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大數據系列]越嚟越少人重考,但勝算反而係大咗
話時話,呢排記得keep 住like and share,主動入嚟睇,同埋設定做see first.真係搵食艱難。但感激大家,Keep住做,呢排啲Reach係好返好多的,但唔好鬆懈。一個都不能少呀
TL:DR – 市場好有效率,即使計及總考生人數跌,重考人數目都係跌得好快。可能係知道搵笨實,或者早早過外國。亦可能啲自知唔多掂嘅,睇完數字都知機會不大,早早放棄,剩低啲真係有能力嘅。又,其實元祖文用2017,咁啱嗰年就係升呢率近年新低。而家好啲的。
1. 工作有點忙,繼續出呢啲DSE大數據呃下收視。其實OK,夠入屋。懶係好似有啲科學分析咁(其實唔係),好過潮文吹水。但又唔好學究到玩咩Statistical Test (埃汾讀精算添喎,雖則讀得屎,但都畢業丫)。玩到嗰啲變咗就小眾玩意,咁我又唔係出論文交功課,把托咩。
2. 即係恕我仙力地講句,喂,本城(其實全世界都係)啲讀者水平,算吧啦。林超英用log scale都一大班人話佢做乜改刻度唔科學。狀元講句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居然唔少人話好深,仲話要Google點計。呀大佬,我年代真係小學都識,睇成語動畫廊 熊貓博士同YY嘛。而家聽講上網啲人乜都識。哦。
3. 同樣地,所以我見有啲人,在咩明報信報經濟(我係睇呢幾份),寫文,出埋啲咩Durbin–Watson statistic。我心諗,get a life啦。讀者唔係睇呢啲。當然啲學者鍾意將啲Paper一拆幾整個友善版就另一玩法,即係當年《黑太陽731》都出二級版,八掛雜誌話不如整個兒童版,《小太陽731》
4. 話說回頭,有唔少人真係就咁將呢啲表拆做好多份Paper出,唔知而家仲有冇呢類問題。
5. 好,廢話講完,我嘅literature review (又一浪費生命嘅東西)亦不過係self-reference.第一篇(https://fbook.cc/3Cqq)以2017 DSE重考英文為例,見到八成人冇升呢(七成不變一成跌)(Li, 23rd July 2020)。第二篇(https://fbook.cc/3Cqr),同一年同一科data,但分開日校同全體比,見到日校重考生,升呢機會係高啲嘅。但當然可能根本兩班人就唔同質地,有唔少人係想搵日校都搵唔到人收(Li, 24th July 2020)。
6. 好啦,今次做時間研究。都係用返英文科,但唔用2017。因為想拉遠啲。最新係去到2019。最舊呢?DSE好似2012已有,2013有人重考。但因為我懷疑第一年啲數據冇咁靚,所以我用2014年
7. 以下係結論
8. 首先,右邊,粗體黑字。2014年,有13000人重考(計晒日校同自修),但去到2019年,得6000人。固然,總考生都係少咗(人口結構,仲有可能多去咗外國/考IB),2014年近8萬,2019年萬6。但重考生收縮嘅幅度都係高過總考生好多,2014年每6個考生有一個係重考,2019年10個先有一個
9. 原因?可能係大家已經睇到重考實在冇乜勝算,不如算數。亦可能富貴咗,或者政治原因,香咗咪去外國。
10. 好,睇返個顏色表,英文科。中間個表,紅色框線。有趣咯。2019年,其實超過三成考生,都係重考有升呢!六成二就冇變。一個包裝係「七成都冇升呢」,但另一個講法就係「三成有得升」,「跌呢嘅機會得7%」。真係半杯水。
11. 你會話語言偽術,其實都係。但有樣嘢真係見到:記唔記得元祖篇文,講2017年,係八成人都冇升呢?即係兩成升。但去到2019年呢,係三成有得升。其實都多咗好多。呢個就唔係語言偽術了
12. 原因係乜?可能亦係越嚟越多數據出咗(其實呢堆嘢幾年前已有人寫),發現重考勝算不大,就嚇走咗啲諗多兩諗都知自己真係唔掂嘅人,可能剩返嘅都真係失準,或者有信心進步嘅人。事後係咁解
13. (Turn out 2017 年原來幾極端。2017年嘅 升/不變/跌 係 19/70/11,2014年係28/66/6,2019就31/62/7。你見2017係最少人升呢,最多人跌呢嘅。咁啱我地第一篇文就係用2017,唔知好彩定唔好彩)
14. 講埋啲細節。都講過,重考嘅人,以1-4級佔絶大多數,佔咗96%嘅重考生(顏色表同魚缸溫度計中間),兩年都係。你會話廢話,根本就係大多數人,重考or not,都係呢四級。啱一半。留意在所有考生中(最左邊嘅表,留意係2013 2018),1-4級嘅學生,當然都係絶大多數,但只係八成左右,冇96%
15. 好啦,去返右邊嘅紅色字。1-4級嘅,你見重考降級率真係不太高,1-3都低過10%,4級就去到12%左右。留意去到5級就勁降,證明嗰啲友係不自量力的,5分仲要搏上去,好多考多年就跌,證明原本5級係好彩
16. 最後,睇下魚缸溫度計左邊。粗體黑字,重考嘅人之中,1-4級。固然兩年加埋都係96%,但入面的組成唔多同。2019年嘅,3級嘅一成人,2014年有三成。同樣地,2019年1級嘅兩成人,2014年得14%。幾明顯2019啲重考生,級數係低啲嘅
17. 但係咪2018(留意係早一年)份卷特別深過2014?又好似唔係。睇返最左邊,2018 3或4級嘅人,其實多過2014。
18. 結論?其實冇乜新意。但元祖篇文用2017,講重考成功機會好低,其實有點偏頗。而今次篇文見到嘅,即使計及總考生少咗,重考嘅人都係跌得好快。可能真係搵笨實,或者人人去外國吧。睇下幾時呢個機制都摺埋(但應該好難,有幾百人你都要玩,但可能得返某啲科。況且,又唔使咩特別安排)
19. 係冇乜新意,但放心,”仲有兩篇起碼”。可能講下其他科。
-------------------------------------------------------------------------
香港聯匯何去何從?新收費片已出,講足一個鐘,單次買200
想睇簡介嘅,呢度。亦有埋以前嘅片,有興趣可訂:https://bit.ly/3iYMD0F
報名嘅,呢度。今次課程編號填 CC005。唔想填信用卡亦可以FPS: https://bit.ly/3j0r9QZ
Log in 呢度:https://bit.ly/3gYXu9e
已付費嘅,log in後按最頂「按此觀看」就得。再唔係返呢度睇:https://bit.ly/3fyKbw0
仲搞唔掂嘅,睇埋下面,或者搵客服,或者PM我。
-------------------------------------------------------------------------------
【最新李聲揚收費影片】題目:「聯繫匯率會否脫勾?散戶應如何應對?」
影片/課程編號:CC005
播放平台:https://homebloggerhk.com/web-class-player/
付款及收看步驟:
1/點擊報名收看 [影片/課程編號:CC005]
2/利用信用卡網上付款
3/及後有登入資料可以立即收看
查詢:whatsapp 63832145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elf-reference」的推薦目錄: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Corey The Man Yog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elf-reference 在 R self reference - Stack Overflow 的評價
self-reference 在 Corey The Man Yog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避免過度思考
我們都有過那黑暗的經驗,曾經陷入那重複且永無止境的思考,好像整個人無法自拔,輾轉難眠,結果事半功倍。過度思考,是人類不快樂的最大原因,利用正念來練習當下的覺知,是結合了東方的正念冥想和西方的心理學,最有效的策略。
*科學根據*
2007 多倫多大學的Norman Farb, 在一個叫做 “正念冥想顯露自我參照的不同神經模式”的科學研究(Mindfulness meditation reveals distinct neural modes of self-reference) *註1, 以神經學的角度對於正念冥想有了破天荒的了解。
他們發現人類的腦,基本上有兩組網路用來應對這個世界:
第一組腦部用來經驗這個世界的模式,稱為預設模式(default network), 當一切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 你便開始想有關自己的事。 像是計劃,做白日夢或陷入了沉思,這個預設模式也會為你的經驗提供敘述,或說出自己的些小故事。
第二組網路叫做直接經驗網路(direct experience network), 當這個網路啟動之後, 腦部的神經系統就開始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經驗這個世界, 當這個系統啟動之後,你不會特意的去想到過去還是未來,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 取而代之的是你直接體驗到從你的感官所獲得的資訊。
例如: 你在洗熱水澡的時候,當這個直接經驗網路啟動時,你會感覺水當下的溫度接觸你的皮膚。
有趣的是這兩組神經系統, 是”反相關”, 也就是一組變強的時候,另一組就會變弱。 比如說,再過十分鐘你要開會,你會猜測,推算或計畫。這時候叫你去洗碗,就算你的手指有個小破洞,你也感覺不太到。 因為這時直接經驗的網路比較弱, 雖然痛感有進來但是你卻感覺不太到。
相反的當你完全專注在那水流過你的手的感覺時, 直接經驗的網路變強,這個說故事的網路便會變弱。
*那麼這如何能夠幫助我們的過度思考呢?
透過專注你的感官所傳來的資訊,妳可以故意的啟動”直接經驗的網路”, *這時過度思考的網路就會變弱*
這就是為什麼靜坐+呼吸的練習非常有效,因為你專注在呼吸帶來的感官經驗,你的感受會變的更靈敏,直接經驗的網路會變得更強大。
每天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練習, 把專注力放在你的感受上 。也許是走路時腳接觸地面的感覺, 或者是你的手摸著咖啡杯的感覺, 刷牙時去真正嚐到牙膏的滋味, 吃東西的時候, 專注在食物的味道與質感 。當你越常練習這件事,你將會重組你的腦神經系統,讓它更能去體驗當下,培養當下的覺知。
“不要等待成功在未來某一點到來, 與你的當下建立好關係,不論做什麼都完全在那當下, 這就是成功!” ~Eckhart Tolle
*註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566754/
--- All Yoga Taiwan 蛻變的起點-----
2017 12月All Yoga 200小時瑜珈師資訓練(台北週末)https://m.facebook.com/events/104809833517874?view=permalink&id=117142578951266
2018 三月 台北週間 火箭瑜珈師資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0999909959041/?active_tab=discussion
*台北週末200訓練 2018 5月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22667404508617/?active_tab=discussion
*台中密集200小時訓練 2018 8月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60378757531630/?active_tab=discussion
self-reference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伊藤計劃】 聽網台聽到不吐不快,當然我不是指熱普分裂(多看共產黨史,便知熱普分裂好平常)而是《動漫廢物電台》。
坐車聽《動廢》講伊藤計劃的得奬作品《和諧》 同《虐殺器官》,其評論集中在兩部作品的電影版。對我這個原著小說迷來說是相當「到喉唔到肺」,尤其是主持討論故事時,脫離了作者背景及時空,失去不少趣味。
伊藤計劃(1974-2009)可以說是現代小說天才,一生作品不多。伊藤因為癌症早夭,由07年6月寫第一本《虐殺器官》到09年3月離世,一生只寫了三本小說零三十頁草稿。 其中一本是受小島秀夫邀請寫的《潛龍諜影》小說版。因此,在他極短但耀目的作家生涯,《虐》、《和》是唯一完整紀錄他的世界觀。
與經典文學小說不同。伊藤計劃完全是現代小說的產物,沒有嚴謹的文學結構,例如「螺旋式」「後結構」之類。伊藤在訪問中表示他是一口氣寫下去,沒有豐富的設定集。因此,當他因病未能完成的《屍者的帝國》只有留下三十頁遺稿,沒有更多資訊讓人知道他的主體故事,發展及結局。
伊藤計劃的第一部小說就是《虐殺器官》,當時他還未患癌。故事除了反映出他對戰爭故事的著迷之外,更去探討了每個作家都會思考的「語言的力量」、「後悔」、「和平」等主題。故事節奏緊張,背後世界觀之宏大,令他取得09年的星雲賞、日本SF大賞。日本SF銷量第一,更是當年第二之倍數。恰巧地,當年取得第二的就是圓城塔的處女作《Self Reference ENGINE》,兩人不打不相識,在伊藤計劃逝世後,圓城塔就由伊藤留下的三十頁遺稿續作了《屍者的帝國》。坦白說,《屍》相比《虐》、《和》真的差很遠。
《虐殺器官》的成功令伊藤計劃聲名大噪。遊戲大師,潛龍諜影(Metal Gear)策劃人小島秀夫邀請他寫潛龍諜影小說。好景不常,在寫作同時,被疹斷出癌症。
在2008年,他長期要在醫院出入,身體十分虛弱甚少出席作家及讀者活動。在一次受療養出院的時期,他連續工作三十多日寫出《和諧》。受訪時表示,他已不知道自己幾時再要入院,所以他一定要在清醒、有能力的時候再完成多一部作品。
《和諧》是《虐殺器官》世界的續作,也是一部反烏托邦小說。受癌魔困擾的伊藤在故事中創作了一個「無疾病」、「身體健康」的世界。因為大災難後,生命可貴,政府進化為「生府」要管治所有人生命。他曾接受訪問時說「《和諧》是我目前的極限」。一語成讖,這個極限在今天看來是多麼的可惜。
逝世後,2013年日本SF大賞破例頒給過身作者。2011年Philip K. Dick Award亦頒紀念獎特別獎予伊藤計劃。
夏貝 動漫廢物電台 漫遊者
#伊藤計劃 #和諧 #虐殺器官 #動漫廢物電台 #書開有條路
self-reference 在 R self reference - Stack Overflow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