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 編輯這次請我寫「大隱於市」,這件事可能不太適合來描述倫敦,並不是說倫敦人不愛遠離塵囂,而是倫敦綠地多得驚人,不必「隱」,無需費盡心思尋找世外桃源,整座城市處處是個人及社區的小小烏托邦,我們都能隨心所欲地穿梭於水泥叢林與鳥鳴綠意之間。
善於探索綠植樹木的作家保羅伍德 (Paul Wood) 四年前就以《倫敦是一座森林》這麼大膽的標題,用一本書的篇幅談倫敦各處步道、樹林野地、公園花圃、以及他豐富驚人的自然知識,為什麼說這個吸納 900 萬人口的國際大都會是「森林」呢?他這麼解釋:「這座城市擁有超過 800 萬棵樹木,已經符合聯合國對於森林的定義。」乍聽有點像是強辯,仔細想想並融合自己生活的經驗,真的是如此啊。大大小小的公園散落於城市各處,俯瞰整座倫敦幾乎一片矮房,與其他國際都市如東京、紐約或香港相比,超過 150 公尺的高樓大廈才 30 餘棟,數量低得驚人。少了玻璃帷幕與挺拔鋼骨的阻撓,給了倫敦一片廣袤遼遠的風景,毫無壓迫,居住在此的人仰頭看得見沒有雜質的天色,自在宜人地呼吸隨著時令改變的花香(這邊姑且想遺忘倫敦市區惡名昭彰的空氣汙染)。
青翠迎人的網絡從四面八方蔓延開來,植物花草與野生動物是這片綠網的迷人點綴,不同形式的「森林」豐富了踏青健行和郊遊野餐的選項,讓人們無意識之間身處於大自然的懷抱。打開 Google Map 去看看那些綠地的名字非常有趣,Heath 荒野、Wetland 溼地、Garden 花園、Royal Park 皇家公園、Fields 原野、Woodland 林地、Common 共有地,每一個都反映了英國獨有的歷史文化與生態系統。
好像也是疫情開始之後,我才真正開始認識了 National Trust 這個機構。它是具有兩百年歷史的非營利單位「英國國民信託組織」,以民間託管方式管理及維護英國數百處古蹟及綠地。這些古蹟許多爲以前貴族留下來的大宅院、美麗花園、森林綠地、國家公園等等,它的網站提供了上千種健行步道和賞花路線的資訊,可說是都會人想遠離市區親近大自然的最佳指南。
倫敦西南方郊區的里奇蒙 Richmond 是很好入門的週末桃花源。多數人可能因為里奇蒙公園 (Richmond Park) 的野生鹿群而認識這個地方,它因為緊鄰泰晤士河岸且環繞於眾多綠地公園,幾年前被環境學家評比為倫敦空氣品質最好的地段之一。這麼棒的區域,即便住在北邊的我也時常搭著 40 分鐘的地鐵來逛逛,我尤其喜歡從車站出來,中午先去酒吧飲下一杯啤酒,或許點上一份炸魚薯條,再沿著河濱步道散步至漢姆宅府 (Ham House) 。天氣晴朗之時,你能看見最有英國風情的家庭畫面,一家大小與嬰兒車和狗兒成群結隊,停下來在冰淇淋車旁舔著冰涼霜意休憩,坐在大樹林蔭下開一瓶香檳、吃著小巧三明治或肉派野餐,河岸邊還有泛舟租借教學站點,若想乘在泰晤士河上逆光航行,更有隨招隨停的可愛渡輪。不同時節可以在沿途看見應景花卉,春天有風鈴草、小牡丹,夏季有薰衣草和接骨木花,附近農場的馬兒牛隻低頭嚼草的畫面又是另一檔療癒節目。
里奇蒙往前一站下車,是舉世聞名的 Kew Gardens,也就是英國皇家植物園。建於 1772 年,佔地 300 公頃,並擁有超過 30000 種植物花卉,是假日郊遊踏青的好去處,前幾年更設立了由英國藝術家Wolfgang Buttress 打造的巨型仿蜂巢裝置藝術 The Hive,聖誕節點燈儀式也是另一個熱門風光,整個園區處處是驚喜和迷人的景致。
從皇家直接管轄的綠野園地,到政府與民間合力保存的林木公園,能遠離塵囂偷得幾分快慰愜意的地方倫敦還真不少,艷光和雲絮互相追逐的好天氣,或是冷風襲來的霜意氣氛,倫敦四季都有足以讓人擺脫都市感的所在。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ndon.nanzhi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ichmond park 野餐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22
不管是不是地球日,每天我們都可以離大自然進一點。進一點的感受它、享受它然後主動的去珍惜、尊重並且歌頌它。
地球日出生的室友Yeshe,稱自己是地球的孩子“Earth Child”,好幾個月前她就安排好,她生日這天,地球日這天,要是我們大家一起遠足去森林的野餐日、是大家一起在泰晤士河上踩腳踏船之日。
準備了一個晚上的手作三明治和純素蛋糕們作為主食,我們扛了大包小包鍋碗瓢盆事先準備好的食物走了40分鐘以上到皇家園林,再把沒吃完的、垃圾通通打包帶走。
沒吃完的食物,回家當宵夜;喝飲料的塑膠杯洗好晾乾,等下一次的野餐日用。塑膠餐盒都是我們平常天天重複使用的。
(當然,愛吃零食的我們、在備料過程中還是產生了很多垃圾。)
室友身上的衣服、飾品,多半來自慈善二手商店。一群女生住在一起其中一個的好處就是,服飾可以互穿戶戴,妳沒有的她有,就不用再買新的了,我們好像除了內褲,其他都會借來借去。粉紅色的洋裝來自壽星的衣櫥,我看起來好像森林中的其中一朵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孩子。地球是萬物的,萬物也是地球的。
Ps. 科普一下,我們所處的野餐地:Richmond Park皇家園林中的Isabella Plantation伊莎貝拉植物園,種滿了各種顏色的杜鵑花為英國嚴重的入侵外來種。
自大航海時代,英國的植物採集者受皇室所僱,開始在全世界採集花草帶回英國種植在皇室的植物園。久而久之,賞花、園藝不再只是貴族的休閒愛好,一般平名百姓也迷上了種植來自世界各地多樣且稀奇的花木。幾百年前的人們,並沒有外來種會造成生態浩劫的概念,可預想的,沒有人想面對的事還是發生了。
植物採集者因為在某些熱帶殖民地過度採集某物種,造成當地此野生物種瀕臨滅絕;攜帶回國的物種夾帶的病蟲害,當地沒有天敵而大為流行,造成英國的原始植物幾乎大滅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960年代的「荷蘭榆樹病」,由加拿大傳入大英帝國,殺死了上百萬顆榆樹,導致英國沒有倖存的原始榆樹,荷蘭榆樹病至今還流行著。
但也因為長達兩百多年的植物採集歷史,以及擁有近乎全世界的植物,英國的植物學得以蓬勃發展,皇家植物園內也得以保有豐富的植物基因庫。
而在園林內池塘可見外來種鴛鴦、埃及雁、加拿大雁,等等,後兩者已對英國原始物種造成威脅。
不管是杜鵑花、外來水鳥、或是上述沒有提到的綠鸚鵡、灰松鼠,打了這篇小科普是想鼓勵大家親近大自然的同時,注意周遭的物種,認識新的動植物,拍照、詢問或者網路搜尋會讓整個旅途更有意義!在選擇居家植栽的時候也盡量選擇本土植物;也要提醒大家,植物園內的物種不要隨意摘取,外來種擴散了,就不好了。
有看完的大家,我超感動!如果你也對植物學、英國植物園發展史有興趣的可以買商周出版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來看,我覺得超好看,二刷中。
另外推薦一本之前我看到捨不得睡覺的小說,三浦紫苑的「沒有愛的世界」,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夢想當一個生物、植物或昆蟲學家,這本小說的女主角是一個專門研究雜草「阿拉伯芥」的植物科學研究生,作者很仔細的寫出了實驗過程。植物學實驗室裡的人,搭配男主角所處的餐飲業碰撞出的火花,是一個充滿力量,擇我所愛、愛我所擇,感人的小說。
喔對了,其實這些小小的科普知識,很多都是從我做project的過程慢慢學習的,將生態議題結合創作以及對所使用的媒材嚴格把關,審問自己這個媒材符合我的theme嗎?這也導致每次我都在跟自己的內心打架conflict。
人不可能100%環保、無毒、無害,除非我們直接滅絕(這個我蠻支持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用自己的方式(正確的方式)來愛這個地球。
留言處還有照片❤️
richmond park 野餐 在 Nina 瑄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和溫哥華🇨🇦的媽媽朋友們一起去Confederation park野餐,雖然距離我們住的Richmond 有一段距離,但這個公園真的好好玩,有water park、五六個溜滑梯盪鞦韆、還有好大的草坪可以奔跑和野餐,瑄寶看到是又驚又喜。
👧🏻:我可以去玩水嗎(小聲的問)
👩🏻:可以✅
👧🏻:手刀奔去,直到吃飯時間被拎著才甘願回來...
天氣實在太好,把瑄寶白嫩的皮膚曬得古銅😂 越來越能融入當地生活💪🏼 回到家洗完澡一路睡到早上8點!媽媽感動到快哭(平常都6點就叫大家起床內😭)
#picnic #2Y6M22D #Nina瑄寶 #8M23D #二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