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運輸工具誰都會坐,但是台中快捷巴士運輸系統「BRT」、台北捷運「MRT」到底是什麼 ... BRT中的transit常用於指「交通運輸系統」,例如「台北捷運」即為MRT,全名 ... ... <看更多>
brt全名 在 [問卦] 台中捷運怎麼救PTT推薦- 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dayend 04/27 01:20至於其他縣光BRT難道要蓋了用了拆掉重練? →. dayend 04/27 01:20那都是消耗巨大時間和成本的 ... ... <看更多>
brt全名 在 BRT壽命不到1年顧問公司被解約怒告交通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壽命僅僅不到一年的台中快捷巴士 BRT ,2015年在前台中市長林佳龍上任後,宣布廢止,改為優化公車專用道,後續造成工程顧問公司被解約,向交通局求償, ... ... <看更多>
brt全名 在 [討論] 將BRT事件剪成懶人包影片- 看板MRT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我是台中人,最近深入探討了許多BRT的正反討論
深深覺得這項公共議題非常重要
但如果要讓一般民眾有耐性看完一篇長篇大論我想難度太高
因此我計畫作一個懶人包影片,說明台中BRT的發展來由和優缺點
風格類似林辰的核四系列,或是古阿莫的快轉電影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eSt6UFnVY
希望可以藉著快速口白搭配有趣的圖片,剪成10分鐘內的影片
讓更多人關心這件事
但怕內容有所謬誤
想說先放在版上請各位專業前輩指導、提供意見
文長,希望各位能有耐心看完,感謝!!
----以下為口白內容----(括號內為影片會出現的圖表或文字)----
哈囉,大家好,我是XXX,今天要來跟各位聊聊台中 生世坎坷的BRT
先簡單前情題要一下
台中BRT於去年7月趕在市長大選前匆促上路後,民眾反應褒貶不一,
選後新的市府團隊上任,經過3個月的體檢報告,
宣布將於今年7月中止營運,改為”優化公車專用道"。
爭議不斷的BRT不到一年宣告壽終正寢。
消息一出,各方爭論不休,
甚至淪為無意義的胡椒粉跟龍口米粉的標籤口水。
究竟BRT是一帖春藥、毒藥還是良藥,待我來為大家一一說解
Question no 1: BRT是什麼
BRT的全名是Bus Rapid Transit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快速”且”穩定”的公車系統
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通常運用的手段有
1.設置站體閘門,”入站收費”取代”上車收費”
方便快速上下車。
2.沿幹線設置專用道,
減少車輛轉換路線、跟轉換車道,
避免與私家車交會搶道、減緩速度。
3.啟動優先號誌,彈性調整路口燈號秒數,
不過為了不過度影響橫向交通,
通常採用的是相對優先,而非絕對優先。
有了這三大武器,
就能使緩慢、誤點率高、班距不穩定、路線複雜、未每站停靠的傳統公車,
升級為類捷運系統。
到了這裡,你可能會問
Question no 2: 為什麼我們需要(類)捷運系統:
一座城市的大眾運輸系統,
會讓民眾願意放棄舒適且高彈性的私人載具,
必須包含幾個要素:
1. 重要幹線鋪設類捷運系統,搭配價格低廉的轉乘停車場,提供中長程的接駁功能,
2. 其餘支線上,建立公車系統作為短程距離的接送,
3. 最後再運用公共腳踏車或計程車,作為最後一哩的銜接,
4. 錯綜形成密集的路網,
以上這幾點缺一不可,
才可能讓進入市區的私家車降到最低,改善交通壅塞問題。
而所謂的類捷運系統,
包括了真正的捷運、輕軌和BRT,
恰巧這三種系統都在近幾年的台灣各地應運而生。
Question no 3: 那當初台中為什麼不直接蓋捷運或輕軌,要選擇BRT?
從很多面向來看,捷運跟輕軌都明顯比BRT更為優秀,
不論是舒適、環保、美觀、或是運量,
拿來當政績拉抬選情相信也更有效,
但為什麼老胡這麼笨要蓋BRT?
答案很簡單
就是時間跟金錢
這是台中BRT相對高雄輕軌、木柵線捷運(高架)、和新店線捷運(地下)
每公里的興建成本,(圖表)
我們可以看到驚人的差距
(億/km 新店:木柵:高雄輕軌(計畫預算):台中BRT= 50 : 20 : 7.5 : 1.2)
(月/km 新店:木柵:高雄輕軌(目前進度):台中BRT= 11.5 : 8 : 5.6 : 0.7)
以費用來說,
一條捷運可以蓋20-50條BRT,
而一條輕軌則可以蓋約6條BRT
時間上BRT也是佔盡優勢,
約只需輕軌的1/4到1/8,捷運的1/15
如果你是台中市長,你會怎麼作決定?
Question no 4: 新聞上常在報BRT又出包了,有哪些是真的?
BRT當初因為匆促上路,導致有許多硬體簡陋不堪讓人哭笑不得,諸如:
1.新建車站卻髒亂不堪:
初期的BRT車站到處堆放著半成品和廢棄物,
進入車站還得跨過工地實在令人傻眼,
所幸經過這幾個月的整理,現在都已經清理乾淨恢復正常了。
2.入口閘門感應緩慢:
閘門系統未使用日本常見的"常保開啟,未感應才關閉"就算了,
連10幾年前的北捷感應門都比現在的BRT快,
是連照抄也不會嗎?
3.尖峰時刻班次不足:
BRT初期規劃的日運量約3萬人,
後來因較公車約可縮短1/3交通時間,
通勤人口突增至日運量破5萬人,
但卻未見在班次上有所調整,
導致尖峰時段乘客塞爆;
目前的班距是尖6離10,
BRT都已經營運8個多月了,
各時段的載運需求量也該統計出來作點調整了吧?
4.月台閘門未啟用:
誠如上點所說,
當大家爭先恐後想擠上這班車時,
如果沒有月台閘門發出警示音後關閉(北捷捷運影片),
民眾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雖然下一班車也不用太久),
但就在這種民眾不肯放棄、
司機不敢關車門的僵持下,
加劇班次的誤點。
目前月台閘門終於都已經安裝好也通電了,
相關單位請趕快驗收、
讓閘門正常作動。好嗎?
5.車站無法購票,也不能直接投零錢坐車
意思就是,如果你沒悠遊卡之類的電子票卡,
你是無法入站坐車的。
這點真的是比扯鈴還扯!!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其實是有購票機的,
只是被晾在那邊好幾個月沒被開機過。
誠如上點,
相關單位可不可以趕快驗收、讓它正常運作啊!!!(翻桌)
6.乘車資訊標示不清:
許多車站內找不到轉乘資訊就算了,
竟然連BRT路線圖都沒有。
擺著一台液晶顯示幕卻也沒提供任何資訊讓人摸不著頭緒,
這個部份到底是為什麼作不出來!!
7.車禍事故上升
國際上BRT車站會盡量設置在道路中央的分隔島上,
除了可以減少與其他車輛的交會次數
,也能因此將站體二合為一節省經費,
但台中的BRT車站卻是設置在兩側快慢車道間,
據官方的解釋是,
中港路(台灣大道)上中央分隔島有許多私人土地@@
在徵收上成本高昂且整合困難因而作罷,
另外還提到空出中央分隔島可便於日後興建捷運喔(日後=n年啊…orz)。
無論如何,
車輛交會的確令許多駕駛人感到困擾且險象環生,
但究竟發生事故主因是因為私家車違規,
還是BRT導致,
應該請相關單位公佈細節資料供大眾分析才是。
這些零零總總因為倉促上路所導致的各種問題,
隨著開通以來軟硬體的陸續到位,
目前看來都差臨門一腳便有機會大幅改善,
然而很可惜的是,
新的市府團隊卻在此時宣佈中止BRT,
之前的投資與期待很可能都將再次落空。
Question no 5: 新聞這麼多,有哪些可能是亂報的?
BRT在台中政黨輪替之後,
一時之間從明日之星成為過街老鼠,
但有許多負面新聞,
經查證後其實並沒有可靠根據或根本是指鹿為馬,例如
1.行控中心花40億比網咖還不如
新聞報導的是位於仁愛醫院旁的臨時控制中心,
真正的行控中心設置在梧棲,
目前最新的進度是這樣(圖檔),
至於所謂40億是整條BRT藍線及延伸線的總經費,
整體來說,這則新聞可謂錯誤連篇。
2.BRT根本沒有一路綠燈,還是會停紅燈,優先號誌是假的
誠如開頭所說,
BRT的設計本來就是相對優先,可能會停紅燈,
會有一路綠燈的錯誤想像,
可能是當初老胡捧過了頭讓大家產生誤解。
至於號誌控制系統,雖然行控中心還沒完成,
但其實現在每台車上都已經有了這個功能(控制路口的功能面板),
當班距落後超過1/2時便符合啟動條件。
只不過大多數的司機還是不願意使用這個功能,
因為怕影響到橫向交通又被新聞臭罵。
(新聞標題:“BRT優先、橫向車卻塞爆,用路人罵翻天”)
3.BRT車子是大陸貨,維修率高,每天平均報修19輛
目前運行的BRT車輛的確是由陸資的宇通集團所製造,
車體許多組裝細節粗糙,遠不如台北捷運或高雄輕軌的品質,
但好險使用的引擎還不錯是美國大廠Commins的(世界最大獨立柴油引擎製造廠);
至於維修次數,
所謂報修指的到底是"例行保養"還是"故障維修",
報導中未加以說明,
經查證也找不到任何資料根據,
更無跟其他公車、BRT系統的比較數字,
所以這點應該先打個問號?
你說新聞有報,
但台灣嘴砲最強的兩個職業議員跟記者憑空說出來的數據你敢信嗎?
總之車輛這點,
希望新的市府團隊盡快將相關資料開放民眾查詢,
也務必將當初招標有無弊端查個水落石出,
真的是爛貨下次就別用了。
Question no 6:許多人自己開(騎)車,用不到BRT,但它卻占用一個車道,這合理嗎?
不少人說BRT的存廢應該要從汽車、機車和公車族的影響來分別探討,
但每一個族群的權重應該相等嗎?
若只考慮使用人數就是真正的公平嗎?
從道德面來看,
每個人都可能會變弱變老,
大眾運輸有其社會福利的角色。
使用者常是社會上最弱勢的族群。
從直覺上來想,
汽車、機車族有專用道,
為什麼公車、腳踏車卻不能有?
從歷史經驗來看,
任由私人載具無限制的發展,給再多車道永遠都是不夠用的。
從簡單的科學來分析:
BRT每班平均運送120人,
換算成機車(每台1人),和汽車(每台2人)的佔用道路面積(汽車:機車:公車 = 30: 10: 3)
以及CO2排氣量,(附圖表) (碳排放/km-人 汽車:機車:公車= 25.7: 11.2 : 4.8)
你說這些坐公車的人,不值得一個專用道嗎?
Question 7:未來要改成優化公車專用道有什麼優點?
老實說,我真的想不到
新聞說可以省錢
但真正省錢的意義應該是指得到一樣功能的東西但花費變少
如果是東西不作了當然省錢啊
(宣布明年台灣停止建設可以省下2兆元你覺得合理嗎XD)
納入其他公車,改成優化公車專用道,
BRT的成本其實都還在(佔用車道)、
但某些問題卻更加嚴重(與其他車交會更頻繁、影響橫向交通)、
最大的優點竟然還被取消了(改回上車收費) ,
這樣的BRT還能是類捷運嗎?
可預見的情況會是:
公車道開始塞車 -> 車速減慢、誤點嚴重-> 乘客改回私人載具通勤
-> 私家車變多、交通更塞
更重要的是,
台中將失去一個重要的類捷運主幹,
大眾運輸路網更加遙遙無期。
放著優化BRT這麼信手拈來的建設不作,
為什麼要選擇令人匪夷所思的優化公車道呢?
我只能說BRT的悲劇宿命在於:
政治性的開始、政治性的結束。
Question 7: 那我們現在可以怎麼辦?
"一座進步的城市不是窮人也有車的地方,而是富人也坐大眾運輸。"
其實我本身是一個汽車族,
當我每天上下班塞在中港路上,
看著BRT在專用道呼嘯而過,
心裡面除了氣得牙癢癢的,
卻也浮上一個念頭,
明天要不要坐BRT看看?
而這,不就是一座城市正在進步的微妙改變。
其實不論是要優化BRT、或是要整組砍掉重練,改蓋捷運或輕軌,
我都舉雙手贊成。
但優化公車專用道絕對不是選項之一。
我相信這一切一定還有機會挽回。
不論你是否認同這段影片所表達的理念,
請你試著作兩件事:
A. 把影片分享給更多人看到
B. 點以下連結填份問券
花一分鐘,也許你能改變台中下一個10年
--------------結束了!!--------------------------------------------
問卷內容為連署、BRT滿意度、參加遊行意願、擔任推廣志工意願
references:
https://mtbu.kcg.gov.tw/cht/project_LRT_circle_vsBRT.php
https://www.brttaichung.com.tw/html/FAQ/index.aspx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9B%84%E6%8D%B7%E9%81%8B%E7%92%B0%E7%8B%80%E8%BC%95%E8%BB%8C#cite_note-24
https://chumacher.pixnet.net/blog/post/35328612-brt%E7%9C%9F%E6%9C%89%E9%82%A3%E9%BA%BC%E7%A5%9E%EF%BC%9F
https://mobile.epa.gov.tw/GTIP/02_04_Conveyance.aspx
...族繁不及備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8.233.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428704139.A.4F0.html
※ 編輯: lot (42.78.233.52), 04/11/2015 06:25: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