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群分析
#posthoc #subgroup #teaching
許多人都相信西洋的占星術,認為她能預測自己的運勢。依據出生日期決定的占星術黃道十二宮是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室女宮、天秤宮、天蠍宮、人馬宮、摩羯宮、寶瓶宮、雙魚宮。
1988 年發表的 ISIS-2 (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Infarct Survival) 臨床試驗顯示在病人發生疑似急性心肌梗塞之後,併用阿斯匹靈及 streptokinase 可以明顯降低再梗塞、中風及死亡的危險,但是許多人都對阿斯匹靈是否只有在某些病人(例如:年紀、性別、種族等)有效很感興趣,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分析,亦即他們把 17187 人依據占星術的星座分成 12 個次群,結果發現阿斯匹靈對天秤座、雙子座的人是無效的,但是阿斯匹靈卻能神奇地降低摩羯座的人的再梗塞、中風及死亡的危險至ㄧ半以下。可見事後分析中的次群分析是不可靠的,因為事後分析就像是「先射箭再畫靶」一樣。
-次群與暴露(治療)的交互作用(moderation)
• 這是一種觀察性研究,而不是 RCT 的主要/次要終點。
• 主要效果必須是有統計意義的。
• 如果是與連續變項有交互作用,那麼連續變項不能被變成類別/二元變項。
• 次群:必須要事先(不能事後)設定,數目不能太多,必須是基礎(治療前)的資料,各次群的樣本數愈多、愈接近愈好,各次群的共變數愈接近愈好,次群的定義沒有測量誤差,不要看太多的次群、有其他的研究支持。
• 校正干擾因子之後仍然存在。
• 必須要做多重比較的校正。
• 要看交互作用,不要分別看各次群:A 次群有意義、B 次群無意義是沒有任何判斷價值的。
• 需要的樣本數是主要效果的 16 倍:RCT 的樣本數是依據主要效果的統計檢定力 0.8 去計算的,因此交互作用的統計檢定力一定是 << 0.8 的。低統計檢定力會造成假陽性(高估效果量)和假陰性(第二型錯誤)。
• 要估計模式預測的校準與鑑別力、各次群預測的結果/治療的傷害。
• 要估計絕對與相對危險性(絕對危險性比較重要)。
• P: 0.01-0.05(不確定)、0.005-0.01(有意義)、< 0.005 (很有意義)。但是不要純粹用 P 值或用逐步複回歸選擇有意義的交互作用;要用收縮 shrinkage(懲罰 penalized、正規化 regularized、整體 ensemble)回歸選擇有意義的交互作用。
rct study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Q:投稿後最常被審稿者提到的問題有哪些?
「第一個常問到的問題是,你今天為什麼要做這個主題?大家不要以為這個好像是我們一開始就知道要這樣做。你把不同的族群納進來的時候,他會問說你這樣一個主題,是不是切合我們目前臨床的症狀?
所以我曾經被問說,你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主題?它的臨床意義價值在哪?
再來是方法學的部分,他們會 challenge 的是你這樣關鍵字的設定是不是合理?因為我們在關鍵字設定的時候,如果這個主題很明顯,只有一種治療方式,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假設你今天做的,並不是我們傳統的 meta-analysis,你探討的不是只有一種治療的時候,可能要納入不同的治療的關鍵字進去的時候,他就會說,你為什麼沒有加入這個關鍵字?然後沒有找到那一類的文章。
第三大類的話,在結果 result 的部分,常被人家問的就是,在 CMA 裡面,它不會顯示異質性的部分,異質性的部分,要點進去 study result,才能看到異質性的結果。所以有時候因為它沒有直接呈現在圖表,雖然是重要,可是我們卻不小心把它漏掉,reviewer challenge 你的異質性的評估到底到哪邊去了?
在 discussion 的部分,其實坦白說,比較少人會 challenge 這個部分。會 challenge 的部分是說你認為它是有效的,可是這跟他們臨床所看到的一些個案,例如說你今天收集到的都是 RCT,可是他們卻有很多 case report,報導說這樣的治療可能是有害,所以你看到的可能會有一些衝突。
這個 reviewer 或 editor,對你的 meta-analysis 有興趣的時候,他通常會寫幾行字,就說你寫得很好.......,那很快就可以過了,大部分的時候會這樣子。」
--
《#統合分析工作坊》講者陣容
【張凱閔】
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
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只要會用 Windows,懂得使用像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這樣的軟體,就足夠了。上課我們會把重要的觀念講給你懂,而互動實作就是理解流程,只要懂得電腦操作,能照著教學步驟,點擊正確的功能,就沒問題。一些枝微末節的卡關,課堂上將會有講師與助教全力協助。
《統合分析工作坊》最新活動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如果您對 #新思惟國際 的活動有興趣,歡迎點擊「近期活動」的連結進來,找找看,或許正好有您期待已久的課程,正開放報名中唷。
如果符合您需求的課程,已經額滿了,也別氣餒,趕快到「追蹤訂閱」的頁面中,訂閱新思惟國際的各項通知,您就可以第一時間收到開課訊息囉!
近期課程|https://www.innovarad.tw/recent/
追蹤訂閱|https://www.innovarad.tw/follow/
各工作坊網站中,均有「課程評價」頁籤,彙整各梯次所有參加者分享的心得,也有「傑出榮耀」頁籤,記錄所有校友成績,歡迎參考。
rct study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80221
新年過後的第一次上課,老師再跟大家拜個晚年,最近有個同學問我,為什麼tazocin(Piperacillin-tazobactam),會需要run到四個小時呢?效果真的有比較好嗎?
老師在這邊先問問大家,在自己的單位,tazocin都會run那麼久嗎?會的請+1,不會的+2,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喔,run多久呢?
其實是這樣的tazocin屬於beta-lactam,也是time-dependent killing的抗生素,所以有所謂的延長輸注時間,增加效果的打法。
在過去的文獻是這樣的,有幾個主要的觀察型研究證實,延長tazocin的施打時間,針對gram-negative infections,至少是同等效果,但並沒有比較優於標準的間歇性輸注。
我們先來看到一個系統性統合分析(共有五個RCT,九個觀察型研究),延長tazocin的輸注時間,有較高的臨床治癒率,OR 1.88, 95% CI 1.29-2.73,和較低的死亡率,OR 0.67, 95% CI 0.50-0.89。
Ref: PLoS One. 2015;10(1):e0116769. Epub 2015 Jan 9.
只不過這些比較的研究異質性有點高,所以這樣的結論是必須要打點折扣的。
老師的想法是這樣,雖然在藥物動力學和體外研究可以看到這樣的效果,但是實際人體上的outcome study,對於治癒率或是死亡率等結果,都不一定真的能夠看到更好的效果,最多只能說差不多效果。
rct study 在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is video introduces various typ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 RCTs ) and discusses possible ap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RCT design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