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來儀再保證 美台關係免煩惱!】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中國曾非常擔憂川普政府推動美台關係的政策,甚至許多台灣人也憂心拜登不如川普強硬,美台關係是否延續。但拜登政府已經發出信號會堅定支持台灣,她認為台灣的民眾與政府無需擔心。同時也期盼拜登政府推動兩岸對話。🗣🗣🗣
#美台關係
#兩岸對話
#美中關係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投川普就是抗中?挺拜登就是舔共嗎?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禮拜我在臉書上整理了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黨代表大會上的演說重點,結果一堆川粉跑來罵我說我偏心帶風向,台灣價值沒儲值,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啊,身為一個國際新聞從業人員,整理美國總...
csis中文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拜登上台逾一個月,美中關係不如特朗普時期般波濤洶湧,但暗流湧動。 BBC中文近期專訪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她被《華盛頓人》雜誌評為華府最有權力的250人之一,在外交政策上頗具影響力。
csis中文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認識核心幕僚:國安會印太主管坎貝爾+中國事務主管羅森伯格 】
這陣子「核心幕僚」這個詞似乎滿紅的,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核心,我們又該去追縱哪些人物的動態呢?
今天我們來介紹的是白宮國安會(國安會的設計就是總統的最核心幕僚),對台灣來說最直接相關的官員。
▍亞洲沙皇
這屆的國安會裡面新增一個副顧問的職位,主管亞洲事務。拜登任命了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亞洲事務主管。媒體稱之為「亞洲沙皇」(Asian tsar),其正式官銜為「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Indo-Pacific Affair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或可譯為「國安會印太事務副顧問」。這個職位是新創造出來的,以因應美中關係以及亞洲事務佔據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同時為了將中國政策整合進跨部會的決策當中。
🔹 「tsar」這個字是由「沙皇」而來,在英文中的用法是指專責特定事務且有決策權的高階官員,請參見記者簡恒宇的整理:https://reurl.cc/E27eda
這個用法最廣泛使用可追溯到1942年《華盛頓郵報》把時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以行政命令設置的新職位稱為「沙皇」,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沙皇主要指稱任命無需經由聯邦參議院批准的特別事務官職,像是拜登任命的氣候變遷特使(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一職就是「氣候沙皇」。
台灣媒體主要譯為「專責OO事務官職/特任官/負責人」,看來「特任官」這個用法最能反映職位任用性質,但中文似乎難凸顯該職擁有決策權。
拜登任命的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在歐巴馬時期曾專責應對伊波拉疫情,因此是「伊波拉沙皇」;小布希時期新設的國家情報總監被稱為「情報沙皇」,同是小布希任內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部長為「國土安全沙皇」,還有主管公眾外交的國務次卿是「公眾外交沙皇」。目前設置最多「沙皇」職位的總統是歐巴馬,8年任內有38個,小布希以33個居次,川普直到2020年4月才設1個(聯邦海事委員會委員索拉Louis E. Sola,專責調查疫情對郵輪業的影響)。
(以上這三段內容引自簡恒宇)
不過有時候這些新增的職位會和原主管機關有些重疊的問題,例如新設置的亞洲沙皇如果跟國務卿意見相左的話,那國務院亞太助卿要聽誰的呢?
回過頭來看坎貝爾,他是歐巴馬時期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要策士之一,雖說他並不認為中美之間會進入新冷戰(全面對抗),但他對中國的態度並不是屬於鴿派或建制派,多次指出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坎貝爾和新任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國安顧問蘇利文的關係密切,長期一起共事,組成團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坎貝爾和台灣的關係淵源頗深(請見這篇新聞:https://reurl.cc/3ND92V) ,曾參加國會聽證會表達台灣的重要,主張美國應積極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去年12月的時候,坎貝爾以視訊方式出席「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講(https://reurl.cc/NXj975) 表示:「川普政府做得很好的部分,希望看到美國政府延續下去」,因此我們可以大致上知道他對印太區域的想法。
華府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智庫」(CSIS)的副總裁葛林(Michael J. Green,曾任職小布希政府的國安會,主管亞洲事務)寫文章讚揚坎貝爾任命案(https://reurl.cc/E27yek) 。他在文章裡面細數坎貝爾過去服務的經歷,以及他和多位共和黨人物共事的過程(有很多重要人士都曾在他主管的部門工作過),並且讚揚他是可以獲得兩黨高度共識的資深外交人員,可以實現兩大黨在亞洲政策上的共識:強化與盟友關係、保護重要的科技技術、在人權及民主議題對中國施加壓力。
🔹 同場加映坎貝爾與杜如松(Rush Doshi)最近的投書:「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 A Strategy for Restoring Balance and Legitimacy」(https://reurl.cc/1gxrzG) 。這篇文章討論了美國如何與中國競爭,內容重點:美國該與東亞盟邦加強反中國介入(A2/AD)能力,務實地去處理與中國脫勾的問題(不盲目脫勾),協助供應鏈移轉至其他東亞國家,建構多層次的盟友合作關係等等。
▍鷹派中國事務主任
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下轄三位資深主任,分別主管中國事務、南亞事務與東亞暨大洋洲事務。
國安會的中國事務主管將由蘿拉.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出任,而且這個職位的位階將提升為中國事務資深主任(Senior Director for China)。她曾在國安會擔任主管中國及韓國事務的資深官員,同時是布林肯擔任副國務卿時的幕僚長。
羅森柏格對中國的態度恐怕會讓中國很不好受,例如疫情爆發以來,不斷提醒大家,中國利用疫情來做大外宣,而且在國內消音反對者的聲音。她在2018年時就曾指出,中國介入影響美國國內政治,就如同俄國一樣。她近期的公開發言有不少,有很多是在華府的智庫出席研討會,談中國的資訊戰和大外宣,而且她對中國鎮壓香港群眾運動是非常感冒,多次撰文與發言撐香港。如果大家google羅森柏格,可以看到她的文章以及一些podcast錄製,口條很好,談中國資訊戰的部份滿值得一聽。
羅森柏格曾在2020年5月份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研討會上,談論台灣的角色,她除了肯定台灣防疫成果外,也提到台灣在打擊假資訊上的努力,其中還特別提到唐鳳。同場同台的還有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https://reurl.cc/5oovpv,羅森柏格的發言大概從40分左右開始)。
而在中國事務資深主任之外,資深外交官凱根(Edgard Kagan)將出任東亞暨大洋洲事務資深主任;歐布萊特石橋集團副總裁古哈(Sumona Guha)出任南亞事務資深主任。
▍重點摘要
▶ 白宮國安會創了一個新的職位,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他是「重返亞洲」政策的主要規劃人,而且認定中國是重大挑戰。
▶ 過去中國事務主管在國安會位階為主任,現在提升為資深主任。擔任此職位的蘿拉.羅森柏格可以說是一位對中國的鷹派,是研究資訊戰的專家。
🔸 同場加映之一
蕭美琴大使獲邀出席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後,白宮國安會發言人霍恩(Emily Horne)評論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定如磐石。拜登總統將與朋友與盟邦站在一起,在亞太地區推動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其中也包括台灣。」
🔸 同場加映之二
每次政黨輪替的時候,要換的位子還滿多的,尤其美國的政治任命官員的層級非常多,大概是各部會副司長層級以上全部都要換掉。所以說,追蹤哪些人物到了哪個位子也是滿重要的事呢!
最近由於TVBS和長風基金會的宣傳而很紅的艾利森教授,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外交決策分析,他認為外交決策通常是不同官僚之間互動下的產物。這個論點是所有國際關係學生必讀的。從這點來看,去分析官僚機構的人事以及偏好,會是理解一個國家外交事務走向的關鍵。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csis中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投川普就是抗中?挺拜登就是舔共嗎?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禮拜我在臉書上整理了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黨代表大會上的演說重點,結果一堆川粉跑來罵我說我偏心帶風向,台灣價值沒儲值,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啊,身為一個國際新聞從業人員,整理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演說不是很正常嗎?但現在好像我只要一提到「拜」…「登」都還來不及講出口,就有人來丟雞蛋。最近美國總統大選儼然成為「抗中論述大賽」,兩黨搶著說「選我選我,我對中國最派!」(須註解最「壞」),而在台灣也有不少人陷入了一種「投川普就是抗中、挺拜登就是舔共」、「川普護台、拜登賣台」這樣的迷思,但這是真的嗎?我們今天就以實際的政策面角度,帶大家看看美國兩黨的對中政策大PK。
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像他對中國一樣那麼「派」。那我們就來看看他到底做了哪些抗中舉動。
(一)貿易戰爭:
川普最大的抗中「政績」,要屬對中貿易戰爭。2018年3月,川普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課徵關稅,規模上看600億美元(1.8兆台幣)。一直到今年1月,美中才終於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貿易戰暫時劃下休止符。但時隔一個月,川普又不滿中國「裝窮」,濫用開發中國家優惠,宣布把中國剔除開發中國家名單。原本近期應該要舉行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現在這個會議已經胎死腹中,川普還說這個協議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二)監控外宣:
今年2月,川普把5家中國官媒列入「外國使團」,要這些中共大外宣機構說清楚講明白,他們在美國租了哪裡的房子,雇用了哪些人;6月再把4家中國官媒列入;到了8月,連教中文的「孔子學院」也被視為「外國使團」。
(三)中國病毒:
在今年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川普還一度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讚不絕口,說他反應迅速確實又透明,聲稱美中關係從沒這麼好過,但後來隨著疫情升溫,美中關係又瞬間惡化,川普開口閉口都是「中國病毒」,指控北京當局隱匿疫情,要求對病毒源頭展開調查。
(四)封殺中企:
川普指控中國通訊商「華為」是北京當局的間諜,去年5月起就禁止美國企業使用華為,本月又把38間華為子公司列入封殺清單,封堵華為取得海外商用晶片。最近又放話打算把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和通訊軟體WeChat趕出美國,同時正在考慮是否禁止阿里巴巴(Alibaba)在美國的營運。
這些動作都是過去主張對中「懷柔」的美國領導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專家認為,過去30多年來,美國期待中國能變成美國所希望的國家,但現在美國已經放棄這個念頭了,美中關係現在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而現在美選進入倒數階段,外界紛紛揣測民調落後的川普,很可能加碼「抗中」,作為逆轉劣勢的「10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
不過大家也知道我們川貴人翻臉跟翻書一樣。現在是跟中國翻臉,等選完,又馬上翻回來也不是不可能。像我們先前報導過美國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寫書爆料川普曾經指向一枝筆的筆尖說「這是台灣」,再指向他的辦公桌說「這是中國」,很多人都相信川普是很有可能這樣一個兩面人,此外他對新疆香港人權狀況的發言也很讓人感冒,所以我們還是來看看被川普貼上「舔共」標籤的拜登,對中政策是不是真的舔得很用力?答案是:不知道。
拜登在黨代會上的演說,強調「愛,希望與團結」,結果就把一些「只希望總統是正常人」的美國選民感動得痛哭流涕,包括我老公蘿蔔頭在內,我在旁邊是完全傻眼哪!沒辦法,共和黨把選戰標準拉太低,一個聞女孩髮香的老頭,好像只要證明他沒有失智,支持者就高潮了。總之呢,拜登在對中政策上大打迷糊仗,整個25分鐘演說裡,提到「中國」兩個字的唯一一句話,是說「要把醫療供應鏈和設備搬回美國,這樣就不用受中國或其他國家擺布。」好啦!算他其中一個政見好了,但怎麼搬,沒有說。有外媒分析,他這麼做是為了避免隨川普起舞,對中國硬起來可能反而替川普加分,公布實際抗中政策也容易被對手挑毛病。
既然打死不提中國,那我們就只能根據他過去的對中態度來分析。「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共同創辦人」楊光舜不久前就回顧了拜登的兩岸政策,其實過去拜登因為跟中國官員交好,一直主張美國對中「接觸政策」(Engagement)以及對台「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一直到去年5月,拜登都還強調「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象」。
但一年後爆發了「黑天鵝」事件:COVID-19疫情,「抗中」似乎成了美國全民共識,加上香港國安法事件,以及中共對外越來越強硬的態度,漸漸地,拜登的立場也出現了大逆轉,開始放話批評新疆再教育營,還用「流氓」來稱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曾經威脅要派B-1轟炸機飛越中國所謂的禁航區。在北京政府通過《港版國安法》後,拜登在一份聲明中宣誓說,如果他當選總統,會禁止美國企業支持中共的鎮壓和監視行為,也會更全面落實「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至於拜登的幕僚是怎麼想的呢?和川普把自己搞到沒朋友的做法不同,民主黨高層傾向和其他國家結盟,參與國際組織,對中國要採取「議題式的競爭」,而不是重演冷戰式的全面對抗。也有內部聲音主張,面對中國挑戰時,要採取更強硬的姿態,避免中國利用美國的開放壯大國力。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就算拜登選上了,預料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唉呀~又滾進中國的懷抱,更多的可能是維持「微抗中」的路線。這點從民主黨的最新黨綱中,就可以嗅出一絲端倪。
剛結束不久的民主黨代表大會,除了提名正副總統候選人,另一項重要議程就是「通過黨綱」,在最新的92頁黨綱中,民主黨雖然好幾次對中國強硬表態,但是也表示不會採用關稅戰或新冷戰的方式,讓美中兩敗俱傷,其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過去民主黨黨綱寫的「恪守一中政策和台灣關係法」,被悄悄修改成只剩下「恪守台灣關係法」,「一中」消失了。沒有提到「一中政策」當然不是不小心漏掉忘了說,黨綱是一個黨對於未來走向的宣示,這次拿掉一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三點:1. 這可以被解讀為民主黨對中態度的一大轉變,保留了對中共採取更強硬動作的空間,2. 雖然沒提到,但也不代表全盤否定它,3. 其實黨綱不見得一定會被用在政策上,現在就斷言拜登的對中政策還太早。而且如果他選上了,會不會再改變態度,我們也很難未卜先知。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8/21)就說了,倘若拜登勝選,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為支持台灣的民主黨政府,但強度可能不會達到大家所希望的程度。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也說,「如果拜登勝選,執政團隊很可能重申『一中政策』,因為只有『一中政策』才能有更彈性的解釋與運用空間」。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過去和中國往來密切的拜登,路線確實就是比川普親中一些,這點沒有人可以反對,而且對台灣的策略也很可能繼續停留在「嗯~我可能不會挺你」的曖昧階段。
但是川普乍看之下抗中挺台的做法,看在「辣台派」的眼中是很爽啊!有個大國幫台灣出氣,我們可以準備可樂爆米花隔岸觀火、搖旗吶喊,但萬一哪天擦槍走火了,第一個倒楣的你覺得是美國人嗎?還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民呢?
其實不論是川普或拜登,現在不管說的多麼斬釘截鐵,護台法案通過一百個,他到時候不挺就是不挺,你能拿他怎麼辦?所以現在我們討論兩個候選人的對中政策,說到底也只是在求一個安全感而已,但是翻臉跟翻書一樣的川普,真的比拜登更讓你有安全感嗎?我覺得台灣還是要自己加油啦!安全感是要自己給自己的!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對中政策
#抗中成趨勢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csis中文 在 BBC News 中文- 美国智库CSIS | Center for Strategic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美国智库CSIS |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专家引述最新卫星照片说,中国正在南中国海争议岛礁兴建第三条飞机跑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 ... <看更多>
csis中文 在 新唐人電視台- 【重播8/12】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論壇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