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專欄 疫情加速零售數位化,不僅 B2C 受惠,D2C 更是火熱
在一個經濟體的零售數位化過程,最早發展的通常是 C2C 模式,也就是個人間的線上交易,例如 eBay、Yahoo! 拍賣。
因為相較於知名品牌,小賣家比較願意冒險,把白牌、二手、平行輸入的商品,放到網路上銷售的門檻較低,且他們的成本結構,也較容易在小經濟規模獲利。
第一波上網購物的買家,也是較精打細算的探險家,喜歡在良莠不齊的拍賣市集中找 C/P 值,證明自己的藝高人膽大。
隨著交易量越來越大,更主流的品牌與買家會漸漸被吸引上網,這時 C2C 模式開始捉襟見肘,因為品牌需要控制商品來源、購物體驗與價格,而大眾買家則需要簡單可信任的購物環境,所以,Amazon、momo、PChome 等 B2C 模式開始崛起,並逐漸成為主戰場。
在北美,這個交棒約在 2005 年時發生,台灣則是在 2010 年前後。接著 B2C 電商一路蓬勃發展,直到所有一線品牌、後期大眾消費者都被吸引進來。
然而這不是故事的結尾,到了某個時間點,品牌會發現它與它的忠誠客戶都上來了,但透過 B2C 模式,無法提供最極致的品牌體驗。同時間,要線上線下無縫接軌的服務主顧客,B2C 平台也很難配合。
於是 D2C (Direct-to-Consumer) 模式應運而生,也就是品牌自營的電商通路,同時與實體店面的系統串連,以提供忠誠顧客無微不至的服務與購物體驗。在台灣,這個發展也稱為 O2O (Online-to-Offline),或是 OMO (Online-Merging-Offline)。
極少數最頂尖、具營業規模的品牌,可以自組上百人 IT 團隊打造這個系統;在那之後的品牌,則需要科技公司的服務。這類型科技公司通常是以 SaaS 模式存在,在北美,主要業者有 Shopify、Magento 等,在台灣,則有 91APP、 Shopline 等。
根據最新公布的第三季財報,在疫情影響下,北美民眾加速把消費移至網路。B2C 代表 Amazon 的北美營收年增來到 33%,較 2019 年底的年增 21% 大幅提升;D2C 代表 Shopify 的交易額年增則來到 109%,較 2019 年底的年增 49% 呈現暴漲。
換言之,疫情加速零售與品牌的數位轉型,除了 B2C 受惠,創業者更要注意 D2C 的發展。
⨁ 創業者,歡迎加入 AppWorks,跟我一起學習
Search
shopline omo 在 武漢肺炎話題解封!YouTube 條款更新允許相關影片盈利 的推薦與評價
電商官網是消費者接觸產品的第一站,WITSPER 如何借助智慧開店平台SHOPLINE,讓全渠道會員突破40 萬人,並讓消費者在OMO 全通路環境下,享受順暢的購物體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