姊互動的那種微妙氛圍,發展到最後也讓人驚喜。
📺 Amazon Prime Video
MasterChef: The Professionals #廚神當道
我在疫情期間停不下來的烹飪節目。說烹飪言過其實,因爲我們根本做不出那種等級的料理,不過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要屬主持人 Gregg Wallace 和兩位廚師評審 Marcus 與 Monica 的精闢講評,他們三位專業卻不自傲,講話中肯又給人穩重而溫暖的人情味,尤其是看參賽者與評審這種廚師級人物之間的溫馨互動,相當療癒。更重要的是,透過節目可以學到很多英國本地食材的運用、料理術語、描述味道的英文形容詞、以及多瞭解各個知名的米其林餐廳。
📺 Netflix
美加大放送:
Kim’s Convenience
#金家便利店
有點像韓國人版《菜鳥新移民》,但我覺得更好看更好笑。故事背景爲在加拿大開小超商的一個韓國家庭,兒子就是最近被許多人說像習維尼、飾演《尚氣與十環傳奇》主角的劉思慕,我非常喜歡他在 Kim’s Convenience 的表演,他把那種跩跩直男卻又小暖的個性演得很精準。不過這部劇裡最受歡迎的角色,要屬可愛的爸爸和媽媽,他們雖能講母語等級的流利英文,在劇中竟然是微妙微肖的韓國口音英文,台詞裡刻意走鐘的文法用詞、加上無厘頭的表演和腔調,都好好笑。劇中各個政治正確議題的梗,同志、中東移民、性別、韓國基督教社群等等,一樣是高明不低俗,可以讓人舒服地邊笑邊看完。
📺 Netflix
Marvellous Mrs. Maisel
喜歡看復古時尚場景的人,這部劇滿滿的截圖點。1950 年代生長於中產猶太家庭的女主角 Midge,意外成爲單口喜劇演員的故事。當然 Midge 千變萬化的美麗造型是一大看點,更精彩的在於她在劇中脫口秀表演的段子,從反應、內容到速度都精準無比,當然也穿插或許很多人如我都不是很熟悉的猶太文化,十分有趣。畫面唯美、台詞絕妙、節奏明快,真的讓人迫不及待想趕快看第四季。
📺 Amazon Prime Video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改天再來寫其他類型的英劇,歡迎在底下敲碗。追劇愉快!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ndon.nanzhi
prime video 台灣 片單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集《六人行》第十季第四集,瑞秋和羅斯慶祝女兒艾瑪的一歲生日,羅斯持攝影機拍攝友人對艾瑪的祝福,他說等未來艾瑪滿18歲,會把這捲帶子送給女兒當禮物。只是 17 年前的羅斯和瑞秋等人,渾然不知艾瑪 18 歲那年會有各種封城管制、超過百萬死亡人數、人與人必須保持社交距離,生日聚會大概會辦不成...艾瑪 18 歲那年剛好是 2020 年,一個全世界都活在恐懼陰影下的年代。
.
這一年因為 COVID 19、台灣與美國的總統大選、美牛美豬議題、香港抗爭、BLM事件等,而顯得紛擾難以寧靜。這一年很多行業被迫關門,航空業、旅遊業、影視產業打擊慘重。這一年許多影展、藝文表演紛紛取消。這一年各國實施封城或封鎖邊界以保護自己,卻也陷入該不該重新開放城市好拯救停擺且陷入困境的經濟兩難。這一年好萊塢商業片不斷延期,串流平台獲得更高的注目,戲院業者叫苦連天。
.
這一年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好像平行世界地生活著,當其他國家在吵沒有口罩時,我們卻是在吵「想要特定的口罩顏色」、當各國影展都停辦時,我們的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等依然照常舉辦、當各國都在封城與限制人民外出時,我們依然是有限度地如常過日子,上班下班搭捷運上館子。這一年活在台灣的人民很幸福,但翻開網路新聞,底下留言依然砲聲隆隆,各種陰謀論滿天飛。
.
2020年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平凡」的珍貴,卻也同時感到一股鬱悶壓在胸口,有些徬徨與不安,不知道該如何想像即將到來的2021年。
.
回顧我的2020年,總共看了372部片(包含雄影的短片)、65部影集、部落格發表超過150篇文章、讀了...17本書(有著距離書本越來越遠的惆悵感),出國旅行0趟、台灣旅遊好像也沒有比往年增加,下班宅在家的時間倒是變長不少,開銷減少,總算能存一點錢下來。
.
我的 2020 年以《她們》揭開序幕,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與期待。最後以《腿》劃下句點,彷彿是在訴說 2020 年就像失去一條腿的楊祐寧,不完整,不順遂。但就像電影裡的桂綸鎂想要找回腿,想要讓先生再次「完整」,銀幕外的我們也是努力不懈地防疫、藥廠儘速研發疫苗,就是希望生活能再次恢復日常,再次「完整」。
.
2020 年上戲院的次數沒有往年多,不過 MOD、Netflix、myVideo、Prime Video 等平台的看片數量暴增。依照慣例,還是來選一下今年度喜歡(推薦)的作品有哪些,經典重映就不列入考慮,但影展與線上平台看的作品我會算進去。
.
#完整推薦片單在此: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541917
prime video 台灣 片單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 58 屆 #紐約影展「主單元」片單公佈!】
紐約影展雖然不設有競獎制度,但紐約作為美東學院派電影藝術重鎮,因此也被視為是最難入選的影展之一。同時展期緊接在秋季影展三巨頭(特柳賴德、威尼斯、多倫多)之後,以往也被看好作為奧斯卡獎季在美國國內開始將口碑熱潮聚焦收斂的轉捩點。由於紐約當局目前尚未解封電影院,今年紐約影展大部分都將採取線上放映,只有少部份場次將結合紐約當地的汽車電影院合作放映。也因為如此,本屆影展將提早一週開跑,由 9/17 至 10/11 展開。
林肯中心電影恊會(Film at Lincoln Center)宣佈今年紐約影展的主單元(Main Slate)共包含 25 部長片(去年 29 部),來自 19 個國家,其中包含五部女性導演作品(20%),以及七部紀錄片。熟面孔包含第 15 次獲邀參展的南韓導演洪常秀所帶來的《逃跑的女人》,以及德國導演 Christian Petzold、法國導演 Philippe Garrel 、台灣導演蔡明亮、中國導演賈樟柯以及宋方等,各自帶來其新片。另外也有不少的新導演第一次入選。
「今年我們所面臨的混亂和不確定性,也促使我們回歸到最核心的原則。簡單而言,主單元片單就是我們對於以下這個問題的集體回應:『哪些電影在這個當下對我們而言是有意義的?』」談到今年的選片初衷,選片總監 Dennis Lim 繼續說道:「電影並非是在真空狀態下所製成或體驗的,儘管我們所選的作品都是在當前疫情危機之前就拍攝的,但我還是感到驚訝有許多作品都與我們的動盪時局有所共鳴,或是代表一種如何超脫其上的方式」。
今年的開幕片將由《自由之心》英國非裔導演史提夫麥坤(Steve McQueen)的迷你劇集 "Lovers Rock" 榮膺擔任。"Lovers Rock" 為五集式詩選劇(anthology series)"Small Axe" 的其中一集。每一集都是一部獨立故事,但整體都將圍繞在 1960-1980 年代倫敦的種族歧視議題。除了開幕片 "Lovers Rock" 之外,另外兩集 "Mangrove"(《黑豹》Letitia Wright 主演) 和 "Red, White and Blue" (《星際大戰》John Boyega 主演)也都入選了此次影展主單元且將在此舉行全球首映,並於年底問世於 Amazon Prime Video 與 BBC One 等 VOD 平台。這也是紐約影展繼去年 Netflix 的《愛爾蘭人》後,連續兩年都由 VOD 作品作為開幕片。
作為影展核心之一的「中場焦點」(Centerpiece),則是《重生騎士》趙婷導演的 "Nomadland"。相信本片已無須多加介紹,目前已大滿貫入選威尼斯、特柳賴德、多倫多、紐約等影展,被外界看好有機會角逐奧斯卡,並為法蘭西絲麥多曼(Frances McDormand)取得她的第三座小金人。閉幕片則是由美國導演 Azazel Jacobs 的 "French Exit" 擔任。片中蜜雪兒菲佛飾演一名守寡的紐約上流名媛,她決定與兒子(《海邊的曼徹斯特》Lucas Hedges 飾演),帶著他們的黑貓(《淑女鳥》Tracy Letts 配音)搭上渡輪前往巴黎友人的空房來逃避現實。蜜雪兒菲佛也極有可能憑此部片,再度闖進奧斯卡獎季,就讓我們繼續拭目以待!
-
第 58 屆紐約影展「主單元」完整片單如下:
-
【開幕片 Opening Night】
"Lovers Rock"
dir. Steve McQueen
坎城影展
【中場焦點 Centerpiece】
"Nomadland"
dir. Chloé Zhao
威尼斯影展、特柳賴德影展、多倫多影展
【閉幕片 Closing Night】
"French Exit"
dir. Azazel Jacobs
"Atarrabi and Mikelats"
dir. Eugène Green
"Beginning"
dir. Dea Kulumbegashvili
坎城影展、多倫多影展、聖賽八斯汀影展
《平靜》The Calming
dir. 宋方 Song Fang
柏林影展論壇單元、藝術電影獎
"City Hall"
dir. Frederick Wiseman
威尼斯影展、多倫多影展
《日子》Days
dir. 蔡明亮 Tsai Ming-liang
柏林影展主競賽、泰迪熊獎特別提及、台北電影節
"The Disciple"
dir. Chaitanya Tamhane
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多倫多影展
"Gunda"
dir. Victor Kossakovsky
柏林影展邂逅單元
"I Carry You with Me" (Te Llevo Conmigo)
dir. Heidi Ewing
日舞影展NEXT單元觀眾票選獎、最佳創新獎
"Isabella"
dir. Matías Piñeiro
柏林影展邂逅單元特別提及獎
"Malmkrog"
dir. Cristi Puiu
柏林影展邂逅單元最佳導演獎、特蘭西瓦尼亞國際電影節
"Mangrove"
dir. Steve McQueen
坎城影展
"MLK/FBI"
dir. Sam Pollard
多倫多影展、特柳賴德影展
"Night of the Kings" (La Nuit des Rois)
dir. Philippe Lacôte
威尼斯影展、多倫多影展
"Notturno"
dir. Gianfranco Rosi
威尼斯影展、多倫多影展、特柳賴德影展
"Red, White and Blue"
dir. Steve McQueen
"The Salt of Tears" (Le sel des larmes)
dir. Philippe Garrel
柏林影展主競賽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Swimming Out Till the Sea Turns Blue
dir. 賈樟柯 Jia Zhangke
柏林影展特別放映單元
"Time"
dir. Garrett Bradley
日舞影展最佳紀錄片導演獎
"Tragic Jungle" (Selva Trágica)
dir. Yulene Olaizola
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
"The Truffle Hunters"
dir. Michael Dweck, Gregory Kershaw
日舞影展、坎城影展、特柳賴德影展
"Undine"
dir. Christian Petzold
柏林影展主競賽、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The Woman Who Ran"
dir. Hong Sangsoo
柏林影展主競賽、最佳導演銀熊獎
-
#NYFF #NYFF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