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punk瀑布流中的阿基拉】#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33年前1988年7月16日上映的《阿基拉》開啟了Cyberpunk歷史性的新一頁,但往前追溯Cyberpunk這個類型轟然而生的真正「原爆點」則是1982年:
這一年,英國導演Ridley Scott剛剛完成他命運多舛卻立刻成為經典的電影《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美國科幻小說家William Gibson剛剛開始寫那部破天荒的Cyberpunk經典小說《Neuromancer 神經漫遊者》,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剛剛開始在講談社「週刊Young」連載他的漫畫《阿基拉》。
「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都是其他電影的副本。」《Ghost in Shell 攻殼機動隊》導演押井守說過。漫畫《阿基拉》、電影《銀翼殺手》、小說《神經漫遊者》之間互為副本的複雜關係更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 Cyberpunk革命的第一槍:《銀翼殺手》
1982年6月在美國首映、7月在日本上映的《銀翼殺手》是1982年這場科幻革命的第一聲槍響。
科幻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公案是:1982年科幻小說家Williams Gibson買了張票去電影院看《銀翼殺手》,開演20分鐘後他就嚇得逃出電影院。因為他發現自己已經寫了三分之一的小說《神經漫遊者》基本上就建構在幾乎一模一樣的世界觀中,自己的小說出版之後一定會被認定是《銀翼殺手》的副本。
Gibson立刻手刀衝回家裡,先後改寫了十二次,才在兩年後推出這本讓自己得到「Cyberpunk教父」封號的小說處女作。
多年後Gibson和Scott終於有機會碰面聊聊各自的靈感來源,才發現他們的世界觀「撞衫」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深愛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筆下的未來世界。
《銀翼殺手》導演Ridley Scott不僅仰慕Moebius,事實上還和Moebius合作過。Scott先前已經延攬Moebius為《異形》擔任美術設計(劇本還是出自於Moebius名作《The Long Tomorrow》同一名劇作家)。本來《銀翼殺手》的美術也會由Moebius操刀,雖然最後因為檔期因素未能付諸實現,但《銀翼殺手》裏頭那些影響電影美學三十年的城市景觀和視覺風格仍然無處不是Moebius的影子。
另外一名大受《銀翼殺手》震撼的是大洋另外一岸的漫畫家大友克洋。電影在日本上映時大友克洋已經開始構思幾個月後要開始連載的《阿基拉》,許多視覺元素的重疊使得幾年後《阿基拉》電影在美國推出時被宣傳為「足以和《銀翼殺手》相提並論的霓虹城市夢魘」。
大友克洋不僅僅因為《銀翼殺手》而間接受到Moebius影響,事實上他早就是Moebius鐵粉,而且還和Moebius成為莫逆之交,一直都想改編Moebius的作品。《阿基拉》漫畫中那些有別日本漫畫傳統的誇張的線條構圖、陰暗的未來城市景觀、寫實的角色設計都深受Moebius的影響。2012年Moebius過世時,大友克洋還文情並茂地發文紀念他,說拜託Moebius先在天上等一會兒,以後天上重聚時哥兒倆再來把酒言歡話家常。
所以《銀翼殺手》或許是1982年Cyberpunk第一聲槍響,但顯然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才是扣板機擊發子彈的那個藏鏡人。
▇ 失控生長的科技力量:《阿基拉》
「漫畫連載的時候我必須用每一期的內容去拓展城市的尺度和深度。但拍電影的時候就可以一次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看起來更真實可信。」大有克洋回憶。《阿基拉》被拍成動畫時裡頭的東京已經比漫畫中更像《銀翼殺手》中的洛杉磯Cyberpunk景象,更多霧霾,更多霓虹燈,更多全像投影廣告的科技元素。
有別於《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那種明亮樂觀的科幻電影傳統,《銀翼殺手》和《阿基拉》的共同背景都是陰暗殘破的反烏托邦城市。
《阿基拉》的核彈末日景像尤其令人怵目驚心。
身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攻擊的國家,失控的科技力量一直都是日本動漫的熱門主題。大友克洋正是從他的兩個前輩身上取經:橫山光輝的《鐵人28號》和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都是在講科技在戰爭中的濫用以及在和平時代的其他用途。「28」這個關鍵字出現在《阿基拉》中不是意外,就像「ATOM」這個關鍵字出現在他另外一個漫畫《Fireball ファイヤーボール》中一樣。
日本一方面在戰爭期間成為核彈的受害者,戰後經濟奇蹟也受到核能發電的助益(然後多年後又因為核電再次成為核能的受害者)。戰後經濟奇蹟替日本帶來用不完的現金,連帶使得無論應用科技和城市建築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瘋狂生長。
事實上史上最貴的動畫電影《阿基拉》也是這個幾乎病態的經濟奇蹟副產品,等到大友克洋下一次再為同樣造價高昂的《Steamboy 蒸氣男孩》找投資人時日本經濟已經泡沫化,募資已經是難上加難。
這種失控的生長之下,東京成為全世界最Cyberpunk的城市。
少為人知的小故事是:大友克洋在製作《阿基拉》電影期間邀請了「Cyberpunk教父」William Gibson從美國飛到到東京參觀他的工作室。
比《The Matrix駭客任務》早了15年就寫出虛擬神經網絡戰爭情節的William Gibson其實過著非常低科技的生活,連電腦長什麼樣子都還沒見過。他的高科技小說都是用最低科技的打字機完成的。他後來津津有味地回憶當年在大友克洋的東京辦公室親眼見到人生第一台傳真機透過電話線傳送圖形的不可思議,以及在任天堂公司參觀了最新的個人電腦的驚奇。在Gibson眼中,東京就是Cyberpunk大觀園。
▇ 城市神經網絡的資訊瀑布流:《神經漫遊者》
「現代日本就是一個Cyberpunk之都。日本人不僅深知這個特質,而頗樂在其中。我永遠記得我對澀谷的第一眼,某個年輕的日本記者帶我去那裡,他的臉沐浴在來自數以千計的廣告看板的陽光之中——那些高聳入雲、不斷爬行的廣告資訊流中,他興奮地說:『你看看!你看看!這就是《銀翼殺手》的城市啊~』真的就是,實在太顯而易見了。」Gibson回憶起他受大友克洋邀請前往東京的那個夏天。
他後來稱之為「Cyberpunk之夏」。
Gibson自己的小說《神經漫遊者》的故事開始於一個位於地底下的未來日本城市「千葉市」。「對我來說城市本身就是最具典型的科技。你要有足夠的物資和科技才能興建並維持一個城市,只有這時候我們才夠格稱為一個值得注意的物種,因為這時候我們的文化才真正變得多元化。」
《銀翼殺手》中2019年的洛杉磯是以東京、香港這些1970~1980年代正在爆炸性瘋狂生長的人造巨獸當成樣板。
《阿基拉》中2019年的新東京則來自大友克洋在1960~1970年代在東京街頭所見所聞。高中畢業就來到東京的大友克洋親眼見證了1964東京奧運過後東京經歷的激烈轉變,於是將學生示威、飆車族、政治運動、幫派份子、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以及另外一次誤打誤撞猜中的東京奧運放進2019新東京裡頭。詭異的是類似的事情其實也發生在2008年奧運前後的北京,如今輪到北京也成為一個病態生長的Cyberpunk之都。
這些新舊並陳、雜亂生長、社會緊張無所不在的城市孕育了1982年的《阿基拉》、《銀翼殺手》和《神經漫遊者》(雖然後者還要改寫12次才在兩年後出生),構成Cyberpunk 1.0的世界觀基礎。
好萊塢主流還要花十幾年時間消化、繼承這三個超前時代的作品中的世界觀,以及環境崩潰、身體改造、意識潛流、人類進化、人工智慧、托拉斯極權等等Cyberpunk議題,才終於產出好了萊塢自己的「副本」:Cyberpunk 2.0電影風潮的另一聲槍響——《駭客任務》。
---------------------------------------------------
《阿基拉4K》線上看:https://pse.is/3bd6gm
myVideo 影音隨看另外還收錄了今敏、宮崎駿、新海誠等經典作品。
立即加入會員:https://pse.is/3aftt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30的網紅YPR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 49 集 B:電玩新聞 -Fallout Sheller Android -Biohazard 2 HD Remake -SNK 被強國收購? -SteamBoy? -Games Con 2015 最新情報 -Darksoul 3、Mirror Edge 2 等新作發佈? 主持:阿軒、Sun...
「steamboy」的推薦目錄:
- 關於steamboy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eamboy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teamboy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teamboy 在 YPR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teamboy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teamboy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teamboy 在 蒸氣男孩Steamboy 的評價
- 關於steamboy 在 Steamboy Trailer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teamboy 在 スチームボーイTHE ART OF STEAMBOY 蒸氣男孩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teamboy 在 4K 60帧| 蒸汽男孩スチームボーイSteamboy #1 预告片(2021) 的評價
- 關於steamboy 在 25 Steamboy ideas | concept art, animation artwork, dieselpunk 的評價
- 關於steamboy 在 作者steamboy 在PTT [ Psychology03 ] 看板的留言(推文), 共9則 的評價
steamboy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yberpunk瀑布流中的阿基拉】#電影冷知識by葉郎
電影《Akira 阿基拉》今天滿30歲了!1988年7月16日上映的《阿基拉》開啟了Cyberpunk歷史性的新一頁,但往前追溯Cyberpunk這個類型轟然而生的真正「原爆點」則是1982年:
這一年,英國導演Ridley Scott剛剛完成他命運多舛卻立刻成為經典的電影《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美國科幻小說家William Gibson剛剛開始寫那部破天荒的Cyberpunk經典小說《Neuromancer 神經漫遊者》,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剛剛開始在講談社「週刊Young」連載他的漫畫《阿基拉》。
「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都是其他電影的副本。」《Ghost in Shell 攻殼機動隊》導演押井守說過。漫畫《阿基拉》、電影《銀翼殺手》、小說《神經漫遊者》之間互為副本的複雜關係更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 Cyberpunk革命的第一槍:《銀翼殺手》
1982年6月在美國首映、7月在日本上映的《銀翼殺手》是1982年這場科幻革命的第一聲槍響。
科幻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公案是:1982年科幻小說家Williams Gibson買了張票去電影院看《銀翼殺手》,開演20分鐘後他就嚇得逃出電影院。因為他發現自己已經寫了三分之一的小說《神經漫遊者》基本上就建構在幾乎一模一樣的世界觀中,自己的小說出版之後一定會被認定是《銀翼殺手》的副本。
Gibson立刻手刀衝回家裡,先後改寫了十二次,才在兩年後推出這本讓自己得到「Cyberpunk教父」封號的小說處女作。
多年後Gibson和Scott終於有機會碰面聊聊各自的靈感來源,才發現他們的世界觀「撞衫」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深愛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筆下的未來世界。
《銀翼殺手》導演Ridley Scott不僅仰慕Moebius,事實上還和Moebius合作過。Scott先前已經延攬Moebius為《異形》擔任美術設計(劇本還是出自於Moebius名作《The Long Tomorrow》同一名劇作家)。本來《銀翼殺手》的美術也會由Moebius操刀,雖然最後因為檔期因素未能付諸實現,但《銀翼殺手》裏頭那些影響電影美學三十年的城市景觀和視覺風格仍然無處不是Moebius的影子。
另外一名大受《銀翼殺手》震撼的是大洋另外一岸的漫畫家大友克洋。電影在日本上映時大友克洋已經開始構思幾個月後要開始連載的《阿基拉》,許多視覺元素的重疊使得幾年後《阿基拉》電影在美國推出時被宣傳為「足以和《銀翼殺手》相提並論的霓虹城市夢魘」。
大友克洋不僅僅因為《銀翼殺手》而間接受到Moebius影響,事實上他早就是Moebius鐵粉,而且還和Moebius成為莫逆之交,一直都想改編Moebius的作品。《阿基拉》漫畫中那些有別日本漫畫傳統的誇張的線條構圖、陰暗的未來城市景觀、寫實的角色設計都深受Moebius的影響。2012年Moebius過世時,大友克洋還文情並茂地發文紀念他,說拜託Moebius先在天上等一會兒,以後天上重聚時哥兒倆再來把酒言歡話家常。
所以《銀翼殺手》或許是1982年Cyberpunk第一聲槍響,但顯然法國漫畫大師Moebius才是扣板機擊發子彈的那個藏鏡人。
▇ 失控生長的科技力量:《阿基拉》
「漫畫連載的時候我必須用每一期的內容去拓展城市的尺度和深度。但拍電影的時候就可以一次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看起來更真實可信。」大有克洋回憶。《阿基拉》被拍成動畫時裡頭的東京已經比漫畫中更像《銀翼殺手》中的洛杉磯Cyberpunk景象,更多霧霾,更多霓虹燈,更多全像投影廣告的科技元素。
有別於《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那種明亮樂觀的科幻電影傳統,《銀翼殺手》和《阿基拉》的共同背景都是陰暗殘破的反烏托邦城市。
《阿基拉》的核彈末日景像尤其令人怵目驚心。
身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攻擊的國家,失控的科技力量一直都是日本動漫的熱門主題。大友克洋正是從他的兩個前輩身上取經:橫山光輝的《鐵人28號》和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都是在講科技在戰爭中的濫用以及在和平時代的其他用途。「28」這個關鍵字出現在《阿基拉》中不是意外,就像「ATOM」這個關鍵字出現在他另外一個漫畫《Fireball ファイヤーボール》中一樣。
日本一方面在戰爭期間成為核彈的受害者,戰後經濟奇蹟也受到核能發電的助益(然後多年後又因為核電再次成為核能的受害者)。戰後經濟奇蹟替日本帶來用不完的現金,連帶使得無論應用科技和城市建築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瘋狂生長。
事實上史上最貴的動畫電影《阿基拉》也是這個幾乎病態的經濟奇蹟副產品,等到大友克洋下一次再為同樣造價高昂的《Steamboy 蒸氣男孩》找投資人時日本經濟已經泡沫化,募資已經是難上加難。
這種失控的生長之下,東京成為全世界最Cyberpunk的城市。
少為人知的小故事是:大友克洋在製作《阿基拉》電影期間邀請了「Cyberpunk教父」William Gibson從美國飛到到東京參觀他的工作室。
比《The Matrix駭客任務》早了15年就寫出虛擬神經網絡戰爭情節的William Gibson其實過著非常低科技的生活,連電腦長什麼樣子都還沒見過。他的高科技小說都是用最低科技的打字機完成的。他後來津津有味地回憶當年在大友克洋的東京辦公室親眼見到人生第一台傳真機透過電話線傳送圖形的不可思議,以及在任天堂公司參觀了最新的個人電腦的驚奇。在Gibson眼中,東京就是Cyberpunk大觀園。
▇ 城市神經網絡的資訊瀑布流:《神經漫遊者》
「現代日本就是一個Cyberpunk之都。日本人不僅深知這個特質,而頗樂在其中。我永遠記得我對澀谷的第一眼,某個年輕的日本記者帶我去那裡,他的臉沐浴在來自數以千計的廣告看板的陽光之中——那些高聳入雲、不斷爬行的廣告資訊流中,他興奮地說:『你看看!你看看!這就是《銀翼殺手》的城市啊~』真的就是,實在太顯而易見了。」Gibson回憶起他受大友克洋邀請前往東京的那個夏天。
他後來稱之為「Cyberpunk之夏」。
Gibson自己的小說《神經漫遊者》的故事開始於一個位於地底下的未來日本城市「千葉市」。「對我來說城市本身就是最具典型的科技。你要有足夠的物資和科技才能興建並維持一個城市,只有這時候我們才夠格稱為一個值得注意的物種,因為這時候我們的文化才真正變得多元化。」
《銀翼殺手》中2019年的洛杉磯是以東京、香港這些1970~1980年代正在爆炸性瘋狂生長的人造巨獸當成樣板。
《阿基拉》中2019年的新東京則來自大友克洋在1960~1970年代在東京街頭所見所聞。高中畢業就來到東京的大友克洋親眼見證了1964東京奧運過後東京經歷的激烈轉變,於是將學生示威、飆車族、政治運動、幫派份子、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以及另外一次誤打誤撞猜中的東京奧運放進2019新東京裡頭。詭異的是類似的事情其實也發生在2008年奧運前後的北京,如今輪到北京也成為一個病態生長的Cyberpunk之都。
這些新舊並陳、雜亂生長、社會緊張無所不在的城市孕育了1982年的《阿基拉》、《銀翼殺手》和《神經漫遊者》(雖然後者還要改寫12次才在兩年後出生),構成Cyberpunk 1.0的世界觀基礎。
好萊塢主流還要花十幾年時間消化、繼承這三個超前時代的作品中的世界觀,以及環境崩潰、身體改造、意識潛流、人類進化、人工智慧、托拉斯極權等等Cyberpunk議題,才終於產出好了萊塢自己的「副本」:Cyberpunk 2.0電影風潮的另一聲槍響——《駭客任務》。
steamboy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Page Patreon經已開通,請訂閱支持本Page運作,謝謝! 連結: https://bit.ly/2TvzIaF //
有好多人話其實動畫版只係小說版嘅一部份剪輯出黎,所以唔睇小說版根本領略唔倒作者神髓,的確,三套作品都有啲嘢係唔太完整,尤其係《屍者的帝國》係完全唔知佢講乜9,真係要睇番劇情補完先得,個感覺就好似當年睇緊「Harry Potter電影版」咁……
不過動畫係有動畫嘅好,因為映象化始終比文字帶黎嘅衝擊更大:尤其係《屍者的帝國》,啲畫面真係做得好靚仔、直頭係有當年《Steamboy》水平,同埋我真係唔夠時間睇埋小說版,6個鐘貨仔咪睇住呢三部曲當頂住先囉。
唔夠時間睇小說版,但單單講動畫版,其實已充份感受到伊藤計劃思想嘅宏大:《屍者的帝國》就係一套《科學怪人》嘅Steampunk版再造,就算你話動畫劇情點垃圾都好,至少都比起同樣背景嘅《甲鐵城》有深度10倍先,即係剩係講因為科學怪人嘅啟發之下發展出用死屍做工人奴隸、然後社會由最初完全抗拒,到大量女性挺身而出支持軍隊死屍化替代佢從軍嘅老公,再去到周街都係死屍行黎行去大家習以為常,個場面經已非三流移科幻作品可以想像出黎。
但要講到作品深度,當然係以《虐殺器官》同《和諧》排一二。兩個作品就好似《Black Mirror》嘅複雜版,將未來科技點樣同剝奪人生自由嘅監控配合,營造一個新世界。當然《Black Mirror》都有類似嘅設定,但前兩者經已唔係再糾纏於周街監察鏡頭、所有你嘅行蹤、消費都追尋得到,又或者社會信用點樣將每個人數字化點樣恐怖,而係呢個世界嘅人點樣樂於接受呢個結果,而且點樣成為一個新生活嘅共識,反而蓄意想去打破呢個監控制度嘅人,先係真正嘅恐怖份子。
《虐殺器官》同《和諧》都有好多深奧嘅哲學同理念想表達出黎:例如《和諧》想表達嘅,唔係由上而下果種高壓式監察體制,因為連統治者都知道咁做必然會有強大反抗,反而係透過群眾口中所講嘅「關懷」、「團結」,向同儕之間施予壓力,令佢地接受放棄自由、為集體社會貢獻呢個選擇。至於《虐殺器官》則係講,響一個徹底監控嘅社會之下,反而真係達成根除咗將所有恐怖活動威脅呢個理想結果,所有嘅動亂都轉移哂去啲第三世界國家……
呢種集體主義所塑造嘅烏托邦,其實響現實我地都見怪不怪──個分別只在於我地仲未去到實現嘅階段,而只係聽班政棍9吹而已:例如特區政府會同你講,一個同心協力建設香港嘅社會係會幾咁幾咁美好;而飯民則會同你講,一個35+成功咗嘅立法會係會幾咁幾咁美好……但佢地唔會同你講嘅卻係,如果你唔肯「享受」呢種團結,就會受到組織嘅全力排擠同追殺。
有關伊藤計劃三部曲要講嘅嘢實在好多,但不知不覺都寫咗成千字,為咗唔係搞到太冗長,只係講多三點就算。一點係《虐殺器官》提到語法嘅編排可以促成人類殺意嘅醒覺(受影響果部份嘅腦組織,就係虐殺器官),當然我對語言學嘅認識係有限公司,然而透過語言去鼓動人民情緒甚至放棄思考,如今卻係歷歷在目。
例如「反中亂港」呢四個字,其實已再無實質意義,但藍屍一聽到,就會自然產生一種防衛機制,對所有反政府嘅意見展現仇視態度;然後「不分化」自從被飯民大台轉化成洗腦咒語之後,每當黃屍之間一講起、聽倒呢句說話,亦會好自然產生一種仇恨情緒,認為所有對飯民提出質疑同異議嘅人,都係搞散場運動嘅「鬼」,因此無論佢地嘅指控幾合理都好都唔需要討論。
所以究竟係思考透過語言展現,定係語言刺激、影響思考嘅方向,睇完《虐殺器官》之後我都唔係好搞得清。
其次,就係我其實唔係幾鍾意果種不停拋書包展現自己睇過好多書、識好多歷史、識好多作家嘅寫作方法,但由押井守去到涼宮作者谷川流再去到伊藤劃都係樂此不疲轟炸堆經典Term出黎,咁我就只能接受呢種係日本作家嘅風格啦。
最後不得不提,《虐殺器官》個結局真係好正,如果你睇完之後一定要上網睇番啲補完資料,確認下自己係咪真係明個結局,我好彩估得中最尾個男主角想點,沾沾自喜之餘不禁回味再三;至於《和諧》個結局雖然係另一種終結,但將所有特權階段終結「河蟹」其實亦係真心正。不過兩套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係,只有攬炒,先可以真正改變倒個世界,任何改革嘅嘗試,最尾都只會淹沒於集體主義社會之中。
steamboy 在 YPR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 49 集 B:電玩新聞
-Fallout Sheller Android
-Biohazard 2 HD Remake
-SNK 被強國收購?
-SteamBoy?
-Games Con 2015 最新情報
-Darksoul 3、Mirror Edge 2 等新作發佈?
主持:阿軒、Sunny、Ricky、機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th Power Radio主頁:
http://www.youthpower.hk/
Youth Power Radio -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uthpowerhk
Youth Power Radio - YouTube 頻道:
http://www.youtube.com/ypowerhk
Youth Power Radio - iTunes Podcast:
https://itunes.apple.com/hk/podcast/youth-power-radio/id892324190?l=zh&mt=2
Youth Power Radio - MyAudioCast 頻道:
http://www.myaudiocast.com/YPR-podcast/
steamboy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 蝶野刑警、動漫廢物阿主持、夏目貝、漫遊者
嘉賓: 思考
steamboy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 蝶野刑警、動漫廢物阿主持、夏目貝、漫遊者
嘉賓: 思考
steamboy 在 蒸氣男孩Steamboy 的推薦與評價
蒸氣男孩Steamboy. 16 likes. 在第一屆倫敦世界博覽會舉辦前夕,住在工業城曼徹斯特的天才科學少年“雷”無意中得到了一種叫「蒸氣球」的神秘發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