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群分析
#posthoc #subgroup #teaching
許多人都相信西洋的占星術,認為她能預測自己的運勢。依據出生日期決定的占星術黃道十二宮是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室女宮、天秤宮、天蠍宮、人馬宮、摩羯宮、寶瓶宮、雙魚宮。
1988 年發表的 ISIS-2 (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Infarct Survival) 臨床試驗顯示在病人發生疑似急性心肌梗塞之後,併用阿斯匹靈及 streptokinase 可以明顯降低再梗塞、中風及死亡的危險,但是許多人都對阿斯匹靈是否只有在某些病人(例如:年紀、性別、種族等)有效很感興趣,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分析,亦即他們把 17187 人依據占星術的星座分成 12 個次群,結果發現阿斯匹靈對天秤座、雙子座的人是無效的,但是阿斯匹靈卻能神奇地降低摩羯座的人的再梗塞、中風及死亡的危險至ㄧ半以下。可見事後分析中的次群分析是不可靠的,因為事後分析就像是「先射箭再畫靶」一樣。
-次群與暴露(治療)的交互作用(moderation)
• 這是一種觀察性研究,而不是 RCT 的主要/次要終點。
• 主要效果必須是有統計意義的。
• 如果是與連續變項有交互作用,那麼連續變項不能被變成類別/二元變項。
• 次群:必須要事先(不能事後)設定,數目不能太多,必須是基礎(治療前)的資料,各次群的樣本數愈多、愈接近愈好,各次群的共變數愈接近愈好,次群的定義沒有測量誤差,不要看太多的次群、有其他的研究支持。
• 校正干擾因子之後仍然存在。
• 必須要做多重比較的校正。
• 要看交互作用,不要分別看各次群:A 次群有意義、B 次群無意義是沒有任何判斷價值的。
• 需要的樣本數是主要效果的 16 倍:RCT 的樣本數是依據主要效果的統計檢定力 0.8 去計算的,因此交互作用的統計檢定力一定是 << 0.8 的。低統計檢定力會造成假陽性(高估效果量)和假陰性(第二型錯誤)。
• 要估計模式預測的校準與鑑別力、各次群預測的結果/治療的傷害。
• 要估計絕對與相對危險性(絕對危險性比較重要)。
• P: 0.01-0.05(不確定)、0.005-0.01(有意義)、< 0.005 (很有意義)。但是不要純粹用 P 值或用逐步複回歸選擇有意義的交互作用;要用收縮 shrinkage(懲罰 penalized、正規化 regularized、整體 ensemble)回歸選擇有意義的交互作用。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