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抗藥性細菌(MDRO)
#teaching #infection
MRSA(methicillin 無效,用 vancomycin, daptomycin, linezolid 治療)、VRE(vancomycin 無效,用 daptomycin, linezolid, tigecycline 治療)、ESBL(用 carbapenem, flomoxef 治療)、CRE(carbapenem 無效,用 fosfomycin, tigecycline 治療),CRAB(carbapenem 無效,用 cefoperazone/sulbactam,colistin 治療)。
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厭氧性細菌,因為很難培養而得名。此菌引起的偽膜性腸炎佔了抗生素造成腹瀉原因的 20%。其危險因素是廣效性抗生素(盤尼西林類、頭孢菌素、quinolone、carbapenem)、年老、近期住院或住安養院、免疫抑制、癌症化療、大腸疾病或手術、曾有困難梭菌感染(復發率五分之一)、PPI 等。
症狀是在使用抗生素二天至數週內(甚至停藥後數週內)出現(水性)腹瀉、腹痛、發燒、血液白血球增加、糞便有黏液或膿等,可能有毒性巨結腸、低血量、急性腎傷害、腸阻塞、腸穿孔、死亡(> 65 歲的病人有 9% 在一個月內死亡)等併發症。
困難梭菌的診斷是用 EIA 測定糞便毒素 A+B。其敏感性 65%,特異性 95%,陽性似然率 13,陰性似然率 0.37。其他也能用核酸増幅檢査、PCR、糞便培養(極少使用)、糞便穀氨酸脫氫酶(GDH)、大腸鏡(僅用於無法診斷或是治療失敗的病人)等診斷。metronidazole 或 vancomycin 治療 10 天,如果沒有改善,最新的治療是糞便移植(將正常人的糞便稀釋從口服膠囊、灌腸或是大腸鏡放入)。
「人類微生物體計畫」的教訓是與外界溝通的正常皮膚、口腔、胃腸道、生殖泌尿道、尿液本來就有許多株細菌,只有當這個微生物族群失去平衡時才會生病。
醫學是困難的,也是容易的:困難的是抗生素治療可能會造成困難梭菌感染,容易的是有時候最好的治療是不要治療。
「花甲男孩轉大人」的教訓
https://medium.com/…/%E8%8A%B1%E7%94%B2%E7%94%B7%E5%AD%A9%E…
抗生素與細菌
https://medium.com/…/%E6%8A%97%E7%94%9F%E7%B4%A0%E8%88%87%E…
cre醫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生人”已經實現了?科學家新思路,或能通過人工智能實現!
2020年05月20日15:56 新浪網 作者小歷史傳播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顯得尤為的珍貴,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壽命有所延長,但是壽命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沒有辦法實現人一生的長生不老,這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在有限的生命內,我們只能規劃好自己的一生,讓生命發揮出更高的價值。
很多的科學家並不甘心,希望通過其他的方式實現人類的永生。實際上地球上早就已經有“永生人”出現了,那麼他們是如何實現的呢?是否可以把這樣的方式因為在全人類的身上,實現人類的長生不老呢?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什麼是死亡,在醫學上我們將一個人的腦死亡,定義為任一個人的真實死亡,如果一個人的大腦還活著,意識還依舊留存,但是身體卻無法活動,這種情況就是我們醫學上所定義的植物人,其實早在多年之前,國外的一家研究機構就已經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將人類的意識留存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人類的永生。
這個AI系統是非常智能的,它可以模仿人類的一舉一動以及復制人類的意識,從根本上來講,這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體,而是一個程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複製死者的行為,在家人想念他的時候就可以拿出這個人工智能,就像是死去的親人一樣,可以和他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曾經我們認為人類實現長生不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自然界當中的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大自然的規律,但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其他的可能性。
雖然在未來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我們發展的大方向,但是對於當下的科技而言,想要製作出像人類一樣的人工智能,複製一個人的完整思維和意識也是非常困難的,現在的人工智能也只能依靠簡單的程序來完成一些固定的動作而已。即使面臨非常大的困境,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在未來無法做到,像一些鋼鐵之類的物質比人的身體更為堅硬,通過AI的方式植入了一個人的思維,這樣來看,人類在未來實現的永生也未嘗不可。
實際上我們當中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地方。我們無法猜透大腦的秘密,曾經就有科學家將人腦和電腦進行了連接,希望可以參透大腦的秘密,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確的解釋和定論,我們無法靈活地掌握人腦的運行規律。相信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開始出現,讓人類實現人工智能得永生,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資料來源:https://k.sina.com.cn/article_6929941302_19d0e8336001018qdb.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1&r=9&rfunc=86&tj=none&tr=9
cre醫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物聯網的未來
2020年05月18日13:13 貓眼品歷史
全球領先的研究和諮詢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0年,將有大約200億個設備連接到IoT。顯然,互聯網世界的發展速度比預期的快。幾乎每個人都期待著物聯網的命運以及它對我們的下一次挑戰。
一、使房屋和城市變得智能
物聯網應用開發項目的水平正在日益提高。智能恆溫器和智能照明不僅可以節省能源,還可以減少費用,這也是導致大量人在2019年及以後選擇IoT設備的重要原因。
將物聯網的思想帶入城市層面開闢了全新的視野。更好的交通管理,無擁堵的道路,污染少的城市,高度的安全性,所有這些將加在一起,需要更大範圍地實施物聯網以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
借助移動應用程序,我們可以將基於小型IoT技術的智能家居項目程序與所有者的手機連接起來。這不僅使任務更加舒適,而且借助先進的開發技術,只需在您的手機上輸入一些詳細信息,就可以在全局範圍內控制這些任務。
二、將數據分析提升到新水平
在即將到來的時間裡,我們將看到物聯網和互聯世界之間發生的重大趨勢。期望個人和公司將能夠從包括IoT和AI在內的單個部門與全世界一起獲得需要幫助的決策方面的幫助。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識別趨勢,從而使物聯網能夠以更高的精度和準確性收集大量數據。可以對事件收集的頻率進行分析,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三、更好的醫療保健
隨著廣泛數據范圍的可用性,醫療保健結果將得到改善。最近參加的研討會表明,公司已經在物聯網技術方面開展工作,該技術可識別和收集有關癌症的數據,在疾病的不同階段讀取圖像以反映人體參數的變化,從而開發出一種技術,該技術將在很短的時間內確定體內癌細胞的發展。早期階段。
這不僅將有助於新藥的開發,還將有助於預防疾病並確保患者的壽命更長。未來幾年,許多其他此類技術將在醫學市場上興旺發展。
當前,借助IoT的進步,正在開發許多醫療應用程序,以監視各種身體參數並識別小疾病並提供治療方法。在前進的體檢報告生成系統,可以通過連接到用戶的手機移動應用程序,並且只需輸入他/她的命脈的人可以識別人體疾病的存在。
四、消費者適應
在未來的幾年中,一旦基於消費者的變化發生在物聯網中,您將看到物聯網的重大變化。一旦完全發展,它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些物聯網項目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舒適感,還將導致業務和其他戰略的急劇發展。這將導致總體進步和增長。
五、保護物聯網和連接設備的安全
為了使物聯網更加自動化和易於使用,肯定會出現新技術。但是,由於存在很高的數據風險,因此仍需要適當處理這些問題。
隨著採用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設備連接到物聯網。通過雲保護包含銀行和醫療保健領域的重要信息的數據將變得至關重要。
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
與該行業相關的大量客戶和設備具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分析和處理,並且只會在未來擴展。這些客戶端和設備與數據傳輸一起連接到物聯網。
需要非常先進的技術來處理如此大量的數據,這可以通過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和物聯網相結合來完成。在處理如此大量的數據時,這似乎很有希望。
七、雲計算上的邊緣計算
物聯網一直依靠雲存儲所有數據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物聯網的生產者和開發者都認可了存儲和處理大量數據的服務。
簡而言之,所有來自較早時間的數據都立即發送到了雲中,但是現在,它們將首先被發送到與IoT接近的本地設備。而且,該更近的設備將處理數據,如果需要,它將發送完整的數據,否則僅發送一部分。
這將減少網絡上的流量。這就是所謂的“邊緣計算”,它具有許多我們將在未來看到的好處。
為了確保平穩舒適的生活方式,物聯網也已朝著可穿戴應用程序發展,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技術世界中,我們需要針對每個消費者的個人使用量身定制的應用程序。解決這種複雜性的方法是基於物聯網的更智能技術。
不久的將來,實現自動世界的技術將在巨大的人腦下工作,以提供最大的舒適度和奢華感。
連同所有的積極和消極的因素,可以肯定的是,物聯網將成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並將發展到一定程度,以使類人機器人的思想完全與可穿戴式應用程序一起實現。
正在進行研究和開發,以確保盡快出現技術未來。在所有這些趨勢和預測中,未來絕對是有希望的,當然值得期待。
資料來源: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539045624/185c1eaf800100ye2x?cre=tianyi&mod=pcpager_tech&loc=1&r=9&rfunc=86&tj=none&tr=9
cre醫學 在 「Cre-A」甜品杯code: CA315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