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疫情的影響下,世界各大超市出現了搶購潮,許多貨架都空了,台灣也沒有例外。我們即便知道這樣並不理性,但為何還是成為搶購的一份子?
這篇來自《經理人》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學者對於人們在疫情中搶購物資的心理分析,也讓我們進一步反思自己是否也陷入了同樣的心理陷阱。
-------------------------
《CNBC》報導,民眾會在疫情嚴峻時期搶購與防疫關聯不大的民生物資,主要原因無關生理,而是心理。
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消費心理學者保羅‧瑪斯登(Paul Marsden)表示,這波搶購潮的出現可用「購物療法」(Retail Therapy)來解釋:
「當外在環境超乎個人的掌控,消費者透過購物來重獲對生活的主控權。」
此外,眾多消費者同時搶購特定商品,也是滿足自我決定理論中,人們的 3 個心理需求:
自主性:有權決定買什麼
關聯性:與社會上其他人做出相同舉動,沒被排擠
能力感:認為自己買對東西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衛生經濟學家法拉薩‧包凱利(Farasat Bokhari)以「零風險偏誤」(Zero-risk Bias)的觀點來呼應這樣的說法。
「零風險偏誤」指人們傾向先解決較小的難題,將風險降為零,接著再煩惱是否解決更大的難題。
他說:「我猜人們透過使用有限的預算來滿足控制欲,囤積售價不貴的商品,並相信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失控感」不只來自疫情,各方說法相左也讓人焦慮
劍橋大學社會心理系助理教授桑德‧林登(Sander van Linden)表示,這波失控感不只與疫情有關,也有一些人為因素。
他說:「在美國,人們從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和川普政府得到的消息是衝突的,前者強調疫情嚴重,後者則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久而久之,自然引起集體恐懼,進而集體囤貨,「當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我們會開始模仿其他人的行為。」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9438?fbclid=IwAR3NjrP7CEWyLybljSQV1n0IP80DpTfARm_3kkmjNB9KZnxLfIAHFDyWXuE
zero-risk bias 在 Zero-risk Bias - Psychology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Zero -risk Bias · “The tendency to prefer the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a risk even when alternative options produce a greater reduction in risk (overall)” — @ ... ... <看更多>
zero-risk bias 在 ZERO RISK BIAS - Perspect A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