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 Morning Twins
Pre term babies are born below 37 weeks .
Term babies are considered at 37 weeks and above
Pregnancy duration is upto 40 weeks .
We can never tell when the babies are due to come out .
Some come out early and some late .
Bella was late 40 weeks + 2 days- totally overdue
Tasha was preterm at 36 weeks
The twin Boys also pre term at 35 weeks
And the new twins too at 35 weeks.
I myself was a pre term and tiny Baby .
But I notice though pre term babies are born small
they always end up growing big & strong later in life .
They always want to prove a point .
They strive more ...
Good Morning Everyone
Love As Always
PS - Emelia has just woken up while Eusoff is sound aslee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你用手輕掃BB的臉蛋,他會追著你的手來吮,你搔他的手心,他的五隻小手指仔就會捉緊你的手指…這些跟初生BB的互動畫面,家長肯定刻骨銘心,但除了溫馨以外,親子間身體接觸的重要性可能超乎你想像~ 參考資料 Ardiel, E. L., & Rankin, C. H. (2010). The impo...
term preterm 在 我的玫瑰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孕期增重與DOHaD】
這篇文牽涉到我的論文專業,我試著把它講清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請留言跟我說,我會再解釋。
➡️ 你知道低出生體重會影響寶寶的一生嗎?
低出生體重的寶寶,在成人以後的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二型糖尿病和其他相關代謝疾病的風險都比一般體重的新生兒高。或者說,成年以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和出生體重成反比的。但這反比關係大約只持續到四公斤,出生體重大於四公斤風險又會慢慢回升(圖二)。
目前有個說法是,有些代謝相關疾病,你後天做了什麼,其實能改變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娘胎時就決定的。當胚胎早期環境優良時,將來就會是低風險組。早期環境較差的,可能走向中度和高風險組,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決定所組成,而一路選錯的話就會走向最壞的結果,ex: 中年心臟病發等。(圖三)
而胚胎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出生體重,研究中選擇足月單胞胎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類似的分析研究在不同國家重複了非常多次,都得出相似結論:低出生體重會增加成年後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相關疾病風險。*1
❌ 生出來再養這句話是錯的!
還有一件更不好的事情是,那些低出生體重兒,如果在嬰兒和兒童期增重太快的話,相比於那些同樣低出生體重但之後體重增加較慢的,他們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至於早產會增加兒童期或成年期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也早有一系列研究證實。*3
✅ 如果寶寶已經是低出生體重了,沿著生長曲線發展會比短時間內快速增重來的好。
❌ 養胎不養肉是錯的
好,既然知道低出生體重體重不是好事了,再來看另外一點:
養胎不養肉這件事是錯的!孕期增重少的孕婦,生出低體重新生兒的機率就是比較高!孕期增加的重量和新生兒體重,在統計學上呈現正相關。
當然你可能會說可是那個誰誰誰懷孕沒胖多少可是寶寶很大隻?當然,人類是生物,是生物就永遠有例外!例如我也可以說我知道有誰五十歲還自然懷孕的例子,問題是,你能保證自己是那個例外嗎?我們只能說,根據現有的資料,孕期增重較少的孕婦,生出低體重兒的機率會增加。這裡說的是「機率」,我不是說必然就會生出低體重兒,而是這樣的風險會提高。
➡️ BMI正常以及過輕的孕婦,孕期增重低於IOM建議值的,生出低體重新生兒的比例增加。過重及肥胖的孕婦,這部分關聯性較弱。*4
🇯🇵 日本也是錯的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將孕期增重控制的比其它國家嚴格,而他們也為此付出代價。日本的低體重兒比例逐年上升,身高增長也趨緩,而這些也會影響將來成年人口的心血管疾病比例。*5
💬 身為科學家和女性主義者,我是不太願意寫這種看起來很像在恐嚇媽媽的文章。
但,我所受的科學訓練就是告訴我,早期母體環境是會對子代造成包含成年後的長期影響,不論人或動物皆已證實。
✅ 孕期請保持健康飲食,依據建議體重增加重量,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而這會影響下一代的一生!
關於DOHad的證據、相關理論:例如荷蘭冬季饑荒、Predictive adaptive response (PAR)、mismatch、eipgenetics等等,等我哪天想翻譯我的論文再說吧。
所有圖片點進去看都有解說
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
極低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
*1 Andersen, Lise Geisler, et al. "Birth weight, childhood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dults: combined historical cohort studies." PloS one 5.11 (2010): e14126.
*2 Eriksson, Johan G.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from a small body size at birth to epigenetics." Annals of medicine 48.6 (2016): 456-467.
*3 Chehade, Hassib, et al. "Preterm birth: long term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consequences." Current pediatric reviews 14.4 (2018): 219-226.
*4 Siega-Riz, Anna Maria,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s of maternal weight gain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commendations: birthweight, fetal growth, and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 (2009): 339-e1.
*5 Normile, Dennis. "Staying slim during pregnancy carries a price." (2018): 440-440.
term preterm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預產期問題總整理>
各位好
小弟鍵盤婦產科 威廉氏後人
今天來聊聊產科的第一個問題 - "預產期的怎麼算?"
-
"預" "產期"
顧名思義
只是生產日期的預測、預估而已
其實一點都不準!!!
真的在預產期當天出生了也只是剛好而已.
(統計顯示 只有4%的嬰兒剛好在預產期當天出生)
-
先講結論
預產期估計的不準有沒有關係?
原則上不要誤差太離譜就"完全沒有關係"!
-
對於早週數時估計的預產期
± 一週的誤差 都是可以接受的
對於中週數以上估計的預產期
± 兩週的誤差 也是可接受的
-
也就是說
預產期是個非常不準的東西
但為了很多很多事情:
如產檢、終止妊娠(<24週)、早產兒、看剖腹產的日子等等
預產期卻又那麼必要
-
因此
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什麼機器都沒有
很多前輩們確實可以摸一下肚子的就準確知道週數跟胎兒大小 (精準到百位數字)
但這畢竟需要接生破萬才能有的功力
-
為了解救我們這些不成材的弟子
前輩們研發出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判斷預產期
-
先介紹從有人類以來就有的方法
"最後一次月經計算法"
以最後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
再經過280天 (40週) 就是預產期
(古人所謂的懷胎十月 那是因為古代人的一個月是28天喔)
-
如果用現在常用的月曆的話
您可以試著一週一週往後數
數到40之後 您就算到您的預產期了!!!
如果覺得這樣很麻煩
可以用一個速算法
就是將 "月"數減三 "日"數加七
-
但這樣計算是有以下的前提的:
月經週期為28天一次,且第14天排卵、受精
對於數學不好的人
也沒關係
坊間有無數種APP可以自動幫您計算喔
-
但最大的問題其實也不是數學不好
而是記憶力不好
很多時候根本想不起來最後一次月經是哪一天
(研究指出 若單純只靠回憶的 會發現
很多人的口述最後一次月經 都是某月的"15號")
-
另外 對於月經不規則的人也是一個困擾
三月經、季經、哺乳期、漏吃避孕藥、不催經不來月經等等狀態下懷孕的
到底哪一天才是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呢?
-
天真單純的產婦不知道
聰明的威廉氏也不知道
有時候問產婦
常會聽到:
"我月經很亂,但我應該是聖誕節還是跨年那天受孕的,這樣可以嗎?"
"......."
好吧,也不是不行
反正預產期可以接受2週的誤差
就當就從那受孕日那天算起 第266天吧
-
對於做試管嬰兒的孕婦們
可以用取卵那天再加266天或者看您植入的胚胎來計算
-
因此 這樣算日子的方法準確率難以估計
深受您的記憶力、數學能力、月經週期影響
除了試管嬰兒那一群
這樣的方法誤差極大
-
因此 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做校正
-
也是我們頭幾次產檢
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
常用的方法簡介如下:
1. 胚囊平均直徑(MSD)估計法
在懷孕的4-6週 可以看到子宮內的懷孕囊
平均胚囊直徑 (mm) + 30 = 懷孕"天"數
範例: 受孕囊5mm 時,目前約"35天大",或"5週大"
這樣的估計法誤差可以控制在 ± 5-7 天 (誤差小於一週)
-
2. 胎兒頭臀長(CRL)估計法
懷孕7週以上 理論上可以看到胎兒跟心跳
測量胎兒的頭臀長 (cm) + 6.5 = 懷孕"週"數
範例: 當胎兒身長0.5cm 時,目前約7週大
這樣的估計法誤差可以控制在 ± 7 天 (誤差小於一週)
以上兩種方法是懷孕早期必須做的
準確率可以控制在 ± 一週以內
-
這時候也差不多是您得到預產期和媽媽手冊的時候了
在這裡跟各位說明一個觀念
預產期以越早期估計的越準
好比說您本來在台北某連鎖診所產檢
後來因為發現產檢把存款耗盡
已經無力負擔生產的費用
而跑到台x醫院生產
後面接手的醫師
一般以懷孕早週數時估計的預產期為準
因為越後期估計的預產期就越不準
絕對不是因為後面接手的醫師嫌麻煩而不幫您重算喔!
-
3.懷孕中後期預產期估計法
一般來說 超過16週以後
已經很難在一個超音波的畫面中清楚量到整個小孩的身長
我們變成得分段去測量這個小孩的各個地方做為成長的估計
最好用的是頭的橫徑(BPD)
頭的橫徑(cm) = 懷孕的"月"數
範例: 當胎兒頭徑6 cm時,您的孩子差不多已經24週大了
這樣的誤差大概可以控制在兩週以內
(因此 足月兒的頭橫徑大概9-10公分
摸摸您的產道 有沒有那麼寬呢?
如果有 那您可能要更煩惱了...)
-
當然 我們也可以合併測量頭圍、腹圍、大腿骨長
進而得到胎兒預估體重 以及相對應的週數
但這樣的估計方法 受眾多因素影響
畢竟 不是每個28週大的的小孩
都有一樣大的頭 一樣大的肚子 一樣長的腿
因此 如果頭大一點點 肚子大一點點 腿短一點點 有沒有正常?
您可以看看您先生是不是就是這樣喔
-
最後 學會了怎麼計算週數之後
我簡單的說明一下
所謂的早產、足月、過熟兒
足月兒的定義是滿37週以上
並不是要到預產期才叫做足月喔
-
至於早產
原則上 未滿37週的活產都是早產
-
但是 對於滿34週的早產兒
在出生時的風險和未來的預後
原則上已經很接近足月兒
叫做晚期早產兒 (late preterm)
因此 34週常常被視為安胎的終點
-
另外 對於"過熟兒" (Post-term)
相傳三太子-哪吒懷胎3年6個月才出生
我在想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
可能是李夫人在生完老二-木吒之後
有持續在哺乳
或者她有多囊性卵巢 月經非常非常亂
所以最後一次月經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
一定不是因為李靖去求仙求道
三年多沒回家之後忽然發現太太懷孕?!?
然後李夫人才回想起 :沒有啦,他一定是在三年前的那一個除夕夜懷上的啦
-
這樣才有可能出現一個這樣的預產期喔!!
(這樣不知道會不會遭天譴? 我只是在教婦產科阿!!!)
-
回到過熟兒
對於超過42週才生產的小孩
我們叫做過熟兒
這樣的發生率大概 2%
這樣的媽寶其實一點都不好喔
死亡率是一般足月兒的兩倍
而且還有營養不良、羊水過少、胎便吸入的危險
所以常見的做法是預產期過後一週內入院催生喔
-
參考資料:UpToDate、婦產科教科書
以上
一些淺見
提供參考
-
~鍵盤婦產科 威廉氏後人~
臉書蒐尋 : 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term preterm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當你用手輕掃BB的臉蛋,他會追著你的手來吮,你搔他的手心,他的五隻小手指仔就會捉緊你的手指…這些跟初生BB的互動畫面,家長肯定刻骨銘心,但除了溫馨以外,親子間身體接觸的重要性可能超乎你想像~
參考資料
Ardiel, E. L., & Rankin, C. H. (2010). The importance of touch in development.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15(3), 153–156.
Baley, J. (2015). Skin-to-Skin Care for Term and Preterm Infants in the Neonatal ICU. Pediatrics, 136(3), 596-599. doi:10.1542/peds.2015-2335
Denworth, L. (2015, July & aug.). The Social Power of Touch.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touch - BabyCentre UK. (n.d.).
Fairhurst MT, Löken L, Grossmann T.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reveal 9-month-old infants' sensitivity to pleasant touch. Psychol Sci. 2014 May 1;25(5):1124-31.
How Important Is Physical Contact with Your Infant | Scientic American. (n.d.).
Morrison I, Löken LS, Olausson H. The skin as a social organ. Exp Brain Res. 2010 Jul;204(3):305-14.
Richards, S. (2012, September 1). Pleasant to the Touch. The Scientist.
term preterm 在 Preterm Birth |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 CDC 的相關結果
Preterm birth is when a baby is born too early, before 37 weeks of pregnancy have been completed. In 2015, preterm birth affected about 1 of every 10 ... ... <看更多>
term preterm 在 Premature birth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的相關結果
A premature birth is a birth that takes place more than three weeks before the baby's estimated due date. In other words, a premature birth ... ... <看更多>
term preterm 在 Preterm birth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Preterm birth, also known as premature birth, is the birth of a baby at fewer than 37 weeks gestational age, as opposed to full-term delivery a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