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Cate Blanchett開始了一個名叫#Filmsofhope (希望電影)嘅campaign,希望在疫症期間,與其他人分享曾經給你自己希望嘅電影,使大家就算被困在家,也可以藉此得到一些希望、一點力量去面對說不出的未來。
我在imdb有一些自己的心水電影list,一看有關人性希望和信念的list,原來剛好已經有廿齣!以下就是啟發了我,在我人生不同的時間給予我希望,讓我憑著信念繼續走下去的二十套電影!
1. Groundhog Day (1993)
2.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3. Jojo Rabbit (2019)
4. City Lights (1931)
5. Knives Out (2019)
6. Forrest Gump (1994)
7.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The End of Evangelion (1997)
8. The Terminal (2004)
9. Schindler’s List (1993)
10. WALL•E (2008)
11.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12. The Little Prince (2015)
13.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14. Modern Times (1936)
15. Life is Beautiful (1997)
16. Pan’s Labyrinth (2006)
17.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2006)
18.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2013)
19. One Flew Over Cuckoo’s Nest (1975)
20. The Truman Show (1998)
嘩!數數吓,發現原來有五套戰爭電影,三套差利,同埋三套卡通!我從來都唔算係戰爭片迷,真的有點驚訝... 或者戰爭嘅時候特別黑暗,所以人性的光輝也特別閃亮吧!
你的Films of Hope 又是哪些?大家不妨也分享吓吧!
#Filmsofhope
terminal imdb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如同航站,最美的就是往往就是遺憾】
完整的重看了一次史蒂芬史匹柏、湯姆漢克、凱薩琳麗塔瓊斯合作的「航站情緣」(The Terminal)。
據說這個故事的背景真有其人,他叫做納賽里(Mehran Karimi Nasseri),世界上停留在同一個機場時間最長的紀錄保持人,1988年,他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轉機去英國的路上,遺失難民簽證,於是受困機場,總共待了十八年。
有報導指出,史蒂芬史匹柏曾經買下這個故事的版權。
「航站情緣」的電影故事描述威特賴來自東歐,想要前往紐約,但在班機飛行的途中,他的國家發生了政變,他的護照簽證都因此失效,他被迫成為沒有國籍的人,被移民局滯留在紐約的甘迺迪機場。
這個角色就是由湯姆漢克所飾演的。
因為先前沒有這樣的案例,移民局也只好將威特賴暫時滯留在機場,於是維克多展開了機場生活。
威特賴開始利用機場的資訊學習英語,過程中結交了同樣在機場工作,來自不同區域國家的朋友,威特賴對任何人都保有善意,並且幽默真誠的幫助所有人去解決問題,漸漸的,他成為機場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了移民局的代理局長迪克之外,迪克處心積慮地想要讓威特賴犯錯,藉此把這個問題丟給其他的單位,以免妨礙他晉升局長之路。
威特賴在機場生活中,認識了美麗的凱薩琳麗塔瓊斯所飾演的空中小姐艾蜜莉,兩個人總是在機場相遇,而凱薩琳麗塔瓊斯總是匆匆離開,因為她其實跟一個有婦之夫交往長達七年,每次到紐約,都是等著對方的電話,然後趕去見他一面。
但在幾次的交談中,威特賴跟艾蜜莉互有好感,威特賴在艾蜜莉的眼中感受到她的對於自己身分以及命運的無奈,艾蜜莉則在這個陌生男人的眼中,看到了真誠以及善意,不過他們總是沒有機會能好好的吃頓飯。
隨著政變的時間拖長,威特賴去紐約然後回家的時間也遙遙無期,這個時候,代理局長迪克開始對威特賴想要前往紐約的理由感到有些疑惑。
就在此刻,威特賴也鼓起勇氣,邀請艾蜜莉共進晚餐。
究竟威特賴為了什麼一定要前往紐約?而艾蜜莉與他又會展開一段什麼樣的關係呢?
這裡就不暴雷,請有興趣的朋友自行去找這部電影來看看。
(防雷線)
先說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片名翻譯的不太好,電影的原文指得是候機大廳,故事也是圍繞在機場的候機大廳所發生的一切。
威特賴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他熱心、善良、樂於助人,帶有特有笨拙的幽默感,於是他透過這種方式漸漸贏得機場其他人工作人員的信任,甚至每個人到電影最後都想幫助他。
在電影中段,出現了一個同樣來自東歐,想要夾帶藥品回到自己的國家給父親治病的旅客,因為沒有申報所以要被扣留,因為機場沒有人懂東歐的語言,對方非常的激動,於是威特賴被請來翻譯,威特賴為了幫助對方,告訴他要他說這是給動物吃的,因為給動物吃的藥品不需要申報。
這件事讓局長迪克大為不滿,卻贏得了機場其他工作人員的人心。
這部電影其實蘊含有很多政治象徵,比方東歐來的威特賴,來到自由的美國,卻被象徵著體制僵化的移民局代理局長迪克給關在機場。
艾蜜莉這個來自美國美麗的空中小姐,有著人人稱羨的條件,卻被一段錯誤的感情綁住,成為離不開,永遠在等待對方的第三者。
和艾蜜莉交往的這個沒有名字的男人,電影中不斷暗示他的位高權重,並且有非常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永遠不會和自己的元配離婚。
艾蜜莉則在這段錯誤的關係中,不斷地消磨掉自己的青春年華。
機場裡威特賴的好友,印度來的掃地阿北、黑人機場行李搬運員,帶有墨西哥色調的食物運送司機,這些組合都具有某些暗示。
電影的最後結局也非常有意思,當賴威特的國家結束政變後,移民局局長(後來在電影中升任)立刻要求威特賴離開美國。
但威特賴還是堅持前往紐約。
威特賴要去紐約的原因很簡單,其實他想幫助他的父親,完成夢想,他的父親不識字,卻非常喜歡紐約的爵士樂團,於是他請修女幫他寫信,一封一封的輾轉寄到美國,跟知名樂團的團員要簽名,其中只有一個團員班尼高爾森從未回應,直到威特賴的父親死去。
於是威特賴承諾他的父親,一定要來到紐約,去聽爵士樂,去幫他要到了班尼高爾森的簽名。
最後機場所有人都聚集起來,幫助威特賴,讓他完成對父親的這個承諾。
電影就在威特賴離開爵士樂酒吧的計程車上畫下了句點。
至於凱薩琳麗塔瓊斯,電影裡留下了一個非常美麗的遺憾。艾蜜莉聽完了威特賴的故事,最終幫威特賴取得了一日簽證,讓他可以在回家前,到紐約去一趟。
但是代價就是艾蜜莉回到了自己男友的身邊,因為這張簽證是他靠關係取得的。
艾蜜莉流著淚說,這就是屬於他的命運。
電影原本的結局其實是設定艾蜜莉在威特賴要進城前,兩個人在機場相遇,然後艾蜜莉拋下一切,跟威特賴一起進到了紐約。
不過電影的結局是艾蜜莉在機場外向威特賴點頭致意。
我覺得這個結局最美,因為真實生活就是如此,一個來自東歐的中年男子跟一個年近四十歲的美國空姐,即便交往後,大概不會有什麼完美的結局出現。
不如讓威特賴完成對父親的承諾,然後回到自己的故鄉。
所以這就是我認為這部電影用「航站情緣」不太適切。
候機大廳,象徵著我們每個人到了這裡都會短暫等待,會遇見不同的人,但是,命運也會安排我們,搭上不同的航班,展開不同的人生。
這樣真實了許多,也惆悵了不少,卻也多了幾許詩意跟美感。
航站情緣,IMDB目前7.3分,就推薦給喜歡湯姆漢克的朋友。
這個角色非常適合他,老實、忠誠、笨拙中帶有善意的中年男子。
terminal imdb 在 筆華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換諜者》(2015)8/10
近年對於史匹堡的電影,總帶點抗拒,這次還要是用上他愛將、美國代言人Tom Hanks,講的繼續是美國佬如何在亂世中充當世界警察,拯救世人,聽到都想死。可是由於戲院正在上映的已看得九九十十,結果還是去看了這套IMDB給8分的電影。
頭十分鐘間諜被追蹤,繼而被警察上門拘捕,為電影定下一個tone;再到Tom Hanks下一幕出場,如何從兩個人對白帶出他的職業、性格。最厲害的是這場戲看似無關痛癢的對白,竟被貫穿了整套電影,去道出電影的主題,以及Tom Hanks角色上的掙扎和成長,確實非常厲害。
再看一看,原來劇本是我十分喜愛的高安兄弟,配以一位年資尚輕的Matt Charman包辦。
於是乎我更覺得《Bridge of Spies》這個名字是兩兄弟構思的,除了Tom Hanks充當兩個國家的一道橋樑去談判,然而最後交易的地方也是一道橋;這好比當年港產片《天生一對》譯了做《2 Become 1》的神來之筆。
當然還有Tom Hanks大褸被偷掉一幕,除了帶出當時該地政治局勢和氣氛外,還帶出了對方的奸詐,繼而為他傷風佈下伏線。他不斷提及自己傷風(cold)不是偶然,而是高安兄弟擅長的爛gag,用來和應Cold War的大環境。
每一幕也寫得很好,而且環環緊扣,加上最後乘火車一幕確實感人。
唯一可挑剔的是到最後,要表達的還是美國好,但作為史匹堡出品,這是預計之內的。
很高興自2004年的《The Terminal》之後,終於有一套新的史匹堡電影能夠令我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